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移动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方案144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移动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工程技 术 方 案目 录第一章 系统建设方案31 项目概述31.1综述32 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52.1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指导思想52.2城市数字城管建设目标63系统建设原则74系统建设内容95系统总体架构设计105.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10一、数据管理支撑13二、城管业务应用支撑135.2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146系统流程设计156.1设计思路156.2设计特点156.3应急流程设计176.4系统流程设计结构177 “数字城管”综合平台建设207.1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20一、问题受理2
2、1二、事件处理及反馈21三、核实确认21四、地图定位22五、立案22六、查询分析22七、事件过滤定位22八、事件状态查询227.2协同工作子系统23五、查看问题信息26六、输出表单267.3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297.4地理编码子系统307.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32功能描述34地图操作34案卷操作34系统设置357.6综合评价系统36评价内容367.7构建与维护子系统38组织机构管理39工作表单定义39输出表单定义407.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40要素定义42图层定义42图层浏览42数据字典定义42专题地图设置42查询统计定义437.9 卫星影像对比子系统43地图浏览43影像显示44内容
3、选择44操作同步447.10 视频监控子系统44视频图像播放44视频源选择44监控探头调整控制447.11 数据接口子系统459 “城管通”平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469.1体系结构设计469.3软件设计489.4数据管理499.5手持式无线终端功能509.6手持式服务器端功能579.7移动定位服务5710软硬件网络环境配置5810.1网络环境基本配置5810.2硬件环境基本配置58大屏幕58服务器5810.3无线数据采集器5910.4呼叫中心基本配置6010.5软件环境基本配置60数据库软件6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60第二章 项目实施管理611项目实施建议和工程进度计划611.1项目组织管理61
4、1.2项目管理机制621.3实施准备661.4工程实施进度671.5工程实施672质量控制和系统测试712.1数据质量控制体系712.2软件质量控制体系742.3系统测试75第一章 系统建设方案1 项目概述1.1综述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同时又是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现代化的基地。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城市的发展不但能提供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学习、交往及就业机会,还容易形成更加开放、进取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精神文化氛围。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5、提高城市化水平,要重在提高城市化质量,核心问题是提高城市管理功能。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城市管理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实际上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角度来看,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及总体城市功能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将城市各组件以血脉相连,调和气血,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启下”角度来看,涉及城市进一步理性发展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健康成长壮大和休养生息的过程。与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比,城市管理贯穿城市发展始终,不具阶段性而具长效性,因此,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在中国,由于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依然带有浓重的计
6、划经济痕迹,以及城市管理的硬件设施配置不当和软件系统设计缺位,往往是“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硬件”,忽视“软件”,注重上项目,要规模。导致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交通堵塞严重、“马路市场”侵占道路、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垃圾增多而处理难、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差、生活空间脏乱、秩序混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等现象,说明中国在城市管理上的问题相当突出,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管理已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而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信息中心,则首当其冲。同时伴随着网格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城市管理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网格计算技术
7、是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领域的核心技术。网格就是互联网技术即将迎来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简单的说就是在互联网上用户能实现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和共享。将来用户使用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就像从电网中使用电能那样简单方便。网格的具体特征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这其中城市管理的应用服务都将在网格平台上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网格的发展和应用对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网格化工程是城市政府实现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首先城市网格能够帮助政府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资源共
