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中国财政发展成就、理论逻辑及政策优化_何代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24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中国财政发展成就、理论逻辑及政策优化_何代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中国财政发展成就、理论逻辑及政策优化_何代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中国财政发展成就、理论逻辑及政策优化_何代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时代中国财政发展成就、理论逻辑及政策优化何代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6)作者简介:何代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B 类)项目首席研究员。注: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积极财政政策研究”(编号:2022CJY01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积极财政政策松弛地方政府借款约束的理论机制、趋势预测及管控策略”(编号:71973149)的成果。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财政准确把握财政事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财政理论发展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

2、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在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成效卓著,未来应围绕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目标任务,使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财政制度中图分类号:F812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23)03008007DOI:10 16528/j cnki 221054/f 202303080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为指引,系统分析阐释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以新时代中国财政的发展规律与理论逻辑为线索,力图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为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提供新思路、奠定新基础。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财政砥砺前行、勇于担当,发挥了应有作用、体现了自身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全力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和重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体看,财政工作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

4、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打下了坚实微观基础。进一步看,财政工作成效显著的背后是对经济社会生活中财政职能的准确定位,也是对财政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财政理论的开拓创新。(一)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牵引带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财政定位于支撑保障功能,在充分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入研究体制机制因素和0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科学施策的基础上,致力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牵引作用。首先,财政在支持脱贫攻坚中全面发力。第一,脱贫攻坚的财政投入保证了任务目标如

5、期实现。据统计,20132020 年,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保持了极高的投入强度,累计投入近 1 6 万亿元,1 中央财政负担了其中的 41 3%。第二,财政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金融、产业扶贫政策落地实施。在财政支持下,各地着手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域内流转。按照中央要求,贫困地区将所获调剂、流转资金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偿、当期基础设施新建与维护、耕地保护修复等领域。财政还通过向扶贫产业贴息贷款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业代偿补偿等方式,增强金融向贫困地区的辐射能力。第三,财政成为脱贫攻坚中区域合作的纽带。集中表现在协调推进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的探索,促

6、进区域间形成协调并进的共赢局面。这说明财政不仅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枢纽,也是促进互帮互助、均衡发展的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深层次体现。其次,财政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资金对脱贫攻坚固然重要,但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更需智慧。主要经验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立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要目标和关键问题,提供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比如,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个难题,研究和实践发现,从体制上给予贫困县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帮助其整合盘活各类涉农资金、加强对资金需求的实时反馈,是提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一条可行之路。这一办法不仅解决了资金使用难题,而且提高了财政资金

7、投入的精准度,激发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再如,面对一些脱贫地区着手实施产业振兴的工作计划,财政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给予立体化的政策支撑。过往经验表明,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振兴的复杂度较高、需要有全产业链视野的政策保驾护航,同时还应关注贫困户风险与收益分享。为此,中央财政逐步探索与地方合作模式,从产业项目选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多环节提供组合式帮扶。利用电商平台、政府采购和集中展销等形式促进产业成长。在所获收益部分,财政发挥出资人作用,推动收益分享向贫困户倾斜。二是为贫困地区财政资金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方案和政策支持。经过数年努力,贫困地区财政资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管理效能有效改善。各地在财政部门

8、的支持和帮助下,以规范资金运行为抓手,切实提升了基层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了数万亿元扶贫资金的有效运行。最后,迈向乡村振兴中的财政定位从“输血”转变为“造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 各级财政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结合过去经验和未来部署,接下来仍有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确保过渡期内财政支持力度不滑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较强的一致性,财政支持需要经历“输血”到“造血”的转换期。2022 年中央预算已经明确了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并在各预算科目中体现了支持领域。二是资金支持方向和投入方式保持

9、稳定。财政资金向脱贫地区继续倾斜的方向不变,转移支付、专项投入仍是两大主力。三是精细化任务部署、做好工作衔接。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致贫返贫发生是首要工作。为此,财政部门将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接相关工作,在人口常态化管理框架下,做好脱贫保障工作,尤其是易地搬迁后的群众工作。确保群众生活有着落、工作有安排、产业能发展,使基本民生有保障。(二)支持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第一层面的政策部署,在谋发展、促转型、抓生态中起到关键作用。科学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更绿色、更高效转变。统筹生态治理与经济

10、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署,也是新时代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财政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靠前发力、积极有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是推动绿色发展、履行国际承诺的重点内容。财政政策可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促进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也应看到,中国幅员辽阔,生态治1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理的任务重,而且很多工作还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高度关联,实施难度也比较大。如,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防治都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见效周期较长;长江、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涉及中央与地方

