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管理专业“十三五”建设规划(2015-2020)一、“十二五”期间物流管理专业取得的主要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的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构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注重应用,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一)取得的主要成绩1.专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招生初具规模。物流管理专业于2008年成立并开始招生,隶属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截至到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申报独立学位授予权
2、获得教育厅批准。目前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现有在校学生422人。在专业建设上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的课程结构,物流管理在课程建设方面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2.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合理,学术成果丰硕。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水平较高的、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队伍。现有13名教师,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3人,学士4人。 “十二五”期间,省级教研课题立项2项,其中一项为省级重点课题;结项1项;校级教研课题立项3项,结项3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2项,其中一项为
3、省级重点课题;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3.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实现了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构建了由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并通过“精中间、延两边”,增加交叉学科课程,优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强调提炼课程基础性内容和方法,形成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本知识部分;在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物流管理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4、,使各专业实践学时占比达到22%,优化了实践育人体系。深化及延伸内容采用以点带面方式,以典型实例分析及专题讲解方式进行。拓展内容由学生在参考相关材料基础上以讨论或分析报告方式完成。同时,建立了以基本技能为主线,典型案例为载体的实践课程体系。4.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为核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为了适应我国和吉林省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人才的急需,充分发挥我校与物流界长期合作的优势,借鉴企业在国际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2013年物流管理专业确定了校
5、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实现校外合作基地4个。自2013年开始分派大三学生深入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带新认知实习。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也有利于物流管理实现建设“物流特色专业”的目标。2015年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建筑面积392平方米,设备和软件投资近百万元。该中心配备能容纳90人授课的多媒体室,1个物流模拟创业实训室,1个沙盘实训室,实现了强基础、重实践、尊个性、重品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二)存在的主要不足“十二五”期间,尽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方
6、案有待进一步落实。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特色逐步确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合理化,专业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固化。2. 学术水平有待提高。“十二五”期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还不够理想,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 学风建设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学风建设的有效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中教书育人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二、“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物流管理专业“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
7、设、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在专业建设上,使专业设置与财经、管理类特色更趋鲜明,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办成省级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名列省内同类民办高校同类专业前列。(二)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原则。专业内涵建设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针对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主线,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合理搭建课程平台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育人
8、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2. 适应市场需求原则。专业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课程设置要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要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和国际相应标准衔接,要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需要,加快专业内涵建设步伐。3.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原则。立足吉林经济社会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珲春等“一带一路”战略任务落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双向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4. 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
9、科研工作、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相结合,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十三五”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按照积极推进、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体系。构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应用能力模拟教学体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构建较为完善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内容体系,并通过教材建设形成指导教师教学的教材体系。建成在吉林省省内有一定影响一流和富有特色的高层次
10、、应用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专业。通过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努力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吉林省应用型民办院校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示范基地。(二)具体目标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扎实基础 注重实践 强化应用 追求创新”的办学理念,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优化设计理论教学、实验、模拟实训教学与校外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订单培养模式,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与百事物流快递签订了“3+1”的 订单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奠定了订单式培养的
11、基础,拟定2017年开始实施。拟增建校外实践育人基地1-2个。2.在专业内涵建设上,构建符合应用型定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引入“对接行业、学生主体、能力主导、模拟情境、项目引领、校企合作、双向培养”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凝练专业特色,努力是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将物流学国际物流学等课程申报学校优秀课;“十三五”期间,力争把物流学课程打造成省精品课程。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力争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倡导爱岗敬业、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强40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
12、设,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13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相关专业发展需要,能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中真正发挥示范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在教科研工作上,坚持以教学推动教科研,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科研成果,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工作,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之路。结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在项目来源上打破单一格局,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各类教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同时大力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争取与吉林省采购供应学会合作,将学、研、产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计划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2-3项,发表教科研
13、论文10篇以上。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一)科学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和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为指导,优化设置理论教学、实验、模拟实训教学与校外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物流管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实施了“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实现了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
14、,国际化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在四大课程体系模块中分别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专业定位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为了突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开设仓储运输管理模拟实验、供应链管理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验、物流综合模拟实验,使得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达到38%。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人才实际需求脱钩的矛盾,增加实践课,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专业特色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
15、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结合已有的学科专业优势,根据社会经济需求调整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育成为重点专业。(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物流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实施“以老带新”导师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和训练,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支持现有教师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支持青年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组
16、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物流年会和教育部举办的高层次物流专业培训。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以改善教师梯队结构,使之更趋合理化,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社会影响力,提高高层次人员的数量。(四) 加强课程建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物流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素质能力提高结合起来。突出对学生的基础性训练、启发性训练、创新性训练。实施了“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实现了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
17、式,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五) 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的教学资源,在物流相关实验教学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到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学习物流软件的使用等,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认知能力;通过物流创
18、业实训室,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扩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辐射,通过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创业实训、毕业论文指导、开展“企业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紧缺人才需求,逐步拓展以“基地”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建设。计划到2017年底增设1-2个校外实习基地,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六) 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学术地位和水平鼓励教师强化以确立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继续发挥老教师的学术指导作用,进一步为中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为青年学者提供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参与学术活动的机会,创造一个优秀人才能尽快脱颖而出的环境。激励教师结合教学工作积极承担、参与各级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课题质量,力争获得比较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建立教科研发展与专业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课题,并以课题为依托,鼓励科研人员带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二一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