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_吴昌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326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_吴昌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_吴昌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_吴昌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37 No.1Feb.2023第 37 卷第 1期2023 年 2 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收稿日期:2022-09-24基金项目:江西省 2021年度研究生创新资金专项资金项目“探新疆诗歌美景,助旅游经济腾飞”(YC2021-S427);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盛唐丝绸之路诗歌研究”(20WX10)作者简介:吴昌林(1964-),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刘丽丽(1996-),女,新疆吐鲁番人,在读硕士

2、,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吴昌林,刘丽丽(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摘要:元代上京纪行诗中有颇多景观描写,这些景观描写着力突出了元上都独有的异域特色。元代扈从文人们通过对扈从上都沿途及其上都城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书写,既突出了其对元上都独特的异域风光和风俗的喜爱,也展现了其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元上都优美的自然风光;二、元上都独特的人文环境;三、元上都浓郁的游牧文化氛围与多元异域风情的浸染。关键词:元代;上京纪行诗;文学景观;异域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41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

3、j.issn.1674-0882.2023.01.018上京纪行诗又称元上都扈从诗,是元代两都巡幸制下的独有产物,其真实又详细地记录了元上都的多个方面,主要以描绘元上都自然风景、风土人情为主,绘制出了一幅幅独具魅力的上京风情图。元朝空前统一的盛况,使国境之内的异域书写成为了一大创作热点,异域事物的书写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上京纪行诗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属于行在疆域之内的异域书写。元代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以及元代扈从制度的日趋完善,促使元代上京纪行诗创作达到了鼎盛,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扈从文人,如萨都剌、袁桷、虞集、马祖常、虞集、胡助、杨允孚等等。这些扈从文人将自己扈从上都途中的所见所闻皆用诗歌的

4、形式记录了下来,因此,元代上京纪行诗不仅有助于了解元代的扈从制度,还能进一步了解其独特的游牧民族民俗风情。同时,元代上京纪行诗所吟咏的上都独特的异域性和风俗性也彰显了元王朝与其他王朝的迥异之处。笔者意欲从文学景观入手,探寻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文化特征、扈从文人异域书写的情感内蕴以及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主要原因。一、异域书写的景观呈现由大都至上都要经过的分别是旧时边塞、塞外、游牧民族政治文化中心,一路经行十八处驿站,旅程长达二十四天。而从大都前往上都的地理环境,从大都出居庸关直到沙岭都是山路,沙岭之后便是朔漠,紧接着又是金莲川草原,扈从北上一路的景观大都是泾渭分明,风物独特,是中原文人曾难以

5、设想的奇景。曾大兴教授曾在其著作 文学地理学 一书中提出:“文学景观就是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具有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及文学属性相统一的特点”。1有鉴于此,由于元上都政治、地域的独特性,使得元代上京纪行诗也打上了深深的异域文化烙印,而元代扈从文人们则借助诗歌这一题材将元上都的地理风貌、丰富物产以及异域风情一一呈现了出来,进而描绘了一幅独特而优美的元代草原异域风情图。(一)自然地理景观 元上都至大都沿途自然风貌极佳,因此扈从文人对大都至上都沿途的自然地理景观的吟咏,就成为了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首要内容。从大都到上都沿途的地理风

6、光在元代扈从文人们的一再吟咏下,构成了元代上京沿途独特的塞外风光图。龙门峡、枪杆岭是上都至大都沿途最具标志性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这些山岭凭借着连绵起伏、奇峭险峻、九曲回肠等独有特征吸引了无数扈从文人们的驻足与吟咏,留下了相当多数量的诗歌。如黄溍 龙门、胡助 龙文章编号:1674-0882(2023)01-0087-05 87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门行、迺贤 上京纪行、龙门、浙江文人陈孚 桑干岭、袁桷 桑干岭 以及南方道士马臻 题画龙门山桑干岭图 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佳作。其中,龙门峡主要以“同题集咏”的方式出现,诗人们大都着力于描写龙门峡奇险的地貌和极端恶劣的自

