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一、研究背景语言的核心功能是沟通对话、文化传承,一种语言的消失会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的消失。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普通话在城市中得到了良好的普及与推广。与此同时,方言的作用被削弱,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幼儿方言环境的缺失,对于家乡的概念日渐薄弱。“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古以来乡音是故乡的印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其背后更是蕴含了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面对现如今存在的方言文化断层,作为幼教工作者,依托我园特有的资源优势,尝试从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入手,旨在让幼儿感受不同地区方言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从而调动幼儿和家长重拾方言的积极性,萌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二、前期准备(一)通过日常访谈与调查问
2、卷,初步了解幼儿方言掌握情况2021 年 1 月,我园课程组通过问卷星向全园家长发放了一份名为“乡金芊吟谈方言童谣在幼儿园中的实践运用摘要方言童谣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态,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颇受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根据我园外来幼儿较多的特点,我园立足于人文关怀,依托方言童谣资源面向幼儿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旨在让幼儿感受不同地方语言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帮助“新吴江人”建立地方文化自信,增进内心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键词方言童谣地方文化幼教工作人文关怀源于地方语言的人文关怀音调查”的问卷,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家长及幼儿对于目前普通话及家乡方言的掌握情况,分析结果背后的成因,寻找适合的途径以保
3、护文化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用语”这一项调查中,有 95.56%的家长选择了使用普通话,使用家乡方言进行日常沟通的仅占3.17%。在关于“您的孩子是否会说家乡方言”这一项调查中,能熟练使用家乡方言的幼儿占 8.89%,完全不会使用的幼儿占 32.06%,剩余的幼儿则是会说一点点或者能听懂但不会说。此范围调查显示,我园幼儿对于普通话的使用趋于普遍,对于家乡方言则较为疏离。(二)解读指南相关目标及要求,体会幼儿掌握方言的实际意义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34岁的语言发展要求是“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45 岁的语言发展要求是“会说本民族或
4、本地区语言”;56 岁的语言发展要求是“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指南三个年龄阶段目标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本民族和本地区语言,可见教育部对于幼儿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关注与重视。教研组通过对指南相关要求的全园性解读,帮助教师认识并理解开展方言教育的意义,助推我园方言教育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三、实施路径(一)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方言文化宣传,形成家园合作联动机制家庭是幼儿语言学习的第一方阵。在幼儿方言的学习与使用方面,征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首要条件。幼儿园在经历前期的访谈与调查工作之后,对家长们日常使用方言及对其重视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普遍来看,家长缺乏对方言的重视,由此可见,关于家乡方言与民俗文
5、化的宣传势在必行。我园着重从情感入手,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视频传递、吟诵家乡谣等系列活动,唤醒家长与幼儿对于家乡的记忆与情怀,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生活中,请家长使用方言作为家庭沟通日常用语,为课 程课题研究2023.03.DOI:10.16704/ki.hxjs.2023.03.02868幼儿创设“听”与“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家乡方言。父母和祖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们说说家乡话、尝尝家乡味、聊聊家乡事,萌生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二)充分利用不同地区方言童谣的价值,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童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蕴藏了丰富的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地方传统文
6、化的精髓和重要传承载体。根据初步摸排,除部分本地幼儿外,我园幼儿多来自江苏省及安徽省北部,这些地区的方言、文化、民俗与本地存在较大差异,为我园提供了主要以苏北、皖北、吴地为主的方言童谣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域上讲,苏北、皖北虽分属两省,但是在语言、饮食和风俗方面却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苏北、皖北两地人民性格豪爽、情感直露,重礼仪、崇忠孝,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童谣上可见一斑。而身处江南水乡的吴江童谣,则多了一份吴地特有的人文情怀,婉约且多了几分俏皮的韵味儿。无论是吴地还是苏、皖北童谣,大多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讲究节奏对韵,特别适合儿童吟诵传唱。透过童谣,我们
7、能感受到南北方民俗文化的演变与交融,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脍炙人口的方言童谣似乎停留在了祖辈小时候,现如今在生活中已鲜少能听到这份亲切的乡音。作为幼教工作者可以善用身边有利资源,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方言童谣走进幼儿的生活,在寓教于乐之中觅回乡音。1.多途径搜集方言童谣,去粗取精方言童谣的搜集主要来源于网络和家长资源。一方面,课程组的老师们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全网搜罗,在过程中初筛掉一些不适宜幼儿吟诵的题材内容。另一方面,发动家长资源,邀请家中祖辈录制具有地方特点的方言童谣音频。面对搜集来的各类方言素材,课程组邀请了吴江本地以及苏北、皖北地区的教职工进行二次筛选、分类。按
8、照方言童谣的表现形式将搜集到的素材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等,并按照年龄段划分将其纳入方言童谣资源库。2.多形式开发方言童谣,寓教 于乐。方言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可融汇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以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还可在每天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加入方言童谣元素,让幼儿感受不同语言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首童谣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如吴江童谣拍大麦:“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大麦熟,大麦香,磨面做馒头,馒头熟、馒头香,雪白馒头请先生。”可以将其设计成中班语言活动,请幼儿学习、模仿方言发音特点,并感受其韵律
