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二讲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
一、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照相机是由机身、 暗箱、 镜头、 光圈、 快门、 取景器、 对焦装置、 测光装置、 卷片器、 记数器、 自拍装置等组成的。如果拆卸掉任何照相机的电子装置和自动化部件, 你就会看到如下相同的基本结构: 一只遮光外壳的一端有一孔穴, 用以安装镜头, 孔穴的对面有一容片器, 用以承装一段感光胶片。被摄体的反射光经过镜头照射在一面呈45度角的反光镜上, 然后光线向上反射透过聚焦屏进入五棱镜, 光线在此经由安装在后部的取景窗透射出照相机。图1-1所示
二、 照相机的组成部分
1、 机身
机身是照相机的主体, 镜头和许多装置要安装在机身上。
2、 暗箱
有的照相机皮腔是暗箱, 但大部分照相机的暗箱与机身已互为一体。暗箱应为全黑不透光。
3、 镜头
镜头是照相机成像的关键部件。镜头是由透镜构成的, 透镜片数与组数的多少, 决定着镜头的质量与优劣。景物经过镜头所成之像是上下倒置、 左右相反的。
4、 光圈
光圈是由几片能够灵活调节的金属叶片组成, 是装在镜头中间控制镜头经过光线的多少的装置, 光圈开大时, 通光量就多, 缩小时, 通光量就少。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档次为: 1.4、 2、 2.8、 4、 5.6、 8、 11、 16、 22等。调节光圈大小是靠镜头筒上的光圈调节环来完成的。图1-2所示调节光圈大小; 图1-3所示光圈与通光量的关系。
5、 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胶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有两种: 一种装在镜头的镜片之间, 叫镜间快门; 一种装在暗箱里胶片前面, 叫焦平面快门, 也叫幕帘快门。快门时间是指从开启到关闭的间隔时间, 也就是曝光的有效时间。为了使用方便, 照相机把快门的有效时间定为1秒、 1/2秒、 1/4秒、 1/8秒、 1/15秒、 1/30秒、 1/60秒、 1/125秒、 1/250秒、 1/500秒、 1/1000秒……使用中我们把快门时间在1/30秒以下的如1/15秒、 1/8秒、 1/4秒、 1/2秒、 1秒、 通称为慢门, 或叫低速挡, 把1/250秒以上的包括1/250秒、 1/500秒、 1/1000秒叫高速挡, 把1/60秒、 1/125秒叫做中速挡。照相机调节曝光时间的长短, 是靠转动快门调节盘来实现的。调节时要对准快门基线标志, 不允许停在两挡之间, 否则曝光会失去准确性, 甚至造成快门机构发生故障。
常见机械手动照相机的快门调节盘或调节环上标有”B”挡, 这是为延长曝光时间特殊设计的, 简称B门。假如你想拍摄一个需要曝光30秒的画面, 就能够把快门调到B门, 按下快门钮, 用秒表或时钟记时, 按住快门钮的手指不放, 让快门开启达到30秒后松开手指, 完成曝光30秒的拍摄。
6、 取景器
照相机取景器的基本功能是取景。
傻瓜相机与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不同。傻瓜相机取景器是由取景窗口和取景框共同构成的, 并不是窗口看到的都能拍下来。如图1-4所示, ①为窗口, 能看到的景物范围较大, 真正能被拍摄下来的是取景框②显示里边圈定的部分。当拍摄距离比较近时, 取景器与镜头安装在机身上的位置有差距, 造成取景框③外的部分景物会看得见而拍不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与傻瓜相机取景不同, 它的突出优点是取景窗口看到的景物和眼前的景物完全一致, 看到的都能被记录在胶片上。取景、 调焦、 光圈、 快门各项数据, 分别在取景框的周围, 供你综合设计。图1-4傻瓜相机取景器。
7、 对焦装置
要想获得成像清晰的照片, 精确对焦是关键。使用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照相机, 只要将手指在快门按钮按下一半, 自动对焦就开始了, 当取景器对焦完成的指示器亮起, 你再按动下一半按钮, 这幅画面的拍摄就完成了。
手动调焦相机主要依靠用手转动镜头上的调焦环, 使取景框中两个小黄影重合成一个, 影像清晰起来, 就能够按快门拍照了。
目测距离对焦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快取胜。靠目测的距离抢拍、 偷拍, 比自动调焦装置还来得快。
8、 测光装置
当今的电子相机, 都带有测光系统。就其测光的形式而言, 可分为机内测光和机外测光两种。高档的配功能多、 精度高的数字显示测光表; 中档的配一般的测光表; 低档相机配的测光装置, 结构比较简单, 显示方法一般用”+””-”号来完成, 红灯亮起表示过了, 绿灯亮起表示适度、 ”+”表示过度, ”-”表示不足, 只有中间灯亮时为适度。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使生产出的照相机花样百出、 种类繁多、 结构复杂、 机械精密, 新产品层出不穷。无论各种照相机如何变化, 结构如何纷繁, 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照相机镜头的种类
①镜头部分
用光学玻璃制成的镜头, 把进入镜头的光线汇聚起来, 在感光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比较复杂的镜头由两片或更多的光学玻璃组成的透镜, 叫做透镜单元。透影单元组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摄影镜头。
照相机的镜头包括透镜组、 光圈、 快门三个部分。
镜头是由透镜构成的, 透镜片数与组数的多少, 决定着镜头的质量与优劣。
光圈是由多片多属叶片组成的。它用控制镜头纳光孔的大小, 达到控制进入胶片光线的多少。在控制叶片的伸缩中, 使得进光孔变大变小, 从而来控制经过镜头投向胶片光束的大小。这种光孔大小的数值用光孔号码或f /值标注在镜头上。
快门是由金属片或胶质绸布制成的。它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即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和投射到胶片反经历的时间。正确的曝光, 可使被摄对象获得清晰的影像。
镜头的种类:
镜头的种类很多, 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镜头。因为各种镜头都有独特的功能、 适用范围和优点, 针对拍摄需要去选择镜头, 才是正确的。