7、然天气,如胡助的 龙门行“龙门山险马难越,龙门水深马难涉。矧当六月雷雨盛,洪流浩荡漂车辙。”2一诗既描写出了龙门峡水流湍急的自然风貌,又写出了龙门峡骤风暴雨的奇异之处,将龙门峡这一自然景观描写的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身临其境的惊诧和神奇感。桑干岭作为典型的北方大山,其陡峭的山势吸引了扈从上都的中原文人,他们也描绘了其独特的异域特征,如以陈孚、袁桷、马臻为代表的南方文人,分别在诗歌中描绘了桑干岭,如“大峰小峰屹相向,空际谹谺一千丈”(陈孚 桑干岭)、3“回盘郁青冥,驱车尽绝顶”(马臻 题画龙门山桑干岭图)。3两首诗既展现出了桑干岭的层峦叠嶂和陡峭险峻,又将诗人身处其中的惊诧描绘地惟妙惟肖。其实,不

8、止龙门峡、桑干岭,还有上京途中的玉泉山、榆林、李老谷、桓州、望都铺,都是险峻且奇峭的崇山峻岭,且都是扈从文人们反复吟咏的自然地理景观。这些山峰,因其山高峰峻、奇险陡峭,激起了诗人们的兴奋和喜悦,被许多诗人反复书写,尤其在胡助的 上京纪行 组诗中被详细描绘,如“青山环合势雄抱,不见旧时榆树林。”3写出了榆林的幽深繁茂,而“李老谷中闻杜鹃,江南游子不归田。”3则写出了李老谷的万籁俱寂。由于上京纪行诗的主要创作主体是馆阁文臣,他们在扈从上都为期半年的生活中,气候风物以及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其诗歌创作,最为普遍的状态便是寂寥、清闲、思乡。因此,上都城及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环境也是扈从文人主

9、要的书写对象。上都所在的金莲川草原一带作为游牧中心区域,自然环境与中原迥然有别,颇具草原异域风情。其中,浙江文人袁桷的组诗集 开平四集 最具代表性,其产生原因也是源于上都“土风殊楚越”(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3金莲川作为最具异域风情的北方大草原,气候迥异于中原地区,草原上遍地都是特有的芍药花、白马和牛羊,最能吸引扈从文人们的注意。如张养浩 上都道中、马祖常 闲题、杨允孚 滦京杂咏、王士熙 上京次李学士韵 等诗作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如诗如画、生机盎然的金莲川大草原,而贡师泰的 和胡恭栾阳纳钵即事韵五首(其二)一诗“荞麦花深野韭肥,乌桓城下客行稀。健儿掘地得黄鼠,日暮骑羊齐唱归。4则用一些极具

10、草原异域风情的物产如“荞麦、野韭、黄鼠”巧妙地将金莲川大草原的神秘和辽远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他的另一首诗 和胡恭栾阳纳钵即事韵五首(其一):“野阔天垂风露多,白翎飞处草如波。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4则通过对成群飞翔的白翎和飘香四溢的马奶酒生动形象地描绘,展现出了金莲川草原的生机勃勃、绚烂多姿。上都的气候特点主要以寒冷、风大为主,且暴雨无常,不少扈从文人的诗作展现了这种极端的气候特点。如贡师泰的“野旷山寒露易霜,短榆疏柳路茫茫。雨来黄潦聚成海,风过白沙堆做冈”(过柳河)4一诗所用意象如“野旷”“山寒”“短榆”以及“疏柳”皆为凄凉之景,尤其是“易”和“茫茫”二字不仅写出了上都自然环境的恶

11、劣,还展现出了上都天气的极端、变化无常。而梵琦的“赤日不知夏,清霜常似秋”5(赠江南故人)一诗也直接点明了上都塞外之地四季阴冷的特征。除了异地风光与气候环境外,不少作品也对上都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书写,再现了上都奇特的异域景观。(二)人文地理景观 元上都城完全保持着蒙古旧俗,因此极富蒙古草原文化特色的风情乡俗便成为了上都纪行诗书写的重要内容,它们以独特的异域文化和风格迥异的表现方式令扈从文人们叹为观止而成为了其异域书写的重要内容。上都风俗的底色是蒙古风情,但由于蒙古人不断地征服世界,使上都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文化,因此上京纪行诗也充满着浓郁的异域特色,而上都独具异域特色的民俗风情也成为了其异域文化

12、的重要反映。因此,反映蒙古草原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就成了扈从文人们极力书写的对象。元朝廷巡幸上都,回到广袤无垠的蒙古大草原,游猎与宴饮等最具蒙古草原文化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使众多来自中原、江南地区的扈从文人陶醉不已,成为其异域书写的重要体现。游猎之风本就是少数民族展现其勇猛性格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元代游猎之风更是繁盛,汉族扈从文人们则通过诗歌再现了这种独特的草原文化风情。元代的狩猎活动最为集中、盛大,为扈从文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扈从文人都用笔墨记下了各种盛大的狩猎场面。如王恽的“千里阴山骑四周,休夸西伯渭滨游。今年较猎饶常岁,一色天狼四十头。”5甘不剌川在上都西北七百里外董侯承旨扈