11、及各地方之间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支出责任和成本分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试点多年,未来计划逐步扩大范围等等。这些都涉及农林牧各部门的切身利益,需要财政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协调推进。其次,财政在完善制度建设,尤其是构建绿色税制上进展显著。绿色税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已初具调控作用。经过“十三五”时期的税制改革,我国逐步构建起一整套运转较为有效的绿色税收体系。该体系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资源税为重点,以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为辅助,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消费、排放四大环节。最后,推进生态治理的根本是转变发展方式,财政政策正在全面发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

12、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为此,财政工作优先保障相关项目投融资需要,全流程梳理生态治理资金需要和政策需求,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市场主体三个层面具体施策,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有效评估资金运行绩效等方式,落实落细中央各项部署。(三)保障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如何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作为宏观调控第一层面的政策部署,财政政策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指引,在保民生、促稳定、稳增长等领域靠前发力

13、,取得了较好成效。首先,财政在支撑疫情防控过程中考虑周全、就位及时。财政政策在扩大财政支出范围和加大统筹力度、为防疫物资采购与生产减免税费、向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高效而准确的保障。疫情暴发后两周左右时间,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 4 亿元,实际支出284 8 亿元。其中,包括为确诊病患和疑似患者制定治疗费用的政府负担、分担办法,实施捐赠防疫物资免税优惠政策、采购进口防疫物资免征关税政策,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贷款补贴、周转金补贴和创业担保补贴等。其次,财政在稳定经济社会运行中应对妥当、作用显著。2020 年初,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6 个月负增长的困难局面下,财政依

14、然全力支撑稳增长、保民生的决策部署。同时,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 8%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恢复到 3 2%,最终确保了 2020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 2 3%。同时,2020 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 4 2%,基本维持在正常年份水平。随后,中国经济持续复苏,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14 万亿元,增长 8 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 7%。再次,财政为“十四五”规划开局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第一,为了加强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财政赤字和支出规模始终维持在较

15、高水平。围绕积极财政政策更好稳定宏观大局的目标,财政加强资金统筹,优化资金管理。第二,建立中央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市县两级财政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加直达资金规模,加强财政资金保民生、保运转的力度。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和运行逐步驶入规范化轨道,债务资金在保障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需求的同时,增强了基层财政的稳定性。第三,减2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资料来源:财政部:各级财政已安排资金 667 4 亿元,疫情防控经费有保障,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2002/07/c_1125541795 htm。资料来源:2020 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财政部网

16、站,http:/gks mof gov cn/tongjishuju/202007/t20200717_3551313 htm。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 stats gov 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 html。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 stats gov cn/tjsj/zxfb/202202/t20220227_1827960 html。资料来源:2021 年财政收支情况,财政部网站,http

17、:/gks mof gov cn/tongjishuju/202201/t20220128_3785692 htm。税降费措施不断升级。从减税降费到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再到减税、退税、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不仅做到了政策强度不减,而且还在努力提高政策精准度。第四,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财政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投入,鼓励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后,财政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有更明确的部署。经济发展韧性是抗击不确定性冲击、应对复杂环境的主要力量,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财政以稳定的政策供给确保宏观经济稳健运行、微观主体持续运营。财政积

18、极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战略下的统一国内商品、服务、要素和信息市场建设,深度参与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破解,全力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人才培养、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具体工作。二、新时代财政运行规律的理论逻辑与关注重点财政理论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根基。在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国财政运行规律进一步显现,其背后理论逻辑逐渐清晰。但也应看到,复杂环境下各方对财政的期望值在增加,尤其是如何在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下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进而突出现代财政制度不同以往的优势,体现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这给当前财

19、政工作和财政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新时代财政运行规律的理论逻辑一是财政的支撑和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学经典的瓦格纳定理认为财政扩张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简单的通过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增加来刻画财政活动范围扩大还略显粗糙。中国财政的支撑和保障范围扩大有深刻的现实逻辑,那就是发展中大国崛起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和重点目标任务的完成需要财政作出阶段性贡献。理论上,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人民收入提高和福祉提升的过程。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们用几十年就走完了。为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解决近亿人的贫困问题成为第一任务。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收入分配差距

20、扩大和缩小往往要有一个过程。一旦政策干预力度不足时,时间可能变得很长。而通过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帮助,既能缩短脱贫时间,还可以带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这是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新时代财政运行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规律。二是财政的支撑和保障力度仍在增加。一般来讲,财政的支撑和保障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带来保障力度下降。有限的公共资金可能顾此失彼。为了保证财政的保障强度,就需要更明确地界定哪些是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换言之,就是明确哪些资源可以成为财政统筹的资金。统筹财政资源,首先,要把分布在各预算科目和预算部门的财政资金有效盘活,提升资金运转效率。中央从 2016 年开始重点清