依据拍摄画面的不同效果及照相机镜头焦距的长短, 一般镜头的种类有: 标准镜头、 广角镜头、 远摄镜头、 鱼眼镜头、 反射式镜头、 变焦镜头和特殊镜头等。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属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镜头, 其焦距长度等于或近于所用底片画幅的对角线, 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似。如135相机的画幅为56×56mm, 那么其标准镜头焦距则为50mm。因而, 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 诸如摄取景物的范围、 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 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 画面影像较为真切自然, 其成像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 故而在各种摄影中应用广泛, 适应力强。凡是要求被摄景物必须符合正常的比例关系, 均需依靠标准镜头来拍摄。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镜头。
●广角与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 焦距短、 视角广、 景深长, 而且均大于标准镜头。其视角超过人们眼睛的正常范围。
凡视角在70度至90度左右的镜头, 即为广角镜头; 其视角为100度左右的, 即称为超广角镜头。这类镜头其最大的优点为在较近距离内拍摄较大的场景。
它具体的特性与用途表现在: 景深大, 有利于把纵浓度大的被摄物, 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 视角大, 有利于在狭窄的环境中, 拍摄较广阔的场面; 景深长, 可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强烈, 使画面透视感强。其缺点是, 影像畸变差较大, 特别在画面的边缘部分, 因此在近距离拍摄中应注意变形失真。
●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也称长焦距镜头, 它具有类似望远镜的作用。
这类镜头的焦距长于、 视角小于标准镜头。如135相机, 焦距在200mm左右, 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 焦距在300mm以上, 视角在8度以下称为超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具有的特点表现在: 景深小, 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形象; 视角小, 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象, 对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 如动物、 风光、 人的自然神态, 均能在远处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拍摄; 透视关系被大大压缩, 使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 使画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紧凑, 画面的纵深感从而也缩短; 影象畸变差小, 这在人像中尤为见长。
●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对135相机来说是指焦距在16mm以下, 视角在180度左右, 因其巨大的视角如鱼眼而得名。它拍摄范围大, 可使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极大的夸张。它使画面严重的桶形畸变, 故别有一番情趣。
反射式镜头是一种超远摄镜头, 外观短而胖, 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短一半, 重量轻, 使用灵活方便。它的缺点是只有一档光圈, 故对景深控制不利。
●变焦镜头
变焦是镜头能够改变焦点距离的镜头。所谓焦点距离, 即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上的距离。焦距决定着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的大小。焦点距离愈大, 所形成的影象愈大。
变焦镜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镜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 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 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底片的成像比例, 也就是说, 一只变焦镜头实际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只用于摄影的变焦镜头是1959年问世的, 焦距变化为36--92mm, 用于135相机。现代变焦镜头的种类已越来越多, 成像质量也越来越高, 日益倍受摄影者亲睐。
1.变焦镜头的种类
现代变焦镜头的种类繁多, 总体来说有自动变焦和手动变焦两大类。前者用于自动聚焦相机, 后者用于手动聚焦相机。无论自动变焦或手动变焦, 从广角变焦镜头直至远摄变焦镜头应有尽有。有关变焦镜头种类的实用常识包括以下方面。
变焦范围--从变焦范围的角度看, 基本种类有: 20--35mm左右的广角变焦镜头, 35--70mm左右的标准变焦镜头、 70--210mm 左右的中远变焦镜头, 200--400mm左右的远摄变焦镜头等。
变焦倍率--从变焦倍率的角度看, 基本种类有2倍、 3倍、 4倍、 5倍、 6倍等。2倍的主要有20--35mm, 25--50mm, 28--55mm, 35--70mm, 75--150mm, 100--200mm, 200--400mm等; 3倍的主要有28--85mm, 35--105mm, 70--210mm, 85--250mm, 100--300mm等; 4倍的主要有50--200mm, 150--600mm等, 5倍的主要有28--135mm, 50--250mm等, 6 倍的主要有35--210mm, 50--300mm等。
变焦方式--手动变焦有”单环推拉式”与”双环转动式”两种。