13、从北回榆林遇于榆林酒间因及今秋大弥之盛书六绝以纪其事(其三)一诗便通过对元廷狩猎环境和场面生动逼真地 882023年描写,展现出了元代草原狩猎的盛大、热闹。除此之外,狩猎不仅仅是元廷的皇家活动,更是草原上老少皆宜的活动,如郑元佑的 出塞七首效少陵:“骑羊五岁儿,出没区脱中。翻身异鸟鼠,快捷如飞鸿。”5诗人用“飞鸿”来比喻孩童的敏捷迅速,同时表明狩猎活动的参与范围之广,以及杨维桢的 走马:“胡女牵来狞叱拨,轻身飞上电一抹。半兜玉镫裹湘裙,不许春泥汙罗袜。”5通过对妇女身轻如燕、矫健敏捷姿态的描写,反映了草原儿女个个都是狩猎高手。与此同时,宴飨也是元帝巡幸上都的另一项重要活动,主要以“诈马宴”和“

14、马奶子宴”为主。元代上京纪行诗中歌咏诈马宴的诗篇非常多,主要以描绘这一盛会的举办过程以及宴饮狂欢的场面为主,如“千官万骑到山椒,个个金鞍雉尾高。下马一齐催入宴,玉阑干外换宫袍。”(杨允孚 滦京杂咏)5诗人通过对官员们所着狩猎服饰的多角度描写,侧面展示了元廷对诈马宴的高度重视以及诈马宴的绝无仅有、空前绝后。有的则赞叹诈马宴上的各种新奇稀有的食物,如“嘉鱼贡自黑龙江,西域葡萄酒更良,南土至奇夸凤髓,北陲异品是黄羊。”(杨允孚 滦京杂咏)5诗人罗列了诈马宴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稀有食物,堪称13-14世纪整个欧亚海陆食物大荟萃。而贡师泰的“日午大官供异味,金盘更换水晶盐”。5(上都诈马大燕)一诗中的餐

15、后甜点“水晶盐”更是体现了诈马宴食物的一应俱全,令扈从文人叹为观止。除了上述的游猎和宴飨之外,元代上京纪行诗对元朝廷巡幸上都时举办的其他大型的皇室活动如游皇城、祭祀也都有细致生动的描述。元朝廷的游皇城活动一般在每年六月中旬作佛事后举行,诗人杨允孚随幸上京期间在亲眼目睹这一盛况后,便用灵动的诗笔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游皇城场面的盛大和热闹:“百戏游城又及时,西方佛子阅宏规。彩云隐隐旌旗过,翠阁深深玉笛吹”。5而周伯琦 立秋日书事五首 一诗:“龙衣遒质朴,马酒荐馨香。望祭园林邈,追崇庙觗光。艰难思创业,万叶祚无疆。”5既表明元廷祭祀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子孙居安思危,同时也指出了祭祀活动在元朝廷巡幸上都时的重

16、要性。总的来说,元代扈从文人们的笔触涉及到了元上都的方方面面,他们通过对上都独具异域风情的文化和风俗的再现,展现出了一幅14世纪漠南草原的风俗画,表达了扈从文人们对蒙古草原文化的无限热情、喜爱以及对大元王朝的高度赞扬。再次,对上都沿途的关塞、长城以及元朝廷宫殿建筑等名胜古迹景观的深度描绘也是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重要内容。居庸关和长城都是上都出塞途中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景观,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双重属性。居庸关是大都前往上都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且地形十分险要。如袁桷有诗云”在昔恃险隘,当关守千夫”5(居庸关)以及萨都剌有诗亦云“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5(过居庸关)等诗句都将

17、居庸关的地理优势展现无遗。而长城作为出塞途中绝无仅有的独特地标,历来就备受歌咏,自然也是元代扈从文人反复吟咏的对象。如胡助的 上京纪行再赋居庸关“过者但知今北口,居人不知古长城”,5陈孚 秦长城“长城土未干,秦宫已焦土”。6两首诗清晰地记录着元长城的凄凉现状,即已经成为了毫无功用的怀古之地。此时,长城和居庸关作为传统的边塞意象,虽然其自然地理特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元代疆域的空前广阔,扈从文人们的抒情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多了几分自豪感。而元上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其宫殿建筑都会带有极强的政治功能性,如大安阁就是从汴京的熙春阁迁入上都的汉式建筑,帝王登基、议政和接见外国使者都会在此

