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_蒋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206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_蒋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_蒋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_蒋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理论学刊 第 期 总第 期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蒋 锐,华方正(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 青岛;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独特政治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尚未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以这一制度

2、的发展完善为依据,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着眼于解决“说什么”“由谁说”“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四个向度着手,全面推进诠释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

3、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当今时代,国际间的斗争通常都是以话语权争夺为前导,谁掌握了国际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对国际事务事件的评判权,拥有了国际关系规则、标准以及制度制定的主动权。作用于国际场域的话语权就是国际话语权,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国际政治权力关系,标志着国家之间的实力差异和影响力强弱。国际话语权通常可分为政治话语权、经济话语权、军事话语权、文化话语权等,其中政治话语权是核心。政党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现代国家政权基本上是围绕政党运行的,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党政治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政治形式,政党制度成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标志性内涵。民

4、主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如果消解了一国的政党制度话语权,也就等于变相否定了其政党制基金项目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统一战线经验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蒋 锐,男,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研究中心主任;华方正,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年 月 日。周亚东:西方民主话语霸权及其式微,江淮论坛 年第 期。周栋:中国特色社会主

5、义话语体系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陈江生:在推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中提升中国话语权,学习时报 年 月 日。周淑真: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基于内涵要义、演进逻辑与结构关系的分析,学术前沿年第 期。DOI:10.14110/-37-1059/d.2023.01.006度的民主意涵和执政党的合法性。因此,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同其他政治话语权一样,成为国际话语权博弈和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本文中所探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有两层涵义: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解释权和表述权;二是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认同度和影响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

6、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对中国的“围剿”,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质疑与关切,确立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启示。一、西方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误读当今世界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总体态势是西强东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控着政党制度的话语霸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际上曾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尽管当前情况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进全

7、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巩固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彰显出巨大政治优势,但这种制度优势和效能尚未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误读。这种误读要么是由于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缺乏了解而导致的误解,要么是出于政治、文化或意识形态偏见而故意抹黑和攻讦这一制度,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要求我们认真面对,积极回应各种质疑、偏见或指责,努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一)“一党制”:西方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最普遍误读“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掌握着对世界民主话语、政治话语以及政党制度话语的定义权、

8、阐释权和评判权。按照西方政党类型学划分标准,它们一般将中国政党制度视为“一党制”或其变种。例如,有日本学者认为,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强制性的一党独裁政策,民主党派已完全丧失了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已名存实亡。法国学者菲利普德拉朗德认为,中国政党制度总体而言仍属于一党制范畴,中共允许民主党派继续存在,仅仅因为这是其一党制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政治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中国模式是在“一党制”政府强调稳定高于一切的前提下建立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方法,是一个“经济自由”和“政治高压”的结合体。也有学者虽然不否认政党制度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真正原因”,并高

9、度肯定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但仍将其界定为“有效的一党制”。如此等等。上述还只是学者们的见解,而充斥于西方主流媒体的则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肆意诋毁和攻击。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同“一党制”或其变种,这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政党制度理论以及对中国的政治偏见有关。西方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诋毁和攻击,目的无非是坐实对中国共产党“一党独裁”的指控,这样就既消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中国政党制度以及其他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又为西式自由民主思想对中国的渗透乃至和平演变提供了看似合理的法理基础。为应对西方的这种误读和攻讦,我们有必要首先详细考察其“误读”的深层原因,这是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理论学

10、刊 年第 期参见梁怡、李向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第 页。吕增奎: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年版,第 页。参见成龙: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宋鲁郑:中国的一党制何以优于西方的多党制?,:?,。前提。(二)西方误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深层原因就一般属性而言,中西方政党与政党制度都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政党也都是从“传统派系”转变为“现代政党”的。从近现代政治发展来看,中西方政党都是各国社会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代表,是政治体系的中枢,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工具。从生成基础来看,中西方政党制度都是特定政治规范

11、的总和,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生成的。但中西方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政党及政党制度的生成发展具有不同的路径,因而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西方误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原因。首先,中西方政党“根性”不同。孟子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由于中西方政党历史生成的逻辑起点不同,在国家建构和现代化转型中面临的任务不同,因而其在国家与社会扮演的角色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西方一般是“政权催生政党”,政党是在政权的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因而其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从一开始就内生于议会民主体制;在中国则是“党建政权”,政党建立的首要目的是推翻旧政权,引领国家实现民主化

