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易安词“风”意象的哀感意蕴探析_姚思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510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安词“风”意象的哀感意蕴探析_姚思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易安词“风”意象的哀感意蕴探析_姚思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易安词“风”意象的哀感意蕴探析_姚思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今古文创易安词“风”意象的哀感意蕴探析姚思任(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许李清照:“宋闺秀词,自以易安为冠。”李清照词一直是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在语言、词风、意象、词学思想和理论几大方面开展研究。其中,“意象”的研究常见的有三种,即“花”“帘”“酒”,对在易安词多次出现的“风”意象,虽有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将“风”意象的运用与词人哀情表达联系起来探赜。“风”或许没有易安其他著名意象那么引人注目,但若无“风”,也不能将“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感添墨加彩引向一种无端的境界。徐北文主编的李清照全集评注 五十一首词里(除去诸如“风韵”“风鹏”“风露”此类的与自然物的“风

2、”无关的意象)共出现了27 次“风”或与“风”组成的意象,换而言之,其约占据了全词的四分之三,可见词人对“风”意象的喜用程度。李清照的“风”意象从整体上而言大都是为表达哀感愁思所服务的。这种表达方式,表现为两种:第一是直接描写诸如“无情风雨”“西风”“风揉”所表现的不幸遭遇的哀愁;第二是以“暖风”“暖雨晴风”等以乐景入手衬哀情的形式表达愁苦心情,词人所用“风”也多为前者,也是本文的重点。一、风蕴“哀”感易安笔下的“风”意象主要有四类:一是“风雨”类,如“细风吹雨”;二是“西风”;三是“风”加上动词组合而成的意象(除去第一种),如“风揉”;四是“晚风”。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关于“风”的意象,如“

3、五更风”“霎儿风”等等。陆机在赴洛道中作 云:“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可用之称易安风象。以上种种“风”意象,寄托着词人微妙哀感,皆是以景语现情语。【摘要】除去怨王孙 的“湖上风来”,易安的“风”意象整体上都是为表达哀感愁思所服务的。如“无情风雨”“西风”“晚来风”等,这些“风”象各异,表达哀情的程度不一,物与情呈相合状态。词人“风”象与词论主张重“铺叙”也基本相符。“风”意象所在的词中蕴含的哀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伤春哀花;二是别离相思;三是忧家国命运。但“伤春哀花”之情背后又包含着后两种情感。与苏轼和朱淑真相比,易安的“风”意象在这类词中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摧花”的形象来营造

4、哀感氛围;二是委婉曲折,以哀“风”增词哀。【关键词】李清照;“风”意象;哀感;苏轼;朱淑真【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5-0032-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3.15.010表 1 易安词的“风”意象 第一种,“风”与“雨”结合的意象,在易安词中共出现了8 次。风雨的朦胧、缥缈使其成为诗意的环境,也是悲剧哀情的温床。风雨意象在我国诗词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清照笔下的“风雨”意象,包含着风在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形式,往往用来表现春天的景色,抑或描写自然风雨对词人所喜爱的花朵的摧残,表达词人伤春、惜花

5、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烘托词人时常独处时心中的孤寂与哀愁。此外,“风雨”也是词人经历的投射,前期温馨快乐,后期的种种波折就更是给予词人种种哀愁,如丈夫的仕途不顺、聚少离多、国家动荡等。词人历尽波折,内心长期悲苦凄寂与被风雨摧残的春花相似,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浣溪沙 也是如此,以极含蓄的笔法,写伤春怀远情怀,词人在院里孤影对窗,望“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不禁想起春光将远去,风雨后“梨花”也“欲谢”。除去情感上的哀感,词人从“风雨”入手描写景语的画面美也呼之欲出。“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的“庭院风雨图”哀感与哀景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朦朦胧胧的哀婉美。“风”与“雨”结合的意象

6、西风“风”加上动词组合而成的意象“晚风”类其他无情风雨、细风吹雨、雨疏风骤、暖雨晴风、风兼雨、风雨、小风疏雨、斜风细雨西风、西风、西风湖上风来、风不起、风揉、风定、风休住、风住尘香、风来扫晚风、晚来风、晚来风势、晚来风急朗月清风、霎儿风、感月吟风、风柔、五更风文学研究332023 年第 15 期第二种,“西风”类意象。在淮南子天文训 中:“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牧,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为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西方代表着秋天的方位,文学史上,许多文学作品中“西风”时常指代“秋风”。中国文人的悲秋之好自古至今未曾减少。代表着“秋风”的“西风”在传统诗词中就离不开离愁别绪、思乡思国

