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新创业的新使命、挑战与应对方略彭绪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作者简介:彭绪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注: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智能经济发展路径与政策”(编号:IQTE202307)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与政策研究”(编号:CASS20222KJ08)的成果。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增强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新创业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推动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
2、供重要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发挥重要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由于提出了更高的经济发展目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可能进入衰退期,融资难和体制机制障碍等依然存在,使创新创业面临新老问题交织的挑战。未来应从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引导社会稳预期强信心,加强政策评估督查和统筹协调,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科技人才流动与激励和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建立创业就业协同一体制度,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等综合施策,推进创新创业深入发展。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创新创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
3、685(2023)04001309DOI:1016528/jcnki221054/f202304013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创业不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也成为展现我国经济活力和发展韧性的“亮丽名片”。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抗疫的需要,远程会议、无人办公、机器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面对数字经济驱动的经济动能重启和国际大国权力格局重塑的加速演进,1 科技和经济霸权主义推动的经济逆全球化
4、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的新使命(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推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和大国崛起的战略支撑。提高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康奈尔大学等的合作研究测算,20152021 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第 22 位上升到第3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5、期14 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2 总体看,虽然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创新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既有部分“高精尖”技术在研发和应用,同时也有大量相对低端甚至落后的技术在广泛使用,普遍存在技术应用的二元结构现象。3 短期看,解决“卡脖子”等关键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强科研攻关,也需要通过高水平创新创业政策推动,加速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布局大型科学装置,建设重要科学基础设施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来优化创新体系。长期看,尤其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发挥地方、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能动作用,推动形成创新有序、协作互动的创新创业生
6、态系统,促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涌现,提升整体产业科技水平,筑牢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社会氛围,提升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创造更多“国之重器”,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美国先后通过 无尽前沿法案 和2021 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以及同英国、澳大利亚成立战略联盟“AUKUS”等举动表明,无论未来美国国内政局如何调整,其联合盟国打压、围堵我国的态势不会改变。近期,美国等国对我国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制裁表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创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面对新时期的国际科技
7、和产业竞争新形势与新趋势,只有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根据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塑我国国际合作、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我国中长期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看,我国早已告别“短缺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吃穿住行、信息、安全、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8、,不是简单地扩大再生产,而是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创新创业既是增加新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创造新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高质量有效供给、培育新型消费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数字经济成为创新创业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因为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技术,更是因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效实现了产业的关联畅通,移动支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无人经济和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了供给体系的张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从国内大循环的流通看,国内大循环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新流通革命。一方面,这要求新流通缓解甚至突破产品销售和流通的传统地理范围约束。我国幅员辽阔,创
9、新创业推动的流通模式创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如,快递物流和不同形式的电商创新创业可以将任何一个地方生产的商品快速销往全国甚至全球。另一方面,流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创新创业推动的流通模式创新有利于深化社会化大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并倒逼供给端产品创新。如,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生产企业根据网络或电商大数据、消费过程数据等指导产品创新,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既催生了新产品,也催生了一批专业化大数据分析服务企业。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看,创新创业既是顺应新科技革命下产业发展趋势的选择,也有利于营造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企业集聚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还有利于通过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内
10、部创业和社会性创业,促进建立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根植性和竞争力,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和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务之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4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十三五”以来,虽然我国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但总体上资源环境约束偏紧的形势并未根本缓解。当前,我国工业化质量不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建筑等重
