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_何玉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08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_何玉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_何玉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_何玉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4March 2023/广东经济学术ACADEMIC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性影响因素研究何玉晴 梅策迎(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内容摘要】随着农民主体性问题的重要度和复杂度日渐增加,研究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影响因素对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多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主要受场所精神、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乡风文化五类因素影响。其中场所精神是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内在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乡风文化是外在影响因素。【关键词】农民主体性;扎根理论;乡村振兴;影响因素

2、作者简介 何玉晴(1999-),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广东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振兴;梅策迎(1973-),男,汉族,广东顺德人,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基金项目 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艺术介入社区营造视阈下的广府祠堂重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D20CYS25)资助。一、引言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愈发重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围绕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主体性是农民在生产和实践中主动性

3、、能动性的体现。虽然中央一直强调农民的主体性问题,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对乡村建设不积极等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因此,我们亟待转变方式,多维度地解决农民主体性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实施。现有关于农民主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同视角的农民主体性概念解读。从历史维度来看,农民主体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而从社会维度来看,农民主体性具有经济主体性、社会主体性与文化主体性等特征。2第二,农民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历史原因,传统的宗族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延续和渗透,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历史根源。3体制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对立造成资源分配不平衡,影响主体

4、性发挥。农民自身原因,农民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程度的匮乏,以至于其各种生活交往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主体性提升过程缓慢。4第三,如何构建和提升农民主体性,学者们分别从制度5、经济6、文化7、组织8等层面提出了提升农民主体性的路径。综上,学界对于农民应该成为乡村振兴主基于扎根理论/March 202345广东经济体的论述已经成为了学术共识。但既有研究较多集中于理论阐述,实证研究不足。且研究成果分散于“三农”相关研究问题之中,从农民主体性视角探讨乡村振兴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在全国多个典型案例中分析影响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因素,从而为今后乡村建设提升农民主

5、体性提供理论支持,以推动全国乡村振兴的发展。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一)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作为质性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扎根理论重视分析数据而不是搜集数据,一方面其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即要从实践问题中归纳理论,另一方面其强调从实践者的角度理解社会,即从经验理解中归纳理论。9本研究便是采用了扎根理论这一经典案例分析工具,通过案例数据的不断比较,对数据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最终形成探索性的解释理论。扎根理论的重点是对案例数据的搜集、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三个步骤。(二)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为全面反映乡村

6、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成效,2021 年 8 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汇编出版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 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乡村治理效能得到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一定成效。报告遴选了28 个地方范例。本文从中选择 7 个典型案例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余下案例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本文的案例选取原则:(1)数据丰富性原则。通过网络数据搜索,文献资料查询,选取数据信息丰富的案例。(2)地域广泛性原则。选取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案例。

7、(3)乡村振兴方式多样化原则。选取文化旅游、环境治理、创客等不同乡村振兴方式的案例,丰富样本数据(如表 1)。本文运用三角验证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料、政府报道三种数据来源相互印证。表 1 案例基本情况案例位置特色C1安徽红色旅游、茶叶种植C2广东人居环境治理C3新疆三产融合C4陕西民俗特色文化C5河南创客小镇C6云南党建C7湖南少数民族文旅三、研究过程(一)开放编码开放编码是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其目的是从原始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然后赋予类属相应的概念标签,最后将相关概念进行归纳形成范畴。本文对 7 个案例有关乡村振兴的信息

8、进行逐级编码,不断缩小影响因素的范围。通过编码,最终获得400 余条原始语句及对应的初始概念,将相同属性的概念进行归纳,最终得到 16 个范畴。(如表 2)46March 2023/广东经济学术ACADEMIC(二)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将开放编码得到的概念范畴依据潜在的逻辑进行聚类,形成主范畴和对应范畴。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归纳出经济发展、民风文化、生态宜居、统筹管理、场所精神、农民主体性六个主范畴。(如表 3)(三)选择编码选择编码即三级编码,又称为核心式登录,主要是围绕主范畴,分析主范畴及其它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提炼和归纳核心范畴,原始数据中的代表语