7、、怀古叹今、人生漂浮等情感,多悲苦。李清照词中的“西风”,亦是带着几分愁苦,但又更为哀婉。上文“风雨”多写春末之际,而这“西风”多为秋冬,在这寒意绵绵的时刻,“西风”的吹拂又加重了寒意,词人心中的哀愁在此时又增添了几分。如“帘卷西风”“西风”在这词中增添冷意与凄凉,词人在重阳佳节思亲时刻独守空闺,其中滋味难以言语,此时西风吹过,词人便再也压抑不住心中哀婉发出“人比黄花瘦”的感叹,哀婉尽显。“西风”意象中寄托着词人无限愁情,又有着一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美感。菩萨蛮 中“西风留旧寒”与忆秦娥 中的“西风催衬梧桐落”也是借“西风”于无痕中引出词人孤寂愁苦的情感,这种委婉道叙,却是将其哀情最大化地展

8、现出来。第三种,“风”加上动词组合而成的意象。“风住尘香”意思是风吹尽了掺和着落花香味的尘土。“风”与动词的组合,在总体感情表现作用上与“风雨”“西风”类似,都是为烘托作者的哀婉之情,但这一动词的使用又添了几分动感。尤其是满庭芳 里“不耐风揉”,描写梅花风韵飘逸超群,但经受不起风雨的揉搓和摧残,进一步烘托前文描写的愁绪。“揉”字更是鲜活生动地将风破坏梅花的画面展现出来,使人读罢更为之心头一紧,可见,在不同词中,动词的细微变化,所营造的意境又有所不同。“湖上风来”“微风起”“风不起”,都表示风将到或可能要到此处,其中“湖上风来”不同于词人大部分风意象所表达的哀感愁绪,而是面对“红稀香少”的暮秋季

9、节,兴趣盎然地欣赏自然的“水光山色”,品尝大自然“无穷”的美妙。而后两者,还是以愁绪情感为基调。在此着重探讨玉楼春 的“风不起”,这是一首通过咏红梅写别离相思的词,“风”在其中,是象征着“破坏”“变化”的,词人用以烘托她的急切盼望,盼君早日归来,否则明日风到此处吹去满树红梅,剩下的只有无尽愁思了。但又暗含的另一层含义,即政事可能突变,风波再起之意,表现词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愁绪之感,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表达。“风定”“风休住”“风住”,在不同词中,似乎在描写风风雨雨已过,生活回归平静,但情感的落脚点,却是暗含这些动荡过后,留下的无限愁情。可谓,“动荡”有期,“哀愁”难了。第四种,“晚风”意象具有赋

10、予凄冷之感的侵损特征,从触觉上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哀愁与痛感。“晚风庭院”中,剩下的只有遍地落花,其中哀婉不言而喻。词人的千古名作声声慢 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晚风”意象更是设置巧妙。词人在词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运用叠词直接抒情。而在此后的“晚风”意象进一步营造这首词的哀婉悲愁氛围,与此前情语相搭配,形成情语与景语的融合,意境尽显。“晚来风急”,晚风含凄冷之感,加一“急”字,也与后文“满地黄花堆积”互相呼应,以达到凸显风的“无情”“冷漠”。除上述重复出现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风”意象之外,易安词中“五更风”“霎儿风”是直接描述风之凄冷所带来的点点哀愁,

11、而“朗月清风”“感月吟风”“风柔”则是以乐景衬哀情。二、易安之“哀”易安词“风”意象所在的词中蕴含的哀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伤春哀花;二是别离相思;三是忧家国命运。但“伤春哀花”之情背后又蕴含着后两种情感。宋时,词作兴盛,不乏“感风”之作。易安前有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安后有淑真“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与苏轼和朱淑真相比,易安“风”意象在这类词中的特点有二:一是以“风”摧“娇花”的形象来营造哀感;二是委婉曲折,以哀“风”增词哀。据邹同庆、王宗堂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 统计可知,苏轼 331 首词中“风”意象出现了138 次,也就是说有五分之二的词作都出现过该意象。

12、他的风意象形态多样,本文将其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风雨”类,如“天风海雨”,出现 17 次;二是“东风”(即“春风”),出现 18 次;三是“明月清风”,出现 6 次;四是“风”加修饰词(除去前三种外的修饰词)为 97 次。从侧面可以看出用“风”的任意性。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前三种在苏轼词中重复频率较高,又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分别单独作为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易安词中“风雨”类意象出现频率也是比较高的。苏轼笔下的“风雨”类意象不同于易安真挚且委婉曲折又专为营造“哀感”氛围。如定风波 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13、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为酒后归途遇雨抒怀之作。“风雨”在喻人生路上的坎坷,词人借此表现的是虽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废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而不是着笔于“风雨”的破坏以及留下的愁绪。苏轼词作题材丰富,情感多样。作者的情感或是思念亡妻的哀恸,或是赏花听乐的愉悦,或是休闲生活的舒适,或是壮志未酬的悲凉,或是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无奈,“风”意象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也可追溯到苏轼的“以诗为词”,使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笔下的风意象也恰好表现了这一点。再看易安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易安的“风”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她的哀愁,甚至是暖意的。如

