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微专题2.6-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学生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07115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微专题2.6-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微专题2.6-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微专题2.6-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学生版) 微专题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知识构建】 [来源:学科网] 【知识精析】 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 (1)对河流的影响 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2)对湖泊的影响 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 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与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 5.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来源:学科网]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7.对水电的影响----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 9.对战争的影响----如二战盟军的登陆、德军功打莫斯科城、诸葛亮赤壁之战 10.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窑洞(干燥)) 11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或最小风频---如北欧的酸雨 (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 12.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3)气象站-----各种天气或气候环境都有 13.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3)对建筑物形状影响----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竹楼 (4)对服饰的影响 ①光照强,风沙大的地区,如阿拉伯民族的服饰特点 ②气温低的地区,如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14.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回答1~3题。 1.图示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山脉抬升多地形雨    B.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C.首都选址的主要原因气候凉爽    D.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3.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沙漠气候,火烈鸟天敌少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鱼类资源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4~5题。 4.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二、综合题 6.(2015·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庙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藏红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地。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实藏红花与我国西藏并无关系,西藏虽曾多次试种,但均未成功。其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半岛、伊朗等地,元代时引入我国,主产地为浙江、江苏等省。藏红花喜温凉,怕炎热,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 ℃即可安全越冬,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积水,忌连作,宜轮作。生长特点是夏季休眠,秋季生根,长叶,花期在10~11月,花朵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有两三个小时,凋谢以后就会烂掉,失去药用价值。 (1)说明西藏曾多次试种藏红花均未成功的自然原因。 (2)指出崇明岛藏红花种植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分析其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理科考小组对某大洲的地理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在下图(图甲)所示的沿海地区选取了a到I十二个点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7月份的降水变化曲线,并选取了E和G两条线路进行了气候和自然景观的考察。图乙示意I地气温和降水变化。 (1) 据甲图分析g、f两地降水其他地方多的原因。 (2) 说明该科考小组两条考察路线中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3)分析I地气候对当地植被和水文的影响。 2018届地理校本作业2.6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