18、处进行,水晶殿作为它的别殿亦是如此。而棕毛殿却是蒙古族独有的大帐,以政治性和实用性为主,杨允孚的 滦京杂咏 便将棕毛殿的这两大特性呈现了出来,如“有时金锁因何掣,圣驾棕毛殿里回”7二句就点明了棕毛殿的重大用途。二、异域书写的情感内蕴从之前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元代扈从文人具有鲜明的异域书写倾向,且都着力于多角度描绘扈从上都沿途以及上都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元代扈从文人群体大都来自中原或者江南地区,因此在扈从上都期间,上都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气候环境等都激起了他们无限的新奇感,他们尽情地讴歌着上都的方方面面,并歌颂元王朝的强盛,但面对如此雄奇壮美的异地景观时,扈从文人们的异地乡愁感却油然而

19、生,他们或通过上都与江南景观的高度关联,或通过直抒归乡之情来表达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一)异域新奇感 元上都所在的区域历史上长期作为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原尤其是南方文人对该区域所知甚少,更别说亲自涉足。元上都迥异的异域文化特征一直吸引着中原文人,更何况元上都作为元王朝的草原都城,集中外多元文化与一体,更有蒙古族的宴会、围猎以及其他大型娱乐活动,因此游京师、吴昌林等: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 89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观异俗便成了元代扈从文人们极大的向往。自元王朝两都巡幸制度确立后,来自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扈从文人们走出居庸关,来到从未涉足的蒙

20、古大草原。与中原以及江南地区不同,塞外的山川风光、风俗习惯、气候和物产都打上了深深的异域文化特征,对于这些从未涉足元上都的扈从文人们而言,不禁眼前为之一亮,眼界也为之大开。因此,扈从文人们就将所见所闻皆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因此上京纪行诗自它产生起,就有着浓厚的异域特色。正因如此,元代上京纪行诗的许多诗篇都对蒙古草原民族独特的生活以及风俗习惯进行了细致独到的描写,尤其以元末诗人杨允孚的上京纪行诗集滦京杂咏 最为典型,如“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春。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7此诗正是对上都寒冷气候的全面诠释,同时也是对草原游牧民族独特记时方式的生动书写。众多元代扈从文人通过诗歌的

21、形式记录了扈从上都的风光,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扈从上都的准确行迹,也将扈从文人们内心情感的转变展现无疑。就扈从文人而言,扈从本就是他们身为人臣的职责所在,但是能借此近距离地感受草原异域风情才是最令他们激动不已的。(二)异地乡愁感 的确,扈从上都对于文人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但对于久居中原、江南的文人们来说,长期羁旅漂泊、风餐露宿本就艰苦难耐,再加上异域气候条件又与江南迥然不同,况且扈从文人们的生活条件并不优渥,所以再光彩夺目、雄奇壮观的景观也难以消解他们内心浓厚的思乡之愁,反而更会勾起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扈从文人扈从上都的主要目的还是寻求进阶门径,但究其根本,上都巡幸只是蒙元统治者的政治狂欢,

22、汉族扈从文臣们不论如何歌颂,依旧融入不到其中,更多的是政治疏离感和文化边缘感。因此,江南文人笔下所呈现的塞北异域风光,从气候风物到地域感知都有着江南的影子,如“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萨都剌 全元诗)、8“山泉响似江南雨,林下不闻啼鹧鸪”(吴当 竹枝词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8“经行绝似江南路,落日青林杜宇啼”。(贡奎 枪杆岭)8等诗句皆可见扈从文人们在上都的每一足迹都与千里之外的故乡江南紧密相连。江南文人的身心归栖之所在扈从上都途中以及客游上都时时刻展现出了对游子的深切召唤,扈从文人们也时刻用江南的眼光来审视着塞北边地风光,并且借此频繁地思念着遥远的江南,因此一首首家书就

