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八:保利地产实测实量操作指引(住宅项目)
保利地产工程质量实体实测
操作指引
编制
瑞捷咨询
日期
2016-12-28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日 期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保利地产工程质量实体实测操作指引
目录
1. 目的 5
2. 适用范围 5
3. 取样总则 5
4. 混凝土结构工程 5
4.1. 基本原则 5
4.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6
4.3.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6
4.4. 垂直度(砼结构) 7
4.5. 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8
4.6.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9
4.7. 门、窗洞口尺寸(砼结构) 10
5. 砌筑工程 10
5.1. 基本原则 10
5.2. 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11
5.3. 垂直度(砌筑工程) 11
5.4. 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 12
6. 抹灰工程 13
6.1. 基本原则 13
6.2. 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设备安装) 13
6.3. 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设备安装) 14
6.4. 同一室内开关、插座面板高度偏差(设备安装) 15
6.5. 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15
6.6. 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16
6.7. 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 17
6.8. 顶棚水平度(抹灰工程) 18
6.9. 净高(抹灰工程) 19
6.10. 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20
6.11. 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21
6.12.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22
6.13.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23
6.14. 户内门洞、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 24
6.15.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 24
7.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25
7.1. 基本原则 25
7.2.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 25
7.3. 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 25
7.4.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26
7.5. 对角线 27
8. 防渗漏工程 27
13.1 基本原则 27
13.2 防水卷材厚度(地下室) 27
13.3 防水卷材搭接长度(地下室) 28
13.4阴阳角做圆(地下室) 28
13.5保护层(地下室) 29
13.6卫生间涂膜厚度(厨卫间) 29
13.7找坡坡度(厨卫间) 29
13.8混凝土反坎(厨卫间) 30
13.9外窗窗台压顶(外门窗) 30
13.10外窗滴水线、鹰嘴、排水坡度(外门窗) 31
13.11窗框封堵(外门窗) 31
13.12防水卷材厚度(屋面) 31
13.13搭接长度(屋面) 32
13.14楼梯间出屋面反坎、发电机烟道、住宅烟道、屋面变形缝等屋面构件反坎(屋面) 32
13.15女儿墙(屋面) 33
13.16找坡坡度(屋面) 33
1. 目的
1.1. 规范工程质量实测过程中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
1.2. 提供工程质量实测的操作方法,尽可能消除人为操作引起的偏差。
2. 适用范围
2.1. 本指引适用于按要求,所有在建工程(自结构±0.00至交付完成)项目。
2.2. 各项目应根据本指引制定实体实测执行细则,明确:施工单位应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监理公司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复测。
3. 取样总则
3.1. 随机原则:各实测取样的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当前各标段的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
3.2. 可追溯原则: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的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3. 完整原则: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3.4. 效率原则:在选取实测套房时,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一套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3.5. 真实原则: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4. 混凝土结构工程
4.1. 基本原则
4.1.1. 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2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4.1.2. 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层结构4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实测砼结构的截面尺寸每个实测层要选取8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16个实测区;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每个实测层要选取24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48个实测区;楼板厚度每个实测层要选取10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20个实测区;
4.1.3. 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12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24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实测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1个计算点。
4.1.4. 混凝土各实测分项均不得出现大面积修补、打磨,如出现大面积修补、打磨,实测时可避开修补部位,同时相应实测分项整体按实测合格率的80%计算。大面积修补定义为:单个修补、打磨部位面积不超过相应墙柱、顶板、截面的20%;单面墙修补、打磨数不超出5处,单个修补、打磨部位不超出0.5㎡。同时修补、打磨不得造成空鼓、开裂、起泡、露筋等二次质量隐患,批嵌厚度不得超过1cm,如出现该部位相应实测指标直接按不合格计。主体楼板严禁进行打磨、修补,如出现直接按不合格计。
4.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4.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2.2.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4.2.3.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4.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 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2.5. 示例
第二尺
第一尺
300
1200
墙或柱
地面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
4.3.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4.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4.3.2. 合格标准:[0,8]mm
4.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4.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48个实测区,其中抽取比例,内墙:过口:外墙为1:2:3。
(2)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4.3.5. 示例:
墙平整度度测量示意图
4.4. 垂直度(砼结构)
4.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4.4.2. 合格标准:[0,8]mm。
4.4.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4.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任取墙/柱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48个实测区,其中抽取比例,内墙:外墙为1:2。
(2)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4.5. 示例:
墙/柱垂直度测量示意图
4.5. 顶板水平度极差(砼结构)
4.5.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内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距离同一水平基准线之间5个实测值的极差值,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
4.5.2. 合格标准:[0,15]mm