12、和现代化。从发展过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之所以比较成熟,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发达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基础,因而能够不断且有效地生产和再生产支撑民主政体运转的各种基础要素。“二战”后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普遍薄弱、社会发育不健全,若强行移植以竞争选举为核心的西方式民主制度,必然会导致水土不服。世纪 年代以来,西方强势的政党政治话语催生了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这为那些引入了西方政党制度和民主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政治混乱,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由于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生成的“根性”缺乏了解,一些人自然就会把这一制度视为“异端”,难以认同。事实上,西方仅从自身实践出发制定一系列所

13、谓标准和模式,并用以剪裁和衡量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和模式,这一做法已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抵制。其次,中西方政党理论不同。近代政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日益提高的条件下产生的,西欧和北美是近代政党的发源地,相应地,政党理论也滥觞于西方并在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关于政党制度的类型划分,目前西方有两种主流观点最具影响力。乔万尼萨托利以“是否通过竞争选举以及政党与政府组成之间的相关性”为分类标准,将政党制度区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竞争性政党制度又可分为多党制、两党制和主导型的一党制,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包括独裁主义一党制、实用主义一党制和霸权一党制。莫瑞斯迪维尔热根据一国内能够上台

14、执政的政党数量多寡,把政党制度区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在西方话语中,“一党制”通常蕴含着“一党独裁”之意。从上述理论出发,西方学者往往把中国政党制度视为一党制或其变种,否认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认为它们不过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点缀”,例如亨廷顿曾明确将中国称为“一党制国家”,艾伦韦尔也称“共产主义国家”是相对于“自由民主国家”的“一党制国家”。国内少数人对西方政党理论亦步亦趋,陷入西方政党制度话语,并以之来衡量中国的政治实践,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处处不如人”。在这种前提下,他们根本认识不到中国政党制度是生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土壤,既非一党制或其变种,也非多党制。相比于旧式政党制度,中

15、国新型政党制度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底色、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本色、发扬民主监督的特色,也体现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亮色,具有西方政党制度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最后,中西方意识形态不同。西方出于意识形态对立而刻意贬低、抹黑或否定中国政党制度,进而达到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目的,乃是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战略性问题,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徐锋:比较政党政治的基本逻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版,第 页。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

16、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西方政党制度的话语霸权,在本质上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意识形态及文化领导权”,现代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冲突,往往是通过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表现出来。国际话语权冲突正是中西方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领域博弈的观念形态反映。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也认为,所谓帝国主义,不仅是“领土的扩张”和“军事的侵略”,还暗含着“文化的改造”“社会的重建”和“标准的统一”。因此,西方建立起来并精心维系的国际话语霸权,正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17、。从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抗来看,围绕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博弈将是长期的,将随着两种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竞争而消长。(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基本意蕴“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支撑西方政党制度话语的“道”,就是西方中心论和西方优越论。西方把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和民主话语“定于一尊”,否定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和排他性。有学者指出,西方的话语霸权体系犹如一张大网,后发国家如果亦步亦趋地跟着这套话语体系走,其结果一定是走向零和博弈的争霸斗争。西方政党制度话语霸权既不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历史大势,也损害了其他国家尤

18、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权稳定和国家利益。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持续崛起,具有片面性和排他性的西方政党制度话语霸权必然遭到质疑并最终走向消解。但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不是为了取代西方政党制度话语霸权和建立新的话语霸权,“我们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不是为了走向东方中心主义;我们反对西方话语霸权,不会以东方霸权取而代之;我们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不是为了将自己的文化殖民世界”。那么我们要构建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应是何种形态呢?概而言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以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依据,超越西方中心论和西方政党制度话语霸权的

19、狭隘性,以构建与我国综合实力和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不断增强这一制度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既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和外交战略,也服务于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整体提升,并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包括四个向度 本体向度、主体向度、客体向度和介体向度,目标在于解决“说什么”“由谁说”“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问题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舆论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面对这种现状和困境,构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和话语权,打破西方话语

20、霸权,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就成为当务之急。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构建而言,本文将从话语生成、话语传播和现实政治三个维度,分析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理论学刊 年第 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年 月 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页。引自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陈曙光:论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力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第 期。苏长和:霸权话语体系的三个神话,东方早报 年 月 日。(一)话语生成之维首先,