21、理财政库底资金,依规将沉淀两年以上资金收回调整到积极干事创业的地方。这一方面加快政府资金周转,另一方面激发各地干事热情。其次,“四本预算”之间的资金统筹更加透明,资金交流更加频密。在确保复式预算运行框架情况下,中央政府预决算自 2020 年开始细致公布“四本预算”之间的调入调出情况。2 财政资金运行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养老、医疗和抗疫等民生投入可以有统筹更多财政资源。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财政的支撑和保障强度没有受到范围扩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向财政管理要效益。三是财政的支撑和保障机制处于转型变革期。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

22、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但更有赖于创新财政的支撑和保障机制。这不仅是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的探索尝试。具体来看,财政的支撑和保障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市场能做的事情,如产业扶贫、以工代赈等交给企业去运作,政府帮小忙;市场还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治理修复等由政府主导实施、财政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合作。上述实践,一方面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如何解决公共投入不足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也为财政活动怎样与市场机制结合提供了参考。3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二)财政政策中的现代国家治理特征一是以最快的响应速度

23、应对风险挑战。财政的响应速度实质上是政府应对风险挑战的速度。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2020 年初的防疫财政投入速度快、金额大,几乎每天都有新增财政资金用于医疗、后勤补给。当疫情稍微稳定以后,复工复产的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又很快推出。这类财政政策的执行,大都不在一般年份财政预算资金设定的拨付时间,甚至远远超出预定的支出规模。但是为了应对风险调整,财政政策成为体现财政灵活性和主动性的主要抓手。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动态特征。当市场能够自主运行时,财政活动强度适度降低体现自稳定器功能。当市场运行遇到困难时,财政活动强度逐步提升体现相机抉择功能。202

24、2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受冲击几经变化,市场主体始终面临困难复杂局面。为此,2022 年 5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了 6 方面 33 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3 面向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提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金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各地要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水电气费、房租等支持。”目前看,上述政策已经起到积极效果,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效支撑,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休养生息时间。三是以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兑现重点目

25、标任务。财政政策的重头戏是政府投资。我国政府投资长期服务于经济社会战略,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创造的经济增长奇迹,很大程度上是高储蓄率下的高投资率推动的,其中政府投资的作用更是十分突出。1998 年和2008 年两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分别将政府投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目前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很多是那两个时期完成的。回头看,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既有兜底经济社会运行的规模化特征,还有推动创新发展的结构化特点。特别是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必要做好短期调控工作和长期保障任务。(三)创新积极财政政策理论需要关注的四个重点一是财政政策效果。实际

26、上,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不仅限于财政乘数提出的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看待财政政策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既要有可量化的方法来测算,更要有定性分析视角,特别是要根据当前发展阶段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提升政策效力。目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尤其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补短板、打基础的部署,其效果很可能要多年后才会显现。因此,对财政政策效果的理解或许应从更多维度来分析研判。二是财政政策空间。财政政策空间是政策发力的最主要基础。经济学上,财政政策空间的核心是“透支”未来财力能否带动经济发展。中国财政政策空间除上述内容外,还应看到财政资源统筹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虽然“四本预算”已经规

27、范运行多年,但财力调配需求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当中很多情况不是财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来优化的,而是要通过重新调整政府职能和调整政府资产用途等方式来理顺、化解。三是财政政策传导。构建稳定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是提升政策效力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货币政策传导依靠价格机制,财政政策传导要复杂很多。最主要是财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的运转来执行。财政体制的核心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主要是要激发干事做事的积极性。财政管理的核心则是要提升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尤其是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建立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四是财政政策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

28、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最新论述。财政政策既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支撑和保障作用,更要注重应对潜在风险挑战。首先,应意识到财政收入高增长趋势一去不返之后,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空间正在收窄。其次,财政政策长期扩4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张的可能性仍在增加,这是多数国家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财政成本。再次,财政政策风险受到经济运行风险、金融风险、外部风险冲击等因素影响,需要密切关注的内容正在增多。最后,财政政策风险是财政风险的一部分,应细致研究并分类处置不同财政风险对财政政策的交叉冲击影响。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财政政策优化部署进一步做好财政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29、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此,财政工作应围绕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体现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证社会大局稳定。(一)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着力提升政策效能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和“三重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从单一的财政扩张走向立体的财政调控,从简单的需求端刺激走向供需两端发力,从单向的宏观治理走向宏微观政策结合的全新阶段。以提升政策效能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要从三方面进一步发挥功效。一是不断探索优化组合式政策工具。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应瞄准不同目标做好“高低搭配”,体现“前后配合”,如

