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_邵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09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_邵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_邵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_邵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 0 2 2-1 2-2 6基金项目:2 0 2 2年江苏省高教学会 江苏高教 专项课题“江苏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2 0 2 2 J S G J K T 0 2 1);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 0 2 2 Z D 0 2)作者简介:邵波,南京工程学院高教所所长、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史金飞,南京工程学院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郑锋,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缪国钧,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南京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邵波 史金飞 郑锋 缪国钧【摘 要

2、】本文基于南京工程学院有关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在新工科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学生大工程观塑造,着眼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项目教学为突破,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探索和实施“大课程、小项目、全要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应用办学能力,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同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较高借鉴推广价值。【关键词】新工科教育理念 应用型本科人才 模式改革 随着全球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产业发展呈现“快速多变、高度集成、跨界整合”的新特征,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2 0

3、1 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动“新工科教育与实践”,被称为工程教育的“新革命”1,引领和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在具体实践中,“工程导向、学生中心、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项目驱动”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的共性内涵。南京工程学院在总结多年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实施“大课程、小项目、全要素”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同类高校具有广泛借鉴价值。一、新工科教育理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出新要求(一)教育理念创新是新工科建设的本质要义近5年新工科改革,业界认识到“新工科”不是新的工学学科或工程学科

4、,也不简单是一种工科新形态,而是面向新工业革命与未来产业发展的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不是简单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开设新专业,也不是简单增加新内容,更不是将传统课程体系冠以新名词”2,而是探索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和新范式,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和引领未来产业变革需要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3可见,“新工科”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革新意义不仅是外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具体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一致认识。如北京大学工学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基于学生兴趣的个性化培养模式4;中山大学发挥综合大学多学科教学与科研优势,探索新工

5、科人才跨学科交叉培养机制5;天津大学以立德树人为统领,融合新文理教育、多学科和跨学科工程教育和个性化专业教育,形成持续改进的新工科“天大方案”。6反映出综合性大学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个性化教育,实施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理念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实施“新工科F计划”,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多维度融合”的培养路径,培养创新创造创业兼备的工科领军人才7;电子科技大学构建了从新生项目课程开始3维6核多层次、全体系的新工科建设方案。8展现了工科优势高校发挥自身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上由传统学科主导转向产业需求,推进产科教协同

6、,重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探索。温州大学探索了“面向新工科的 产、科、教、创 四位一体协同系统”9,常州大学形成了以“能力建构、沉浸实践、项目驱动”为特征52的一线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1 0,构建了地方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区域和企业创新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路径的育人新模式。综合而言,不同类型层次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呈现出较高的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由传统学术本位转向培养满足社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目标上突破传统学术研究型人才束缚,更加重视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内容上由知识逻辑主导、注重理论知识传

7、授转向遵循产业逻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培养途径上突破传统学校单一主体和封闭环境,强化跨界整合,推进校企协同培养等。这些培养理念既是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与当前国际普遍认可的O B E教育理念和“能力导向”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高度一致,深刻反映了我国新工科建设在教育理念上的先进性和统一性,为全方位深化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指引。(二)新工科教育理念指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近年来,伴随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新工科教育与实践”的现实成效。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具有特殊规格人才类型,应以新工科教育

8、理念为指导,确立能力导向的培养理念和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1.应用型人才应确立能力导向培养理念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性学术人才,也有别于职业型院校所培养的岗位技能人才,而是复合性的人才类型,是建立在社会对于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专门职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转换适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学生具备用知识和技术解决一线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1 1;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出鲜明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基础

9、性”的有机统一1 2;在培养要求上既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以“学以致用”为灵魂1 3,重视技术教育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工程技术意识与职业伦理养成。1 4因此从人才规格和内在特征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本质上是应用导向、能力本位的教育,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主要培养方式。但由于长期学术教育传统影响,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学术性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导致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在“新工科”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范式从传统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全面

