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找准破题路径__补齐监管科技短板_焦静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74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准破题路径__补齐监管科技短板_焦静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找准破题路径__补齐监管科技短板_焦静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找准破题路径__补齐监管科技短板_焦静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 Cover Feature封面专题找准破题路径 补齐监管科技短板无论对于监管机构,还是被监管机构、科技公司、行业协会以及众多研究者而言,监管科技的深入应用与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持续深入研究探索,从而助力数字经济稳健发展近年来,银行业发展整体呈现稳健态势。但从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一张张罚单中可以看出,不良资产占比高、隐匿有问题的资产、资金空转、股东股权乱象、公司治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是风险防控的“疑难杂症”。除此之外,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增加、基于大数据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上升、数字化业务模式可能加重信息安全风险等新挑战。在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方面,监管科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

2、觑。因我国监管科技起步较晚、底子薄、动力不足,在对银行业的数字化监管中依然存在一些瓶颈。无论对于监管机构,还是被监管机构、科技公司、行业协会以及众多研究者而言,监管科技都值得各方共同持续深入研究探索,从而助力数字经济稳健发展。“孤岛”待打破 织好用活数据网络数据是监管科技的根基,当前大数据技术已具备全方位、多角度捕捉海量数据的能力,如何用活、用好这些数据成为提升监管科技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的监管体系多以“业务条线”或“功能监管”的方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孤岛”。不同系统、条线之间的数据无法有机联通和匹配,阻碍了监管科技功能的有效发挥。而未来的着力点,便是要破除此类限制

3、,打通数据通道,实现数据的标准化,从而实现全链条统一管理。某银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监管科技在对银行关联交易的识别上存在技术缺口,一些监管人员还在用企查查平台查询关联企业。”2022年以来,中小银行风险频发,与股东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贷款集中度高、经营问题严重等因素密切相关。缺乏有效、可靠的数据网络成为监测此类问题的最大掣肘。上述人士进一步提出,应当对“监管者”进行再定义,从以往监管部门的“孤军奋战”转向各单位、各部门的联合联动,形成“大监管”概念和布局。“金融监管平台应联合审计、监察、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和举报平台等,共建、共享中小银行信息平台,形成强大的数字化风险防范监督

4、管理能力,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平台数据信息进行分权审查、分权管理,实现操作行为的步步留痕,避免任何信息的人为隐匿或沉淀。”在打通“数据孤岛”过程中,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离不开顶层设计与部署。对此,多位银保监局工作人员建议,未来可由相关部门牵焦静泊本刊记者P012-035-ZGNCJR1-1-C8.indd 33P012-035-ZGNCJR1-1-C8.indd 332022/11/24 下午8:342022/11/24 下午8:3434 Cover Feature封面专题头,对包括现场检查系统(EAST系统)、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以及人民银行正在建设的

5、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等在内的数据系统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国家级金融监管科技云平台,统一采集金融机构底层生产数据,统一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风险监测评级,缓释数据的差异性问题。事实上,监管部门正将加快金融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据记者了解,正在建设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定位是共建共享共治的智慧监管平台,汇聚多方数据,采用智能工具,最大限度满足监管前瞻性、穿透性要求。但在数据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跨部门数据共享、外部市场数据与内部监管数据融合运用、提高数据颗粒度等。“滞后性”明显 全面加快技术升级以“科技”赋能监管,离不开技术的研发与运用。

6、现阶段监管科技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事中事后监管,滞后性问题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规则和数据尚未实现标准化,另一方面,受制于技术瓶颈,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和使用不够充分。福建银保监局泉州分局副局长陆宇锋表示,未来应致力于通过技术工具的不断精进优化实现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流程监管。“如今的监管科技可以做到针对我们关注的部分问题进行定点检视,下一步方向是努力实现监管雷达实时自动扫描,我们理想的状态是,不用扫描,在数据报送后,系统能够实时发现问题。”提高“精度”标准化编码 将偏差缩至可控范围现有合规模式下,银行对监管政策的理解有赖于人工解读,不同人的解读方式有别,导致各个银行在业务合规程度上的差异。随着