”单环推拉式”的变焦环也是聚焦环, 前后推拉为变焦, 转动为聚焦。具有使用方便、 有利快速拍摄的优点, 但也存在缺点, 如俯拍、 仰拍时镜头简易滑动; 当聚焦在先、 变焦在后时, 易使焦点发生偏移而影响成像清晰度。
”双环转动式”的变焦环与聚焦环各自独立, 转动操作互不影响, 因而不存在单环推拉式的上述缺点, 但操作不如单环式简便, 特别当采用”变焦拍摄爆炸效果”的特技时, 不如单环推拉式。
2.变焦镜头的优缺点
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 因而携带方便, 使用简便, 既不必在拍摄中不断更换镜头, 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而前后跑动。
变焦镜头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口径通党较小, 党会因此而给拍摄带来麻烦, 如想用高速快门速度时、 想用大光圈时等, 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 还常常会使裂像聚焦指示失灵。另外, 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 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
3.变焦镜头的选择
配备一只变焦镜头--除非专门为了远摄的需要, 一般配备一只变焦镜头宜选择包含广角、 标准与中焦的镜头, 如28--85mm、 28--135mm、 35 --70mm、 35--105mm、 35--210mm等。”35--70mm”的虽然变焦倍率较小, 但以轻巧见长, 价格也相对较低, 也能足以应付大量的日常拍摄需要, 现代有些相机已将这种变焦镜头取代原先定焦的50mm标准镜头。”28--135mm ”的焦距变化范围是较为理想的, 但偏重些, 价格也相对较高。”28--85mm”对常有室内拍摄的摄影者较为理想; ”35--210mm”虽然变焦范围极大, 适用性也相对较大, 但体积过大过重, 党给拍摄带来不便, 仅考虑变焦倍率大小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方法。
配备两只变焦镜头--手中有两只变焦镜头几乎能满足各种拍摄需要。选择两只变焦镜头的基本考虑是包括所有常见的焦距, 并不使两只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有过多的重复。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的基本选择有”35--70mm”加上”70--210mm”、 ”28--85mm”加上”85--250mm”、 ”24--50mm”加上”50--250mm”等。如果你的镜头主要用于远摄, 那么”150--600mm ”是理想的, 能够再配上”28--135mm”或”35--105mm”。
尽可能使两只变焦镜头的变焦操作方式一致也很重要。”推拉式”和”转动式”各有优缺点, 只要一致, 熟能生巧, 便于使用
光圈、 物体距离和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 -08-08 14:56:05)
光圈越大、 物体距离越近、 镜头焦距越长, 则景深越浅。这条定理众所周知。然而, 前几日XY同学的一个问题把我问住了, 一时解答不了。XY同学问: 为什么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呢? 我只知其然, 不知其因此然。于是上网查资料、 看书学习, 总算找到答案。
画出简易光路图, 阐述了光圈、 物体距离和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聚焦, 是指经过调整镜头至胶片的距离, 使胶片上产生出清晰的影像。
只能将照相机前面同一距离上的物体进行准确聚焦。在这个距离上的所有物体都是清晰的。另外, 在这个距离之前和之后的一定范围内的物体也相当清晰。这个影像清晰的范围叫做”景深”。
影响景深大小的有三个因素: 光圈、 物体至照相机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要得到较大的景深, 就用较小的光圈, 或者物体距离远些, 或者使用较短焦距的镜头。
光圈、 物体距离和镜头焦距影响景深的规律如下:
( 1) 光圈缩小2倍, 景深增加2倍;
( 2) 物体距离增加2倍, 景深增加4倍( 景深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
( 3) 镜头焦距缩短一半, 景深增加4倍( 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
三个不同距离的物体( 点a、 b、 c) 在镜头后面的不同距离上, 聚成清晰的影像。如焦点对在a上, 则a在胶片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影像。较远距离的b便在胶片平面的前面形成清晰的影像。同时, 它的圆锥形光线在胶片平面上形成一个小圆圈, 而不是一个点。因此, 物体b在胶片上是虚的。同样, 较近距离上的c, 在胶片平面的后面形成清晰的影像, 在胶片平面上也是一个小圆圈。这些小圆圈叫做”模糊圈”。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对图1所示。
图1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图1-a, 当光圈较大时, 模糊圈则较大。
图1-b, 将光圈缩小, 模糊圈也缩小。当模糊圈小到一定程度, 达到”能够接受的清晰度”的标准时, 就算进入了景深范围, 影像就算是清晰的了。
较远的物体距离和较短的镜头焦距对模糊圈的大小也有同样的影响。它能使整幅照片的模糊圈缩小, 并使更大范围的影像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之内。物体距离、 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分别如图2、 图3所示。
图2 物体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图2-a, 物体距离较近, 在胶片平面上形成的模糊圈较大; 图2-b, 物体距离较远, 在胶片平面上形成的模糊圈较小。
图3 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图3-a, 镜头焦距较长, 在胶片平面上形成的模糊圈较大; 图3-b, 镜头焦距较短, 在胶片平面上形成的模糊圈较小。
本文阐述了模糊圈的概念, 并画出简易光路图, 描述了光圈、 物体距离和镜头焦距如何影响景深, 并量化给出这三个因素对景深影响的规律。