14、她词论所表34今古文创现出的观点“词需有铺叙”一样,她在这首词中铺垫环境、气候,这些要素给人的感觉是暖意的,但她的心却是孤独的。乐景更衬其哀意。其“风”也如她多数词作的风格一样,尽显委婉曲折、层层铺垫,又可谓“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 姜斋词话)。苏轼在描写离情别绪上,虽也有淡淡的哀愁,但更多的也是旷达心境的表现。如鹊桥仙七夕 该词格调飘逸超旷,表现的情感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虽为送别词,但又不同于其他用凄景来表现柔情无限。其中“风”意象的作用,或是离情的烘托,或是给予清凉的慰藉,或是潇洒情绪的表达。而易安词的对象仅是关于她的丈夫,“风”意象也是专注于哀感氛围的营造。如果说苏轼在表

15、现哀感上词里行间还有几分旷达之感,笑看人生风风雨雨,不为昨日烦忧负今朝,而易安词里更多的是天暖好个春,哀情绵绵无绝期。易安词中有摧花之“风”外,也有摧花之“风”,说及后者,又不得不提到朱淑真。同为女性词人,且两人词风之间相近,那么两人的“风”意象描写又有什么不同呢?统计朱淑真集29 首词中,共出现 16 次“风”意象。朱淑真词中充满词人对其情感生活的不满,多忧愁怨恨。其词所用之“风”与李清照的“风”意象同为表达哀的情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其中也有细微的差别,易安 27 首中有 12 首的“风”作为“摧花”的形象出现,而朱淑真 16首词中有 6 首词如此。这种“风”意象在词中出现时,就意味着花

16、意渐淡,不复往日。“风”充当了一个罪魁祸首,夺走了词人心爱的“花”。如易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词人一觉醒来,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禁担心院子的海棠是否已被风雨摧残,也许只剩“绿肥红瘦”了。值得注意的是,朱淑真词对此类形象的“风”,表达的感情是十分直接地呈现的,如“寒食不多日,几日东风恶”“一天飞絮东风恶,落路桃花春水香”“长恨晚风漂泊”等。而易安词则不然,最多只是恼风“无情”。易安词并没有如同朱词般用“恶”“恨”的词语直接表达,而是着力描写花的残败来突出“风”的无情,隐约间能感受到词人对“风”的不满。可见易安词“风”意象的描绘是非常巧妙的,在词中虽并不起眼,但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

17、用。伤春词方面,易安词含“风”意象的三首,都有作为“摧花”形象的“风”出现,而朱淑真词则无。如易安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暮春忽至,风过万花,万花休。也正是此时易安遭遇了丧父之痛、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种种伤痛加诸其身,愁更愁,一声“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是将种种加诸词人身上的苦难而词人又无能为力的哀感倾盆宣出。回首词前头的“风”既是花落的祸首,也隐喻着词人所遭遇的世事变化。也就是说“风”,不仅作为“摧花辣手”的形象来描绘暮春环境来引出词人将诉说的愁,也是词人“愁”因的隐喻。这“风”还是作为“摧花”的形象,愁更愁。而朱淑真的谒金门“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

18、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朱淑真抒伤春之情,直用“愁”道其“愁”,又用“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道出美好春光所带来的欢乐只给了莺莺燕燕,而自己看到此景,心中也只有哀愁。从总体来看,情感上,易安的“风”意象所突出的哀情更丰富,不仅借以突出她的个人相思之苦,更助于描绘其家国恩仇之恨,而朱词更多的是对自身“嫁错郎”愁苦心境的表达,对“风”的情感更是直接抒发,“一天飞絮东风恶”直接用“恶”形容风借以表达蕴藏其中的哀情愁绪。其次,从形式来看,共同点有以下几点:一是,从整首词来看,两人词的“风”意象都有放在词的开头来奠定全词的伤愁氛围的情况;二是,都采用了乐景衬哀景的方式,如易安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

19、早,夹衫乍著心情好”,以及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朱词的“风和烟暖燕巢成”“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等等。无论是“摧花之风”还是普通的孕育哀情的“风”意象都是易安为表现其哀情所巧用的铺叙细描,是营造愁绪哀感氛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在本文的分析中,也能看到易安独特的词风体现于“风”意象的运用中。以往人们总是关注于易安的咏花伤春词其中的花色、春色,但却忽略“风”意象的韵味。作为铺叙的“风”意象将易安不同程度的哀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与苏轼及朱淑真较之,易安的“风”尽显铺叙曲折之功。注释: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 年版,第170 页。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 2005 年版。陈广忠译注:淮南子(全二册),中华书局 2012 年版,第113 页。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2016 年版,第356 页。袁津琥:艺概注稿,中华书局 2009 年版,第 497页。朱淑真著,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271页。朱淑真著,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274 页。朱淑真著,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292 页。作者简介:姚思任,女,汉族,广西贵港人,西南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