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linux入门基础
第1章 第1节:linux系统安装
1.安装开始:(选择skip跳过光盘检验)
2.选择next
3.选择简体中文的语言,
4.键盘选择美式
5.安装序列号:
6.输入安装号后,弹出错误,选择是
7.分区:
8.分好区后:选择GRUB引导
9.网络设置,选择默认,下一步
10.设置时区:默认,下一步
11.设置根用户口令(设置为si)
12.软件定制(选择现在定制)
13.现在定制后:勾选KDE桌面环境,其他不要动
14.下一步
进入引导状态
15.重新引导:
16.安装完成:
17.防火墙:
18.SELinux(禁用,使用强制吧,默认的,不用重启)
19.Kdump提供一个奔溃转存储功能,占内存较大(不打勾)
20.时间和日期:
21.设置软件更新(我将在以后注册)
点击:不,我将在以后注册
22.创建用户(这个用户不是管理员用户,是普通用户)
23.声卡配置(默认配置,前进)
24.结束:
第3章 第1节:磁盘基本概念
1.分区:MBR:(传统方式占512字节大小,不支持超过2T的硬盘分区
,最多只能创建4个主分区,扩展分区占用一个主分区的位置,逻辑
分区最多63IDE和15个SCSI)
和GPT两种主流分区机制,(支持超过2T的磁盘,必须使用
64bit系统,必须支持UEFI的硬件上才能使用,)
2.所有设备文件保留在/dev目录下
第3章 第2节:使用fdisk进行磁盘管理
1.fdisk是一个基于MBR的分区工具,所以如果需要使用GPT,则无法
使用fdisk进行分区。
2.fdisk命令只有具有超级用户权限才能够运行。
3.fdisk -l 命令,可以列出有多少块硬盘的分区信息
4.ls /dev/sdb* 显示刚很好区的显示出来,当不出来时就partprobe命令,让内核更新分区信息。
5.分完区后,除了可以使用fdisk -l 也可以是使用cat/proc/partitions 也会列出操作系统的实时信息
第3章 第3节:linux文件系统
1. 没有文件系统的设备又称为裸设备
2. windows下的主流文件系统是:NTFS
LINUX下的主流文件系统是:EXT3 EXT4(红帽6用的多)
3. MKE2FS命令用来创建文件系统
MKE2FS –t ext4 /dev/sda3
Ext3和ext4是默认带日志的,所以可以不用加 -j 参数
4.MKFS也可以创建文件系统,但支持参数较少,
5.已经创建好的文件系统信息,想查看详细信息(性能调整微调才会用,不大用)
6.JOURNAL日志
7.E2LABEL命令用来为文件系统添加标签(标签一般使用大写,标签作用,为了后续的管理)
8.FSCK命令用来检查并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对哪个文件系统检查,首先要对其卸载。)
Lost+found目录在根目录下,每个格式化的磁盘都会有这个目录,作用:装被恢复回来但找不到的记录。
第3章 第4节:linux文件系统挂载管理
1.挂载操作
2.mount挂载命令
3.umount卸载以挂载命令
4.自动挂载
第4章 第1节:linux下获取帮助
1.-h或--help命令
2.MAN帮助命令(格式:1.man ls 2.man 5 ls 3.man –k mkdir )
3.info帮助命令(格式:1.info ls 2.在打入命令后左下角出现”:”,则输入关键字如:/ -L)
第5章 第1节:linux用户基础
1.
2.用户(id为0的就是rood用户,系统用户:不需要shell,除了系统用户id为0其他实际上是可以改的,改密码是passwd 而不是password)
3.跟用户信息相关的文件
1. 查看用户信息:cat /dev/passwd (表示root用户,X为密码,0表示ID号,/bin/bash表示有shell)
当出现两个!!则表示没有设置密码
2. 查看用户密码:cat /dev/shadow(表示root用户,密码分为3部分用$区分:最后那个$符号后面才为密码)
3. 查看组信息:cat /etc/group(表示root用户,X为密码,0表示组号)
4.如何查看当前用户:
5.如何创建用户:
在第4点中,/etc/skel中的文件是当没创建一个用户,它都会添加复制里面的信息,一般没有内容,我们可以用ls –a 查看隐藏的文件。
在第二大点中,useradd –u 666 –G nash_su testuser(看的懂吧,就是定它id号为666 附属与nash_su组里面 新建用户名为testuser)
6.修改用户信息
如改名:usermod –l testuser(新用户名) testusername(旧的用户名)
7.删除用户:
8.组
9.创建,修改,删除组
第5章 第2节:linux权限机制
1.权限
2.文件权限
3.UGO
4. 修改文件所属用户,组
当没有带参数-R时,这只是改变了目录,没有递归的改了,即详细信息里面的所属用户没有改。创建使用01一个用户创建,改的时候是用管理员用户改到02用户,上面的nash_su为要改文件需要的用户对方名字。测试我的虚拟机就不用加-R一样生效了
5. 修改权限
可以加-R也才可以递归的改完整。
6. 实例
第5章 第3节:linux扩展权限
1.默认权限
Ls –ld linuxcate 查看权限
2.特殊权限
Suid 权限
第6章 第2节:linux网络基础配置
1.