9、句概念化范畴化棉花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棉花种植发展特色产业袁家村乡村旅游品牌发展通过五大业务板块助推,产品开发上有关中大院、农家生活、民俗活动等特色民俗体验类产品特色旅游田铺大塆成立了三色农耕园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上海一家旅游管理公司合作旅游管理公司引进公司入驻经营建起了 6000 平方米茶业加工厂,后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茶业股份公司入驻经营股份公司一条独具特色的“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产业发展路子山上种茶、家中迎客产业融合通过“小作坊加工厂连锁企业”的形式,发展种养殖基地+订单农业,实现三产融合养殖基地+订单农业“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淡泊名利,俭以养德”的清廉文化图文并茂清

10、廉文化特色文化沙洲村还以红色文化作为窗口,举办旅游节、美食节、水果节等特色活动红色文化特色在于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绿色资源黄毛尖省级森林公园、古色资源豫南古民居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多元立体的文化形态多元立体的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桥头村于 2018 年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整治鸟儿在树上啁啾,全村街直路净,屋齐墙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山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的空气自然风光、清新空气原生态保护新建公园、广场、休闲活动中心等设施休闲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便于管理,实行井长、组长管理制井长、组长管理制人才管理村里建立了“村党支部+

11、理事会+监督管理员+农户”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政策、制度保障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地质灾害救助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十八洞村探索“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管理模式大塆后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战斗遗址战斗遗址本土资源同时注重将长、中、短期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发展特色养殖特色价值我现在特别关心机采棉的消息,每天一有时间就上网查这方面的信息关心机采棉的消息认同感、归属感村民个个成为义务讲解员,言语间洋溢着荣誉感、幸福感和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人人都是股东,都能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人人都是股东农民利益共享那京小组与村民商议达成共

12、识,确定了打造“庭院经济”,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的方案那京小组与村民商议达成共识农民参与度、自主权表 2 开放编码分析示例表 3 主轴编码过程主范畴对应范畴经济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公司入驻经营产业融合民风文化特色文化多元文化生态宜居环境整治原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管理人才管理政策、制度保障管理模式场所精神本土资源特色价值认同感、归属感农民主体性农民利益共享农民参与度、自主权/March 202347广东经济以“故事线”的形式贯穿。本文确定“农民主体性”为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开放故事线,场所精神、经济发展、生态宜居、民风文化、统筹管理共同作用于农民主体性。(四)饱和度检验为检验农民主体性影响因

13、素理论框架的饱和度,本文采用主范畴饱和度检验方式。对除了案例样本之外的余下 21 个案例,随机选取 5 个案例进行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研究发现,随机抽样的 5 个案例所形成的范畴均落在用于研究分析的 7 个案例所形成的主范畴之内(如表 5)。通过反复检验,未发现新的范畴以及逻辑关系,可见理论模型已达到饱和。表 5 饱和度检验示例图 1 农民主体性影响因素模型影响因素原始语句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统筹管理镇里推广实施“两级协调、三级管理、全民参与”的“街长制”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清脏、治乱、增绿、控污”效果明显民风文化沙洲村还以红色文化作为窗口场所精神沙洲村是“半条被子

14、”故事发生地农民主体性村“两委”突出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从“决策者、主体人、落实者”转变到“引导者、支持者、激励者”,村民人人都是主人翁,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四、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模型构建选择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主体性可以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范畴。通过梳理主范畴、范畴、概念之间的关联,可以构建一个“故事线”。农民主体性的关键要素包括:场所精神、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民风文化等。本研究试图建构一个“认知-情景-行为”的理论架构农民主体性影响因素模型(图 1)。其中认知即影响农民主体性的内在驱动因素,是基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场所精神;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民风文化

