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350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_车京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50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350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_车京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350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_车京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350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_车京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 粮食作物酯戊唑醇悬浮剂50 mL兑水30 kg喷雾进行防治。要做到雨前突击喷药,雨天抓雨停间隙喷药,雨后及时补喷。6.2.3保叶根据近2年的试验结果,到后期喷施阿米西达可有效防除叶部相关病害,延缓上三叶衰老,增加光合作用时间,对于提高粒重具有明显作用。所以后期防治病虫害可加喷阿米西达,以达到防病害、增粒重的效果。7收割7.1收割时间腊熟末期和完熟初期进行收割,以免加大损失和降低千粒重。7.2质量要求综合损失不超过3%,破碎粒不超过1.5%,留茬高度以不丢失麦穗且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管理为原则。籽粒水分低于13%时及时入库贮存。参考文献1张洁,罗家传.小麦新品种泛麦8号的选育及栽

2、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9-21.2罗家传,崔晓东,罗家俊.高白度小麦泛麦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9(11):13-14.3彭风晓.泛麦8号小麦高产种植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2(8):52-54.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约为33.4亿亩,每年种植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小麦总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小麦单产的提高,单产对总产的贡献率达62.3%,在单产提高的诸多因素中,科技更新的贡献,尤其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1。通过优异种质的筛选与创新,结合各种育种手段,选育突破性品种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回交转育培育大量具有优良遗传背景并携带特定目标性状基因的导

3、入系,结合分子生物技术手段辅助育种技术,对导入系供体片段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分析,筛选出与导入性状有关的基因,进而通过聚合育种选育突破性新品种2-3。轮选987是利用矮败小麦选育出的第1个国审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6。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可以实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春 151350 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基金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克山综合试验站(CARS-03-54);黑龙江省省属 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1B005);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小麦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作者简介:车京玉(1971-),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

4、与栽培研究。E-mail:通讯作者:邵立刚(1964-),男,硕士,研究员,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车京玉1孙万友2邵立刚1张起昌1刘宁涛1田超1尹雪巍1代丽婷1于倩倩1马勇1王志坤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2.黑龙江省依安县国营第一原种场黑龙江依安161500)摘要:克春15135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春小麦课题组利用矮败轮回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春性晚熟品种,苗期抗旱、后期耐湿,中强筋,对秆锈病免疫,赤霉病、根腐病发病轻,产量表现突出。于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本文作者总结了该品种的来源、选育经过

5、、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关键栽培技术等作了简要介绍。关键词:矮败小麦;克春151350;栽培技术182-粮食作物 2023.2现多个目标基因在优良遗传背景下的聚合。本课题利用矮败轮回选择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克春151350,该品种于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22L0006)。1亲本来源与特点克春151350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2009年配置杂交组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母本为矮败小麦,其具有矮秆、雄性不育等特点,可有效地提高常规育种效率。父本为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性状的品种。2选育方法与经过2.1选育方法选择优质、丰产

6、、抗病、适应性好的亲本若干个,让其分别与矮败小麦杂交,从轮选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进入系谱选育程序。2.2选育经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2009年通过矮败小麦自然授粉得到F0代种子,经过2010-2015年F1F6代在当地试验区选育,2015年在杂种F6代选种圃进行决选,品种代号为克春151350。3主要特征特性3.1生物学特性克春151350属春性,晚熟品种,苗期抗旱、后期耐湿。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91 d。该品种幼苗直立到半直立,叶片深绿色,旗叶长度为21.3 cm,株型收敛,抗倒伏和穗发芽。株高97.7 cm,穗部整齐一致,灌浆速率快,成熟期落黄好,小穗数一般为1318穗,穗纺

7、锤形,长芒,穗长8.79.1 cm,籽粒卵圆形、红色、角质率高,穗粒数2242粒,千粒重35.8 g左右。3.2品质及抗病性克春151350小麦新品种,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20-2021年连续2年分析,蛋白质含量15.95%17.74%,湿面筋(以14%水分计)含量32.6%36.6%,每100 g吸水量58.3 mL,面团形成时间2.55.8 min,稳定时间4.39.1 min,容重772799 g/L,抗延阻力261610 E.U.,延伸性17.618.9 cm,拉抻面积66134 cm2,品质达到了中强筋小麦指标。2019-2021年,3年抗病接种鉴

8、定结果,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克春151350小麦秆锈病的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等结果均表现为免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赤霉病和根腐病结果均表现为在3级以上,中感赤霉病和根腐病,但是通过开花期赤霉病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赤霉病害的发生。4产量表现该品种在2016-2017年克山分院内进行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6 901.5 kg,较对照克旱16号平均增产0.40%。2018年进行11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公顷产量4 864.2 kg,较对照克旱16号平均增产4.14%。克春151350于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联合体晚熟组区域试验,

9、平均公顷产量为3 931.8 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号平均增产3.7%,增产点率73%。2020年继续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161.1 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号平均增产4.5%,增产点率为80%。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046.5 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号增产4.1%,增产点率为76%。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联合体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 948.6 kg,较对照品种龙麦35号平均增产6.6%,增产点率为100%。2022年参加国家春小麦东北晚熟组试验,抗病性、综合性状、产量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有望在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关键栽培技术克春1513