8、享和协同工作;其次还能够提高各部门现有信息化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为需要相关资源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降低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上基于“政务关联”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借助以手机为原型的多功能通讯传输工具“城管通”,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经过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和指挥中心,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所承担的城市管理主要是市政、市容管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城市环境的维护,城市设施状况的快速检查,
9、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国土房产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筑管理等内容。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的具体化,使城市部件精确定位,对于管理对象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也能够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对城市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新模式将城市管理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经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某类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且
10、能够及时处理问题,有效防止因井盖丢失、消防设施残缺、地下空间隐患等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有力推进了节约型管理和资源节约型城区建设。新模式可充分整合城市的信息化资源和城市管理资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系统,在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总之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城市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新模式从功能设定、理念确立、组织设计、方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管
11、理对象精确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2 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数字城市的建设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经过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经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从发展的角度,创立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建立全时段、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是城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是实现手段,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则是系统的灵魂。在旧有模式城管
12、事件反映、上报、处理、反馈需要很多环节,处理周期长,缺乏监管机制往往遇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问题就会石沉大海。城市管理内容繁杂,涉及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百姓怨声载道。系统的应用首先应是管理模式的变革。2.1城市数字城管建设指导思想遵照数字化城管的指导思想,结合城市城市管理的具体情况,在借鉴东城区经验及南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管理范围由区扩展至市、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与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切实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
13、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2.2城市数字城管建设目标2.2.1总体建设目标搭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映快速、处理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2.2.2具体建设目标1、建立适合中小城市的城市管理市、区两级协同的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2、建设城管员、群众电话、视频监控等集成的有线和无线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发现收集网
14、络,以及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构成稳定可靠运行的数字化城管系统。3、整合现有城市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充分应用,改进城市管理协调联动不足的现状,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到:(1)确立“整合联动”理念针对城市城市管理资源分散,难度较大,局部管理不到位,效率不高等薄弱环节。变被动为主动,从大量突击型管理转向长效型管理型,从单项型管理转向全行业、全社会管理,进一步树立城乡一体化管理观念,推进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及郊区的联动发展。(2)努力创新机制按照市区联动、条块结合,以及差别化政策、分层次指导的要求,坚持下移管理重心,完善市、区协调机制,
15、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原则,贯彻实施市与区、条与块的责职分工,做到责、权统一,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3)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模式创新以“数字城管”市、区两级联动系统建设为基础平台,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传输畅通,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基本建成城市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评价数字化的决策支持、执行支持、监控支持新模式。(4)基本建成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构建政府部门职能界定科学,层级管理有机协调,法规框架比较完善,综合执法效能突出,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机制。基本形成城市管理中间组织较为活跃,社会市民参与管理广泛,监督
