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_何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96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_何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_何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_何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第6期(总第182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6,2022(Serial NO.182)收稿日期:2022年9月3日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2021SZ034)、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 (2021JGA429)的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概括总结我党百年奋斗

2、历程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其中之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作初心和使命。人民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比如,方世南1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回应人民重大关切、维护人民生态环境权益、实现人民主体价值、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刘斌2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基本表现;张乾元等3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体系的人民性。总体来看,从人民性价值取向视角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文章还不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

3、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深刻而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4360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此,沿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回答三个问题的逻辑理路逐一分析其人民性价值取向,既可以较为全面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立场全貌,也为深入推进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提供价值引领和行动遵循。一、重视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逻辑起点重视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持续关注和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何伟(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

4、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一以贯之地遵循人民性价值取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策思考深刻阐释“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为逻辑起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动画卷全景勾勒“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为逻辑旨归,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范式转型;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决定性、主体性视角深度谋划“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为逻辑要义,建设美丽中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人民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和价值追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关

5、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取向;人民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2)06-0097-07-97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人”的命题,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约束趋紧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策思考,从关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高度,深刻阐释“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从而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第一,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6、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心聚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增强。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虽然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同时总体治理成效还不稳固。在大气环境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7.2%;在自然生态方面,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及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11个沿海省份中,福建、广东和海南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海域面积与 2020 年基本持平,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

7、广西有所下降;地表水方面,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铁;2021 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269.27 万平方千米6。可见,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大量生态环境风险和环境问题还有相当数量存在。生态环境安全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公众生态权益,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既是享有和发展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生力量的必然要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7。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生态环境

8、权利首次独立成章,成为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及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相提并论的重要权利。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让老百姓有新鲜空气、干净水源、放心食品、宜居环境,切实感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均无一不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价值取向。第二,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正是通过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9、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是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8。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更是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9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强调在地域特色中保持天蓝地绿的重要性,针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误区,他指出:城市环境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融入大自然,而不是蛮横地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否则会得不偿失。很多山城、水城本身就很具特色,要因地制宜,依托山水脉络等本身的独特风光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人居品质,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

10、住乡愁”9。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他认为大可不必照抄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搞新农村建设绝不能把乡情美景都弄没了,要“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9。要让城市和农村的环境都靓起来、生态美起来,再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不同地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具体指导,推动形成农村、城市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以优良生态环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殷切期盼。第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关注当代人的生态权益,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态权益也高度-98关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1、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于关注获得眼前的直接利益,其经济运行方式必然导致的是生态危机,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破坏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9。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绝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一定要树立大局观、整体观、长远观,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11。这是全局之计、长远之计。同时,对重点领域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指出黄河流域需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江源保护是青海生

12、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江流域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2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将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当代发展与后代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升到民族发展长远利益的高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持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推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生态财富造福中华民族、泽被子孙后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和发展。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逻辑旨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

13、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问题上作出重大战略考量:“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 重 同 步 推 进 物 质 文 明 建 设 和 生 态 文 明 建设。”1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动画卷全景勾勒“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逻辑旨归。第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现代化面临的首要课题。恩格斯从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视角,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揭示自然界存在的优先地位。从最初动物到无数的纲目科属种,从低等动物到脊椎动物的发展,到脊椎动物最终获得意识,成为人14。自然界不仅孕育了人类,在社会生产中,还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马克思提出,没有自然,“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因此,“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科学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16“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17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8可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须臾离

15、不开自然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逻辑及人与自然辩证性、系统性的共生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在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论上的新升华、新发展。总体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关切、是对人类发展的关切。中国现代化只有从根本上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加理性地把握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自然关系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历史上不乏存在人与自然不和谐而产生的血泪教训。据史料记载,曾山清水秀、森林遍布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因毁林开荒

16、、乱砍滥伐而植被稀少;树海茫茫、水草丰美的河北北部围场因开围放垦使千里松林被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取代;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而湮没;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因沙漠扩展、蚕食而被无情侵占;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河道改道而衰落。自然对不科学、不合理发展方式的报复可能会迟到,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论坛何 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99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绝不会缺场。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中,曾深入分析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方的居民,为得到耕地不惜毁灭森林,从而毁掉自己生存根基的惨痛教训,告诫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不是孤立、封闭

17、的,而是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19。与动物无意识地利用自然不同,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为自己创造条件或满足自身的需要形成“人化”自然。显然,人类主体生存和自然存续的双客观需要,从根本上决定人类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就是人类对自然心存敬畏,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更不是置自然于对立面,它们平等存在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之中。四季变化、斗转星移、生命轮回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顺应自然则是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僭越、违背自然内在的发展规律。保护自然就是人类在向自然索取以满足自身需要时,要关照自然承载能力,给自然留下恢复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是资源或环境,自然都有其承载的限度