10、转型。2.应用型人才要建构项目驱动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是“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1 5理论与实践只有通过特定的载体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而项目学习,“它的理念与 新工科 理念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和”1 6,被公认为是“提高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1 7项目教学作为传统学徒制的基本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底层工人的技艺技能训练。1 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技术发展,项目教学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并通过学术规制,打造成为适合技术教育的项目课程,有力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进程。2 0世纪中叶之后,课程项目化成为“国际职业教育课程

11、改革的主要趋势。”1 8近年来,科 学 与 技 术 呈 现“综合、集成、创新”趋势,对个体的科学思维与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且细致的要求,项目教学从传统职业教育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引领了工程教育范式革命。如麻省理工学院(M I T)2 0 1 4年就发布 面向未来的M I T教育专项工作组全校调查报告,主张“基于项目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设计”,明确本科教育改革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转移。2 0 1 7年M I T正式启动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全面构建了“项目中心课程”培养新模式。1 9创建于1 9 9 7年的欧林工学院依托开放型项目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思维和创业能力,被誉为全球工程

12、教育改革典范。2 0,2 1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将基于项目的体验式学习与核心课程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查尔斯特大学工程学院在5年半的课程学习中,有4年时间让学生在项目中完成体验学习,实现知识的更新与创造。2 2而我国天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在借鉴M I T、欧林工学院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再创新,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证明了能力导向、项目驱动培养模式的广泛适用性,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二、南京工程学院“大课程、小项目、全要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南京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6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图1 大课程、小

13、项目、全要素:南京工程学院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推进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实现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1.0阶段到以项目课程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教学2.0阶段再到“产教融合、项目驱动”专业改革的3.0阶段的迭代创新和系统建构。2 3近年来学校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机电专业为试点,以项目教学为驱动,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开展“大课程、小项目、全要素”的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图1)。(一)创设“理实一体、能力进阶”的项目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能力本位教育,但社会发展阶段性和产业变动性,决定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动

14、态调整的过程。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同时现代产业呈现“快速多变、高度集成、交叉融合”的发展新特征,迫切需要改变学生通用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显著失配情况2 4,重点培养跨界整合、创新创业、沟通交流、组织管理等通用能力。为此,学校深入企业调研,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本科属性+应用特征”的培养规格、“适切知识+精湛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了以“工程实践、综合应用、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纽带,创新课程构建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用”以促“学”,达成“学”以致“用”,探索应用

15、型人才培养新路径的综合改革思路。1.构建项目大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根本落脚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及课程结构来予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开发为原则,创新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建构模式。学校与南瑞继保、江苏省电力公司和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等机电类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协同,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归纳学生胜任工作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应该达到的程度,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和能力矩阵。遵循工作过程和能力进阶原则,通过“学科知识提炼正向分解项目”和“能力素质培养反向规划项目”的双循环,打造“理实一体、能力进阶”为特征的

16、“课程-课程群-专业-工程化”四级项目课程,形成与传统理论课程体系并行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工程化级项目课程为学校层面整合行业资源打造的综合性项目,体现行业领域的总体任职要求,融通多学科知识和跨界能力培养。专业和课程群级是学院层面依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产业群的岗位能力和典型任务要求,结合专业特点设置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系列项目课程。而课程级项目则是由专任教师负责,依据本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将来自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通过设置系列与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子问题形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中通过“做中学”“边做边学”,有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培养了学

17、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72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与思维。(1)项目课程打造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跨界性,校企共同组建课程团队,协同开展产业需求和能力标准分析、课程内容选取和结构规划设计,既满足产业技术逻辑,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二是典型性,即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来自机电产业特定职业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工作任务、真实产品或解决案例,集中反映职业岗位所需求的人才能力、素质和知识培养的有机统一。三是系统性,课程内容的组合和排序遵循任务逻辑,并依据其中蕴含的知识、技术的复杂程度,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结构。四是开放性,既表现在项目课程虽有固定内容和统一要