16、有效,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格局。(5)充分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的同时,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国家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组织单位社区,在创立和谐社会中应起到核心作用,加大社区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相关精神和指导方针。社区作为与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基层组织,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可成为实现集中反映老百姓的各种意见、建议的平台,方便各级政府进行汇总,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塑造一个高效、廉洁、奉公的阳光政府形象。根据上述目标,城市“数字城管”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方向,实出重点,扎实推进,实现城管的跨
17、越式发展。建设适合城市实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市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管理精准化程度,以不断整合城市管理信息化资源,整体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3系统建设原则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先进性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采用主流技术,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系统的先进性应体现在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界面、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2)规范制度原则经过整合流程,明确市、区两级平台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完善相关制度,以规范化方式减少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城市管理新机制在制度化、规范化基础上运行。3)条块结
18、合原则 为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快速得到处理,在辖区发生的问题的原则上由各区和专业部门处理。确有困难的,由市里统一协调处理。4)标准化原则规范性、标准化是一个大型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与其它系统兼容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于玉林数字化城管系统来说,系统设计和数据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工作是及其重要的,是系统开放性和数据共享的要求。在系统建设之前应有明确的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质量标准。整个系统的规范标准的制定完全遵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5)全民参与原则克服其它城市系统封闭循环的特点,坚持开放性,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居民的监督作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充分利
19、用热线电话等反映、监督城市管理问题。6)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能够与其它相关信息系统联网和通讯,支持标准的应用开发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能力。7)安全可靠性原则 空间信息上网操作获取是必然的趋势,空间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在关键的业务数据访问上提供可靠的加密、授权设计,对网络设立安全性高的防火墙,严防数据受到非法入侵窃取和系统受到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8)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原则就是面对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的趋势,系统的建设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能力。系统根据不断变化和增长的业务情况
20、,与西山区的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9)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借鉴东城区城市管理经验,结合本市面积大、任务重、执法力度不足的实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差异,确定不同的重点管理对象。在全面完成建设部统一工作要求基础上,注重实效,侧重解决本市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力求面向中小城市示范上有所创新。10)稳定性原则一般稳定性是指系统的正确性、健壮性两个方面,本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而且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的使用并发性强等,这些特点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系统在提交之前应该重复测试,把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
21、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处理并给出错误提示,而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1) 保护现有投资原则 在满足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做好与现有数字玉林已建成系统的接口,将数字化城管系统纳入到数字玉林的整体框架之中。4系统建设内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城管部件和事件数据的采集、网格单元的划分及与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硬件、软件、通讯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城市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等内容。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大屏幕、数据库软件、GIS软件等;在电子政务专网基础上,建设链接各区、城市
22、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各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等相关单位建设必要的工作终端,市政府及各区领导桌面经过电子政务网建立监督查询终端。2、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建设。建立基于运用无线网络,对现场信息进行采集和传送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城市监督管理的移动办公。3、呼叫中心建设。建设接受城管监督员、街道、社区、市民呼入热线反映问题的受理接入、数据录入、问题分析和信息传输系统。4、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办公场地装修、机房建设、硬件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和集成、系统软件的配置等。5、城市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基于电子地图技术的市级城市网格化管