18、。第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通过大量掠夺、破坏自然,创造出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资本家以打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为代价获取巨大利益,人与自然之间由此形成二元对立关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损失巨大,震惊世界,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4360“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老路是走 不 通 的,再 有 几 个 地 球 也 不 够 中 国 人 消耗”20。基于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初心使命的重大政治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

19、方面,深远谋篇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批判和变革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进行物质积累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截然区别开来。无论走到哪里,他就将这一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关切到哪里。在青海,他要求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2;在宁夏,他关注黄河保护,强调要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3;在西藏,他提出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22;在陕西,

20、他强调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24;在河北,他深入塞罕坝林场,要求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2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体现,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超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征程中生态惠民、生态利民、

21、生态为民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担当。三、与世界人民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逻辑要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相统一,没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便没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57,因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按主体性质不同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实践中,无论哪种生产力,都是由人去驾驭,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决定要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上,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决定性、主体性作用,以宏大的世界眼光建设美丽中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第一,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

22、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5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人民主-100体地位。2018年5月,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4361-362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人民群众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认为这两大举措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27此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

23、参加2022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继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号召大家“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28。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的美好画卷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爱绿护绿意识29。早在201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他就已高瞻远瞩地指示,要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加植树活动,要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培育他们从小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长大成人后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3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

24、设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不竭动力,使美丽中国建设始终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性实践。第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人为割裂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单向度地强调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忽视以自然力为基础的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影响。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煤炭、矿山、森林、土地、太阳,乃至江河湖海、风霜雨雪等一切自然物都是能的储备,有着巨大的自然力”31。人类依靠丰富自然力和本身自然力,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财富前提,没有自然资源,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人类生存和财富都将成为

25、空中楼阁。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价值和生态环境的生产力本质属性进行了深入思考。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4361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既是发展理念,更是发展举措。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靠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得不偿失,一旦达到甚至突破资源环境承载极限,发展将无以为

26、继。在实施举措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基点的战略方针,强调“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 环 境 成 为 全 球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支撑”32。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辩证关系,使绿色发展观成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给人类创造良好生存生活环境,又能将自然资源损害最小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科学发展观。第三,与世界人民携手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国与国之间、

27、民族与民族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中国正逐步发挥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所致的贺信中郑重承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 护,为 建 设 美 丽 清 洁 的 世 界 作 出 积 极 贡献。”3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携手承担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责任,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贡献

28、。在应对气候变化问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论坛何 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10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碳排放治理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决心。2020年 9月 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34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美国2007年提出该项目,计划于2050年达到目标,花费43年时间,而中国计划花费的时间仅30年时间,这意味着中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最高的碳排放

29、强度降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具体举措上,通过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内,发布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落地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站,有序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和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国际上,中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设立南南合作基金;同100多个国家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在资金、技术、人员培训、能力建设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用行动为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

30、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保障了世界人民的生态权益,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四、结语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要求,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赋予人民性丰富内涵。纵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逻辑理路,正是在解决“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进一步丰富人民性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坚持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特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遵循。参考文献:1方世南.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的人民至上理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

31、03):15-20+202-203.2刘斌.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02):24-36.3张乾元,赵阳.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1):26-34+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1年中国生 态 环 境 状 况 公 报 EB/OL.(2022-05-26)2022-08-28.https:/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EB/O

32、L.(2022-05-26)2022-08-28.http:/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N.人民日报,2016-08-25(01).13习近平.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1-05-02(01).14翁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建构视角J.学-102术论坛,2018,41(04):81-85.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1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23(02)17习近平.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

33、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1-19(01).1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1).1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13.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21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4-30(01).22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

34、报,2021-06-10(01).23习近平赴宁夏考察调研N.人民日报,2020-06-09(01).24习近平.要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N.人民日报.2020-04-21(01).25习近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08-29(01).26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2-01-01(01).27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31(01).28习近平: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N.人

35、民日报,2022-03-31(01).29习近平.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N.人民日报,2017-03-29(01).30习近平.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 把造林绿化事业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N.人民日报,2017-03-30(01).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27.3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158.33习近平.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9-07-28(01).34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29-30(03).作者简介:何伟(1975),女,重庆市人,广西教育学院思政部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责任编辑:韦吉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论坛何 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逻辑理路分析-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