18、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实现路径和操作方式,体现过程开放性;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确定任务目标和设计工作过程,反映出项目设计的非结构化和结果的开放性。五是操作性,项目课程必须反映产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要求,同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性,以达到容易实现和普遍推广的目的。(2)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结构,需要以产业胜任力为总目标,将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分解到整个培养过程,按职业逻辑完善课程体系结构。为此,学校按照“1+2+3+N”原则(一个机电类相关专业至少有1个工程化级、2个专业综合级、3个课程群级和N个基础级项目课程),构建项目大课程体系,其“大”体现在:一是跨度大:四级项目课

19、程贯通培养全程,并在四年内分段实施:一年级主要设立项目先导课,通过专业导引、现场参观、企业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行业意识,培养学习方法;二、三年级以学院为主体,通过课程项目化改造,将一批专业课打造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和课程群。每个专业通过结构性设计,通过项目课程化设计,打造35个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循序渐进、能力进阶的专业级课程体系;三、四年级则引导学生参加跨学院、跨学科的综合项目训练,通过完成来自企业真实要求的产品研发或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完成工程化项目训练。二是内涵大:项目课程体系将行业领域资源、知识和要求进行跨界整合,将机电多学科知识系统重构,并有机融入综合能力培养过程;同时统筹开

20、设商业管理、工艺设计、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等通识性项目课程,并与专业项目课程紧密衔接、融合开展,实现专业教育与跨界培养的交叉融合;三是范围大:四级项目课程面向机电类专业所有学生,学院层面重点打造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课程群和专业项目,学校整合资源设置系列工程化项目课程,实现跨学院和跨学科专业实施。目前学校共打造机电类工程化级项目课程1 6门,并逐级分解成专业综合级3 5门、课程群级1 4 8门、课程级小项目8 0 0余个。融入各级项目课程后,机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得以优化(图2)并持续迭代升级。2.实施小项目教学项目化课程打破了传统专业课程之间按照知图2 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结构(以机械工程专

21、业为例)8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识体系构建的先后关系,要求基于问题和任务开展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主体性,因此必须选择适当载体使学生经历复杂工程(系统)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实现知识、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此,项目课程必须实施“项目中心”的沉浸式体验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学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创建“工程环境、项目载体、团队指导、协作学习”的项目教学组织形态,按“问题导入-方案设计-师生研讨-团队实施-成果展示”的流程要求规范教学环节。机电类专业学生按自愿和互补原则5-7人组建项目组,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任务为牵引,通过企业教师工程辅导

22、和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在真实工程情景的项目工坊内,合作开展若干设定性或自主性小项目,协同完成课程或课程群级项目任务。学生在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需要和个体任务,自主修读相关课程,包括跨学科专业和跨学院的课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和“学习指导者”,着重启发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的基础上将若干课程级小项目按照机电一体化整体设计、组合进阶成专业级项目课程。项目完成后,由学校教务处和创新创业中心统筹协调,指导专业项目团队,吸纳不同学科学生参加,完成项目产品化改造或整体方案设计,通过参与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或创业竞赛,取得相关成果,晋级获得工程化级项目大课程学分。在实施过程中,

23、所有项目可凭相关成果申请创新学分或置换专业理论学分。(二)完善“目标导向、校企协同”的运行保障机制以项目为中心的改革,是人才培养范式转变,需要推进教学要素的综合改革。1.协同育人全程化合作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一方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1 0 0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共建,探索了“企业大学计划、教学生产一体、内生反哺、职业资质培养、双主体、行业共建、校友合作”等7大合作模式,吸纳企业投入资金4.5亿元,共建了1 8 0多个行业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实践实训环境。另一方面,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24、”机制,将行业企业资源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联合开展“培养方案共商、教学平台共建、教学队伍共组、教学内容共授、教学材料共编、教学竞赛共导、教学评价共定”等,实现了“培养要求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质量标准与资质认证”的紧密对接。2.师资队伍混编化教师是项目化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实施的主体。“大学教师+准工程师=工程教育教师”是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教师的总体要求。2 5因此,学校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从高水平大学引进博士教师的同时,按照“产教融合、双向流通”原则,加强从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引进高水平技术与管理人才,组建“校内+校外”“