23、理信息平台,建设以地理编码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大屏幕指挥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测与处理子系统以及卫星影像比照子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应用系统。规范基础信息采集、综合信息受理、部门协同办公、城市热线(12319)、视频监控等在线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双向互动。6、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制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保障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和信息内容的整体安全。7、系统与应用培训。组织对数据采集人员、信息系统建设人员、呼叫中心坐席人员、分析员、值班长、系统操作人员以及监督员、协管员(督查员)的技术培
24、训。5系统总体架构设计5.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5.1.1 系统体系逻辑结构城市“数字城管”包括网络通讯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应用层和保障层6个层面,如图所示。图城市“数字城管”总体层次框架数据应用服务和业务逻辑利用.net实现考虑到数据转换和维护的效率,必须开发独立的基于二层结构的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对多层服务体系结构的补充。中间层作为应用服务层能够和数据服务层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讯网络层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网络通讯保障,整个体系中包括无线通讯网络、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三种网络通讯形式。数据层主要指支撑系统运行所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城管网格数据库,城管部件数据库,地名地址数
25、据库,城管事件数据库等。其中基础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城管部件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城管网格数据库为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空间数据库,这五类数据库采用统一的城市市城市坐标系。基础数据库基于城市1:500、1: 、1:1万三个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建立,作为整个系统得基础数据。栅格影像数据直观形象的反映城市的面貌。管理网格数据包括区、街道、居委会三级行政区划网格和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四个层次的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库包括覆盖区范围内所有的街路巷信息、门牌号信息、小区信息、标志性建筑物信息等定位信息。地名地址数据是地理编码与空间定位的基础参照信息。城管部件数据包括城管所涉及的所有部件信息。城管事件数据库包括对
26、城管事件的初始上报,分配调度,执行,核查等全过程的跟踪信息,作为对整个体系运行的评估基础数据。管理层实施对数据层数据的管理,支撑服务层和应用层对数据的操作,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影像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地理编码定位管理、城管部件业务管理,城管事件业务管理等六个方面。其中基础数据管理完成对基础数据库的建库、入库、质量检校、拓扑重建与检查、存储优化、索引优化、使用管理等工作。影像数据管理完成栅格影像数据的建库、压缩入库、存储优化、索引优化、使用管理等工作。元数据管理建立起数据的元数据库,并建立起元数据的发布、查询、检索以及元数据与数据集一体化管理,支持各个应用系统对数据内容的灵活透明调用。地理编码定
27、位系统以地名地址数据库为基础,经过地理编码定位服务器,实现地名、地址、地理编码与空间位置的匹配,完成非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地理编码定位服务器是实现管理对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定位的重要支持手段。城管部件业务管理完成对城管部件信息的建库、入库、空间定位以及增、删、改、查等数据使用与更新维护操作;同时城管部件业务管理从业务上作为城管部件对象封装了对城管部件,服务层能够直接以城管部件对象的方式来访问城管数据,而不是直接对原始数据的访问。城管事件的业务管理实现对城管事件信息的建库,入库,与地理位置匹配,增加新发生的城管事件,增加城管事件的解决流程信息等功能;同时城管部件业务管理以城管事件为单元封装
28、了地层的数据信息,服务层能够直接按照城管事件方式来访问所有的城管事件,及单个城管事件的整个流程信息。服务层介于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以web service方式为应用层提供中间服务,包括事件处理中间件、工作流中间件、消息系统中间件、定位服务中间件、系统安全中间件,城管部件业务服务,城管事件业务服务,地图web服务,gis数据交换服务。工作流中间件完成业务流程的定义、解析、传递与仲裁。消息系统中间件完成消息的发布、订阅、中转等消息服务。定位服务提供对城管员的GPS定位及查询服务。地图web服务提供对基础数据,城管网格,城管部件,城管事件等空间相关数据的显示,查询,空间分析,编辑功能。系统安全中间件
29、提供通用的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认证、日志管理、安全预警、安全审计管理功能。应用层提供网格城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撑平台,包括事件报送系统、事件受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事件办理系统、事件监督系统、事件公示系统、运行评估系统、接口管理系统和市上报协调系统等方面。5.1.2系统总体技术框架一、数据管理支撑以城管基础数据为核心,包括矢量数据管理、影像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地理编码定位平台、城管部件管理等五部分,如图所示。二、城管业务应用支撑以城管业务为核心,包括通用基础中间件和具体业务应用系统两个层面。通用基础中间件包括工作流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位置服务中间件、系统安全中间件。业务应用层面以
30、城管事件为中心,包括事件信息的报送与采集、事件受理与立案、事件处理指挥调度、事件办理、事件监督、事件公示、城管系统的运行评估等部分。1)公众上报公众案件上报到区综合指挥中心的呼叫平台,在呼叫平台经过网格化判断,属于网格化管理的内容转城管监督平台进行立案并转发城管指挥平台,如果上报的案件不属于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则按便民热线业务流程处理。2)城市巡查员和执法巡查员巡查员配备手持移动终端,在手持移动终端中开发专用应用软件,城管巡查员经过手持式移动终端将发现的问题经过移动网络上报到区综合指挥中心呼叫平台。3)市综合指挥中心城管指挥平台主要包括案件信息接收、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等几个阶段。指挥平台
