资源描述
附件1:
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和要求
一、编写内容
项目建议书编写内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养殖场基本情况、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路线、投资估算资金及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等。
二、有关要求
(一)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紧密结合,与农业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与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布局相结合。要综合考虑大中型沼气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科学设计,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和工艺路线。
(2)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在原料类型上,以养猪场、养牛场沼气为重点,试点开展秸秆沼气;在工艺模式上,以高浓度厌氧消化为重点;在工程规模上,以大型沼气工程为主,兼顾中型沼气工程;在建设内容上,以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设施以及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为重点;在布局上,以规模化养殖业集中的地区、国家重点水源保护区、秸秆焚
烧问题较突出的地区为重点;在沼气沼肥综合利用上,以为农户供气的和能充分利用附近土地消纳沼液、沼渣的沼气工程为重点。
(3)政策引导,效益带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沼气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疏堵结合,充分调动养殖场和地方政府发展沼气工程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强迫命令,不盲目建设,申报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自筹资金能力和建设意愿。坚持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推进沼气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4)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研究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适用和实用技术,提高污染物无害化治理及其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试点示范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保证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沼气工程专业化施工和产业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及模式
(1)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厌氧消化系统和原料预处理、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发酵原料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固液分离装置、集料池、调节池、沉砂池等;厌氧消化系统包括厌氧消化装置、增温设备、保温设备、脱水设备、脱硫设备、贮气柜、检测仪器设备等;沼气利用设施包括输配管网、流量计、灶具、供热设备、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设备等;沼肥利用设施包括
贮液池、沼肥加工设备、输送设备等;其它配套设施包括场区消防、照明、给排水、标识和后处理(包括生物氧化塘等)等。
(2)建设模式
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
按照进料浓度不同,推荐采用高浓度中(高)温厌氧消化和低浓度常温厌氧消化两种典型工艺类型。
模式一:高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生态模式)
以生产沼气为目的,采用中温或近中温发酵,利用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进行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8m3/m3•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内设有搅拌器,发酵物料浓度较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6%-8%,能耗低。二是高浓度卧式推流厌氧反应器(HCPF),发酵物料浓度高,干物质浓度(TS)一般为9%-12%,能耗低,原料不需要预处理,操作管理简便。三是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发酵物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6%-8%。
建议:周边有消纳土地(如在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区域,能与种植业主签订长期沼肥供应合同,通过输送沼肥和利用,达到零排放)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可通过沼气发电和
供气,卖二氧化碳减排量(15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相当于减排1吨二氧化碳,每吨二氧化碳可卖10美元,可连续卖10年)和沼肥获取收入。
模式二:低浓度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能源环保模式)
以养殖场污水无害化处理为目的,采用常温发酵,通过污水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工艺。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适用于所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处理污水量较大的养殖场,一般年均池容产气率≥0.4m3/m3•d,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70%。
该工艺的厌氧消化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折流式厌氧消化器,发酵原料干物质浓度一般在2%以下;二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料悬浮物浓度(SS)一般小于等于2000mg/L。
建议:周边没有消纳土地的养殖场选择该模式,重点在干清粪和后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2.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建设模式
建议采用秸秆湿式厌氧消化工艺类型。该模式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辅以鲜粪,通过湿式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采用中温发酵。秸秆首先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改善秸秆的可生物降解性能和产气率。可以用一种秸秆或几种秸秆的混合料进行厌氧消化。进料干物质浓度为7%-8%,滞留期45-50天,单位干物质产气率≥300m3/t,池容产气率≥0.5m3/m3•d,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70%。采用温室增温保温
技术和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即把反应器放置在温室内,利用温室作用提高发酵温度,可在不外加能量的情况下,在春、秋季实现中温发酵,在夏季实现高温发酵,冬季只需少量加热即可实现中温发酵。可通过燃烧部分沼气来加热增温,用气量一般不超过沼气总产出量的15%。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且没有沼液的排放问题,可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利用。
建议:可在能解决收费机制并有一定量供气户(500户以上)的地方申请建设。
(三)其它
(1)建议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设计单位直接进入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以解决可研、初设、施工图的衔接问题。
(2)建议采用高浓度中温发酵(地上池)+沼液从上部入常规发酵池(储液池,利用或达标排放)+沼渣从下部入常规发酵(储肥池,输送利用)的二级发酵工艺,以解决鲜粪处理问题。
(3)禁止采用低成本的低效工艺和有隐患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