下面我们运用不同光圈,大家能够看看景深的变化
1/f1.4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1.4 快门:10/60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19:13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2/f1.6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1.6 快门:10/50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19:39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3/f1.8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1.8 快门:10/45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19:58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4/f2.0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2.0 快门:10/45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0:24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5/f2.2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2.2 快门:10/30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0:44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6/f2.5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2.5 快门:10/25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0:58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7/f2.8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2.8 快门:10/20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1:13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8/f3.2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3.2 快门:10/15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1:28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9/f3.5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3.5 快门:10/10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1:43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0/f4.0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4.0 快门:10/8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2:05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1/f4.5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4.5 快门:10/8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2:18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2/f5.0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5.0 快门:10/6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2:34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3/f5.6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5.6 快门:10/5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2:53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4/f6.3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6.3 快门:10/4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3:31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5/f7.1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7.1 快门:10/3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3:48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6/f8.0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8.0 快门:10/25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4:32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17/f9.0
EXIF版本:0221 设备制造商:NIKON CORPORATION 摄影机型号:NIKON D200
光圈:f/9.0 快门:10/20 感光度ISO:100 拍照时间: :09:03 21:25:59
[查看该相机参数性能]
大家能够看到光圈逐渐缩小,景深也就变得越深,快门速度也就变得越来越慢!
