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_任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811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_任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_任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_任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117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任 梦(闽南理工学院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stume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ese cheongsam and Thailand tube skirtRen Meng(School of Fashion and Art Design,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uanzhou 362700,China)Abstract Thailand is

2、an important country along Chinas“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China and Thailand have increasingly close exchanges.As a historical record of a country or region,costume culture can c

3、learly reflect the local politics,economy,religion,values and lifestyl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national costume,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eongsa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ube skirt of Thailand national costume.Based on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the times,this paper collates the de

4、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Chinese cheongsam and Thailand tube skirt,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stume contained in Chinese cheongsam and Thailand tube skirt,promotes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costume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carries forward the excellent or

5、iental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de,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costume.Key words Chinese cheongsam;Thailand tube skirt;comparative study摘要泰国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

6、的实施,中泰两国往来日益密切。服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记录,能鲜明地反映当地政治、经济、宗教、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旗袍作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其发展现状与泰国民族服饰筒裙具有较大差异。文章基于时代设计审美观念视角,整理中国旗袍和泰国筒裙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所蕴含的服饰审美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促进中泰两国的服饰文化交流,弘扬东方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和谐健康发展,并为现代服饰设计创新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旗袍;泰国筒裙;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志码:A1 旗袍和筒裙的发展演变过程1.1 旗袍的演变过程旗袍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誉为“国

7、粹”。满族发祥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交界的长白山地区。满人以狩猎为生,北方开阔平坦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满人的服饰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满人为了方便骑射,将袍子设计成两侧开叉甚至四面开叉。从满族服饰中的马蹄袖、花盆底、大拉翅等极富民族特色的设计中也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这也是造成满族服饰区别于汉族服饰的重要原因之一。旗袍属于袍服的一种,袍服的出现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深衣有着十分重要的渊源。旗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源于满族人的传统服装旗服,可分为满人袍服、清代京派旗袍、民国海派旗袍、港台旗袍和当代旗袍。满人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圆领、窄袖身、马蹄袖、束腰、捻襟、上带扣袢、下有开叉;清代

8、京派旗袍的主要特点是圆领、盘金投稿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服装设计与工程”(教高厅函20217号)作者简介:任梦(1992),女,吉林吉林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服装服饰设计,服装立体裁剪等。Culture文化FANGZHI BAOGAO118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任 梦: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绣花纹、右衽、马蹄袖、下摆宽大、开两叉和开四叉区分,面料以厚锦缎为主;民国海派旗袍的主要特点是采纳了西方先进的收省工艺,结合胸省和肩省工艺,从满族宽松旗袍改成更加贴身的旗袍,曲线更加唯美,长度加长至小腿中部和膝盖

9、之间,面料以软轻薄的蕾丝、丝绒、素绉缎为主。该时期的旗袍成为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并风靡全世界,成为东方民族服饰的瑰宝,被人们定义为“海派旗袍”,同时也是旗袍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港台旗袍的主要特点是旗袍的三维曲线较为适体收腰,肩部线条较为圆滑,腰部省量设计较为贴体地展示了S型身材,旗袍的长度变短,开叉变高;当代旗袍的主要特点是借鉴了中国旗袍的传统经典元素进行改良,融入了现代潮流时装的创新设计新趋势,既富有现代时尚潮流的文化内涵,又能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的碰撞结合,为现代时装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改良旗袍成为现代潮流年轻人的日常百搭服装1。1.2 筒裙的演变过

10、程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历史发展,泰服也在不断演变,不同朝代和地区的服饰风格迥异。泰服最鼎盛的6个时期分别是陀罗钵地王国时期、罗涡国时期、素可泰时期、大城王国时期、吞武里王国时期和拉达那哥欣时期。陀罗钵地王国时期的泰国服饰深受高棉和印度文化的影响,男子会配印度风格的缠腰布,偶尔身穿丝绸上衣,而女子的上身则用一块布遮住胸口,下身穿长及脚踝的长裙。罗涡国时期的“傣族人”开始迁移到罗涡国。现代泰国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傣族人来自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省,女子的上身用一块布围住胸口,下身穿一条短围裙;男子则上身赤裸,下身穿短围裙并用金属带系腰。素可泰时期,女子下身穿丝质花纹长裙,上身穿长袖上衣;男子身穿简

11、单的V领长袖上衣,肩上裹布,腰间裹丝绸腰布,并用金属或金色腰带系腰。大城王国时期涌现了许多服饰风格,并不断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泰国的男子和女子都身穿一种名为“绊尾幔(Chong Kraben)”的缠腰布,男子的缠腰布长度是从腰部到大腿,而女子的缠腰布长度则是从腰部到膝盖以下。他们经常裸露胸部,赤脚,或在胸部上方缠上一条叫作“Sabai”的丝绸长布。泰国筒裙是女子传统下装之一,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拉玛六世统治时期。由于泰国与外国的交往逐渐增多,女子逐渐穿短衣筒裙。筒裙也叫裹裙,通常将一块长方形布的两端缝合成圆筒状。受气候影响,筒裙的宽幅比较宽大简单,穿时身子套进布筒,用右手把布拉向右侧,左手

