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新宝宝发育状况参考标准家长们对自己的”独苗”总是特别关心, 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病时, 孩子并没异常, 反倒是家长认为孩子发育迟缓, 自己家的孩子比邻居的孩子长得稍矮或者瘦一些, 就担心不已。其实, 孩子的发育是有一些个体差异的, 而且是有早有晚的, 只要是在正常的发育范围内, 就没有问题。另外, 孩子的发 育应该包括体格和智力两方面, 不能因长得矮于某一个孩子就被认为是发育滞后。现在, 对发育迟缓者的忽视十分少见, 而无端怀疑正常孩子有发育迟缓的较多。那么, 孩子发育的正常标准是怎样的呢?从体格发育来说, 正常孩子的发育水平不低
2、于以下标准就不必担心。1.体重: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 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但出生时体重达2.5千克就属正常。生后5个月时体重达6千克左右。一岁时体重平均为9千克。足2岁时为12千克。以后体重增加的规律为: 体重(千克)年龄28。但小儿存在个体差异, 若体重低于此标准也不一定就是病态, 应请医生检查一下。2.身高: 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约50厘米, 若出生时身高不足45厘米为发育不良。1岁时身高平均为75厘米。2岁时为85厘米。以后身高生长规律为: 身高(厘米)75年龄5。3.头围: 在小儿, 头围是脑和颅骨发育的反映, 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时为34厘米,
3、1岁时为40厘米。2岁时为46-48厘米。到5岁达50厘米。生后一年内要增长12厘米。4.胸围: 新生儿期胸围约32厘米, 1岁时为46厘米, 以后发育较快。在1岁前, 头围大于胸围, 1岁时二者相等, 以后胸围增加速度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之比是临床观察小儿发育的重要指标。5.牙齿发育: 小儿从生后4-8个月起开始出牙, 一般在生后6个月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 而且是一对对长出。出牙规律一般是月龄减6。其顺序是: 上下门牙(切牙)、 第一磨牙、 尖牙及第二磨牙, 大约每4个月长出4个牙(具体的时间见下表)。若到生后10个月仍未有乳牙萌出, 要查明原因。可是近年来对小儿的有关调查表明, 小儿生长有
4、比上述标准提前的趋势, 许多小儿在体检时在几个方面都高于上述标准。但一般来说, 若小儿生长不比上述差, 就是正常的, 没必要担心。1月生理指标满月时, 男婴体重2956千克, 身长497595厘米; 女婴体重2851千克, 身长490581厘米。发育指标满月时俯卧抬头, 下巴离床三秒钟; 能注视眼前活动的物体: 啼哭时听到声音会安静; 除哭以外能发出叫声; 双手能紧握笔杆; 会张嘴模仿说话。2月生理指标满两个月时,男婴体重3.56.8千克,身长52.963.2厘米; 女婴体重3.36.1千克,身长52.063.2厘米。发育指标逗引时会微笑; 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 能够转头寻找声源;
5、 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转动头部; 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3月生理指标满三个月时,男婴体重4.17.7千克,身长55.866.4厘米; 女婴3.97.0厘米,身长54.664.5厘米。发育指标俯卧时,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撑上身; 头部能够挺直; 眼看双手、 手能互握,会抓衣服,抓头发、 脸; 眼睛能随物体180度; 见人会笑; 会出声答话,尖叫,会发长元音。4月生理指标满四个月时,男婴体重4.78.5千克,身长58369.1厘米,女婴体重4.57.7kg,身长56.967.1厘米。发育指标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 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 视线灵活,能从
6、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开始咿呀学语,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 喜欢吃辅食。5月生理指标满五个月的男婴体重5.39.2千克, 身长60.571.3厘米。女婴5.08.4千克, 身长58.969.3厘米。发育指标能够认识妈妈,以及亲近的人,并与她们应答; 大部分孩子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 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能直腰; 大人扶着,能站立; 能拿东西往嘴里放; 会发出辅音一二个。6月生理指标满六个月时, 男婴体重达5.99.8千克, 身长62.473.2厘米, 女婴体重5.59.0千克, 身长60.671.2厘米。头围44厘米, 出牙两颗。发育指标手可玩脚, 能吃脚趾; 头、 躯干、 下
7、肢完全伸平; 两手各拿一个玩具能拿稳; 能听声音看目的物两种; 会发两三个辅音; 在大人背儿歌时会做出一种熟知的动作; 照镜子时会笑, 用手摸镜中人; 会自己拿饼干吃, 会咀嚼。7月生理指标满七个月时,男婴体重达6.410.3千克,64.174.8厘米,女婴体重5.99.6千克,62.272.9厘米。牙齿24颗。发育指标会坐, 在大人的帮助下会爬; 手能拿起玩具放到口中; 会表示喜欢和不喜欢; 能够理解简单的词义, 懂得大人用语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扬和批评; 记住离别一星期的熟人34人; 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示要大小便。8月生理指标满八个月时,男婴体重达6.910.8千克,身长65.776.3厘米。女
8、婴体重达6.310.1千克,身长63.774.5厘米.本月可出24颗牙。发育指标能够扶着栏杆站起来; 能够坐得很好; 会两手对敲玩具; 会捏响玩具; 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 展开双手要大人抱; 用手指抓东西吃; 会用12种动作表示语言。9月生理指标满九个月时, 男婴体重达7.211.3千克, 身长67.077.6厘米。女婴体重达6.610.5千克, 身长65.075.9厘米。牙齿24颗。发育指标扶物站立, 双脚横向跨步; 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 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 认识五官; 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 知道大人谈论自己, 懂得害羞; 会配