4.5.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4.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功能房间砼顶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4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 所选2层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24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4.5.5. 示例:
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图
4.6.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4.6.1.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6.2. 合格标准:[-5,8]mm
4.6.3. 测量工具:卷尺(破损法)
4.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每层不少于10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板块短边中间、长边1/3位置。
(2) 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中楼板厚度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4.6.5. 示例:
楼板厚度测量示意图
4.7. 门、窗洞口尺寸(砼结构)
4.7.1. 指标说明:反映预留洞口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4.7.2. 合格标准:[0,10]mm
4.7.3.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
4.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门、窗洞口作为1个实测区,每层不少于8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各测量2次门、窗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砌筑工程
5.1. 基本原则
5.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砌筑阶段2-4套房作为砌筑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
5.1.2. 砌筑工程墙面严禁存在打磨、批嵌等任何修补措施,一经发现,直接按不合格计。外门窗洞口尺寸严禁打磨、使用普通砂浆修补,且修补后不得存在空鼓/开裂等现象,一经发现,直接按不合格计。
5.2. 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
5.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5.2.2. 合格标准:SN保温砌块、BM轻集料隔墙砌块、加气块:[0,8]mm
5.2.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5.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
(2)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3次测量值均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墙面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交测一次,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所选2套房中墙面表面平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2.5. 示例: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
5.3. 垂直度(砌筑工程)
5.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垂直的程度。
5.3.2. 合格标准:SN保温砌块、BM轻集料隔墙砌块[0,5]mm;加气块:[0,5]mm
5.3.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5.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优先选用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
(2) 实测值主要反映砌体墙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墙底灰砂砖或砼反坎、墙体斜顶砖,消除其测量值的影响,如两米靠尺过高不易定位,可采用1米靠尺。
(3)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侧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砌体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距离下部地面位置约30CM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这3个测量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5) 所选2套房中墙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3.5. 示例:
垂直度测量示意图
5.4. 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
5.4.1. 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与图纸的尺寸偏差,以及外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窗框渗漏风险。
5.4.2. 合格标准:[-10,10]mm
5.4.3. 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
5.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对于平外墙面的门窗洞口:同一外门或外窗洞口均可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 所选2套房中的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6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5.4.5. 示例:
门窗洞口测量示意图
6. 抹灰工程
6.1. 基本原则
6.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抹灰阶段2-4套房作为抹灰工程的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6.1.2. 抹灰墙面严禁采用磨光机打磨修补,一经发现,直接按不合格计。
6.2. 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设备安装)
6.2.1. 指标说明:本指标实测值为墙面装修完成面与座便器预留管外壁的距离。通过控制此指标,避免因距离过小,造成座便器安装困难;或因距离过大,造成座便器水箱等与装修完成面的缝隙过大,影响观感。
6.2.2. 合格标准:[0,15]mm
6.2.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6.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座便预留排水管孔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8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8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本指标在墙面打灰饼或抹灰完成或装饰面完成阶段,且管孔填嵌固定后测量。
(3) 实测前,通过图纸确定座便器预留排水管孔距,并将其管孔中心距换算为管外壁距距墙体装修完成面距离。如墙体装修面还未完成,现场测量值要减去2cm(墙面瓷砖铺贴预留厚度),以此作为偏差计算的数值进行合格性判断。
(4) 每1个座便器预留排水管孔距的实测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座便坑距测量示意图
6.3. 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设备安装)
6.3.1. 指标说明:该指标为同一房间内,各墙面相同标高位的电气底盒与同一水平线距离的极差。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6.3.2. 合格标准:[0,10]mm
6.3.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米钢卷尺
6.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本指标原则上在抹灰阶段或底盒标高调整并固定完成测量。
(2)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4个实测区。
(3) 在所选套房的某一功能房间内,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墙面打出一条水平线。以该水平线为基准,用钢卷尺测量该房间内同一标高各电气底盒上口内壁至水平基准线的距离。选取其与水平基准线之间实测值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所选2套房中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的实测区不满足24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3.5. 示例:
底盒标高测量示意图
6.4. 同一室内开关、插座面板高度偏差(设备安装)
6.4.1. 指标说明:该指标为同一房间内,各墙面相同标高位的电气面板与同一水平线距离 的极差,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6.4.2. 合格标准:[0,5]mm
6.4.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米钢卷尺
6.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4个实测区。