电脑有两个接口,一个是eth0网卡接口,另一个是Lo是回环接口。
2.配置网络信息
点OK后
点Save后
点savequie后
保存后
4. 网络相关配置文件
0.1网卡配置文件
0.2DNS配置文件
0.3主机名配置文件
0.1-0.3都可以通过vi命令去进行配置和修改。
5. 网络测试命令
0.2测试DNS解析
0.4追踪到达目标地址的网络路劲
6. 修改主机名
7. 故障排查
第7章 第1节:linux多命令协作:管道及重定向
1.
2.管道与重定向
3.管道和重定向使用方法
3.1一个”>”表示没有文件的情况下是添加,有文件的则是覆盖, 两个” >” 号,表示,追加添加, 不覆盖.
3.2 “2>“ 就是表示将标准错误的信息重定向到那个文件夹。
“2>&1“是将stdout和stderr结合在一起
本来是没有这个文件,所以查不出来,报错了,重定向到标准输出那里也是没有办法保存的,只有放到了“2>“这里面才能够保存和查看。
3.3 “<“的使用,是stdin标准输入的。
Grep是查找的意思,grep linuxcast < /etc/passwd 找出所有的linuxcate的信息的结果,通过重定向/etc/passd中查找出来。
3.4管道:“|“将一个命令的标注输出作为另一个的标准输入。
第7章 第2节:linux命令行 文本处理工具
1.文件浏览
2.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2.1:Grep(纯文本查询) 后面如果有多个字节,则是要带上双引号{‘linuxcate’},否则就不用带,后面可以是一个文件后者是一个文件夹{/etc/passwd}。
2.2:grep也可以结合管道去使用,find / -user linuxcate | grep video 的意思是,查找根目录“/”下所有用户“-user”关于linuxcast 的关键字,通过管道“|” 使用grep 去查找video 的内容
2.1和2.2图片
2.3带参数的grep
带“-n”参数:
“34”代表是在第34行中
带“-v”参数,意思就是相反的查,查不是关键字的信息:
带“-Ax”意思是,查出关键字的之后包含的x行,“-Bx”相反
3.基于列处理文本(cut剪切的意思)
Cut –d: -f1 /etc/passwd 意思是分割符是“:” 显示的是第一行第一列的第一个字符:
也可以使用grep
4.文本统计
这个就是一个文本统计。
5.文本排序
Uniq只能删除相邻的重复行(相邻的两个apple被删除了一个),而sort则不会
6.文本比较
7.拼写检查(只能检查英文,检查不了中文,用不上)
8.处理文本内容
短暂的删除,等下查询又有了(注意要重定向才能更改的(“<”))
9.搜索替换
第二条的意思是,查找替换1-50行linux替换成unix,后面linuxcast是需要修改文件的文件名。
第三条是,可以一次改多个。
第四条是,把需要改的保存成文件(sededit),下次直接调用,不用打了,用-f参数
第8章 第1节:linux系统启动详解(没看完)
1.系统启动流程
2.bios
3.MBR
4.GRUB(PE就是使用GRUB引导的)
Cd /boot/grub 目录下的(首先启动的是stage1(实际是MBR,有512字节) 然后接着引导stage1_5 最后才是stage2)
第九章 第一节:RPM软件包管理
1.
2.RPM参数
3.RPM查询(后面加P的就是查询未安装的信息)
4.RPM验证
第九章 第二节:YUM软件管理
1.
2.YUM仓库
Name:描述信息,baseurl:地址,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网上, enable:是否启用(1启用,0不启用),gpgcheck :是否校验(1校验,0不校验,如果在生产环境中就需要打开。)
“【】”代表名字,有的时候,baseurl被注释了,前面有mirrorlist,意思就是动态的获取了仓库。
3.YUM基本命令
4.YUM查询
Keyword关键字,packagename软件名,filename路径名
5.创建YUM仓库
1.拷贝
Cp 后面加 “-rv”可以看进度,这样才好啊。
查看这个文件夹有多少文件。
2.需要手工安装createrepo软件,这相当是一个索引:
安装命令如下:安装的时候,要进去server这个目录下安装。
3.运行命令:createrepo –v /linunxcast-yum 相当于创建了一个索引了。
如果就是在liunxcast-yum目录下,则可以这样打createrepo –v .
索引创建好后,会有这个文件夹(不要去动它,自动生成):
4.仓库创建好以后,就去配置这个文件:
4.1创建配置文件(必须以repo结尾的):
4.2配置linuxcast.repo文件如下:
5.配置好所有以后,需要进行这一条命令,更新缓存:
7. 第一次使用yum list 列出所有的包信息:
YUM不是万能的,如果仓库里面也没有,那也是会报错的,只能到网上找,这种情况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