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_耿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45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_耿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_耿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_耿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耿 佳(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3)【摘要】目的: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观察实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鼓膜置管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E

2、TDQ-7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产生协同作用,整体疗效较优,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改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值得推广。【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置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会对

3、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咽鼓管功能障碍是造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1。通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闭合状态,只有进行吞咽、打哈欠等动作时才会短暂开放,开放后能够适当调整中耳压力,让中耳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咽鼓管在开放过程中,能够引流中耳鼓室内分泌物,使其流至鼻咽部2。当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中耳鼓室气压无法得到调节,并持续呈负压状态,中耳鼓室内分泌物无法引流,逐渐积聚,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3。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其中,鼓膜置管为常用术式。该术式短期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远期疗效并不理想4。有研究表明,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

4、管更容易开放且持续开放时间更长,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5。我院对2021年1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4.086.32)岁;平均病程(1.781.02)年。联合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5.236.45)岁;平均病程(1.891.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

5、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有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6。均为单耳发病,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认知异常或精神障碍者。存在耳内畸形病史者。化脓性中耳炎者。腺样体肥大者。存在鼻咽部肿瘤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全科论著0181.2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鼓膜置管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患耳朝上,进行常规消毒,使用1%盐酸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5 min后吸出胶浆。在耳内镜辅助下,于鼓膜前下方构建弧形切口,长度为11.5 mm,通过吸引管将鼓室内积液吸出,再置入鼓膜通气管。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鼓室进行冲洗。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通气管在术后6个月内会自然掉落,若超出6个月尚未

6、掉落,则在耳内镜下将通气管取出。联合组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先实施鼓膜置管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然后在鼻内镜辅助下置入咽鼓管球囊导管,置于咽鼓管鼻咽入口处。通过工作腔将球囊导管导入咽鼓管2 cm处。将压力泵与扩张器末端进行连接,然后注水,让导丝前端球囊膨胀,水压设置为10 Pa,持续2 min后逐步减压,取出导管,避免头端出现反折。再将患者头部向健侧偏离,患耳朝上,进行消毒处理,并让患者吹气。内镜下若鼓膜活动正常即为有效扩张。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1.3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量表涉及

7、7个维度,共计49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越严重7。采取听力计对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后,患者耳鸣、耳闷等症状基本消失,声导抗恢复至A型,听力基本恢复正常,气骨导差值低于10 dB;有效:患者耳鸣、耳闷等症状明显缓解,声导抗恢复至As型,听力提高幅度超过20 dB,气骨导差值超过10 dB;无效: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变化,声导抗、听力及气骨导无明 显变化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

8、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术前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ETDQ-7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ETDQ-7评分比较(xs,分)组别n术前术后对照组404.810.823.120.61联合组404.880.892.520.59注: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2.2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水平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9、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水平比较(xs)组别n时间气导听阈(dB)鼓室压(daPa)对照组40术前43.796.23-178.2323.23术后24.135.23-78.9520.22联合组40术前43.136.62-180.1125.78术后19.164.21-56.2717.12注: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013(32.50)18(45.00)9(22.50)31(77.50)联

10、合组4018(45.00)20(50.00)2(5.00)38(95.0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及中耳积液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因较为复杂,与细菌感染、乳突气房发育不良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中耳鼓室持续呈负压状态,中耳分泌物不能正常引流而积聚于中耳,发生炎症9。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多数医生建议采取鼓膜置管配合药物辅助治疗,短期内虽然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但也存在部分患者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的情况。相关研究认为,鼓膜置管只能改善中耳鼓室分泌物过多的

11、症状,但在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可能会受到限制10。单纯鼓膜置管容易出现堵管,延长置管时间等问题,长期留置鼓膜通气引流管会增加感染风全科论著019险,所以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情况11。本研究中,联合组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ETDQ-7评分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患者评分更低(P0.05),与王凤娟等12报道结果一致,说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比单独进行鼓膜置管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同时,术后两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这与张伟强等13报道结果相似

12、,说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改善患者气导听阈及鼓室压力。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操作相对简单的微创手术。该手术实施过程中借助鼻内镜获得手术视野,并通过特殊的引导器将未充盈的压力球囊导入软骨段内,注水扩张后,球囊膨胀,产生的压力能够对咽鼓管软骨产生挤压作用,让管腔维持一段时间的开放,使鼓室内积液引流保持通畅,也有利于缓解鼓管开放产生的肌肉负荷,促进黏膜表面活性物质充分分布,从而降低表面张力,缓解炎症,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改善耳闷胀感14,15。通过球囊扩张,能够实现鼓管弹性软骨板与周围结缔组织重新塑形,并且维持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使咽鼓管功能障碍得以缓解,从

13、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赖世佳等16报道结果一致,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综上所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够产生协同作用,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咽鼓管球囊扩张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当然,本研究在某些环节上存在一定不足,在后续研究中还要适当增加相似病例样本验证结论,对手术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参考文献】1 何本超,徐必生,鄢勤文,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0):97-992 高燕,马静,明澄,等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

14、管术在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4):132-1363 董博,曾鼎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2):26-294 孙建军,刘阳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6-105 林碧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与听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69-70,736 李秋焕,姜子刚,田晓斌,等成人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的疗效观察J临床

1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12):1073-1077,10847 张冉经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62-648 邱志利,蒋晓平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29(4):259-262,2869 金玮,陈红鼓膜置管、曲安奈德局部灌注联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21,27(9):1847-185110 赵然师,左汶奇,钱怡,等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1,

16、29(6):639-64311 黄晓红,朱华兵,张青松,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36-3812 王凤娟,高锦,厉科达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29例临床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3):589-59013 张伟强,刘稳,李培华,等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4):419-42214 熊素芳,王美荣,江恒,等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27(3):326-32815 张家鹏,郭亿莲,卢标清,等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7):551-55316 赖世佳,童梓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7):47-49全科论著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