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世界十大交响曲
7
世界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一、海顿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二、莫扎特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
三、贝多芬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
四、贝多芬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不再孜孜于己利。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
五、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一八二四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号交响曲,古典主义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颠峰。然而,同样由贝多芬所催生的音乐上的浪漫思潮,亦早已如星火燎原般地席卷欧陆。一八三零年,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正式将“标题音乐”推上台面,时隔“贝九”不过六年时光。接下来的三十年,浪漫美学弥漫欧洲,“贝九”则被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极致,是无法被超越的;它取得了一种神圣的地位,成了图腾。
年轻的勃拉姆斯,具备非凡的才华,扎实的对位训练,从小就被古典精神的捍卫者视为贝多芬的接班人,怂恿他写作交响曲的声音令年轻的勃拉姆斯耳根未曾有过一刻清静。勃拉姆斯的钢琴室中,墙上悬挂着贝多芬的半身像。勃拉姆斯如此承受着压力:你能想象,背后总是传来巨人的足音的压力吗?终于,在他四十三岁那年,他做到了。勃拉姆斯的第一号交响曲诞生。写作这首曲子,都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的,过程中更是数度落泪。您能想象倚天剑、屠龙刀是如何成型的吗?粹炼、粹炼、再粹炼,最后再加上铸者自己的鲜血,直至斧凿痕迹尽失,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的纯粹光辉。
六、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如果说,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散发的是生命最纯粹的光辉,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所揭露的便是死亡最纯粹的质地。此曲完成后仅仅一周,老柴便即撒手人世。其实,对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惶恐并非此曲主旨。中国人称:“哀莫大于心死”。内心的绝望、孤寂,和落寞才是“悲怆”令听者莫不为之掬泪。如此深沉的恸,却又美得如此凄迷!看样子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憧憬、渴慕,确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咒诅呢!
七、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许多大艺术家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虐倾向。看看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柴科夫斯基、梵高、尼采。或许,经过情感的压抑,工作上的自律,艺术本身的最美质地才会被挤压出来?德沃夏克却不是这么回事。身为屠夫之子,长得又像拳师犬,德沃夏克开朗、乐观、温文、随缘;他喜欢鸽子咕咕叫的声音、喜欢“看火车头移动”,偶尔还会喝个烂醉。
一八九二年,德沃夏克接受了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的邀请,到新大陆做起了旅行学者。三年下来,乡愁小小,谱成了这首质朴、诚恳、优美兼粗犷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不过不要被标题误导了!原文是"From the New World",而非"The New World"——它并不是描写美国的写景音乐,而是一封来自异乡的浓郁家书!
八、马勒
第二号交响曲《复活》——马勒,唉!该怎么说这个人呢?一个拥有无与伦比的意志力的指挥家,一个卯起劲来写作时六亲不认的痴狂作曲家,一个饱览十九世纪末维也纳的堕落、糜烂和虚矫的旁观者,一个经历许多至亲的人死亡的悲伤的人,一个兼矛盾复杂的难以复加的忧心灵魂。马勒“第二”的威力我可以作证。一九九九年八月的一天,我的一位师兄在萨尔兹堡听了拉图(Simon Rattle)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这首曲子。据说这一天也是他的艺术良知重生的日子。音乐进行到中乐章时,他被音乐重重地击打、质询;他知道自己努力得不够,投入得不够,丢掉的东西太少,渴望的力道太弱。他说当时深切的感受到平日里老师一再强调的艺术是没得妥协的,而平庸(mediocricy)正是艺术的头号杀手!当时他无法控制地嚎淘大哭了起来,带着痛苦、自责、羞愧。更多的却是被“敲醒”的喜乐和重生的兴奋。末了,隔座的德国老先生紧握着他的手,同样眼眶红肿的说:“我知道!我知道!”事后我的那位师兄对我说:“瞧!音乐无国界,是你、我、他共同的语言。”
九、西贝柳斯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北欧人几乎都有一种罕见的优美特质:安静、内在沉稳、理性而开朗。是否和他们所处的严酷自然环境有关系我不知道,但从社会主义可以在北欧诸国行得通甚且繁荣安定,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北欧民族个体的私心是比较少的。西贝柳斯做为芬兰音乐的代表,作品永远忠实地呈现他心爱的土地的风貌和他心爱的同胞的内在质地。第二号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作品中除了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外,比较容易切入的。空旷、冷冽、严峻固然是基本的氛围,偶尔渗透进来的温暖、赤诚、热情,以及终乐章的磅礴,保证令您招架不住!
