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州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含答案)试题(1)
一、选择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 B.
C. D.
2.有关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平方千米 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C.地球的周长是8万千米 D.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更长
3.下列说法中,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完成的是( )
A.演示地球的运动 B.精推测量某地的海拔
C.查找放学回家的路线 D.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4.地球公转的中心是( )
A.太阳 B.地轴 C.月亮 D.赤道
5.如果你在某处旅游时,看到一群骆驼悠闲地从你身边走过,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下列最能表示你当时看到的地理景观的图例符号是( )
A. B. C. D.
6.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优点是( )
A.信息量小 B.便于更新 C.比例尺不变 D.内容不变
7.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B.海拔不一定高于相对高度
C.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D.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下
8.图示中B、E两点所在的地形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A.海拔高 B.地面起伏小 C.海拔低 D.地表崎岖不平
9.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陡缓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素描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剖面图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乙地海拔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11.丙部位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峰 C.洼地
12.如果你在该地区野外考察,分别从甲地和丁地沿图中线路走到丙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B.从甲地到丙地困难,因为坡度较陡
C.从丁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1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14.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 )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5.下列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 B. C. D.
1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判断:假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 )
A.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D.位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
17.两个同学讨论淮安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期,讨论来讨论去,下面三个日期还是无法确定,你来帮助确定吧(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18.卫星云图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
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19.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加加林 C.麦哲伦
20.下列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29%,陆地占71% 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C.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2如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正南向正北 B.西南向东北
C.东南向西北 D.正北向正南
22.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 B.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C.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D.乙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
23.大洋洲面积在七大洲中位居( )
A.第四 B.第五 C.第六 D.第七
24.下列关于海陆变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和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荷兰围海造田说明了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C.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D.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25.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麦哲伦 C.魏格纳 D.李四光
26.下列山脉全部位于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B.阿特拉斯山脉和落基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和落基山脉
读全球板块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题。
28.有关板块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是整体一块 B.板块交界地带地壳稳定
C.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
29.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索桥,人们来往其间。根据文字描述,这一地区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30.有关地震的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 B.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
C.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 D.在20楼的小杰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读地球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1.以上哪幅图表示现在大陆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32.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哥伦布 B.达尔文 C.麦哲伦 D.魏格纳
33.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香港的填海造陆 B.在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现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C.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D.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34.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观察下图,图中现象为下列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鸵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 B.海牛有较好的远涉重洋的能力
C.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 D.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正缓慢靠近
35.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36.“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运输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37.卫星云图上的绿色表示( )
A.陆地 B.海洋 C.林地 D.阴雨区
38.下表是江苏省四个城市某日24小时空气质量日报,其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9.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40.“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的是( )
A.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C.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D.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四十一、综合题
41.读经纬线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A____B____。
(2)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B点位于____半球。
(3)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B点位于____半球。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B点属于____纬度。
42.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 学说.
(2)图中A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和 洲,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C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E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 洲和 洲;F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 洋.
(3)2015年2月27日,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群岛附近的弗洛勒斯海域(图中①处)发生里氏7.0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4)图中①②③三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于 地带上;④地地震多发,位于 地带上.
43.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请将图中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③ ⑤ C D
⑵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纬度最高的洲是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洲是 。
⑶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洲是 ,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 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 洲。
⑷①和②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③和⑤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的影子可证明地球是球体;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登高望远等都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日食是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的是月面上出现太阳的轮廓,证明不了地球的球体,因此依据题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A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正确;地球上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C错误;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D错误。故选B。
【点睛】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月食时,根据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3)登高望远;(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5)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卫星照片等。
3.A
【详解】
我们利用地球仪,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故A项正确;地球仪能查看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但是不能精推测量某地的海拔,故B项错误;地球仪展示的是全球的面貌,不能用来时间查看回家的路线,故C项错误;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状,但是不能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故D项错误;故选A。
4.A
【详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 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月亮绕地球公转,赤道不是绕转中心。故BCD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C
【详解】由题干可知,在某处旅游时,看到一群骆驼悠闲地从你身边走过,身后扬起一片尘土。说明当地是沙漠地区,以上四个图例符号中,A所示的是长城,B所示的是河湖,C所示的是沙漠,D所示的是大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6.B
【详解】电子地图图幅较小,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具有信息量大,并且数据可以随时更新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7.B
【详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C错误;海拔不一定高于相对高度,B正确;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陡峭,D错误。故选B。
【点睛】
8.B
【详解】从图中可读出,A为山地、B为高原、C为盆地、D为丘岭、E为平原,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小,B正确、D错;高原海拔较高,平原海拔较低,AC错。故选B。
【点睛】
9.D
【详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因此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得用到地形剖面图。故选D。
【点睛】
10.C
11.B
12.A
10.
由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乙地的海拔是400米,故选C。
11.
由图可知,丙地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峰地形,故选B。
12.