23、成了唯一一个能连接两个遥远地理位置的关键点,如“白草黄云朔漠间,家书不过雁门关”(楚石梵 朔漠)、8“吾乡一望四千里,莫识家书沉与浮”。(楚石梵 新秋)8皆是如此,由此异地乡愁感也成为了元代上京纪行诗的一大书写主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如果说通过塞北与江南两地的高度关联是元代扈从文人表达异地乡愁感的独特视角,那么直抒归乡的迫切之心则是他们表达异地乡愁感的另一重要表现手法,且最为常用。长期羁旅漂泊和异域生活环境的恶劣如办公、居住条件的简陋则直接引发了扈从文人们的乡愁,如王恽的 开平夏日言怀 一诗就是扈从文人们客舍抒怀的典型作品:“客子衾裯残梦短,暑天风物暮秋初。故园松菊荒多少,岂不怀归畏简

24、书”。9在置身波澜壮阔的塞外草原时,归园、归乡也成为了扈从文人们最迫切的现实愿望。而对于袁桷这样长期羁旅扈从的文臣而言,扈从异域的新奇感早已褪去,更多的是对扈从仕宦的心灰意冷以及时刻涌上心头的乡思之愁,因此其上京纪行诗更是将这种深切的异乡孤客的形象描绘得最是淋漓尽致,如“客景真愁觉,凄凉倍旧年”、9“白头关塞外,犹作未归人。”9在一声声的喟叹声中,客游他乡的凄苦、愁怨跃然纸上。异乡、异客、佳节总是令扈从文人们萌发客居宦游思乡的凄凉、悲苦之情,而直接激发扈从文人们的迫切归乡之心的便是扈从文人迟迟融入不到元朝廷当中,且在元朝廷中的地位一直处于弱势,所以大多数扈从文人在赞颂元王朝的大一统、强盛的同时

25、,也间接地抒发了一直存在的政治疏离感和落寞感。三、地域书写的主要原因尽管元代扈从文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诗歌创作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和倾向,即对元上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的多层次、多角度描绘,以及多元化的异域书写。这主要是因为元王朝的特殊性和元上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元上都浓郁的游牧文化氛围与多元异域风情的浸染,令元代扈从文人们灵感乍现,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上京纪行诗篇。(一)优美的自然环境 上都的自然环境主要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四季阴冷、酷寒的气候为主,为扈从文人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契机,这正是促使其异域书写的重要条件。其中气候作为影响文学的最佳因素,其变化会

26、直接触发诗人的生命意识。曾大兴教授也在其著作 文学地理学研究 一书中明确 902023年参考文献:1 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元)胡助.上京纪行诗并序.M.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清)杨镰主编.全元诗M.北京:中华书局,2013.4(清)贡师泰.玩斋集M.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清)顾嗣立.元诗选(二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6(元)陈孚.陈刚中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元)杨允孚.滦京杂咏M.北京:中华书局,2010.8(清)顾嗣立.元诗选(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9(清)

27、顾嗣立.元诗选(初级)M.北京:中华书局,1987.10(清)顾嗣立.元诗选(癸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11(元)袁桷.清容居士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12(元)柳贯.上京纪行诗并序M.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指出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气候这一触媒会直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上都位于蒙古高原,且多崇山峻岭,自然气候环境总体来说比较极端、恶劣,如此迥异于中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扈从文人们的灵感,也使他们对上都的自然风光、物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知。元上都独有的游牧风光和迥然于中原地区的特殊气候,为诗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同时这也是诗人们进行

28、异域书写的重要条件。上都的气候特点以寒冷、风大、暴雨无常为主,不少扈从文人展现了这种极端无常的气候。如胡助“六月忽风雨,凄凉如早冬”(和仲实韵)、10梵琦“赤日不知夏,清霜常似秋”(赠江南故人)10等诗句将上都塞外之地的极端气候环境一一展现。正是这种迥然于中原地区气候的异域环境激发了扈从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尽情地讴歌草原风光和风情。如涂颖 上京次贡待制韵 和伍良臣的 上京 二诗就着力描述了草原风大多沙的气候特征以及草原的生机盎然。元代上京纪行诗将草原风光刻画地淋漓尽致,如杨孚允在亲眼望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佳景后,便在 滦京杂咏 一诗中写道:“背人笑指青霄上,认得宫廷白鸽飞”10的悠

29、然闲适。(二)独特的人文环境元代大一统的背景、扈从制度的完善以及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是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现实因素。而这种异域书写的产生离不开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在这样大一统背景下,扈从制度也日渐完善。在元代上京纪行诗中,扈从文人们从不掩饰对元上都的赞美之情。而究其根本则是因为元朝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才令非蒙古族诗人愿意大肆歌咏草原异域风情。如袁桷的 次韵继学伯庸上都见寄二首(其一):“阴阴椶殿水云苍,鳷鹊风微夏日长,浑似醴泉宫畔境,千官从立从文皇。”11这首诗不但描绘出了蒙古草原风光的壮美,而且展现出了上都城的繁华、元朝廷皇室活动的盛大、热闹。正因如此,元代上京纪行诗除了