9、。也可以设计成中班社会活动,教学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农忙时节拍大麦的热闹场景,同时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发珍惜他人劳动果实的良好情感。在区域游戏中,方言童谣也存在着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如语言区中,可设置方言视听角,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方言童谣音频,戴上耳机感受其韵律和趣味。表演区中,可选择适合表现的方言童谣形式,如绕口令、对韵歌、问答歌等,提供幼儿可自由搭配的情景服饰,以支持其表演的丰富性。益智区中,可以投放数数歌、东南西北等民间益智小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美工区中,可以让幼儿根据方言童谣中提到的民俗场景,结合生活经验、照片影像用画笔画一画、用黏土捏一捏,进一步感受和还原方言童谣中的地方
10、文化。令人惊喜的是,当幼儿学会唱唱扬州三把刀后,在角色区理发店中,不仅增设了与童谣相关的服务内容,还能够听到幼儿边游戏边吟唱童谣小调;超市、茶馆中也能听到孩子们用方言童谣叫卖的声音。方言童谣除了在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中发挥着作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同样具有意义。早晨幼儿入园时,尝试让幼儿用家乡方言向老师和同伴问好,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与模仿,让幼儿感受到各地方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通过播放本地、苏北和皖北的方言童谣,让孩子们评选出最感兴趣的地区方言,设置家长小课堂,请家长跟小朋友们一起念一念家乡的童谣,说一说家乡的故事,一方面唤醒当地幼儿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另一方面让其他地区的幼儿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产生
11、热爱家乡的共鸣感和联结感。在散步、喝水、盥洗、午餐等环节中也可引入相关主题的方言童谣,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午睡环节,播放不同方言版本的摇篮曲,让幼儿在方言的浸润下酣睡入眠。在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可播放轻松愉快的方言童谣,让孩子们跟读、模仿;安排“方言小讲堂”,通过精选视频资源为班级幼儿介绍一个地区的代表性方言与习俗,感受不同地区方言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教师通过做个有心人,将方言童谣融汇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创生出更多有趣的活动。(三)直面问题,明确方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困境方言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唤醒本园课 程课题研究2023.03.69幼儿和家长的家乡情怀,试图从
12、重拾方言开始,帮助幼儿和家长寻回地方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吴江本地,增加内心的归属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1.方言童谣资源零碎化,教学实践缺乏系统性前期从各个渠道获取的方言童谣经过筛选、整理和分类,初步形成了方言童谣课程资源库。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并系统性地做好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在课程中心组的引领下,带着教师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性摸索、调整和完善。2.教师通识水平较低,地方文化探寻存在局限性由于我园幼儿多来自于苏北、皖北地区,但教师多为吴江本地人,在实践层面,一方面教师缺乏语言体系支撑,无法亲自进行其他地区方言童
13、谣的教授,只能通过以网络、家长资源为主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途径较为局限,且不利于教师与幼儿在园日常互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于不同地区文化的通识不足,导致其对方言童谣背后蕴含的文化仅是一知半解,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常常陷入瓶颈,教师难以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教学与探讨。对于幼儿而言,童谣中提及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情景并非其亲身经历,大多为成人口述而来,借助有限的网络影像资料也无法使其身临其境,难以与生活经验形成链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3.传习各地方言童谣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无论是围绕方言童谣设计的各类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还是将其融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我们试图感召家长一同加入,形成 1+12 的家园合
14、力,以期达到以趣激趣的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做法是否能真正引发幼儿学习方言的内驱力?师幼互动是否有利于方言的传习和创新?课程设计是否站在幼儿实际需求和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具备生活性、适宜性和发展性?很多时候,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适度思考和修整,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只是带着幼儿浅尝辄止,而应为其终身发展做出规划和努力。(四)以点带面,以人文关怀为方言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1.方言传习需“接地气”将方言教学设置并融入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通过各种途径给幼儿创造一个多听、想说、敢说的环境至关重要,但由于不同幼儿和教师的方言体系不同,带来了日常使用方言沟通交流的局限性。建议幼儿园
15、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地方文化通识培训,在具备充分的素养储备后,以情感关怀为切入点,带领幼儿感受方言背后的民风民俗和人文情怀。日常沟通交流还需借助家长之力,特别是家中或街坊四邻中有老一辈的家庭,可充分动用资源优势,给幼儿创造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2.方言传习需“多共鸣”在孩子们学习方言的初期,无需特别在意幼儿发音是否标准,关键在于幼儿是否乐在其中,是否能够对方言的学习和运用产生兴趣。由于幼儿的成长环境、语言环境不同,造成了在方言学习和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保护好幼儿学习方言的积极性,以正向鼓励去支持幼儿、助力幼儿。在事宜的条件下,可以帮助班级中同乡的幼儿结对,提供相互用方
16、言交流的机会,寻求心理环境的亲切感和认同感。3.方言传习需“情景化”在幼儿活动空间中创设带有家乡元素的环境布置,如在幼儿园长廊中布置“家乡知多少”栏目,搜集来自不同地区幼儿对于家乡的问题和来自不同渠道的回答,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加以呈现。孩子们每每散步经过这里,都会驻足停留,相互谈论一番,跟同伴介绍家乡美食、景点、名人等,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班级中,可通过与幼儿共探讨、齐投票的方式增设几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区角,如徐州地锅鸡店、黄梅小戏台等。通过情境化的创设,孩子们以游戏的形式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等,颇有一番乐趣。根据我园幼儿较多的特点,立足于人文关怀,依托方言童谣资源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在一定程
17、度上取得了家长和社区层面的支持和认可。无论通过何种形式,我们都希望作为“新吴江人”的幼儿及其家长能够通过外显的表达、情感的流露,重拾内心对于家乡的接纳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建立自信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为地方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 卢妙雪.幼儿园开展方言教育活动的探究 J.亚太教育.2016(25).2 刘幼玲,林朝虹,庄晓渲.方言童谣引入学前教育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3):10-17.3 潘伟斌.从指南(征)到指南:谈关注幼儿方言发展之必要性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2-23.(作者金芊吟,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幼儿园副园长、苏州市吴江区教学能手)课 程课题研究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