21、西方国家凭借其由先发优势而取得的民主政治话语权,通过政界、理论学术界和舆论界向全世界强力输出其政党政治话语,借助这种“话语垄断”来挤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传播空间。这里所说的“话语垄断”,一是指西方垄断了对政党政治的定义权,将民主和政党政治的原义狭隘化,限定在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范围内;二是垄断了对政党政治路径的阐释权,美化和神化西方式政党政治模式,打着“普世价值”“自由民主”的旗号将其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是垄断了对政党政治发展状况的评判权,将非西方式政党制度贬为“异端”,极尽矮化、丑化和妖魔化。特别是针对中国,从近代为其侵略扩张开道的“黄祸论”,到唱衰新中国的“中国崩

22、溃论”,再到合力遏制中国崛起的“中国威胁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和妖魔化做法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始终一贯,因而它们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极尽贬斥和妖魔化毫不奇怪,这是其反对共产主义中国的“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各种敌对势力就是想利用这个逻辑!他们就是要把我们党、我们国家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诱使人们跟着他们的魔笛起舞。”因此,如何突破西方编织的国际话语体系,打破西方对政党制度的话语垄断,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和挑战。其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建设明显滞后。总体来看,西方在观察和评判中国道路、制度及其实践时,所

23、运用的理论工具难脱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更遑论它们还总是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在国际上,中国的整体形象与“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大多属于由西方人自己所描述和定义的“想象的中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形象也是如此。西方评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尺度无非两个:一是西方政党政治理论;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身的话语表达。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表达的前提是这一制度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然而,当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处于发展中,还很不完备,还不能很好地从结构、功能、机制等方面,以及从生成演进的理论渊源、文化根基、历史理路等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因而还不能很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并说服别人。最后,我国哲

24、学社会科学话语对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的理论供给不足。“国际话语权竞争虽然有时表现为媒体舆论的对阵,但根本上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比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学术对话。有学者通过对比中美科研实力,发现中国学者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化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表现良好,在某些领域甚至领跑国际前沿,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较为有限。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能否有效传递自己的观点,当前来看不容乐观,引领国际学术议程和学术前沿的影

25、响力亟待提升。只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不断扩大其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曾毅、杨光斌对此有精辟论述,详见曾毅、杨光斌:西方如何建构民主话语权 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解析,国际政治研究 年第 期。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毛莉: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中国社会科学报年 月 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年 月 日。冷伏海、赵庆峰、周秋菊:

26、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 研究前沿的分析,中国科学基金 年第 期。孙吉胜: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 年第 期。术影响力,才能改变西方话语体系“一手遮天”的局面,突破西方政党政治理论的话语垄断。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打造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二)话语传播之维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是不能仅仅用西方术语的转移来理解的,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灵。它的政治必须从它的内部和发展去理解。”这一见解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国际传播

27、,或者说国际话语权的构建,首要的应致力于向其他国家和人民讲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什么”的问题,破解其当前所面临的“入耳”不易、“入心”更难的困境。“入耳”之困主要表现在传播的平台与技术单一,话语缺乏穿透力。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牢牢掌控着国际话语生产和传播的渠道。例如,美国控制着全球超过 的新闻节目和超过 的视频节目制作,、等西方主流媒体裹挟着其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无孔不入。在阿拉伯和西亚北非大动荡中,、等西方社交媒体在组织动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传播的格局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被它们人为地打上了“一党(独裁)制”的印记,并在国外精英乃至大众心目中产生了

28、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垄断是阻碍各国人民全面客观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障碍。另一方面,我国还缺乏强有力的对外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市场化社交媒体,我们和西方国家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媒体在发展中国家的落地率也远不如西方媒体。对外传播平台建设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开发应用的滞后,严重地影响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的表达,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亟待弥补的短板。“入心”之困主要表现在对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把握不准,话语缺乏影响力。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的传播中,不仅要很好地解决“由谁说”和“说什么”的问题,还要很好地解决“向谁说”的问题。由于中外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思维

29、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如果把握不准国外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固守旧的思维方式和传播模式,必然会导致话语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受众缺少吸引力和影响力。此外,相对于、等西方主流媒体,中国媒体在国际社会往往会被贴上官方喉舌、意识形态机器的标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国际话语传播的效果。因此,如何加强自身形象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媒体在海外的影响,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现实政治之维当前,美国遏制中国持续发展的战略进攻态势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所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西强东弱”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则是其根本制约因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是以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基础的,“软实力”