控制景深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光圈:
光圈越大, 景深越浅。光圈越小, 景深越深。例如光圈F4 的景深会比F8浅。大光圈能够让背景模糊化, 更加将模特儿突显出来。较小的光圈会使得景深较深, 凌乱的背景会对模特儿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左图采用F4光圈拍摄, 右图采用F8光圈拍摄
焦距:
焦距越长的镜头, 所形成的景深也会越浅。另外, 就算是相同的光圈值, 镜头焦距越长, 所形成的景深将会越浅。同样使用F2.8的光圈, 而且让拍摄主体大小相同时, 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让景深显得更浅, 背景看起来会更加模糊。
左图采用27-70mm镜头拍摄 右图采用80-200mm镜头拍摄
镜头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
镜头离被摄物越近, 景深也会越浅。拍照时越靠近被摄体, 被摄体的景深就会越浅。利用相同焦距拍摄, 当拍摄者更接近被摄物时, 拍摄主体的背景也会更加模糊。
移动机位 即使使用相同的焦段 也有不同的效果
另外, 在被摄物前方的景深, 我们称为前景深。而被摄物后方的景深, 则称为后景深。一般前景深会比后景深来的浅, 前景深的范围大约是对焦点前 1∕3部分, 后景深的范围则为对焦点后的2∕3部分左右。因此当拍摄有纵深感的相片时, 对焦点应该要选择较前方的位置。如此一来, 才能连带让对焦点后方的景物也显得清晰。
小景深摄影作品
看看吧, 莱卡的神器加上F1.0的大光圈到底是什么效果。
大景深摄影作品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 F/22.0 快门:1.6 焦距:35毫米感光度:100
例图二:
这张照片拍摄于 1月份的广西北海冠头岭
佳能 5D MarkII 光圈: F/9.0 快门:1/5 焦距:19毫米感光度:160
例图三:
春节 吉林雾凇岛雾凇, 晶莹剔透, 冰雪晶莹。
佳能 5D Mark II光圈:F/10.0 快门:1/160 焦距:19 毫米 感光度:100
例图四:
北戴河 日出, 是希望, 正如我们虽然挣扎着, 期盼着, 在梦中呐喊着, 却依然求索着, 未曾放弃希望。
佳能 5DMark II 光圈: F/13.0 快门:10 焦距:26 毫米感光度:100
例图五:
夜晚的故宫, 安详与庄重, 小光圈拍摄, 清晰的记录了画面中前景, 中景水中的倒影以及故宫的主体。整体画面清晰。小光圈拍摄。
佳能 5D MarkII 光圈: F/13.0 快门:22焦距:20毫米感光度:100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374.27 KB)
归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288 KB)
诊断: 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广角镜头获得了大范围的景深效果, 使前景的鸭群与远景的鸭群形成了远近、 大小的呼应。逆光下拍摄, 不但勾勒出小鸭子毛茸茸的轮廓线, 也增强了画面浓郁的气氛, 因此说用光得当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拍摄目的。 只是左上角没有任何细节的三角形暗部严重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感。
治疗: 能够在后期对暗部进行调整, 使其增加一些细节。
处方: 曝光时要尽量保留更多的细节。
编辑点评: 作者对画面裁切过渡, 应该给出更多的空间, 另外赶鸭人旁边的两位少女仿佛跟主题关系不大, 而且抢了视线。应尽量避免。在焦距的使用上, 应增加镜头焦距, 使远处的放鸭人比例增大, 前后呼应效果更加明显。
柿乡的韵律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162.59 KB)
诊断: 正在晾晒、 色彩浓艳而又排列整齐、 铺天盖地的累累硕果令人由衷喜爱, 加上和蓝天强烈的冷暖对比更增强了视觉效果。可是饱和度过度了。
治疗: 输出时不要一味地增加反差和饱和度。
处方: 古云: ”过犹不及”, 饱和度过了反而损害了画面应有的美感效果。
编辑点评: 如此大胆地采用对称式构图, 勇气令人钦佩。不过照片更像是表现构成的实验作品。留下的” V”字形蓝天给人不太舒服的感觉。
振兴之光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186.92 KB)