9、合穿衣。10月生理指标满十个月时, 男婴体重7.611.7千克, 身长68.378.9厘米。女婴体重6.910.9千克, 身长66.277.3厘米。出46颗。发育指标会叫妈妈、 爸爸; 认识常见的人和物; 能够独自站立片刻; 能迅速爬行; 大人牵着手会走; 喜欢被表扬; 主动地用动作表示语言; 主动亲近小朋友。11月生理指标满十一个月时, 男婴体重7.912.0千克, 身长69.680.2厘米。女婴体重达7.211.3千克, 身长67.578.7厘米。出46颗。发育指标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 能准确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 会叫奶奶、 姑、 姨等; 拿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 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
10、不愿意母亲抱别人; 有初步的自我意识。12月生理指标满十二个月时, 男婴体重达8.1-12.4千克, 身长70.7-81.5厘米, 女婴体重达7.4-11.6千克, 身长68.6-80.0厘米。头围46厘米, 胸围46厘米。出牙6-8颗。发育指标不必扶, 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 认识身体部位三到四处; 认识动物三种; 会随儿歌做表演动作; 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 不做成人不喜欢或禁止的事; 开始对小朋友感兴趣,愿意与小朋友接近、 游戏。1-3岁情况调查显示, 各种营养缺乏症主要发生在1-3岁。这一时期的宝宝, 体格和大脑的生长发育依然非常迅速。然而, 很多妈咪只注重让宝宝怎样吃得好、 吃得多
11、, 常常忽视怎样吃得合理, 吃得符合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 很多的宝宝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营养问题, 如缺铁、 缺钙、 缺锌、 缺乏多种维生素、 肥胖症等。特点1.生长发育速度仍很快1-3岁的宝宝, 虽然生长发育的速度比婴儿时期有所减慢, 可依然非常迅速, 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都还很高。加上处于断母乳, 正是离乳食品转变为主食的饮食过渡阶段。因此, 应该更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及热能的供应。不然, 容易使宝宝出现生长缓慢、 停滞甚至营养不良。2.胃肠消化功能仍不完善宝宝的牙齿正在逐步长出, 2岁时基本出齐, 咀嚼和消化能力比婴儿时期大为增强。但牙齿尚未完全出齐, 咀嚼能力还相对较差。加之胃肠道蠕动及
12、调节能力较低, 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远不及成人。因此, 消化功能仍还未发育完善, 容易发生疾病。3.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宝宝的整个身体正在处于各个器官组织建造中, 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大, 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不然就会影响到智力发育。身体肌肉发育也较快, 特别是下肢、 臀部和背部肌肉的发育。制定食谱的8个原则1.注意摄取奶类食品1岁以后的宝宝, 刚刚断奶甚或没完全断奶。虽然, 宝宝吃的食物已经和大人一样了, 但牙齿尚未发育完全, 咀嚼固体食物(特别是肉类)的能力有限, 限制了蛋白质的摄入。因此, 1岁以上的宝宝, 不一定非要从固体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 饮食上还应该注意摄取奶类, 奶类食品仍
13、是她们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美国权威儿科组织建议, 奶类与固体食物的比例应为40: 60。每天, 应该给宝宝提供乳类500毫升。2.食物品质要多样化宝宝1岁后, 母乳不再是她们的主食了。可是, 她们的身体生长发育依然需要多种营养素, 这就必须得从多种多样的食物中摄取。各餐的食物搭配要合适, 有干有稀, 有荤有素, 饭菜要多样化, 每天不重复。比如, 主食轮换吃软饭、 面条、 馒头、 包子、 饺子、 馄饨、 发糕、 麻酱花卷、 菜卷等, 注意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 用肉、 豆制品、 蛋、 蔬菜等混合作菜, 一个炒菜里可同时放两三种蔬菜, 也可用几种菜混合作馅, 还可在午饭或早点吃些蒸胡萝卜、 卤猪肝
14、、 豆制品等。以刺激宝宝的食欲, 对食物产生吃的兴趣。3.合理安排各餐营养素比例按照早餐要吃好, 午餐要吃饱, 晚餐要吃少的营养比例, 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总热量的比例, 早餐占30%, 午餐占40%, 晚餐占30%。为了满足宝宝上午活动所需热能及营养, 早餐除主食外, 还要加些乳类、 蛋类和豆制品、 青菜、 肉类等食物, 午餐的进食量应高于其它各餐。因为, 宝宝已经活动了一上午, 下午还有更长时间的活动。4.食物宜软烂碎随着年龄增长, 宝宝的牙齿逐渐出齐了, 但胃肠消化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 食物制作上一定要注意软、 烂、 碎, 以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5.注意增加每天的餐次宝宝的
15、胃要比成年人小, 不能像大人那样在一餐中进食很多。可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却比大人多, 因此, 每天进餐次数不能像大人那样以一日三餐为标准, 应该进餐次数多一些。一般来讲, 1-1岁半的宝宝, 每天进餐5-6次, 即早、 中、 晚三餐加上午、 下午点心各1次。在临睡前增加1次晚点心, 但3次加餐的点心不宜太多, 以免影响正餐。6.食物保持清淡无刺激口味不能根据大人口味喜好来为宝宝做食物。应该以天然、 清淡为原则, 添加过多的盐和糖都会使宝宝的肾脏负担增加, 损害功能, 并养成日后嗜盐或嗜糖等不良习惯; 更不宜添加调味品、 味素及人工色素等, 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7.宝宝与家人一起规律进餐如果让宝宝与家人一起进餐, 不但可使她们获得必须的营养, 同时还可和大人的交谈中学到均衡营养的常识, 以及怎样去与别人分享食物。8.烹调的方法烹调时, 不但要注意适合宝宝的消化功能, 即细、 软、 烂、 嫩, 还同时应注意干稀、 甜咸、 荤素之间的合理搭配, 注意食物的色、 香、 味, 以此提高宝宝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