31、在接收到转发的案件后,派发到市城管局和市综合执法局,由相应部门指挥相关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城管指挥平台将案件处理的结果反馈到监督平台。4)市综合指挥中心城管监督平台主要包括接受呼叫平台转发的数据网格化管理的案件,对案件进行立案和将案件转发城管指挥平台,对于公众上报的案件,通知城市巡查员对案件进行核实。案件处理完毕,通知相应区域的网格巡查员到现场对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城市巡查员经过无线数据采集器上报处理核查信息;如上报的处理核查信息与指挥平台反馈的问题处理信息一致,监督平台进行结案处理,然后反馈给市级平台。对相关的案件处理部门进行综合的评价。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案件请求市级平台协调处理。计5.2
32、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主要由玉林移动与市级平台网络、市级平台和区级平台网络、区级平台和区处理部门网络构成。其中玉林移动与市级平台网络由租用移动线路组网,市级平台和区级平台网络经过租用玉林移动光纤构成网格化专网,区级平台和区处理部门网络利用区现有网络。6系统流程设计6.1设计思路 系统流程的设计是保证整个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系统能够配合、适应当前的行政体制的建设,同时有效的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达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经过城管系统的建设,并向其它管理部门不断推广的基础上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33、、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 在城市城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前玉林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负责统筹管理、统一指挥、监督、评价、协调全市数字城管工作,区级建立各自数字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保证工作的实效性,经过市、区两级联动,分别行使城市管理监督和派遣指挥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效解决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考虑当前城市的行政体制和今后行政发展及行政办公信息化的要求设计系统流程。6.2设计特点6.2.1统一的市平台接口设计(建立与市级平台统一的通道和接口)在“市、区两级联动”的原则上借鉴“南宁数字城管”的系统流程设计城市的数字城市管理流程,系统建立与市级相关
34、平台的通道和接口,负责市属案件的反馈和协调处理。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区级平台无法解决的市属案件。6.2.2案件一口受理机制根据城市自身业务特点建立的数字城管新模式中将设立统一的案件信息入口呼叫平台。该平台是在原有的便民热线基础上进行改建而成。熟悉的号码既能够帮助公众尽快使用和熟悉案件报送流程。同时也简化了行政机构的臃肿和节约了建设经费。基于对公众上报案件和巡查员上报信息的统一接收,呼叫平台在接收到上报信息后,首先对案件进行分类,属于城管案件则转发给城管监督平台,而不属于城管案件的信息则按原有的便民热线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市呼叫平台负责将市城管局与市综合执法局职责范围以外的案件分配到其它职
35、能部门进行处理,从而加快城管案件处理效率并提高处理成功率。6.2.3及时有效的系统运作方式(建立“边巡查、边处理、统一核查、集中评价”的系统模式)结合城市的情况,充分利用市政的优势,有效解决城市发生的事件,经过系统的自动分发将城市管理中的案件分为城市部件案件和城市事件案件。建立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管理机制“边巡查、边处理、统一核查、集中评价”,这样设计有效地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理及时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体现城市城市管理的特色和流程的创新。6.2.4优化的系统流程再造(系统流程再造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BPR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
36、用的基础上,对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人员和岗位结构,辅以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以较低的投入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数字城管所引发的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成功的关键是要实现技术和人的有机结合。BPR的核心任务是要将技术和人这两个关键要素有效运作在业务流程的再设计与重构活动之中,从而推进组织的技术性(如技术、标准、程序、结构等)和社会性(如组织文化、行为规范、作业风格、激励方式等)发生适应企业整体绩效改进和长远发展的改变。没有社会性方面的再造,只有技术的应用,最终将是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的自动化;而没有技术的应用,只有社会性的再造,那只是在低水平上的资源调整。只有两者联合
37、推进,才能真正体现出BPR的魅力。综上所述,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使客户满意的任务)的再设计为中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经过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BPR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高效的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城市数字城管既是高科技的集成,又是组织管理的集成,在信息化技术的深层次运用上,城市将为真正实现全面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6.3应急流程设计应急流程设计的思路是为了针对在特殊情
38、况下发生城市管理案件时的特殊处理流程。根据城市的行政体制和现行的管理流程设计如下:j没有网格化管理的区域发生案件,采用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待系统中相应数据入库后,纳入系统的管理。k非城管部件和事件的其它案件。采用原玉林便民热线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进行处理,今后城市综合指挥中心系统管理范围扩充之后,逐步纳入综合指挥中心的管理范围中来。l在法定工作时间外、非城管案件的发生,将由综合指挥中心转入市政府值班室进行协调处理。综合指挥中心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6.4系统流程设计结构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流程能够归纳为下图所示的流程:网格监督员发现问题,经过手持式移动终端上报问题。经过玉林移动的移动网络及移动
39、服务接受手持终端数据。市级平台数据分发系统接收到移动平台数据后,转发到区监督中心,同时将数据保存到市级平台监管数据库。区监督中心接线员受理后做立案处理立案数据转指挥中心同时上报市级监管平台区指挥中心派遣任务处理部门将处理结果反馈区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反馈处理结果到区监督中心同时报市级监管平台区监督中心向网格监督员派单要求核查核查结果反馈区监督中心,如核实已完成,则结案结案数据上报市级平台市级平台对监管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市民发现的问题,经过服务热线12319系统统一转到网格化平台。7 “数字城管”综合平台建设 7.1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7.1.1系统功能描述呼叫中心是市监督中心下设的联系窗口。