左上角的大片黑色造成了画面的不完整。
戴红色安全帽的工人虽然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 可是却引人注目, 是作者 利用光、 色彩、 明暗突出了主体。
厂房顶投射下的一束束阳光达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使场面显得甚为宏大。
厂房内灯火通明, 机器运转, 仿佛听到了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增加了画面的现场感。
诊断: 作者有意运用了大景深的表现形式, 将前景的钢铁 框架以直线条剪影形式呈现、 再将来自画面上方贯穿而下的光 柱以斜线方式呈现, 两者起到对比与呼应的作用。大景深还造就了钢铁骨架与投射光线的不断重复, 成为统领画面的重要视觉元素, 起到了和谐画面的突出作用。
治疗: 对作品进行了一些剪裁, 看起来会感觉更饱满一些。
处方: 在表现大场面的时候也要学会取舍。
编辑点评: 作者能在如此纷杂的场面之下, 让我们的视线集中在工人身上实属不易。她有效地利用了投射的光线和色彩、 的差异。
湔江初月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213.01 KB)
诊断: 统一的色调、 宽广的景深使画面看起来非常和谐。毫无疑问, 作者是希望经过大景深来表现人与环境, 更进一步表现天、 地、 人之间的哲学关系。美丽的湿地、 繁华的都市、 皎洁的月亮, 好一幅生态图像。可是有两点需要斟酌: 其一, 等分构图值得推敲, 不同的构图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迥异的内心世界。其二, 天空中的月亮从构图学和心理学理论来说, 一个小小的月亮将画面应该具有的无限的想像空间封闭了, 阻止了观众的想像力。空灵和虚幻才能产生神秘莫测的心理感受, 才能产生更大的想像空间。
治疗: 建议给地面更多的部分, 天空中的内容有限, 能够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处方: 在画面构图和内容的取舍要多多学习。
编辑点评: 画面从中间的地平线割裂开, 要想办法把地平线削弱。
转场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138.97 KB)
画面中的人物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人有些变形, 造成视觉上的不悦。
远处腾起的阵阵烟尘在逆光下衬托出画面的气氛。
奔驰而来的人们给画面增加了动感。
碧蓝安静的湖水与暖调的光线和羊群形成了动静、 冷暖的对比, 起到了一些平衡画面的作用。
近处的羊群几乎看不见一支完整的羊, 加之羊群没有拍全, 给人不完整的感觉。
诊断: 该幅作品场面大、 气势足, 作为主体前景的牧羊人的动态、 神情也很生动饱满, 傍晚低照度的侧逆光把前景、 中景和后景勾画得层次分明, 羊群奔跑卷起尘土飞扬, 更是造成了强烈的现场气氛。在视觉上, 运动的物体重于静止的 物体、 有生命的元素重于无生命的元素、 暖色调重于冷色调。综观画面, 整体上视觉重心明显向左侧倾斜, 尽管作者已经使用右上角远景的湖面来平衡画面, 但 是由于是静止的冷色调元素, 没有能够达到目的。
治疗: 取景时左侧留出更多的余地。
处方: 在取景时, 除了关照主体之外, 还要观察整个画面。
编辑点评: 画面确实非常有气势, 不过, 作为主体的赶羊人由于处于画面一 角, 而产生了变形, 着实让人有些不舒服。处于侧逆的光线下, 人物脸部仍保持细节, 是闪光灯补光还是PS制作?
向日葵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148.25 KB)
诊断: 这幅作品主体突出、 色彩饱和。可是作为背景的天空和白云都没有起到很好的烘托与陪衬的作用。中午的阳光使天空变得苍白。
治疗: 避开中午强烈的直射阳光, 或者利用偏振镜来调整偏振效果, 使背景的天空更蓝, 从而与暖调的主体形成对比关系, 进而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处方: 表现主体的时候, 要先考虑如何突出主体。
编辑点评: 用广角突出主体, 固然能够排除掉前景不必要的干扰, 可是背景的杂乱也应顾及。
无题
-11-1 17:26:14 上传
下载附件 (280.15 KB)
诊断: 纵观作品整体效果, 由于摄影语言运用得当, 使得近景的色彩斑斓的经幡与远景肃穆庄严的雪山形成呼应, 对角线的构图使得视觉上有着由明到暗再到明所带来的节奏, 是幅不错的照片。可是这种类型的作品过多, 没有感觉到新意。