30、对塞外草原风光的赞美之外,还多了一份对大元王朝大一统天下的无限夸耀,以及对蒙汉一家的高度称颂。元上都浓郁的游牧文化氛围与多元异域风情的浸染也是影响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书写的内在元素。元上都地处于蒙古高原,这种自然地理状况就决定了上都等周围地区只能以原始的游牧生活为主,所以狩猎也就成为了游牧民族生活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而形成了独有的游牧文化。如柳贯的 后滦水秋风词:“旋卷木皮斟醴酪,半笼羔帽敌风砂。丈夫射猎妇当御,水旱肥甘行处家。”12则通过对牧民逐草而居、游牧涉猎生活方式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生活图景。游牧民族对其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的自信和乐观,扈从文人们自然也会

31、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元代扈从文人大都来自中原或江南地区,普遍对以上都为主的游牧文化有着陌生感,所以他们尽情地享受着蒙古草原文化的别样魅力。对于扈从文人们来说,上都沿途以及上都城独特的异域风情便成为了扈从文人们创作的重要源泉。整体而言,元代上京纪行诗大体上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书写为主,充满着浓郁的异域文化特色。而元代扈从文人所着力书写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仅表现了元代上京纪行诗异域文化特征,而且也是元代扈从文人对上都新奇感和异地乡愁感的重要反映。元上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浓厚的游牧文化氛围皆是元代扈从文人进行异域书写的重要原因。对于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的研究,不但可以窥见元代上

32、京纪行诗在元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还可以借助文学景观视角为上都的现代旅游文化赋予独特的现实文化意义。(下转第110页)吴昌林等: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域书写 91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 关家玲,郑伟.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翻译方法J.新闻爱好者,2010(18):92-93.18 于强福.明清四大名著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策略探讨J.外语教育,2009(00):182-186.19 冯全功,张慧玉.文学译者的修辞认知转换动因研究J.外语教学,2020(02):87-92.20 赵秋荣,董元兴,刘惠华.基于类比语料库的模糊限制语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1(04):21-26.21

33、 吴光亭,张涛.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模糊限制语汉译策略研究J.外语学刊,2020(01):102-108.22 吴光亭,杨连瑞.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以范围变动语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01):45-52+160.23 潘峰.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4(04):24-29.24 王丽,李桃.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议模糊限制语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5(05):96-100.25 潘峰,盛丹丹.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规范及选择从模糊限制语的翻译谈起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01):115-125.26 何刚强.

34、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7 Hu,G.&F.Cao,F.Hedging and Boosting in Abstra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ticl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Chinese Medium Journal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11):2795-2809.28 汪洋.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之语气弱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6(05):110-113.29 程镇球.翻译问题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A Corpus-Based

35、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edges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LI Xuan,SUN Xin(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Liaoning,116044)Abstract: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fuzzy language,hedges exist in a large number of political discourses.Based on thes

36、elf-built bilingual parallel corpus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varioustypes of hedges in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six different types of hedges with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37、used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It is found that hedges arefrequently used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and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m is uneven.Three translationtechniques,such as reciprocal translation,lexical conversion and addition/deletio

38、n/reorganization,are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and different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re also us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edges.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translation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Key words:corpus;hedges;Government Work Report;

39、foreign propaganda translation责任编辑裴瑞玲(上接第91页)The Exotic Writing of Shangjing Travel Poems in the Yuan DynastyWU Chang-lin,LIU Li-li(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00)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s in the poems of the Y

40、uan Dynasty,highlighting the unique exotic featuresof Xanadu in the Yuan Dynasty.By writing about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long the way and in Xanadu ofthe Yuan Dynasty,the henchmen of the Yuan Dynasty not only highlighted their love for the unique exotic scenery and customs

41、 ofXanadu in the Yuan Dynasty,but also showed their homesickness for living abroad.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exotic writ-ing of the travel poems in Xanadu of the Yuan Dynasty.First,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of Xanadu in the Yuan Dynasty;second,theuniqu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Yuan Dynasty;third,the rich nomadic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diverse exotic customs in the Yu-an Dynasty.Key words:the Yuan Dynasty;Shangjing travel poems;literary landscape;exotic writing责任编辑冯喜梅 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