40、呼叫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的城市管理事件报告或举报,然后对她们所反应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中心派遣办理。7.1.2工作内容说明呼叫中心受理的对象主要是网格监督员,社会公众则经过12319城建服务热线。城市管理监督员反应所管辖万米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人工坐席工作人员提供事件的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功能。单元内发生的城市管理事件。呼叫中心受理事件的途径分为:城市管理监督员上报,市级平台转过来的问题信息。经过拨打热线电话的方式报告一些发生的城市管理问题是城市管理监督员和社会公众最为常见的方
41、式。呼叫中心坐席接线员经过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记录反应的情况。城市管理监督员经过“城管通”(由市级分发系统)把问题情况,包含现场的照片、录音等多媒体信息报告给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经过市级平台转过来的问题信息,由数据交换子系统转入受理子系统,在系统中处理过程中的发现、立案、反馈、结案信息再经过数据交换子系统返回市级平台。7.1.3 系统功能结构根据呼叫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划分,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呼入管理和呼出管理。呼入管理主要是完成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登记、确认,定位和立案等工作。呼出管理主要是完成电话呼叫、任务发送等工作。系统考虑到呼叫中心坐席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尽可能提供简
42、捷的操作方式,使她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边接听电话边完成受理登记的一列工作。主界面的左侧是事件消息区,右侧是地图窗口。左侧事件消息区又分功能按钮区、事件列表区和事件明细区。系统的所有功能都以按钮的形式显示在主界面上,呼叫中心坐席接线员完成某一动作如登记、查询、定位和立案等都只需一次按下相应功能键就可实现,没有二级或多级菜单的繁琐。7.1.4系统工作流程呼叫中心对于城市管理事件受理一般包括受理、登记、定位、回复反馈、立案,结案等环节。受理是接受城市管理监督员的报告和反应,包括电话的接听、记录和短信。定位就是根据城市管理监督员的反映,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在GIS平台上对事件位置进行直接定位。回复反馈是对
43、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答复,并抄送相关城市管理监督员核实情况。立案是对经核实定位后的情况进行立案登记,完成后转指挥中心办理。一、问题受理接受城市管理监督员和社会公众的事件报告、问题反映以及情况咨询是呼叫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问题受理是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考虑到由于角色和通讯方式的不同,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需要受理的事件包括电话报告事件、城管通报告事件。二、事件处理及反馈对受理的事件进行处理是呼叫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受理和处理一般是一个连贯的动作,系统在设计时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考虑的。在此,为描述清楚,特分别进行说明。事件处理一般涉及事件的核实确认、事发地点定位、事件的反馈
44、回复、事件立案处理等。三、核实确认对于来自社会公众的事件报告,呼叫中心接线员在接到12319转发的数据受理登记后,产生任务号并发给相应的城市管理监督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事件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核查不属实的事件随即被撤销,系统保留事件记录。除城市管理监督员报告的事件外,其它人不论以任何方式报告的事件,都必须转发城市管理监督员进行核实。四、地图定位经查属实的事件,呼叫中心需要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定位。系统提供自动定位和手动定位两种方式。当城市管理监督员在最终的事件描述中提供了发生故障的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调用地理编码引擎)或该位置的地理坐标,系统自动定位到该位置。如果事件位置的城市部件没有地理编码
45、,事件发生位置的坐标信息业无法获得,呼叫中心接线员则需要根据城市管理监督员对事件位置的描述经过系统的地理编码引擎等多种查询方式进行手动定位。系统提供放大、缩小、漫游、全图以及模糊查找等方式方便呼叫中心接线员根据城市管理监督员的描述快速定位到事发地点。无论是自动定位还是人工定位,系统都会自动生成位置并保存到库,有权限的业务人员在任意阶段都能够直接调阅位置信息,并能够实现该位置图的精确打印。专业部门能够持打印好的位置地图直接到现场处理事件。五、立案立案是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当事件的事实清楚、定位准确后就需要移交给指挥中心进行处理。系统提供“立案”功能按钮,呼叫中心接线员对事件进行立案
46、,填写相应表单后转指挥中心办理,进入协同工作子系统。六、查询分析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是一个共享的平台,因此接线员都能够查阅全部的事件信息。事件信息的种类又包括电话报告事件、短信报告事件。因此,系统运行后事件的信息量会非常大,为便于呼叫中心接线员能快速查询需要信息,系统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查询功能,便于接线员对事件进行过滤查询。七、事件过滤定位系统提供按事件类别、事件号、“城管通”号以及事件发送人对事件进行过滤的功能。呼叫中心接线员能够利用这些功能快速找到需要的事件信息。八、事件状态查询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提供事件状态查询功能,能够随时了解事件的办理状态,以答复社会公众对所报告事件和所关心问题的咨询。7
47、.2协同工作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是全面实现城市级网格化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图、文、表、业务管理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免维护性。经过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全面和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以前城市管理工作分工不明,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该平台的应用特点是:系统以B/S方式运行,工作人员能够经过IE浏览器进行日常业务办公以及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操作方便,大大降低系统维护的复杂程度;系统将根据有关保密要求,向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信息服务;不同用户能够查阅的信息不一样,能够使用的功能和界面样式也能够根据不同用户权限进行配置;系统简洁易用,几乎所有操作都能够一键到达,提供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