30、归根结底是由“硬实力”决定的。有研究者指出,在苏联时期,“俄语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莫斯科的强迫,而是因为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语言。后者正是西方乃至全世界很多人都决定学习俄语的原因。但是苏联解体后,俄语在西方甚至在东欧国家都不再那么受欢迎,人们都开始学习英语,这是出于实际的需要,也是因为苏联大势已去”。改革开放 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虽然显著提高,但在许多领域仍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这一“软实力”,我们还得继续在“硬实力”理论学刊 年第 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年版,第 页。美费正清、美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

31、共和国史(),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孟威:构建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光明日报 年 月 日。贾文山: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中国探索,人民论坛 年第 期。帝国衰弱与语言失势,参考消息 年 月 日。上下功夫。总体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所面临的外部政治环境依然严峻,而且在这一话语权竞争的背后是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围堵”,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的“中心边缘”关系和“霸权依附”体系,依然持续地实现着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夺性积累”。虽然西方不遗余力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以竞争性选举为中心的政党制度,但“阿拉伯之春”以来的现实表明,相关阿拉伯国家的总体处境

32、呈现出悲剧性演变的趋势:民主转型不仅导致了政治腐败,也使其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并在西方大国的“选择性”干预下逐渐偏离正轨,更加依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情况下,中西意识形态对抗将是长期的,这也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三、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讲好中国故事和塑造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多次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客观地讲,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我们国家发展成就那么大、发

33、展势头那么好,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做了那么多好事,这是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的最大本钱。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任何话语权都不是自然生成的,都需要努力争取、主动建构,“我们要主动发声,让人家了解我们希望人家了解的东西,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为此,我们应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四个向度着手,全面推进诠释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这里所说的本体,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是其国际话语权的内容支撑;主体,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及国际话语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客体,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所面向的受

34、众;介体,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传播的渠道与方式。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的基本内容与途径。(一)提高话语本体质量,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说服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本体,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源于两大实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政党制度实践。要打造能够反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且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的高质量话语本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遵循话语生成的逻辑,提升话语本体的质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生成要遵循一般的话语逻辑,应在认真总结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科学凝练和不断接受实践

35、检验后逐步形成关于政党制度性质、结构、功能、规则、运作等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既是思想、理论、知识(故事)的载体,彰显特定的立场、观点与态度,也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基础和支撑。任何话语体系都不是天然生成的,都需要进行精心打造。构建和打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前提是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弄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条件、机理、宗旨、内涵、规则、效能等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刘海霞:世界格局重构下发展中国家的角色转变、历史定位与模式调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第 期

36、。田文林:衰朽与动荡:“阿拉伯之春”十周年反思,国际论坛 年第 期。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能够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提供学理支撑,而且能够增强其说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我国在有关国际议题设置和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此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生成还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必须能够真实反映这一制度的实际,而不应一味宣扬甚至夸大其积极面,对存在不足讳莫如深。二是与时俱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源于

37、这一制度的生动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是确保其传播效果的前提。没有效果的话语传播就是无效话语传播,也就意味着没有话语权。三是兼容并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不仅反映着这一制度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在包容不同思想文化、历史传统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四是公平正义。一种话语或话语体系能否被人接受,不仅在于其真实性和生动性,也在于其是否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人类的共同关切和共同价值,它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准则须经得起世人的评判。其次,要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增强

38、话语本体的鲜活性。从叙事学的视角看,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是一个复杂的叙事,但这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国家本身就是叙事。叙事或者阻止他人叙事的形成,对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波尔津霍恩认为,“人类存在嵌入在三个等级的现实结构中 物质、生命和意识,而叙事则涉及最高领域的意义运作”。因此,叙事(即讲故事)在对外话语传播和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

39、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这为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提升这一制度话语的影响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再次,要正本清源,破除西方自由民主话语的“神圣”光环。当今时代,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焦虑不安愈益强烈,它们利用自身强大的话语优势、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发起针对我国的宣传战和舆论战。国内少数民众受这种舆论攻势的影响,不自觉地沦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吹鼓手和“颜色革命”的马前卒。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生产必须通过提炼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话语本

40、体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凸显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传播中国话语、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底气。与此同时,还应通过贴近大众的话语,把西方自由民主和政党政治的起源、演化、实质、优点和缺陷等讲清楚,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而达到破除西方自由民主神话的目的。例如,在 年美国召集所谓“民主峰会”期间,我国在互联网上发起了关于民主问题的大讨论,国家外交部和国务院新闻办相继发布美国民主情况和中