11、化工业占比仍然较高,产业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层次不一,要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节能的生产方式。同时,还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上述变革背后,创新创业在推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中仍将发挥必不可少的关键支撑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当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需求和科技发展水平,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突破若干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
12、,尤其是要加大力度探索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颠覆性技术。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推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发挥先进技术产业化作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低成本高质量实现。(四)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强保障生命科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代表性创新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始终是“十四五”乃至现代化新征程上需要坚持的重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病毒检测试剂、疫苗研发、疾病治疗等,还是诸如健康码、大数据流
13、调、防疫隔离和卫生信息发布等,创新创业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在线购物与机器人配送、数字和无接触支付、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成为疫情中的关键科技力量。4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以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基础,构建分散式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新模式,增强个人、企业和社会在疫情下的发展韧性。未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仅需要加大医药健康、数字技术和新材料等科研攻关,研发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治疗技术、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药品和疫苗,提供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利器”,同时也需要加快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创新创业,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形成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控方案和防控技
14、术,构建从创新源头到应用末端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为科学精准和高效防疫抗疫、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手段。同时,这也可以加速带动形成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和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创新创业浪潮。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一)新的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创新创业加速激发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是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较多研究59 测算和分析了我国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必要条件与可能性,表明如期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第一步”
15、基本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仍面临较大挑战。这是因为,随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潜在增速将逐步下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预测,到 2035 年和 2050 年,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到 43%左右和 33%左右。10 刘伟等利用 HP 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分别预测 20202035 年我国基准情况下的潜在经济增速仅为 35%和 38%。9 显然,要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如,刘伟等认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将 20202035 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均值提高 40%左右,达到
16、约 53%。9 在鼓励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速的拉动也可以提高 15 到3 个百分点。8 从经济发展的基本动能看,2022 年我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已达到 6522%,我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非金属矿物等传统工业品的产能高峰相继到来,冰箱和电视机等传统家庭耐用品的消费已趋于饱和,包括手机、PC 机等电子产品消费也主要是产品升级换代和正常消5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费置换淘汰,依靠城镇化和传统工业化驱动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人口可能开始出现负增长,低成本的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缺乏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将使高速增长更为困难。11 因此,实现新的经
17、济发展目标对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要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发挥企业家在推动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的作用,构建创新产业动态化的技术赶超机制,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因素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实现结构现代化的关键,12 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面临断链脱钩风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和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正在逐步改变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国际发展格局。近年来,美国不断围堵、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和前沿技术创新,试图与我国脱钩断
18、链。同时,美国继续推行经济和科技霸权主义,推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新调整,导致全球经济开始出现逆全球化趋势。美国陆续通过通胀削减法案 2021 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 芯片和科学法案 和 人工智能权利法案 等,以大手笔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政策,甚至是直接胁迫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新能源整车企业和电池等产业链关键企业到美国设立工厂,大肆推行高技术产业保护主义,不仅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而且美国与盟友之间的摩擦也暗流涌动。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妄图完全把控半导体控制权,牵涉到美欧日韩和我国台湾的“芯片独立”大战一触即发。同时,俄乌冲突已超越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竞争,正在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走向
19、,欧盟、澳大利亚和日韩对美国的依赖可能进一步加深,进而影响全球范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经历数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已密不可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表明,科技创新加速向产业转化,国家(地区)之间的科技联系与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则意味着未来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不仅影响创新创业要素的国际流动,而且影响国际创新合作,国际范围内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人才链都面临断链脱钩风险。(三)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进入阶段性低谷,冲击创新创业投融资和创新创业意愿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主要发达国家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并实施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这些政策叠加