(2) 在所选套房的某一功能房间内,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墙面打出一条水平线。以该水平线为基准,用钢卷尺测量该房间内同一标高位各开关、插座面板至水平基准线的距离。选取其与水平基准线之间实测值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24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5. 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6.5.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平整程度。
6.5.2. 合格标准:[0,4]mm
6.5.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6.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32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32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
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
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测一次;
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5.5. 示例: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
6.6. 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
6.6.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垂直的程度。
6.6.2. 合格标准:[0,4]mm
6.6.3. 测量工具:2米靠尺
6.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32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实测区不满足32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
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CM和墙体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6.6.5. 示例:
垂直度测量示意图
6.7. 阴阳角方正(抹灰工程)
6.7.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方正程度。
6.7.2. 合格标准:≤4mm
6.7.3. 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6.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4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的实测区不满足24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选取对观感影响较大的阴阳角,同一个部位,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测量1次。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6.7.5. 示例:
阴阳角测量示意图
6.8. 顶棚水平度(抹灰工程)
6.8.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顶棚的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10]mm。
6.8.2.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6.8.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已完成腻子找平的同一功能房间内顶棚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房间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顶棚(吊顶)内距天花线30cm位置处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出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中顶棚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6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6.9. 净高(抹灰工程)
4.6.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室内净高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程度。评判标准:[-15,15]mm。
4.6.2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4.6.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
(2) 实测前,所选套房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同时还需了解所选套房的各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
(3)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找平层地面与天花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即5个室内净高实测值。用设计层高值减去结构楼板和地面找平层施工设计厚度值,作为该房间理论室内净高值。当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偏差值为【-25,25】mm时,5个偏差值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当最大偏差值﹥25mm或﹤-2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
(4) 所选2套房中室内净高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6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4.6.4 示例:
6.10. 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
6.10.1. 指标说明:反映找平层地面表面平整程度。
6.10.2. 合格标准:
(1) 混凝土面层平整度[0,5]mm;水泥砂浆面层地面平整度[0,4]mm
6.10.3.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6.10.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
(2) 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45度平放靠尺测量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客\餐厅或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1次。
(3) 同一功能房间内的3或4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或4个计算点。
(4) 所选2套房地面表面平整度的不满足16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0.5. 示例:
地面地平度测量示意图
6.11. 地面水平度极差(抹灰工程)
6.11.1. 指标说明:考虑实际测量的可操作性,选取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四个角点和一个中点与同一水平线距离之间极差的最大值作为实测指标,以综合反映同一房间找平层地面水平程度。
6.11.2. 合格标准:[0,10]mm
6.11.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具有足够刚度的5米钢卷尺(或2米靠尺、激光测距仪)
6.1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地面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6个实测区。
(2)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地脚边线30CM以内各选取1点,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分别测量找平层地面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0mm时,该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中地面水平度极差不满足16个实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1.5. 示例:
地面水平度测量示意图
6.12.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6.12.1. 指标说明:选用同一房间内开间、进深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评判标准:[-15,15]mm。
6.12.2.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激光测距仪。
6.1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功能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分别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功能房间的10个实测区。
(2) 同一实测区内按开间(进深)方向测量墙体两端的距离,各得到两个实测值,比较两个实测值与图纸设计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小于等于15mm时合格;大于15mm时不合格。
(3) 所选2套房中的所有房间的开间/进深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2.4. 示例:
6.13.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6.13.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门洞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程度,避免出现“大小头”现象。
6.13.2. 合格标准:高度偏差[-10,10]mm;宽度偏差[-10,10]mm
