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无法承受的“甜蜜之扰”_张宏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139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法承受的“甜蜜之扰”_张宏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无法承受的“甜蜜之扰”_张宏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6人与事记者调查无法承受的“甜蜜之扰”文/本刊记者 张宏羽王倩对“表白墙”上充斥大量偷拍照片的现象颇为愤慨:“一些人认为被陌生人偷拍、表白是有魅力的表现,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事人为此感到困扰。假如你的隐私像这样 裸奔,你是什么感受?以这样的形式表白,是 真爱 吗?”从法律的层面看,偷拍表白的行为有着很大的侵权风险。江苏同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同意,在“表白墙”上发布照片的行为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可能涉嫌侵犯被拍摄者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学者陈根发表示,平台如果未采取删除照片、消除影响等必要措施,将承担连带责任。在“表白墙”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同

2、样存在法律风险。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学者邹禹同表示,法律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 人信息。网络暴力滋生当下,高校“表白墙”不仅是校友互助的平台,还拓展出吐槽、曝光等功能,成为宣泄负面情绪的场域。其中,一些“表白墙”成为了谣言和网络暴力的温床,对当事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虽然本科毕业2年,一提到当时的情况,“表白墙”上的那些恶意言论仍会刺痛小瑜(化名)的神经:“他们说我不三不四,我获的奖都是 潜规则 来的”这些说法经好事之徒发布在“表白墙”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纷纷指责小瑜。尽管事情得到解决,但这给当时正在考研复习阶段

3、的小瑜带来了心理创伤和精神压力。记者观察了几所高校的“表白墙”,发现其中的一些“表白墙”不仅有着未经证实的流言,还有着所谓的“猛料”同学之间的骂架、分手后的“互掐”都被公之于众,接受网络的“道德审判”。不管是流言蜚语,还是“道德审判”,都有着名誉侵权的风险。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以兰州部分高校调查数据为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表白墙”名誉侵权法律问题。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有 75%的学生曾在“表白墙”上看到过恶意攻击他人的信息。同时,在200 份问卷中,有 38%的人认为校园“表白墙”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虽然“表白墙”上的名誉侵权事件不在少数,但真正需要追究责任时,却面临诸多困难。

4、如前文提到的小瑜,由于当时正在考研复习阶段,她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权,最终选择了私下解决。学者张宇晓在高校虚拟社区名誉权侵权行为研究以高校“表白墙”为例一文中指出,名誉权面临难追责、难溯源和难自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难追责,很多不法之徒自恃匿名的身份,无法被追责,因此肆无忌惮地散播谣言,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难溯源,过长的谣言传播链,很难追溯谣言的源头。造谣者将信息通过运营者“脱敏”之后,发布到“表白墙”上,然后被感兴趣的人进行二次传播,这个过程加大了溯源的难度。三是难“墙墙,我想表白一下这位小姐姐,看看能不能捞到,是在公交站看到的”这是某高校“表白墙”上一条司空见惯的动态,一匿名网

5、友发出了一张女生的照片,希望找到其联系方式。匿名网友的相机“怼”得很近,画面中女生用手挡住自己的脸。一些网友吐槽:“人家明显就是不想让你拍照!”记者查看了该“表白墙”的其他动态,发现直接将他人照片“公开”的行为已成为常态,且发布者大部分都是匿名。在一张照片中,两人手挽手走在一起的场景被网友偷拍并发布出来:“这两人是什么关系?在学校里撞见好多次了,他们是真爱吗?”一名网友表示:“是不是真爱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 八卦 别人的隐私呢?”被围观的隐私起初的高校“表白墙”,是以校友互助为初衷,给校内同学提供牵线搭桥的平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部分高校“表白墙”上充斥着偷拍的视频和照片,甚至还有网友

6、在评论区随意公开他人的姓名、所在学院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浪漫”之名侵犯个 人隐私,这种“甜蜜之扰”令人无法承受。“很多不认识的人加我们的QQ号,一上来就说着低俗的话。”江苏某高校的学生王倩(化名)告诉记者,曾经有同学把她们宿舍的单身女孩“出卖”了,将QQ号发到了“表白墙”上。王倩和舍友找到“表白墙”运营者说明情况后,相关信息才被删除。67检察风云 PROSECUTORIAL VIEW2023年第3期“甜蜜”背后乱象丛生自诉,面对网络取证的困难,明明是被侵权人,但往往无法获得平台的支持,从而取证困难。面临很大的举证难度,维权者需要付出巨大的维权成本。平台何去何从“表白墙 的功能只有你想不到,

7、没有做不到的。”“发过买卖二手物品的帖子。”“会有一些寻物启事,还是很管用的。”近年来,高校“表白墙”的功能不断拓展,集表白、寻物、二手物品交易、传递校园信息于一体,渐渐成为“万能”的高校虚拟社区。对于此类“万能墙”,社会上不乏肯定的声音。华北电力大学的董博等研究者就认为,“表白墙”因大众性、交互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获取多元信息和舆论参与的心理需要,不断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高校“表白墙”具有文化学术交流、情感交际互动、信息发布与接收、思想道德引导与规范等主要功能能够帮助学生获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回应大学生的情感诉求;能够

8、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功能性的校园网络平台,“表白墙”的存在给高校学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帮助与便利。但如何规范健康运营,成为摆在高校“表白墙”面前的重要问题。学者吴珩、付丽在网络思政视角下的高校网络虚拟社区问题研究以微信“表白墙”为例一文中表示,应该发挥“表白墙”在网络思政中的正向效应。虚拟社区的参与主体为大学生群体,而“表白墙”就是把大学生群体联系在一起的载体之一,其所呈现的群体意识,只要辩证地看待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这种正向的作用无疑要比生硬的说教更为有效,更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记者注意到,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

9、对此提出了建议。作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校长宋兴航撰写了关于规范校园“表白墙”的建议(以下简称 建议)。建议 中提到,不少学校的“表白墙”成为网络纷争主战场,野蛮生长的各种校内“墙”,隐藏着各种风险。宋兴航提出,第一,运营校内“表白墙”,应征求校方授权,接受校方监督;同时各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表白墙”等校内平台内容发布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认证流程,对各类校园“墙”账号发布的低俗炒作、隐私泄露和不实信息等违规内容绝不手软。第二,“表白墙”的运营者应承担起网络公共空间的责任,不能为了吸引流量、变现盈利而放弃道德准则。作为学校公共舆论平台的管理者,理应协调同学关系、把关投稿内容,绝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放纵投稿,更不能恶意炒作、推波助澜。第三,使用“表白墙”的校内同学应当自律,无论是现实空间还是在“表白墙”等网络上的自媒体平台,互相尊重都是同学间交往的重要原则。要对自己的言论考虑后果,不可利用“表白墙”的匿名性特点,将其作为肆意发泄的平台。宋兴航表示,一个规范平台的运作,离开上述任何一方都难以维系。让“表白墙”回归同学互帮互助、友好交流的定位,需要各方共同恪守规则、承担责任、严于律己,不可疏忽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