20、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美国等少数国家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人为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造成的供应混乱,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高涨,加剧了多数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为缓解通胀,这些国家几乎都采取了激进的连续加息措施。从疫情到供应链混乱,通货膨胀和利率高企最终成为推动全球科技产业进入发展低谷甚至是暂时性衰退的导火索。第一,降低财富示范效应。高科技产业发展陷入低谷,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高科技企业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如,2022 年,美国科技股的五大代表性企业 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股价全部暴跌,市值减少约 3 万亿美元。新能源汽车领军
21、企业特斯拉股价更是下跌 8834%。即使是各国政府追捧的半导体龙头企业台积电和英伟达,市值也分别下跌了 3730 亿美元和 3863 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接近 70%股价下跌,167 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小鹏、蔚来、哔哩哔哩、贝壳等企业股票均大幅下跌,中概股市值整体减少近 53 万亿元人民币。纳斯达克指数从高点下跌超过 33%,我国科创 50指数下跌 3135%,创业板指数跌幅近 30%。科技股下跌,以及美国限制对我国部分高科技领域投资和中概股赴美上市渠道不畅等,不仅增加了创新创业项目的投资变现难度,直接导致创新创业的财富示范效应急剧下降,连锁反应是投资人降低了对创新创业项目的估值和投资额
22、,进而导致社会出现对相关领域创新创业的短暂观望。第二,改变投融资行为模式。在全球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可能陷入衰退背景下,许多企业资金流和销售都受到影响,其中初创企业受到的冲击尤甚,很多大企业都被迫缩减投资、减少创新项目设置和内部新业务的创业孵化。并且,外部冲击增加了投资者与创新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成本,也加大了投资者考察新项目的难度,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投资考察期,越来越多投资者将外部冲击视为考察被投资项目成长性6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创新创业的融资难度。第三,降低创新创业意愿和热度。就业、收入、工作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会增加人们心理压力,加重焦虑,抑制个体自我效能感,这不可
23、避免地影响个体创业动机和意愿。13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受阻的外部冲击下,创业者(董事长)和非创业者(高管)普遍表现出具有较高程度的焦虑和较低水平的乐观值。创新创业具有高风险性,而创新创业人才受教育水平相对更高,但风险偏好水平相对更低。国际形势变化叠加疫情冲击,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创业风险,也直接影响人才的个体心理健康,影响个体在工作中的创新成就感和效能感,从而直接影响人才的创新创业意愿。(四)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影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性约束依然难解对 375 家上海民营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仍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而企业对 10 项创新环境相关内容最不满意的就是融资服
24、务,占比 48%。14 外部冲击对创新创业投资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与创新创业主体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和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金融发展滞后,尤其是对初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缺乏足够支持。如,鄂尔多斯市调查发现,尽管近年国家放宽了贷款覆盖面,但企业仍然普遍反映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过高,影响到了对资金需求量大或部分急需资金创业的群体,而一些创业初期营业收入不稳定、缺乏抵押物或质押物和担保的企业也无法从银行或担保机构获得足够贷款。15 在外部冲击下,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和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公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种类型国有企业数量众多
25、,科技人才规模庞大,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户籍、身份、学历和人事关系等原因,体制内科技人才流动对创新创业的制约仍然客观存在,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尚待破冰,体制内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仍面临诸多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约束。12 从制度性约束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缺乏配套,面临政策矛盾和执行难等问题。如,多数体制内单位均有编制和岗位数量限制,其科技人才离职离岗创新创业面临难以保留编制和岗位等制约;部分高层次人才国家项目具有全职在岗等要求;兼职或离职创新创业期间考核和业绩评价与体制内单位考核评价无法统一兼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制
26、度与科技人才兼职、离职创新创业路径存在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等问题。此外,从实践和政策执行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普遍面临政策松、管理严现象。国务院和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均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但在落实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取酬、离岗创业等行为实行严格管理,包括限制离岗时间,不负责离岗创新创业人员工资福利,以及领导班子或具有领导职务人员不得离岗创新创业等。三、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一)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引导社会稳预期强信心面对新挑战与老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当务之急是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信
27、心,引导全社会就业价值取向,增强人才创新创业意愿。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结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创智行动,进一步强化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从国家战略层面释放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创新创业创智的政策信号,形成创新创业创智驱动发展的良好预期,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注入新动力。(二)加强政策评估督查和统筹协调,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近些年,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但实践中,各地创新创业成效不一,需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困难,确保政策落地落实。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各地应加强对现有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公开督查发现的问题,加强督导以确保中央和地方已出台政策落地见实
28、效,避免政策停留在纸上或流于形式,避免地方出现政策松、管理严等现象,解决政策执行难问题。同时,根据政策实施督查评估结果,针对现有创新创业政策“短板”“缺项”和效果不彰的部分,以问题和需7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求为导向,研究改进完善措施,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精准性。搭建创新创业政策咨询服务专业化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多渠道、多路径、多形式的各类政策服务信息推动,加强政策针对性宣传。为保证政策落地可持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尽快确立创新创业政策效果评价制度。支持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对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同时加强督查、督导和评估结果在实际工作
29、中的落实。创新创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果能将不同部门的多元化政策进行科学组合和匹配,则能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16 针对政策执行难、效果不彰等问题,充分发挥创新创业部门联席制度,加强跨部门政策统筹协调。要推进创新创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人才、教育、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协同发力,促进形成持续强劲的政策合力,着力避免不同部门政策的冲突,减少政策模糊空间,提高政策可操作性。(三)发挥财政资金助力引导作用,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鉴于很多地方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运营困难,在孵企业数量下降,以及初创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社会创业信心和就业导向的情况,建议中