30、2022 年推出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期可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负担,若有效搭配财政投资和政府采购可更有助于市场主体转型发展。二是提升年度内财政政策发力时机的精准度。一个年度周期内的财政政策执行往往受到预算进度的约束,但现实经济运行却有自身节奏,两者在时点上不统一。面对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复杂环境,积极财政政策总体上应靠前发力,为资金运行和政策见效预留时间,也为政策微调预留空间。未来可考虑适当提前发布财政赤字预算规模,为淡化 3%赤字率“心理门槛”,增加发布年度全口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规模等信息,以加强宏观预期指引、增强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力量。三是尽快建立能有效评估财政政策效率和带动经济能力的

31、分析体系。这是量化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绩效,找准财政政策发力点、不断优化政策部署的可靠办法。(二)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有效拓展财政政策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我国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宏观调控体系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应有新任务、新特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拓展政策空间是未来关注的重点。第一,统筹财政资源是在超大经济体量下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是财政,而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方之一也是财政。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实现污染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过渡等工作的过程中,财政的支撑和保障不可或缺。未来财政资源统筹在进一步强化“

32、四本预算”之间有效调节、衔接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预算总约束控制、注意风险防控。第二,拓展财政政策空间要在资金投入规模和资金进入方式上做好“功课”。目前,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增加财政直接投入的呼声较高,这是因为通过投资稳定经济运行、实现发展目标最直接也最方便。但是,财政若要在一定的赤字率和债务融资规模下有效激活经济,就必须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办法。为此,在支撑重大战略和保障重点任务完成时,财政还应秉持效率优先原则,尽可能提升投资使用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三)以财政政策有效传导,促进财政改革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充分起效,传导机制建立已刻不容缓。相对货币政策重视传导机制分析,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33、鲜有谈及。财政政策传导既依赖于财政体制,也离不开市场机制。当前,构建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程度高、实施难度也较大。而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提出,为以制度建设推动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契机。目前的突破点有三个:一是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塑造为财政政策落实落细和财政改革成效的样板。这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在大国财政体制下有效实施财政政策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成为运用财政政策推动财政改革的抓手。二是将退税减税政策中的支出责任划分作为推进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试点工具。未来政策设计可尝试在不断扩大政府让利规模的情况下,体现政策弹性并调动各方积极性。三是探索建立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的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大规

34、模减税降费5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政策要进一步起效必须发挥地方的作用,除地方财力负担部分外,还应利用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预留地方可选择部分,提高地方执行政策的主观能动性。(四)多维度防控财政风险,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财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多维度防控财政风险不仅要从财政和经济角度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要善于从宏观大局、微观细节中排查风险隐患。一是应对超前投资基础设施中的财政风险要有所预警。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核定预算规模与实际建设成本之间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尤其是要关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资源能源价格上升可能导致的项目成本失控。二是要从关注政府债

35、务规模风险向关注债务利率波动风险转变。过去数年,主要国家政府债务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运行引发的债务扩张正在掉头转向,通胀高企带来的融资成本上行大概率发生。因此,我国无论是国债还是地方政府债券的融资成本也可能进入上升通道。债务空间收窄、融资成本增加或不利于存量债务接续使用,债务利率波动导致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应引起重视。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225 新华网,http:/www gov cn/xinwen/202102/25/content_5588869 htm 2 2020 年全国财政决算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http:/y

36、ss mof gov cn/2020zyjs/3 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EB/OL 20220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 gov cn/premier/202205/23/content_5691961 htm(责任编辑:张佳睿)Development Law,Theoretical Logic andPolicy Optimization of China s Public Finance in the New EraHe Daixin(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C

37、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6)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 s Economic Thought,China s public finance in the New Eraaccurately grasps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the fiscal work,deeply understands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the fis-cal theory,adheres to the general bases of

38、seeking progress in stability,completely,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s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and is committed to realizing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pil-lar role of public finance in national governance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China s finances

39、 have been active and effective in coordina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verall rural re-vitalization,coordinat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ethods,and coordi-nating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we should focuson

40、 supporting and guaranteeing the country s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key objectives and tasks,sothat finance can make new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moderncountry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stylemodernizationKey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Modern Fiscal System68经济纵横2023 年第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