7、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与发展,未来将有望实现对各种监管政策、规定和合规性要求的数字化转译,使其具备“可编程”要求。用自动化的方式替代人工干预,用标准化的方式减少理解歧义,使得银行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准确地操作和执行,在降低合规成本、提升合规效率的同时,促进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监管规则形式化处理、数字化转译和程序化服务,将有助于提升监管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的标准化,可减少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传统的监管数据收集方式依赖于银行的报送,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滞后、报送不实等情况。”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杨望指出,未来,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方式将银行

8、数据库与监管机构对接,变被动的“报送”为主动的“提取”,将有助于监管机构随时从中提取所需的数据,提高监管数据时效性和处理效率;对于银行而言,也可以简化数据报送流程,减少重复报送,减轻报送负担。“通过大数据的升级应用,监管部门可随时提取关键数据进行分析,提早排除风险地雷。”拓展“深度”专业化建模 深挖数据预测性价值在以往的提取式监管中,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文字报告、图表、网络信息等,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应用,而这部分数据往往蕴藏着很大的价值。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随着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非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和利用效率将大幅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充实监管部门的数据来源。”针对银行关联交

9、易识别难的问题,未来有望通过增加司法判决、新闻、年度报告等非标准化数据的运用,强化穿透式监管。违规交易和可疑交易往往涉及多个金融机构的大量账户,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为银行业务突破地域限制创造了便利。对此,多位农信人士认为,通过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完善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涉农金融风险联防联控体系,实现对异常可疑交易的智能监控、图谱分析与高效拦截也至关重要。利用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的“监管雷达”,可对海量数字金融交易的合规性进行快速智能判断,实时监督金融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关联账户的异常操作,并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发现和阻止可疑交易行为。除此之外,随

10、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风险识别P012-035-ZGNCJR1-1-C8.indd 34P012-035-ZGNCJR1-1-C8.indd 342022/11/24 下午8:342022/11/24 下午8:3435 Cover Feature封面专题模型的迭代优化对于风险的前瞻性识别也将大有裨益。陆宇锋建议,未来的系统可在单个银行层面的数据基础上,辅以银行业总体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并对关键变量和敏感指标加强识别,帮助监管部门更好预判风险情景,给监管干预留下更充足的时间窗口。生态未形成 或可向外借势聚力 监管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受限于社会职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传统的“监

11、管方”在技术研发方面动力欠佳、条件不足。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提出,我国监管科技在发展动能上主要以监管机构的单方面研发推进,并未大规模出现监管科技机构独立研发并大力推广的案例,这样的单线推进很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技术鸿沟不断拉大,金融系统中潜伏的金融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监管部门需要与行业协会、科技公司、学术机构等各方“强强联手”,促进政、产、学、研的更好融合,共建监管科技良性生态圈。这一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已有相关实践。在“中国硅谷”深圳,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与深圳未来金融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的深圳未来金融监管

12、科技研究院,聚焦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研究,为监管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在东南大学,区块链应用监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强调“监管赋能”保障区块链应用于各产业和各行业;在古城西安,两家科技公司联合设立“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积极承接并参与地方金融监管科技科研项目这些“先行”单位和地区以开放的心态凝聚力量共创、共生、共荣,形成了可供借鉴、复制的有效经验。除此之外,在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看来,“监管方的技术资源、开发资源相对缺乏,与此同时,金融创新服务的参与者对自身的业务逻辑以及产品更为熟悉,所以更应由创新者来主动提供监管科技工具与方案,帮助监管方实现穿

13、透式监管和行为监管。”当前,我国创新监管工具的一项重要实践“监管沙盒”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雄安、赣州等地相继推行。“未来,监管方可以验收创新者的监管科技工具,作为准出沙盒的条件。”马智涛建议:“这种付出和收获匹配的激励相容机制,可能将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和金融科技的监管起到一个非常有效的平衡作用。”监管科技贯穿于监管体系创新升级的全流程。站在金融市场发展新节点上,金融监管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未来监管科技版图似乎已初具轮廓,但还存在许多变数。必须从数据、技术、生态三方面着力,持续提升监管智能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金融业在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正在建设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定位是共建共享共治的智慧监管平台,但在数据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跨部门数据共享、外部市场数据与内部监管数据融合运用、提高数据颗粒度等。P012-035-ZGNCJR1-1-C8G3R5.indd 35P012-035-ZGNCJR1-1-C8G3R5.indd 352022/11/25 下午9:452022/11/25 下午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