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_李智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70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_李智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_李智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_李智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he New OrientNo.1,2023General No.2602023 年第 1 期总第 260 期收稿日期:2022-12-19作者简介:李智信,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2021 级硕士研究生。林世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问题,红旗文稿2008年第21期。黄楠森:人学原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9页。摘要:人的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视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回答了“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回答了“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

2、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回答了“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之问。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图分类号:D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0X(2023)01-0007-06李智信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宣告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学界多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相对于西方来说“特色”何在,并对此做出了诸多阐释。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决不能抽象地谈论社会、国家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和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具体而言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化。人是具有价值优先性的主体性存在,是最终的价值指向和目标归宿。现代化之路何以为中国式?是因为相对于西方的现代化

3、而言,它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和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没有人的现代化过程,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人学是“研究作为整体的人及其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为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独特视野。7新东方 2023 年第 1 期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页。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页。毛泽东文集(第7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1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7页。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之问: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反对抽象地讨论人。具体而言,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是带有阶级属性的现实的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既是党一步步更加全面认识与尊重人民地位和作用的历史,也是坚持人民立场与实现人民意愿的历史。(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人民的觉醒和行动是革命成功的必要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但均以失败告终,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很好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充分尊重人民

5、群众的地位,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经过 28 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革命的成功是对人的主动性首要地位的确证,启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仍要依靠人民主体力量争取更大胜利。(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经验: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民是发展的依靠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发展的依靠力量。为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

6、,“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什么是国内外的积极因素?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1957 年,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讲话,提出“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同人民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大大提高,确保我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比较全面独立的工业体系,在弱底子的基础上取得了工农业生产、科技国防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瞩目成就。(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深化对

7、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目标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如果不发展生产力,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条,并指出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如果基本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很难谈社会与精神层面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思想上的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封闭、落后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这是党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的初步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现代化也造成人的物化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等问题。对此,党强调自身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即

8、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同时强调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强调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8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74页。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8页。杨金洲:党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本质的内在关联,理论月刊2010年第5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页。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表明党在治国理政上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丰富。世纪之初,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我们反省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生活

9、方式和生产方式,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内在尺度担当起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崇高使命,这表明党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关系以及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更加系统化。随着党对现代化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一命题呼之欲出,但尚未直接清晰地表达现代化与人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何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一历史之问,即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本质与核心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人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稳定等多层面需要

10、的辩证统一,既有量的需求也有质的需要,既包括普遍性规律又具有特殊意义,从而从方法论高度更为自觉地意识到人的现代化问题,极大地深化了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把握。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不以资本逻辑为中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而是恪守人民立场、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其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遵循人的现实性人口问题是现代化道路的国情依据,是最大的现实。需要明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并不

11、意味着现代化超越了个人的特殊性以及从人口总体出发抽象地谈论现代化问题。马克思认为,考察一个国家“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为此,马克思从商品出发研究处于一定社会形式下的“一般的抽象的”规定,然后上升为对资产阶级社会、世界市场等“具体”的研究。同样,我们也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以此为基础上升到对中国式现代化之“具体”的认识。特别是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一方面意味着人力资源更加充足,可以汇聚现代化建设更多力量,但另一方面全体劳动人民能否同步实现现代化则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必须避免西方空谈社

12、会现代化的陷阱,始终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道路的本质。(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明确人作为主体的整体性主体性是人最本质的属性,包括能动性与自主性。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指全体劳动主体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也就是对产品的控制力和支配权。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历史已经确立了全国人民的主体能动性,而进一步实现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即享有主体权利,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异化社会的决定性方面。资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9新东方 2023 年第 1 期本主义的劳动者作为财富、历史的创造者,也有一定的主体性,但是异化劳动只是不完整意义上的主体劳动,导致劳动人民主体性的部分丧失。另一方面,共同