甲处到丙地和从丁处到丙地相比,甲处到丙地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更容易登山;而从丁处到丙处坡度更陡,登山更困难,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
13.A
【详解】
亚洲与非洲原本陆地相连,后来为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运输的便利,在非洲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该运河也成为了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故选A。
【点睛】
14.C
【详解】
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陆之间分布的比例不均匀,百分之干 十九是陆地,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故选C。
15.D
【详解】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不能发育成河流,故AC错误;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D正确;B是山顶,故B错误,故选D。
【点睛】
16.D
【详解】野外宿营处,一般选择在鞍部、坡度较大的山脊处,而不选择在山顶上(山顶上气温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陡崖处,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且该处有河流,所以①位于河谷处,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所以不能在①处野外宿营,D对,ABC错。故选D。
17.B
【详解】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淮安市位于北温带,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即6月22日前后,淮安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故选B。
18.C
【详解】
卫星云图中的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如果白色颜色越白,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故选C。
19.C
【详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也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故选C。
20.D
【详解】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的叙述,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只占29%,故A错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故B错误。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包括北半球,故C错误。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21.B
【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图采取指向标定向,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西南向东北,故B符合题意。
【点睛】
学会地图上确定方向。
22.B
【详解】
由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甲图的比例尺更小,但表示的范围更大,乙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范围更小,乙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的40千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的关系。
23.D
【详解】各洲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面积在七大洲中位居第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B
【详解】地震和火山具突发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故A正确。荷兰围海造田是人为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故B错误。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故C正确。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
25.C
【详解】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对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的轮廓线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C正确;哥白尼、麦哲伦、李四光没有提出大陆漂移假说,ABD错误。故选C。
【点睛】
26.C
【详解】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A错误。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BD错误。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C正确。故选C。
28.C
29.B
30.D
28.
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并不是完整的一块,故A错误、C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板块内部则较稳定,故B和D错误。故选C。
29.
由题目可知,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说明这样的地形是山地,交通不便,故选B。
30.
地震发生时,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和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都是正确的;乘坐电梯下楼是错误的做法,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及地形有关知识。
331.A
32.D
31.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知,图①②③④按照时间由远及近的顺序为③④②①,图①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故选A。
3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D。
【点睛】
板块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33.B
【详解】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迁的,海陆变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海平面升降和地壳的运动,人为原因是指填海造陆,以上四个现象中,香港填海造陆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海陆变迁,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生水井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潮涨潮落是月球的引力形成的,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B。
34.C
【详解】
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现在却隔着大西洋生活在两大洲,说明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C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35.C
【详解】
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国界线,B表示的是长城,C表示的是长城,D表示的是运河,故选C。
36.D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气候因素就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详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气候包括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风调雨顺"讲的是气候,"五谷丰登"指的是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与农业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37.A
【详解】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 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依题意,A正确,故选A。
38.D
【详解】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从表中可知,丁城市污染指数最高,空气质量最差;D符合题意。
39.B
【详解】
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是指两地的垂直距离即海拔相减。如图,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A错误;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B正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100=200米,C错误;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100=100米,D错误。故选B。
40.A
【详解】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题目“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故选A。
四十一、综合题
41.(1) (40°N,120°E)
(40°S,30°W)
(2) 东
西
(3) 北
南
(4)中
本题以经纬线简图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划分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与地理文化核心素养。
(1)
图示中横线为纬线,对应的度数为纬度,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逐渐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竖线为经线,对应的度数为经度,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用“E”表示。则A点经纬度为(40°N,120°E),B点经纬度为(40°S,30°W)。
(2)
从20°W向东到0°经线,继续向东再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80°经线,继续向西再到160°E为西半球。A点经度为120°E,位于东半球;B点经度为30°W,位于西半球。
(3)
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A点在北纬,为北半球,B点在南纬,为南半球。
(4)
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B点纬度是40°S,因此为中纬度地区。
42.(1)板块构造;(2)北美;南美;南极;大洋;非;亚;欧;太平;
(3)印度洋;亚欧;
(4)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详解】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解:(1)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2)图中A板块是美洲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B板块上是南极洲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南极洲;C板块是印度洋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大洋洲;D板块是非洲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非洲;E板块是亚欧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亚洲和欧洲;F板块是太平洋板块,该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太平洋.(3)2015年2月27日,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群岛附近的弗洛勒斯海域(图中①处)发生里氏7.0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里地壳比较活跃,地震频繁发生.(4)图中①②③三地地震频发,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地共同位于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上,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④地地震多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这里主要位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板块构造;(2)北美;南美;南极;大洋;非;亚;欧;太平;
(3)印度洋;亚欧;
(4)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知识,结合图示理解解答即可.
43.⑴ 非洲,亚洲,太平洋,印度洋
⑵ 北冰洋,南极洲,欧洲或北美洲
⑶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⑷ 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1)根据位置和轮廓,可以判断③是非洲,⑤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为亚洲;C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故其为太平洋。D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为印度洋。(2)北冰洋以北极地区为中心,故其所有的经线都穿过,故其跨经度最广;南极洲以南极地区为中心,纬度最高;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即全部位于北半球。(3)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而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只有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有南北美洲,而南美洲离南极洲最近,两个大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4)据图可知,①②大洲分别为北美洲和南美洲,故①②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③是亚洲,⑤是非洲,其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考点:海陆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