15、是影响农民主体性的外在情景因素;行为则是农民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振兴的选择性行为。发展特色产业本土资源农民利益共享特色价值认同感、归属感农民参与度、自主权人才管理特色文化原生态保护引进公司入驻经营政策、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民风文化场所精神场所精神生态宜居统筹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管理模式多元文化环境整治48March 2023/广东经济学术ACADEMIC(二)影响因素分析1.场所精神是内在影响因素“场所精神”一词源自古罗马,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其守护神灵。神灵赋予了人和场所生命,并决定其特性和本质。10场所精神具有方向感和认同感两个特性,二者同为一体。主体对场所的认同,将引发群体活动,促进归属

16、感的形成。场所精神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本土资源、特色产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三个方面。在本土资源方面,利用好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会“事半功倍”,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动性也会更高。比如 C1案例利用老区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现已被评为国家 3A 级景区,每年当地农民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以上。在特色价值方面,C7案例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促进饮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打造参与式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品牌,强化乡村特色价值。在认同感与归属感方面,农民对乡村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会影响其参与乡村振兴等建设性工作的积极性,亦会影响乡村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比如在 C2 案例中,风貌、产

17、业齐头并进,全村已然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浓厚氛围。不仅被评为省十大美丽乡村、省文明村,还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村民变得积极参加乡村建设工作,共同为乡村谋发展。这证明农民内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农民主体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2.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民风文化是外在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统筹管理、生态宜居、民风文化既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也间接地影响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面。11简而言之,人需求的满足是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因此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农民而言,满足他们的生

18、存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积极发展经济,提升其生活水平与质量,农民主体性也会因此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如 C3案例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机械化种植棉花,以入股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如今亩均单产达400 余公斤,农户土地分红收益每亩达 1500元左右。村民们慢慢富裕起来,也变得自信起来了。又如 C4 案例中,以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从小作坊到加工厂再到连锁企业的形式,发展种养殖基地与订单农业,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也大量回乡创业。在统筹管理方面,通过统筹人才管理,政策、制度保障等方式,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农民利益共享,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如 C7案例探索“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的农村基

19、层治理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C2 案例坚持“因地制宜、按需设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带动农民群众积极投入乡村产业的发展中。统筹管理是通过各种模式创新保障农民利益,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农民主体性。在生态宜居方面,治理乡村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突出乡村生态特色,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主体性的提升。如 C6 案例,早在 2016 年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拆围墙、搞绿化、造花海,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在农村的环境得到改善后,结合每家每户的优美环境打造“庭院经济”,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带动“观赏经济”“垂钓经济”等,让当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生

20、活质量越来越高,当地/March 202349广东经济村民的自信心也由此增强。在民风文化方面,发展红色文化与多元立体文化,通过文化的发展从内在提升农民主体性,加强文化认同。如 C5 案例尝试将红色文化与家风家训相结合,弘扬孝道文化,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这些文化活动在丰富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动性。五、结语农民主体性与乡村振兴效果相辅相成,农民主体性会影响乡村振兴的效果,而当乡村振兴取得成效时,农民主体性也会相应提升。本文通过研究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的乡村,归纳总结出乡村振兴中影响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因素。其中场所精神是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内在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统筹管理、

21、生态宜居、民风文化是其外在影响因素。因此,在今后其它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注重场所精神的作用,利用好本土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强农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不容小觑,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民风文化,统筹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从侧面提升农民主体性。坚持农民主体性地位,提升农民主体性,促进乡村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李卫朝,王维.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72-80.2 王春光.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问题 J.中国乡村发现,2018(04):47-53.3 谭德宇.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其

22、对策探讨 J.社会主义研究,2009(03):80-83.4 吴春宝.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农民主体性功能及其实现 J.长白学刊,2022,(01):124-131.5 胡传明,周跃龙.农民主体性“嵌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23-26.6 陈学兵.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 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1):63-71.7 周翠,崔章国,曹丁,李文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缺失及提升路径研究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7):290-291.8陈晓莉,吴海燕.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32(06):26-33.9 王瑞峰,李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基于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研究 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02):24-36.10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22.11 亚布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M.许全声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版。(编辑/王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