30、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载体和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近年成立的初创企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加大对创新创业投入支持,帮助初创企业解决暂时的困难,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信心。针对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要研究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完善创业融资担保机制。创业担保基金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加大对初创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担保风险容忍度,扩大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新申请银行贷款的融资担保费率,对其免收创业贷款担保费,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支持,缓解创新创业资金紧张
31、。二是创新财政支持。研究中央财政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提供担保、信贷补贴等方式,加大对新设立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有效对冲外部连锁冲击的风险。建议中央预算支出和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鼓励地方建立稳定可预期的财政预算支持制度,以股权投资形式投资支持国家和地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地方对外部冲击影响较大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和困难初创企业,针对创新研究项目或创新产业化项目给予专项扶持,或对新增贷款给予贴息。三是发展普惠金融。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发布金融机构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指引,推出再贷款专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优先
32、支持受国际市场冲击影响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四是支持公开发行融资。研究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探索低收入和亏损企业公开上市融资。加强中概股跨境监管合作交流,完善境内企业赴美、赴港等境外证券发行和上市融资政策及监管政策,拓宽境外上市途径。(四)精准发力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大力破除人才流动“阻点”推动科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关键是要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核心关切出发,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消除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破除阻碍科技人才流动的“阻点”。第一,加快建立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的规范化制度。现行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指导意见
33、属鼓励性原则性规定,建议分类选择创新性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创业试点,激活大量沉迷于只注重“发论文”的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成效。第二,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扩大科研事业单位人事自主权。创新科研院所编制和人事管理方式,不定行政级别,不考核编制,探索科技人才自主定岗定薪等改革,推动科研院所在加强集聚人才的同时注重人才流动性。第三,加快破除阻碍科技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推进科技人才创业政策与干部人事制度、公务员管理制度、干部编制制度和纪检监察等制度的配套和衔接,加快破除户籍、编制、人事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阻碍人才流动的因素,避免以编制、“
34、吃空饷”8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等名义限制、阻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畅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第四,做好两类人才工作,加快人才链建设。完善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措施,采取“一事一议”和“一才一议”模式,打造一批标志性国际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加大对科技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支持,构建倒金字塔型科技创业人才链扶持政策。(五)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创新创业政策、技术、市场、人才和资本等信息和相应的服务支持,对促进创新创业和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以及各种创业园
35、区具备的“小而全”创新创业生态要素,是实现从创新到创业再到形成产业的重要载体平台,其提供的办公空间等基础设施和便利服务,对于提升创新创业信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起到重要作用。外部冲击暴露了各地创新创业载体同质化竞争、服务不健全、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深入推动创新创业,对载体平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进一步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模式,升级完善服务,促进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第一,加强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升载体平台全链条服务能力。建议出台专业创业园等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意见,引导载体建立项目筛选机制,支持载体建立专业化创业导师队伍,帮助创新创业者对接创新资源和服务,梯次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利用他
36、们的影响力引进其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人才集群和创新创业集群,提升孵化载体自身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载体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载体平台竞争力。第二,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载体平台创新发展。明晰市场与政府关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联合地方支持建设一批重要的区域产业共性技术中心,支持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和引导专业化、品牌化和网络化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鼓励和支持数字化虚拟创新创业平台发展。第三,发挥体制优势,支持国企、行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创新孵化平台。
37、大企业创业孵化始终是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近年涌现的广汽埃安、欣旺达 EVB、小度科技、百度昆仑芯、滴滴货运和时空道宇等创业独角兽,都是由广汽集团、欣旺达、百度、滴滴和吉利集团等内部孵化或参与孵化。国企、行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相对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应结合国家专精特新等政策,支持这些企业与机构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的独特力量。第四,推动多元科创资源集聚,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引导地方有序发展科创资源集聚区,推动科研院所、孵化机构、众创空间、投资机构、科创服务机构和创业企业等不同创新创业主体在城市关键区位汇聚,促进形成研发单位、新型研发机构、科创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协
38、同发展的互动群落,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区。第五,健全全链条孵化管理,营造良好孵化载体生态。加快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管理机制,完善载体间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及加速器对孵化器的反哺机制设计,实现创新孵化、创业孵化及产业孵化三大服务功能的有序承接和发展。同时,建立成功企业反哺新兴企业的有效机制,提高载体孵化功能,促进全链条孵化的可持续发展。(六)统筹考虑创新创业与就业,建立创业就业协同一体制度鉴于社会就业选择日趋偏向稳定性高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为解决严峻的青年就业难问题,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就业优先战略。一是统筹创新创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和资源,完善促进创业
39、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和吸引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参与创新创业。二是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设包括必修和选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高等院校与大型企业开展基于创新创业的研发基地和学生实践基地共建、人才和课程共享、成果转化孵化项目合作等。三是鼓励和支持地方将技术交易、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产业技术和创新创业政策等纳入就业培训内容,推动创新创业平台与就业平台的融合。四是加大对就业性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以高质量就业促进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协同一体化发展。91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七)深入推进“两个改革”,以制度创新带动创新