十、肖斯塔科维奇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与其说这首交响曲是一首极权政治底下的抗暴史诗,不如说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消耗内在的自由生气所写出来的一部狂人日记。当中,我们尝到了血、喝足了泪听到震耳欲聋的控告和超现实的嘲讽,更感受到锥心的疼痛和几近无助的呐喊,即使如此,稍纵即逝的乐观和希望,却不吝为我们开启一扇可以窥见那奶与蜜质地的窗户。反观我们今日所处的状况,“自由”早已成了天赋人权,许多的事情垂手可得
世界十大交响曲及排名
所谓西方古典音乐史上的十大交响曲,专家们往往各执一说。这也正常,人的趣味不同,各好一口。这里推荐的十大交响曲,标准是:第一,好听;第二,作者在音乐史上地位突出;第三,该曲在音乐史上有重要影响;最后,还得平衡一下各音乐家作品,不能过度集中。
具体入选曲目与排名如下:
第十位: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革命”》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是原苏联和20世纪世界最著名作曲家之一。他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革命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这首乐曲的入选恐怕会有些争议,但考虑到当时的创作背景是在红色恐怖的前苏联斯大林时期,而正是这首交响曲让肖氏从饱受官方舆论抨击的人物变成了苏联音乐界的顶级人物,由此可见这首曲子的重大影响。
第九位: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马勒是交响曲大家,就以他的江湖地位而言,有一首入选十大当无疑议。他的众多交响曲中,第二交响曲是最为突出的。这首曲子头四乐章很好听。第一乐章类似葬礼进行曲,阴沉而凛冽,宣泄着排山倒海甜美的悲情,是马勒交响曲中最好的听乐章之一。第二乐章轻盈美妙,以舞曲为主体。第三乐章旋律流畅活跃。在短小的第四乐章之后是整部作品的重心,长达半个多小时终乐章,表现得惊心动魄。
第八位:海顿的《第94交响曲“惊谔”》
海顿是交响曲的鼻祖,开山老前辈的作品十大中总得有一首。其实“惊谔”并非海顿最成熟的作品,海顿的不少作品如《第102交响曲》、《第103交响曲》等并不逊色于它,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出色。但是,“惊谔”名声在外,其第二乐章更是经典之作,因此我还是选择了它。
第七位:莫扎特的《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
十大中当然不能没有莫扎特的作品。虽然总体上看莫扎特的交响曲相比于其他顶级音乐家其实并不算突出,但是也有很优秀的作品,比如这首“朱庇特”。当然,有的人可能会更喜欢《第四十交响曲》,不过本人更喜欢豪放风格,因而更喜欢这首规模宏大、壮丽灿烂的曲子。
第六位: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四首交响曲是贝多芬之后的交响曲样板,选其中一首进入十大之列是没有争议的。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被世人称为“第十号交响曲”。所谓“第十号”乃是指本曲续接于贝多芬“不朽的九大交响曲”之后,成为第十首著名交响曲之意。乐曲中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某个主题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第五位: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这首曲子虽然只有两个乐章,并不完整,但却如断臂维纳斯一样让任何续作都如狗尾续貂,甚至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两个乐章写得太好,以至于舒伯特本人都无法再写下去。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
第四位: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
本曲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首演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这首交响曲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第三位: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是世界是最杰出的交响曲作家,他的九部交响曲没有一部不是精品,若单以质量而论,在十大交响曲中占据四到五席也并不为过。然而,我们已限定了每名作者最多只能入选两首,因此只能在九首中选择最优秀的两首曲子。命运交响曲乃是交响曲中的至尊王者,毫不夸张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放在人间乃是空前绝后之作,是世界上所有音乐作品中最伟大的作品(没有之一)。所以,命运交响曲将毫无争议地拿走一个名额。我将另一个名额给了“英雄”。之所以如此,并非此曲比第九“合唱”、第六“田园”更为优秀,而是因为此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前的交响曲,无论从长度上、厚度上都不突出,即使莫扎特的“朱庇特”,放在“英雄”旁边也多少失去了众神之主的威仪。“英雄”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此乐时常被例举为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也是古典主义的先驱作品。可以说,正是“英雄”结束了感情色彩不够强烈的古典主义,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第二位: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单就气势而论,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界”恐怕是所有交响曲中最接近“命运”高度的作品了。无论是色彩丰富的第一乐章、哀伤感人的第二乐章,还是活泼轻快的第三乐章和气势恢宏的第四乐章,都能牢牢抓住听众的心。尤其是第四乐章,该乐章的主部主题已被定为国际展览局曲,启用于1928年国际展览局成立,此后在每届世博会的开闭幕式上都会予以演奏。在各种庆典活动中,我们都常能到这个旋律。
第一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不解释。
当代指挥家心中最伟大的20部交响曲
介绍: 英国广播公司旗下《BBC音乐》对151位指挥家进行了调查,让他们列出自己心中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品,得出了被提及最多的20部交响曲,并按得票多少进行排序,民调结果刊登在该刊2016.9号,曲目如下(排名分先后):
1.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2.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3.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4.马勒D大调第九交响曲
5.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
6.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7.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8.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9.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10.马勒d小调第三交响曲
11.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12.勃拉姆斯F大调第三交响曲
13.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曲
14.西贝柳斯C大调第七交响曲
15.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16.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17.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
18.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19.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
20.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