41、国的民主,成功地阻击了美国的对华“政治攻势”。当然,破除西方自由民主神话也不宜“矫枉过正”,而应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合理成分,引理论学刊 年第 期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周栋、储峰:新时代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三维视角,思想战线 年第 期。美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年版,第 页。引自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现代传播 年第 期。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年版,第 页。导民众客观看待西方

42、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缺点,客观看待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差异。最后,要明确话语建设重点,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蕴。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中西方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有显著不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 巴厘岛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所说:“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豪。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西方政治话语权首先涉及的是民主发展道路问题,因而中西方的政党制度话语权之争其实是民主话语权之争的延伸。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广泛民主

43、和高度集中的统一、根本利益一致性和具体利益多样性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对实现最广泛的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在相应的话语体系构建中作为重点讲清楚。(二)加强话语主体协作,形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聚合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主体包括话语的国内外生产者和传播者。国内主体如国家有关部门、学术界、媒体、民间组织和个人,是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力量;外部主体如对华友好机构、媒体及个人,是话语生产与传播的支持力量。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力量不断壮大,但就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对外宣传而言,各话语主体之间的配合仍较欠缺,且过于依赖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在党

44、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各主体间的协作,形成话语聚合力。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内部各主体间的协同配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从生产、翻译到传播,涉及众多部门、机构、领域和学科,需要各方面在统一领导下形成合力。为此,应由党的理论宣传部门牵头,整合各外宣机构如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智库等力量,并联络学术界、新媒体、民间组织中的有关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在话语生产与传播上形成产业化链条。其次,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深厚、业务精湛熟练的专门工作队伍,重视和支持民间有关力量发挥作用。政治素质过硬,就是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熟悉党的基本

45、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生产和传播中确保精准到位;理论基础深厚,就是要熟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实践,熟悉中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了解国外社情民情,在话语生产、翻译和传播中能够精准研判受众的特点;业务精湛熟练,就是要精通对外宣传理论和业务,思维清晰,视野开阔,使生产和输出的话语符合话语传播规律,能够深入人心。在对外宣传上,同样的话语由学者、民间组织、自媒体或其他个人来表达,其效果可能与官方宣传大为不同,所以有必要对其加强引导和支持,形成官民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最后,要加强对外交往交流合作,发展和培育外部话语主体,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

46、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要争取广大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建立官方对官方、学者对学者、智库对智库、民间对民间的内外联动,壮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传播的力量。(三)抓住话语客体特点,提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感染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客体,就是这一话语的受众即作用对象。必须把握不同受众的不同特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现状、问题与路径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会晤,人民日报 年 月 日。孙信: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年第 期。十八大以

47、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 页。否则就会犯“对牛弹琴”的错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了党内一些人在写文章时存在的“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问题,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由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客体的国别、职业、文化传统、成长环境、经济地位、政治倾向、利益诉求、教育经历等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否则会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非但难以说服人,反而损害中

48、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象。在此,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状况,或者针对不同阶级、阶层、群体的受众,在话语传播的策略上有所区别;二是要把握国际话语和国内话语的不同特点,“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以利于引发共鸣;三是要建设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推动中外政党制度的交流互鉴。(四)创新话语介体技术手段,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穿透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49、”。这为我们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方向。话语传播是话语表达在程度和范围上的延伸,国际话语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话语本体的说服力,也取决于话语主体对话语本体的传播能力,即话语介体的水平和能力。西方媒体的超强传播能力,也是其话语霸权的重要支撑。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领域,西方发达国家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世界上发行量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报刊杂志基本上都出自它们,可以说它们支配着全球的传播格局和秩序。在当今新媒体遍地开花、融媒体方兴未艾的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万物互联为标志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为了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有人听、有人信,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国际传播网络,搭建国际传播平台。

50、目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一方面受制于我们的话语生产水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我们的话语传播水平,其中技术手段滞后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应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媒体“落户”海外,建立健全国际传播网络,不断提高话语介体的技术水平,使之在讲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传播中国理念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改变以往中国形象通常由“他塑”而非“自塑”的局面。为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发展,不断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传播的能力与水平。责任编辑:谭 建理论学刊 年第 期毛泽东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习近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