治疗: 变换角度寻找新的拍摄点。
处方: 希望作者能够在创新上多下些功夫。
编辑点评: 这确是经典的风光作品,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是学习的捷径, 可是不要成为束缚自己的绑绳。有时候确实需要打破自己的惯例, 寻求突破。
初春
碧绿的湖水给人春意盎然的气息, 紧扣主题。
近处的树木逆光拍摄, 使树芽更显得嫩绿可人, 作为前景与远山的绿树遥相呼应。而且一下将纵深、 透视的效果表现了出来。
作为中景的湖水, 由于有倒影的衬托, 并不觉得平淡, 反而更吸引人。
远景中的绿树中掩映着红色和黄色非常跳跃, 可惜没有很突出的主体与前景相对应。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幅运用大景深拍摄比较成功的作品。大景深必然涵盖了更大的拍摄范围, 由于受光的不同, 造成曝光的难度加大。可是作者经过运用 熟练的技术手段克服了困难, 前景光鲜亮丽、 中景娇翠欲滴、 远景浓郁沉稳, 不同的色调带领着观众的视线一步步由近而远, 欣赏着作品所营造出来的绿的世界。同时, 在浓淡色调平稳过渡的韵律之外, 作者又出其不意地添加了由前景的”实”到中景的”虚”, 再到远景的”实”这样一种跳跃的视觉心理感受, 能够说浓淡相宜、 动静结合、 虚实有度。作者这种充分利用摄影语言与表现形式所拍摄的作品, 值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学习和借鉴。
编辑点评: 如果鸡蛋里挑骨头的话, 画面的色彩有些单一, 缺少一丝灵动的气息。前景的两棵树一样高, 略显呆板
以上的这些片子, 多采用了F8-F13之间的小光圈, ( 一般镜头的最佳画质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 景深很大, 前后都很清晰。有些为了取得降低快门速度或者获得更的景深, 用到了F22的光圈。
广角镜头作品
长镜头作品
《望长城内外》
点击查看整组摄影作品
镜头100-400f4-5.6, ISO 100, 光圈f16, 焦距400mm, 1/2秒
当时风很大, 纵然脚架很坚固, 我还是不放心, 多拍了两张, 回去在屏幕上一看, 果然, 有几张是糊的。所幸事先心里早有准备, 片子基本都是在风稍微小一点的那几十秒钟的间隙内去按快门, 因此绝大部分都比较清晰。
二、 如果条件所限必须要手持, 机身或镜头有防抖的话请打开防抖, 并将左手的支点往镜头前移动一些, 不要托在相机上, 这样能减缓一些抖动。
《冬季骑车人》
点击查看整组摄影作品
镜头100-400f4-5.6, ISO 400, 光圈f5.6, 焦距400mm, 1/800秒
这是在塞罕坝路上拍摄的, 当时我和同伴笑笑坐在车上, 突然笑笑大喊, 看前面!只见一道奇异的光影从侧面打在路的尽头, 而一个骑车人正在接近, 我喊快停车, 于是连滚带爬的跑出车外, 在不到2秒内我完成了iso的设定、 蹲下、 对焦、 构图的动作, 一共摁了几张, 这是其中一张感觉较好的。而我同伴焦距太短, 没成功。过后, 我们想等着别的骑车人继续依葫芦画瓢, 但光线很快就开始减弱慢慢消失了。在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场景下, 时间很紧张, 心情很激动, 一个能够手持带防抖的长焦几乎是必须的^_^
《雪浴》
点击查看整组摄影作品
镜头100-400f4-5.6, ISO 200, 光圈f5.6, 焦距2750mm, 1/160秒
这亦是手持拍摄, 开启防抖, 并将对焦点设在了最左边, 用自动跟焦进行拍摄。
三、 尽量尝试不同的角度、 高度、 焦段。横构图和竖构图都能够去试, 当眼睛看到的景物并不入眼的时候, 能够尝试着用镜头去看, 长焦镜头和人眼是不一样的, 它的压缩感和易于构图的能力, 可能会把并不很好的景物, 变得有魅力起来。广角拍摄一般都会找一个较有趣的前景, 而长焦不必拘泥于此。
《牧归》
点击查看整组摄影作品
镜头100-400f4-5.6, ISO 200, 光圈f8, 焦距220mm, 1/60秒
四、 根据情况来控制光圈, 一般来说, 风光摄影多用小光圈; 我看到有些人喜欢用最小光圈。我的习惯是用f11或者f16最佳光圈。如果距离前景较近, 但需要前景和远景一样的清晰, 就需要用最小光圈拍摄, 获取最大的景深。可是这样也会因为小孔衍射的原因导致画面清晰度有一定的下降。另外, 可尝试采用大光圈进行拍摄, 也有不同的味道。
《夕阳下的小村庄》
点击查看整组摄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