6.13.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6.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每一个户内门洞都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
(2)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门洞口尺寸。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2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就只能检测户内门洞口宽度2次。高度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宽度的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宽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所选2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4. 户内门洞、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抹灰工程)
6.14.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门洞尺寸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程度,外墙窗内侧墙体厚 度偏差程度,避免大小头现象,影响交付观感,同时提高收口面瓷砖集中加工的效率。
6.14.2. 合格标准:[0,5]mm
6.14.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6.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户内门洞、外窗都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8个实测区。
(2) 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门洞口尺寸,实测外窗内侧墙体厚度时,测量部位需完成抹灰或装饰收口。
(3) 墙厚则左、右、顶边各测量一次,3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墙厚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一个测区有三个实测值,一个实测点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外墙窗框内侧墙体,在窗框侧面中部各测量2次墙体厚度和沿着竖向窗框尽量在顶端位置测量1次墙体厚度。这3次实测值之间极差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所选2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8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6.15.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
6.15.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6.15.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6.15.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6.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内一面墙加一个门窗洞口作为1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40个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1条裂缝或1处空鼓,该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7. 铝合金(或塑钢)门窗安装工程
7.1. 基本原则
7.1.1. 实测前,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从图纸随机选取处于抹灰阶段2-4套房作为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7.1.2. 所选2套房中的五项检测指标为:型材拼缝宽度、型材接缝高低差、窗框正面垂直度、窗框对角线长度差。
7.1.3. 塑钢门窗由于型材采用焊接方式,不检测“型材拼缝宽度”指标。
7.2. 型材拼缝宽度(铝合金门窗)
7.2.1. 指标说明:指铝合金门框型材拼接缝隙大小,反映观感质量和渗漏风险。
7.2.2. 合格标准:≤0.2mm
7.2.3. 测量工具:钢塞片
7.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该指标宜在窗扇安装完、窗框保护膜拆除完的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 户内每一自然间的每一樘门或窗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
(3) 在同一铝合金门或窗的窗框、窗扇,目测选取1条疑似缝隙宽度最大的型材拼接缝。用0.2MM钢塞片插入型材拼接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1条型材拼缝宽度的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为提高统计和实测效率,不合格点均按0.5MM记录,合格点均按0.1MM记录。
(5) 所选2套房中接缝高低差的实测区不能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2.5. 示例:
型材拼缝宽度测量示意图
7.3. 型材拼缝高低差(铝合金-塑钢门窗)
7.3.1. 指标说明:指铝合金门框型材接缝处相对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7.3.2. 合格标准:≤0.3mm
7.3.3. 测量工具: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平直且刚度大)、钢塞片
7.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该指标宜在窗扇安装完、窗框保护膜拆除完的装修收尾阶段测量。
(2) 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3) 同一铝合金门或窗,在其窗框、窗扇部位,目测选取1条疑似高低差最大的型材拼接缝,用钢尺或其他辅助工具紧靠相邻两个拼接型材并跨过接缝,以0.3MM钢塞片插入钢尺与型材之间的缝隙。如能插入,则该测量点不合格;反之则该测量点合格。1条接缝高低差的实测值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4) 为数据统计方便和提高实测效率,不合格点均按0.5MM记录,合格点均按0.2MM记录。
(5) 所选2套房中拼缝高低差的实测区不能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3.5. 示例:
型材拼缝高低差示意图
7.4.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铝合金-塑钢门窗)
7.4.1. 指标说明:反映铝合金(或塑钢)门窗框垂直程度。
7.4.2. 合格标准:[0,2.5]mm
7.4.3. 测量工具:1M/2M靠尺
7.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户内每一樘门或窗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
(2) 用2M靠尺分别测量每一樘铝合金门或窗两边竖框垂直度,2次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中窗框正面垂直度的实测区不能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7.4.5. 示例:
铝合金门或窗框正面垂直度测量示意图
7.5. 对角线
7.5.1. 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观感质量。
7.5.2. 合格标准: [0,3]mm
7.5.3. 测量工具:钢尺
7.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扇外门窗都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作为1个实测合格率计算点。
(2) 分别测量一樘窗窗槽口对角线长度,共实测2个实测值,2个实测值之间的极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3) 所选2套房中实测区不能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8. 防渗漏工程
13.1 基本原则
13.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2套房作为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13.2 防水卷材厚度(地下室)
13.2.1 指标说明:反映防水卷材施工质量合格程度。防水卷材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3.2.2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5m卷尺。
13.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现场随机抽查2卷材料,每卷材料测量2次与合同要求进行比较。不同品牌、不同部位均要覆盖,不满足2个时,需增加卷材数量。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选择3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三块实样,用卡尺测量厚度。
(3) 数据记录:切片平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90%,或最小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80%,3个厚度实测值均为不合格;反之,3个厚度实测值均合格;每3个实测值(1组)作为一个计算点,不合格点按“1”记录,合格点按“0”记录。
13.3 防水卷材搭接长度(地下室)
13.3.1 指标说明:反映防水卷材搭接处防渗漏程度。
13.3.2合格标准:[0,-10]mm
13.3.2 测量工具:2m卷尺、目测。
13.3.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已施工完成区域随机抽查10处,与合格标准要求进行比较。长边、短边搭接均不低于10cm,负偏差不得大于10mm。
(2) 测量方法:掀开搭接部位采用2m卷尺测量搭接部位的长边、短边搭接的长度,掀开之前目测卷材粘贴的牢固性,长边、短边各取5处进行测量。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