25、专业教师+产业导师”项目教学团队,指导开展项目教学。目 前 学 校 机 电 类 专 业9 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工程执业资质或实践经历,5 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二是以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计划,明确要求新进教师一年内不得承担教学任务,而是进入学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或合作企业开展工程实习,有效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五年一轮的聘期考核和职称评聘要求中,明确规定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岗位锻炼经历,确保教师始终紧跟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需要。3.教学平台工坊化“课堂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如学生亲自体验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不

26、能与真实的工程体验对学生产生的改变和影响相提并论。”2 6为此,学校与企业深度共建,在校内重点建设集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和产业技术研究院9个,打造“校企合作2.0版”现代产业学院,建成3 6个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实训平台,6 8个产教联合、科教融合平台;以机电类专业学院为依托,分布式打造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 8个工程化教学基地和7 9个项目工作坊,为学生创设“真实世界”的工程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真题真做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4.创新创业赋能化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

27、专业项目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课程,建立五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竞赛体系,打造“一专业一竞赛,一学院一品牌”活动机制,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从业能力与个性成长、校内教育与校外体验、校园文化与双创氛围”的有机统一。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完善项目成果评估、展示体系,有力促进学92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图3 项目课程综合评价方案生项目学习转化和创新创业成果提升。5.教学评价多样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新工科教育的主导理念,也是项目中心课程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项目中心评价坚持能力本位,注重过程评价,考核目标从知识掌握转向综合能力提升,评价重点从个人考

28、核转向团队评价,评价主体从教师为主转向教师、学生和企业多方参与。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聚焦课程目标达成,根据课程类别性质,采用多主体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落实增值性评价,降低终结性评价(5 0%)。设计了涵盖知识掌握、能力锻炼、成果表达和综合素质的项目课程综合评价方案(图3),实现了考核主体、内容和形式由单一向多元模式的转变。6.运行管理制度化学校成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策划、部署总体改革方案,建立校-院两级协同体系,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制订项目开发、政策激励等制度1 5项。编制项目课程学习手册,完善学分置换与绩点奖励体系,在专业 1 7 5的总学分中独立设置1 0学分开放项目模块

29、,要求专业课程中可置换学分4 0。鼓励学生跨学院、专业选修项目课程,将科研成果向教学项目转化纳入教师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实现真实应用研发驱动教学项目的迭代升级。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机电类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 1个、省级1 4个,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机电类学生1 0 0%参加项目训练,每年参加各类专业训练和竞赛项目超8 0 0 0人次。近3年,学生获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励5 7项,其中一、二等奖2 9项;获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竞赛国家级奖1 5 7 3项,入选全国创业英雄百强1 2人,其中十强3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30、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 0 2 0年以来多次在国务院就业工作督查会、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工作会等做就业典型经验交流,2 0 2 1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改革成果荣获江苏省2 0 2 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专家认为我校构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化新工科建设方案,整体水平居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新工科教育与实践”是我国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谋划布局,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变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工程导向、

31、学科交叉、能力本位、学生中心、协同育人、项目驱动”的新工科教育理念成为指导我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导理念,也与国际范围的工程教育改革高度吻合,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方向。南京工程学院的改革证明,项目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广泛推广性,应该成为我国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主要方向和共同选择。参考文献1阚凤云,陈斌.新工科:一场工程教育新革命N.中国科学报,2 0 1 7-0 3-1 4(6).2 6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实践探索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2 0(4):1-1 8.3林健.新工科建设:强