10、50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宜种植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东四盟(即大兴安岭沿麓地区),黑龙江省主要种植在中西部的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克山县、黑河市爱辉区、呼玛县、逊克县、孙吴县和讷河等县区境内(包括其境内的大型国营农场)。5.1秋季整地与施肥地块最优茬口是豆茬,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机械灭茬整地的复式作业,要求深松40 cm、耙茬深度1520 cm,耕层土壤要达到深、碎、平、实、全的整地标准。10月下旬封冻前进行秋施肥,全部施肥量以每亩施用1517 kg较为适宜。2/3为底肥,于秋季施入;1/3为种肥,在第2年春季随种施入。5.2种子处理5.2.1药剂拌种通常采用种子重量的0.3%福美霜

11、或多菌灵拌种,可防治散黑穗和根腐病。5.2.2种子包衣一般采用50%福酮小麦超微干183-2023.2 粮食作物粉种衣剂(麦迪安)可以防治多种病虫害,药效长、防治效果好,但是应注意种衣剂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不要在盐碱地较重土地上使用,防止分解失效。其次要严防中毒。5.3适时播种,播后镇压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播种时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下种均匀、覆盖严密,镇压后保证播深45 cm,播后视土壤墒情镇压12遍,严禁湿压。5.4压青苗小麦34叶期根据土壤墒情、苗情进行12遍压青苗,干旱年尤为必要,先横压,隔35 d再顺压。要求压严、压实,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根系发育,起到抗旱、保

12、墒作用。5.5合理密植该品种适宜密度为650万株/hm2,要提高产量可以增加密度到700万株/hm2,为了防止倒伏在小麦拔节前期喷施矮壮素,可降低株高,提高抗倒伏性。5.6防治赤霉病在抽穗扬花期气温偏高,有连续23 d的阴雨过程,应立即在降雨之前采用药剂保护。防治药剂及方法: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 g/亩,兑水60 kg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800倍稀释液;福美双与多菌灵配成混合剂施入。5.7氮肥后移技术通常采取以下方法完成氮素的后移。3叶期至分蘖期:亩施氮素2.02.5 kg,使用播种机、施肥机或施肥器施肥,与苗带成1525角施入,利于肥料的有效利用。也可采用人工利

13、用牲畜拉除草耙,将肥料施入土壤之中,但要避免早晚有露水时或雨后扬施,以免肥料沾到叶面上,造成烧苗。3叶期:结合麦田除草亩喷施250500 g尿素、20 mL“益农麦多收”、200 g磷酸二氢钾。扬花期:结合花期防病亩喷施250500 g尿素、20 mL“益农麦多收”、200 g磷酸二氢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航化进行。5.8及时收获为保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收获的产量及质量,根据各地实际环境条件与成熟情况采用割晒或联合的方法及时收获。对小麦的预储库进行彻底的消毒,小麦籽粒含水量在13.5%以下时可以入库。6展望(1)矮败小麦育种技术是选育小麦品种高效、便捷的育种技术手段,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的成功

14、创制,是小麦新品种的孵育基地与筛选来源。利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这个便利的遗传改良工具,把众多小麦品种的有益基因导入轮回群体,经过反复异交、选择和系谱筛选,特别是利用矮败小麦新种质资源创新平台将丰产性、多抗性、秆强度等优异性状有机聚合,一定能够选育出适合相应地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特色的小麦新品种。(2)根据黑龙江省春麦区近几年的小麦生产实际,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与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此,在前期抗旱、后期抗病的小麦轮选群体基础上,加强创建抗赤霉病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可作为该地区筛选和创造抗赤霉新种质的重要手段。(3)将龙麦35号、克春11号、龙麦26号、龙春2号等品质优良的品种引入到矮败小麦群体中,建

15、立优质强筋矮败小麦轮回群体。对后代杂交可育株进行目标选择,单穗收获,通过逐年选择,将选中的高代稳定系进行品质测定,将品质优良的稳定系再与优质矮败小麦群体人工控制花粉杂交、回交,不断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改良,纯化与提高优质强筋矮败小麦轮回群体,从而进行优质强筋选育。(4)将克春8、克春12、垦九10、克春4等高产抗旱品种及外引的丰产性突出、农艺性状优良品种(系)引入到矮败小麦群体中,创建高产抗旱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对后代杂交可育株进行目标选择,通过逐年选择、单穗收获,将选中的高代稳定系进行抗旱性测定,将抗旱性好的稳定系再与矮败不育株杂交,分离出的矮秆不育株再与上述品种(系)进行杂交、回交,同时

16、选种圃高代优良品系与矮秆不育穗定向杂交,建立高产抗旱矮败轮回选择群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育小麦抗旱新品种。参考文献1叶贞琴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粮食发展新增长势N农民日报,2012-12-122黎志康.我国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策略J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03-6083徐建龙,高用明,付彬英,等回交导入后代水稻种质有利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196284杨丽,王山荭,刘秉华.小麦新品种轮选987的选育及性状表现J.作物杂志,2003(3):53.5杨丽,刘宏伟,孟繁华,等.小麦品种轮选518的选育及其特点J.作物杂志,2009(1):106.6杨兆生,闫素红,刘秉华,等.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J.农业科技通讯,2009(10):100,104.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