40、创业市场环境和创新创业行政手续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意愿。针对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培训和游戏等强监管叠加经济周期下行和疫情等产生的政策“合成谬误”,以及一些地方创新创业环境不如人意的问题,应进一步在健全完善监管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第一,健全“三新”经济监管,完善强监管领域产业规制。在外部冲击下,技术创新催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经济仍维持高速增长。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要科学辩证看待数字经济创新中的“乱”,尽快完成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培训、平台经济等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数字金融、在线教育培训、网约车、外卖、共享出行等“三新”经济监管制
41、度和政策,实施常态化监管。借鉴国外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监管经验,放宽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进入航空航天、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生物技术、数字文创、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重点领域的市场限制,及时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推动的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加快探索建立适应“三新”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减少“运动式”监管,避免监管产生“合成谬误”。第二,研究实施创新创业新赛道行动,加快进行颠覆性技术应用试点。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是当今各国竞争的焦点和创新创业的热点。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产业化已初露头角,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
42、兴未艾,数字技术应用整体上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跃度。要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以数字经济、生物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等为重点,实施创新创业新赛道行动,加速释放技术红利。对未来可能发生颠覆性技术变革和应用的重点领域,加快开展和扩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无人经济等试点,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等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路线图、标准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依托高成长行业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新浪潮。第三,健全完善创新创业产业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支持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地方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基础研究、
43、应用基础研究组织模式、人才引进方面的探索,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创业贯通发展。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完善科技成果交易、转移转化服务,试点科研院所以单位名义创业,参与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通创新创业链条。第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新产品市场推广支持。健全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动态调整制度,简化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的形式审查,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功能,将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先采购制度。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激励社会对创新创业的信心。参考文献:1王文“百年变局”在加速演进EB/OL 20201025中国社
44、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jjx/jjx_xzyc/202204/t20220418_5403993shtml2WIPO,Cornell University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1:Tracking Innovation through the COVID19 Crisis Geneva: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2021 3彭绪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和政策路径 J 经济纵横,2022(7):5059+2 4范子扬新冠肺炎疫情中值得关注的 10 大技术趋势EB/OL20
45、200508国研网,https:/h5drcnetcomcn/docviewaspx?version=worldeconomydocid=5831922leafid=16101chnid=4297 5刘元春科学测算和设定 2035 和“十四五”经济增长目标EB/OL 20201112 新浪专栏,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01112/zliiznctke1109286shtml 6黄群慧,刘学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节点的判断和认识J经济学动态,2021(2):315 7刘世锦 15 年后,中国人均 GDP 四万美元如何达到?EB/OL 2020
46、 12 17 腾讯网,https:/new qq com/rain/a/20201217A0D1WX00 8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及增长点分析 基于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J经济学动态,2021(2):5064 9刘伟,陈彦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经济发展:任务、挑战与应对方略 J 中国社会科学,2021(3):86102+20602经济纵横2023 年第 4 期 10汤铎铎,刘学良,倪红福,等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潜在增长率与后疫情时期高质量发展 J经济研究,2020(8):423 11蔡昉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 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7(7):417
47、12杨先明,王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现代化: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J 经济学动态,2019(10):2437 13于璐,曹丽春“新冠”疫情下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0):34 14谭云清上海民营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 375 家上海民营企业的调研报告 J科学发展,2021(10):2432 15崔佳新冠疫情下鄂尔多斯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情况调查J 北方金融,2021(3):106109 16汤临佳,梅子,郭元源我国“创业创新”系列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政策组合效应的视角 J 科研管理,2022(5):3443(责任编辑:金光敏)Innovatio
48、n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e New Journey of Modernization:Challenges,Missions and StrategiesPeng Xushu(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Abstract:To achieve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49、 power,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strategic support of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journey of moderniz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ed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achieving selfreliance and selfre-liance in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vide imp
50、ortant support for building a new doublecycle devel-opment pattern,and play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 in coping with the strategic goal of carbon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nd protecting people s life and heal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re facingthe challenge of a complex si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