32、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7(1):7-1 4.4李咏梅,周虹,章盛祺.北京大学工学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9(6):2 4-2 9.5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03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0 2 3年第2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7(2):1 7-2 3.7高松.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工科领军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9(4):1 9-2 5.8曾勇,黄艳,向桂君,等.从新生项目课开始: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2 0(1):1 4

33、-1 9.9施晓秋,赵燕,李校堃.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7(4):1 0-1 5.1 0陈群,徐守坤,徐高明.能力建构、项目驱动:化工类一线工程人才培养 体系的创新与 实践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 0 2 2(5):7 4-7 9.1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 0 0 8(2 8):2 9-3 1.1 2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 0 1 4(5):3 5-3 8.1 3付八军.学以致用:应用型大学的灵魂J.教育发展研究,2 0 1 6(1 9):2 4-2 9.1 4别敦荣.学术

34、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 0 2 2(8):6 1-6 8.1 5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 0 1 1:前言1.1 6李伟.“新工科”理念下项目化学习推动课堂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2 1(S 1):3-6.1 7张安富.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工程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9(3):1 6 6-1 6 9.1 8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 0 0 5(2):4 6-5 0.1 9朱伟文,李亚东.M I T“项目中心课

35、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9(1):1 5 8-1 6 4.2 0于海琴,陶正,王连江,等.欧林:打造工程教育的“实验室”(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8(3):4 5-5 2.2 1于海琴,陶正,王连江,等.欧林:打造工程教育的“实验室”(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8(4):4 0-4 4+7 1.2 2 2 6任林芳,李盼盼.世界一流工程教育发展的挑战、趋势和启示:基于 全球一流工程教育发展现状 咨询报告的解读J.重庆高教研究.2 0 1 9,7(6):9 4-1 0 4.2 3史金飞,郑锋,邵波,等.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6、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2 0(2):1 0 6-1 1 2+1 5 3.2 4余天佐.工程教育面临毕业生通用能力提升挑战N.中国科学报,2 0 2 2-1 1-2 9(3).2 5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1 2(1):1-1 4.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r i e n t e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M o d eo f“F u l lE l e m e n t so fL a r g eC o u r s e

37、 sa n dS m a l lP r o j e c t s”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E m e r g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E d u c a t i o n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o fN a n j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S h a oB o,S h i J i n f e i,Z h e n gF e n g,M i a oG u o j u nA b s t r a c t:T

38、h i sp a p e r i sb a s e do nt h e t r a i n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p r o j e c t t e a c h i n g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 s i nN a n j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 t h e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e d u c a t i o n

39、c o n-c e p t,f a c i n gt h en e e d so f i n d u s t r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c u s i n go nt h es h a p i n go fs t u d e n t sc o n c e p to fb i ge n g i n e e r i n g,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t h e i ra b i l i t yt os o l v ec o m p l e x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o b l e m s,a n

40、dt h ec u l t i v a-t i o no f t h e i r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a b i l i t y,t a k i n g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i n d u s t r ya n de d u c a t i o na s t h ea p p r o a c h,t a k i n gp r o j e c tt e a c h i n ga s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a n dt a k i n

41、g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a st h ec o r e.N a n j i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e x p l o r e da n di m p l e m e n t e d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f o r mo f“l a r g ec o u r s e s,s m a l l p r o j e c t sa n da l l e l e m e n t s”a p p l i e d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42、 g,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t h eq u a l i t yo f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a n dt h ea b i l i t yt oa p p l ye d u c a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e dan e wm o d e l 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o r i e n t e d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w h i c hh a dh i g hr e f e r e n c ea

43、 n dp r o m o t i o nv a l u ef o rt h er e f o r mo f t a l e n tc u l t i v a t i o nm o d e l i ns i m i l a r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K e yw o r d s:e m e r g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e d u c a t i o n i d e a;a p p l i e d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t a l e n t;t r a i n i n gm o d er e f o r m(责任编辑 黄小青)1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