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_卢国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20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_卢国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_卢国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_卢国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 第53卷 第2期19综述专论近年来,庄浪县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县畜牧兽医工作重点,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庄浪县以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以粪污堆肥还田、制取沼气、加工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进一步靠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3万头、24.9万头、172万只,出栏量分别为3.8万头、12.7万头、77.4万只。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123处,规模以下养殖

2、场(户)863个;沿河规模养殖场31处,规模以下养殖户收稿日期:2022-10-14作者简介:卢国鹏,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E-mail:177个。其中,规模肉牛养殖场67处,规模以下存栏10头以上养牛户243个,沿河规模养殖场10处,规模以下养牛户18个;规模生猪养殖场32处,规模以下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户590个,沿河规模养猪场7处,规模以下养猪户152个;规模养鸡场24处,规模以下鸡存栏1 000只以上养鸡户30个,沿北洛河、南洛河、水洛河、庄浪河规模养鸡场14处,规模以下养鸡户7个。畜禽年累计产生固体粪便89.81万t(其中肉牛74.57万t、生猪8.96万t、鸡6.28万

3、t),液体粪污51.07万t(其中肉牛39.83万t、生猪11.24万t),畜禽液体粪污和固体粪便累计产生140.88万t,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沼气和有机肥加工利用粪污109.9万t,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8%。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作为甘肃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之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建议卢国鹏(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庄浪744600)摘要:近年来,庄浪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庄浪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目标,着力推广种养结合、农

4、牧循环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促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了“发展”与“环保”双赢的新局面。本文对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概述,明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建议和保障措施。关键词:庄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议中图分类号:X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23)02-0019-03DOI:10.15979/62-1064/s.2023.02.027202023年 第53卷 第2期综述专论一,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

5、”“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商品有机肥直接还田利用”等运行服务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1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庄浪县畜禽养殖主体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其环保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畜禽粪污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资源化利用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养殖增效,畜禽粪污治理积极性不高。2.2粪污贮存设施不完善庄浪县规模以下养殖场(户)量大面广,粪污贮存处理设施不健全或贮存容积偏小,没有严格落实“三防”措施,收集粪污大都处于无序状态,粪污贮存不当造成二次污染。2.3购置设备积极性不高大多小场小户没有

6、粪污处理及运输设备(如清粪机、吸粪车和粪污固液分离机等),而投入简易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且基本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小场小户由于资金短缺,投资购置粪污处理设施的积极性普遍不高。2.4粪肥还田消纳用地不足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由于一些规模养殖场远离种植区,配套消纳耕地不足,导致畜禽粪污拉运还田成本较高,资源化利用存在难度。加之种植与养殖结构不对称,导致畜禽粪污产量高于种植业消纳量。2.5执法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够紧密顺畅,互通信息不及时,对规模以下养殖场和散养户监督执法依据不充分,监管有盲区,执法有空档。养殖场(户)情况差异大,偷排、漏排、直排现象时

7、有发生。建议3.1加强环保培训宣传,营造环境保护氛围加强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每年定期不定期对养殖场经营主体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和粪污还田技术规范培训,增强养殖场(户)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3.2 指导养殖场配套粪污设施,提升粪污处理能力通过法律法规宣传、示范带动、项目扶持等方式,引导养殖场(户)主动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切实增强粪污处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小场小户的粪污处理机制,因场(户)施策

8、,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建规模养殖场按照“一控二分三配套”的技术措施做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实行雨污分流。引导养殖场(户)增加流转土地面积,提高配套与养殖粪污相适应的土地消纳能力。加强对已建成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规范处置粪污。3.3规范配套土地消纳承载面积,提高粪污处理效率指导督促新建或改扩建的养殖场(户)配套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严格按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要求的最小面积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引导养殖场(户)通过租赁、流转、与种植户签订粪污收购协议及委托第三方处理等方式,采取发酵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对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对粪污资源化利用

9、不规范、违规违法的要责令整改,鼓励群众对涉嫌违法的行为活动积极提供线索,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查处。3.4强化养殖污染监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路径,定期不定期加强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巡查力度,继续完善“责任靠实到人、2023年 第53卷 第2期21综述专论场户清理记录、乡站排查、中心督导检查”的县、乡、场(户)“三级共治”工作机制,及时规范建立巡查记录、影像资料、责任书、承诺书等巡查监管台账,做到有据可查。督促散养户对粪污进行彻底清理,不堆积、不外排,将粪污堆肥发酵无害化处理后规范还田利用;加大沿河两岸畜禽养殖场(户)排污口的监管,严防偷排等问题;加大禁养

10、区畜禽养殖场巡查监管,坚决禁止在禁养区及禁养区内已关闭搬迁的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3.5 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探索建立集中处理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属地负责,政府监管、市场运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养殖场(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提高处理能力,切实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3.6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畜禽粪污利用模式紧紧围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督促养殖专业户、散养户通过堆肥发酵还田、种养生态循环、沼气净化、集中处理等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切实加大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利用率;推广

11、散养户联户集中确定固定场所进行堆肥发酵还田,确保养殖专业户、散养户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探索农牧结合的绿色循环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重点以大型规模养殖场高效能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及规模以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小农户养殖堆肥发酵及还田利用的模式,进一步提高粪污处理能力。3.7聚焦重点突出问题,落实措施见底见效经常性对畜禽养殖场(户)实行“地毯式”摸排,做到全覆盖、无死角、零遗留,灵活方式方法,落实包抓任务,通过全面、深入、细致、彻底地排查巡查,全面摸清畜禽养殖领域生态环境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群众举报的线索,下发整改意见书,督促即知即改;需要分阶段推进的,在规定时限内取得阶段性成效;需长期整

12、治的,持续推进,确保整改到位。保障措施4.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养殖场(户)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养殖污染监管相关要求,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采取包乡、包村、包场的方式对全县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情况进行进一步摸排整治,形成定有目标、管有措施、抓有成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4.2强化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乡镇人民政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4.3加大项目支撑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污还田利用等项目的扶持,进一步调动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政府积极争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对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如清粪机、吸粪车和粪污固液分离机等设施)加强配套,进一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能力。4.4强化联合执法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联合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中心)负责养殖业领域的面源污染防治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向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移交日常监管发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线索。(编辑:李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