13、富裕必然导致出现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在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固然发挥根本性作用,但生产关系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资本主义分工使劳动者成为片面的、单向度的人,劳动产品反过来奴役劳动者,这种社会关系造就的是资产阶级的富裕,而不是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的全面性”。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意味着人作为主体的完整性和主体间关系的丰富与和谐,从而实现了人作为主体的整体性。(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考察人的物质和精神的辩证性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发展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

14、。事实说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人越是能够突破自然需要的界限而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就越能体现人的现代化水平。现代化既要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也要实现人的精神生活丰富。马克思在感叹西方现代化创造了比以往总和都多得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指出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的感官精神异化,导致人的发展得不到完全实现的问题。面对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界也曾一度存在“代价论”的说法,认为文明发展必然难以兼顾牺牲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确实如此,但这显然违反了康德“人是目的”这一道德律令。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

15、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协调。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原理最终都反映在社会主体的人身上,特别是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水平等具体内涵都直接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得到体现,因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本质上是人自身素养的内在作用与协调。(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的概念,还是一个生态学的概念。从理论上讲,自然界的阳光、动植物、空气等“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从实践上看,“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没有夸大环境保护的作用,人只有承认对

16、自然的从属关系才能展现和实现类本质,个性也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全球现代化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界为代价,不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失衡的恶果,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做法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上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营造人全面发展的新型世界环境长期以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板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被卷入现代化浪潮后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7、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7页。汪盛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学理论逻辑,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1页。10步亦趋地开始了外生型现代化之路。然而,西方现代化内含着扩张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文明史,但更是一部殖民扩张史、侵略战争史和霸权强权史。正是基于对西方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写信时明确表示反对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权力,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当代世界历史多样

18、性中的特殊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国家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的态度,而是坚持以中国人民为中心,同时造福世界人民。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旨归与中华文明智慧,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的逻辑。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为“何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原则,符合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各国谋求发展、造福人民的愿望。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问: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方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原则,为我

19、们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之“矢”射中国式现代化之“的”提供了思想遵循。(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代表人民引领人民人民是分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代表的。在社会主义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得来的,因此实现中国人民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从人民中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路人,代表着光明的前进方向。然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既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也需要先进组织的引领,因此必须“确保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

20、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人的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事业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一项宏大的历史伟业。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始终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践创造的结果。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当然,尽管人的发展规律有其普遍性,但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必须始终遵循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从而实质性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坚持

2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唯物史观对人的具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对人的问题需要从多层次多方面角度进行具体性考察。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问题,而是从人民立场、人民需要、人民发展、人民作用等具体维度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人本与民本的统一。在价值层面上,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6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6页。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透视11新东方 2023 年第 1 期本是相对于

22、物本而言的;在工作层面上,民本是相对于官本来说的。以人民为中心即要克服资产阶级狭隘的“以物为本”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及其腐朽特权观念。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辩证统一,在人之外寻求现代化发展之路,只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范畴,进而误入机械唯物论或有神论的错误倾向。(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确立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与空间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革命与人的革命的统一。改革也是人的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解放人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改革开放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人是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生产力,因此改革开放本身就蕴含着人的解放和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如果说改革是推动人的现代化之动力,那

23、么开放就是拓展人的现代化之空间。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管理方式学过来,用先进思想、现代观念、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这就要求做到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甚至人类社会现代化同频共振。(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发挥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意识存在物的作用马克思反对把人看成某种精神或把感性、理性夸大为人的本质的做法,但同时认为能动的人有“知情意”的特殊主观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凭激情行动”的人。斗争精神作为情感和意志的结合,既可以使人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按照既定目标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去努力。列宁认为在解决历史重大任务的各

24、种因素中,“工人阶级的决心,它实现自己 宁死不屈的口号的坚定意志,不但是历史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能夺取胜利的因素”。因此,必须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国人民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其本质和核心。因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本质上要求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可为阐释这条独特道路作出贡献,而其本身也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中得到更强有力的证明。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9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