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_李春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69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_李春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_李春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_李春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22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李春根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和飞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

2、克思主义行的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立体的概念。因此,必须全面、科学、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还需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近现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一些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学者将这一历史进程概括为现代化。现代化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率先在西方国家开启,通过对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观察,西方社会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形成了多元化的认识,西方

3、早期的研究表明了现代化具有合理化、工业化、都市化、世俗化、个性化、民主化、科学化、知识化、社会分层化和分工细化等一些基本特征。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现代化逐渐从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大量的后发型国家拓展,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多样。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单独论述现代化的著作,但在涉及现代大工业、全球化、世界历史、东方社会发展等话题时,闪耀着鲜明的现代化思想。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获得民族独立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统一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各国应具有

4、自己的现代化模式的思想,为中国走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作者简介:李春根,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阶段性成果。DOI:10.19477/ki.11-1077/f.2022.11.003232022 年第 11 期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百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提供了借鉴;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代化的经典论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依据;中

5、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衍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典型特征和九个本质要求,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也寄托着几代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期许。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分不开,涵养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形成发展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之际,其历史逻辑蕴含了深刻的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不同历史背景、历史环境和历史阶段上都呈现出了独有的特性,整体来看具有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特点。概括而言,一是现代化立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

6、934 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现代化”的概念,将现代化设定为工业化,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开启了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二是现代化兴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初,在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上,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但此时的现代化还是以西方式现代化为标准,属于“现代化在中国”。三是现代化富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 1979 年最早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作为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小康社会思想的发轫,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实现了“现代化在中

7、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四是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基于新发展格局,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总结归纳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及本质要求,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3.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100 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积贫积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确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再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中

8、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了深刻的实践逻辑。纵观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和成果,中国无疑是现代化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呈现了从“现代化中的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从“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从“局部探索”到“全面发展”、从“被动现代化”到“主动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全方位发展。在

9、我国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理解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由最初的局部探索逐渐演变成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简单到复杂、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基本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24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中国经验”,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旧格局,创造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二、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

10、相适应的现代财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新时代非凡十年是我国财税改革务实推进的十年:财政实力更加雄厚,统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国家重大战略支撑有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全面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力保障的同时,充分认识财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着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税制度。1.服务于两个大局:以稳固、强大的大国财政来稳

11、住经济基本盘1.服务于两个大局:以稳固、强大的大国财政来稳住经济基本盘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体人民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国家综合实力大幅上升,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任务,正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迈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进程当中,“两个大局”立足于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视角,明确了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的总体环境,体现了目标与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财税改革提供了清晰方向,是财税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新时代十年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 11.73 万

12、亿元增长到 20.25 万亿元,年均增长 6.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 12.6 万亿元增长到 24.63 万亿元,年均增长 8.5%。可见中国财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所谓“稳”,是指稳住“经济基本盘”。服务于两个大局,我国要着力构建稳固、强大的大国财政,加强和优化政府财税职能,进一步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强财政才能强国家,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壮大财政实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持续抓紧抓实财政收入质量,集中财政力量办大事,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坚决夯实“六保”“六稳”

13、的工作机制,稳住宏观经济的基本盘。2.服务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2.服务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服务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深化财税改革恰如其分、恰合时宜。一是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收入是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要大力支持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国民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4、人民民主是资料来源:新时代中国财政的回顾与前瞻,详见:中国人大网()。252022 年第 11 期社会主义的生命,财政要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保障。财政工作本身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三是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财政要主动担负起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四是财政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公平导向,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社会建设的短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五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

15、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3.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链3.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中高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同时制定落实一系列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要担负起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使命,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围绕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发挥财政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支

16、柱作用,积极为青年人才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以持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优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针对处在不同时期的科技企业,采取对应的财政优惠政策,满足科技创新各阶段的发展需求;加大科技项目财政投入,规范优化科技项目财政运行,完善科技项目的资金监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保障好科研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出台财政政策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成本的“减法”,换取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加法”,全力打通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发展的“堵点”和“难点”,逐步将财政政策覆盖到科技项目和现代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4.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国内循环

17、为主,促进国内国际4.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国内循环为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日益严峻,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如何着眼于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国内市场潜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要坚持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导向,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协同搭配

1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位联动,积极激活内需潜力,进一步加大对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强传统消费升级和引导新型消费发展并举,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认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财政工作要推动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加快构建以创新为驱动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模式,打造行业“小巨人”,提高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充分认识各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谋划推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部率先发展的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区域合作和完善各地区的联动机制,加强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

19、;坚决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县乡发展为重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城乡互通互联发展模式,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多措并举、量质齐升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发展态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265.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心怀“国之大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税改革必须聚焦广大人民利益,强化民生保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20、融入到财政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当中,在发展中推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突显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基于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转移支付体系,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做到“增低、扩中、调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6.服务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居安思危,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6.服务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居安思危,牢牢守住不发生

21、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财政要服务于统筹发展和安全,财政工作要将经济恢复和稳定社会发展置于首位,这就要求财政本身保证运行安全和资金安全。面对国内疫情,财政工作要提高预见性和前瞻性,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担负疫情防控的财政保障责任,合理安排并保证对疫情的专项补助和应急保障资金,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提高各级医疗资源的储备,积极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给予贴息支持,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升经济的恢复力;要加快构建权责清晰、均衡发展的央地财政关系,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力和控制力,科学评估地方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坚持“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坚决遏制

22、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步缓释并消化债务存量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预防化解房地产的“灰犀牛”事件和“泡沫”风险,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健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既注重壮大财政实力,为宏观调控提供充足资源保障,也把握好预算支出的时度效,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7.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财政自身的改革7.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财政自身的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当前,我国财政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坚持以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深化财政自身

23、改革。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高质量推行财政改革,要统筹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不能一味追求效率,缺乏公平,更不能一味追求公平,忽视效率。要节俭办一切事业,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统筹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关系,财政既要为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透支,确保可持续运行,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要敢于刀刃向内和坚持自我革命,全国财税系统要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财经纪律约束,优化财会监督体系,加快财政法治建设,完善现代财税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积极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责任编辑:高小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