12、按住腰右侧的布,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左边,在左腰处相叠,随手塞进左腰处。穿着时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样动作向相反方向操作,最后用腰带固定,腰带可以处理臀部和腰部的差量,起到打褶的装饰作用。筒裙设计与泰国本土文化息息相关,更符合泰国民众对服装凉爽舒适的需求和喜爱2。2 旗袍和筒裙的服饰审美特征比较2.1 旗袍服饰的审美特征廓形是影响服装款式造型的主要因素之一。旗袍的廓形一直随着时代变迁与服装流行趋势不断更新,从最初遮体的A型、H型、Y型转变成受西方影响的紧贴合身的S型。旗袍的剪裁方式也由传统的“十”字形裁剪转化为收省+分割线的修身合体的西式裁剪,突出了女性柔美的曲线。旗袍款式的经典元素主要包括衣领、门

13、襟、袖子、开叉、盘花扣、绲边。传统旗袍的裁剪讲究自然包裹,凸显女性柔美的身体曲线。旗袍的领型设计修饰东方女性修长的颈部和脸型,保护颈椎,如独具一格的旗袍水滴领、竹叶领等,突出了东方女性的端庄优雅韵味。旗袍的门襟设计有直襟、圆襟、双襟、方襟、中长襟、斜襟等,传统旗袍的门襟设计为了方便人们穿脱服装和固定衣片,大多采用右开襟,但改良后的现代旗袍设计已经不需要过多地考虑穿脱的问题。旗袍的袖长、袖肥、袖山高、袖口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变得愈加丰富,如箭袖、小盖袖、插肩袖、大倒袖、荷叶袖、泡泡袖等袖型的应用,增强了旗袍的视觉层次感。旗袍的开衩变化千姿百态,开衩的高低、下摆的长短会伴随不同时期略显不同,既满足了

14、行走的方便,又修饰了修长的腿型,增添了东方女性雅韵的气质。盘花扣是旗袍的经典设计元素,具有实用功能性和装饰点缀性特点,通常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设计师可以将盘扣设计在西服上做纽扣,具有中西方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特征。旗袍上的盘花扣一般都是纯布手工编结的软花扣,花样丰富多样,除了最简单的一字扣,还有模仿动植物形状的金鱼扣、蝴蝶扣、菊花扣、梅花扣、花蕾扣等,以及展现艺术形象的飞天扣、开屏扣、蝶恋花扣等。旗袍服饰的配件通常为西式大衣、马甲、折扇、手包、手绢、高跟鞋等,衬托旗袍的典雅华贵。旗袍的衣领、门襟、袖子、开叉、底摆等部位通常采用绲边工艺,运用绲边装饰,使旗袍的整体视觉效果更精致,尤其是绲边色彩和

15、面料色彩的叠加,更能增添旗袍搭配层次的变化。随着时代潮流变化,绲边工艺制作烦琐,低端的现代改良旗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119任 梦: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袍设计中的绲边工艺通常被省略,高定改良旗袍采用刺绣、珠绣、镶嵌、印花等代替,利用先进的智能数字化技术,创新出具有旗袍风格和国潮特色的服饰作品,不断契合时代潮流3。2.2 筒裙服饰的审美特征泰国女性喜用披肩和筒裙,包裹的穿着可以凸显窈窕的身材和优美的曲线,突出女性温柔质朴的气质。泰国的“颜色文化”蕴含本国的文化内涵,通常将自己的出生日期颜色作为自己的幸运色。有文献记载,泰国“妇女上衣披青蓝布缦,下衣五色布短裙”

16、。泰国傣族女子上衣颜色较朴素,下装多为五色织锦,颜色艳丽。泰国五色织锦工艺是由5种不一样的颜色纱线,以等距丰富的线条,采用经编布工艺技术进行制作。泰国织锦工艺特色鲜明,强调图案对称,冷暖色对比强烈,纹样丰富多变,衣裤襟边镶绣花边,有时也用绣、挑等不同工艺手法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丰富了服饰色彩,避免了全身色彩过于单一,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泰国传统服饰面料主要有纯棉、化纤、绉纱、麻、泰丝等。在泰国传统社会,贵族和普通民众的服饰存在一定的差异,受政治文化的影响,贵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贵族的服饰面料多采用丝绸、泰丝等,服饰搭配通常采用黄金进行点缀。泰国人以黄金为贵,通常将金

17、子运用工艺手法编织在面料中,也会直接用链条和腰带进行装饰点缀。普通民众的服饰用料相对贵族较为简洁,一般来自自产的棉花,并通过自纺自织、自染自编等简朴的工艺技术完成土布的制作,女性通常也会采用较为先进的扎染经编布工艺技术和传统刺绣方法绣上动植物相关的精致图案来衬托服饰之美。3 旗袍和筒裙的服饰审美意蕴表达传统东方文化提倡将女性人体包裹隐藏于衣服内,端庄保守,遵从“三从四德”,推崇女性以柔顺、纤弱、含蓄为美的审美标准。中泰两国均属于多民族国家,受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傣族和泰国中部地区的傣族虽女子服饰文化相似、宗教信仰相同、生

18、活习惯相近,但各具特色。筒裙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传统服饰款式,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傣族服饰也逐渐西化。泰国傣族的服饰华丽富贵,男女通常会佩戴金银珠宝首饰和由黄色金丝编织的服饰品,凸显自身的社会地位。旗袍和筒裙两种服饰均具有本国的文化符号,如旗袍的盘花扣和绲边这种标志性符号。旗袍和筒裙的设计可随着人体起伏更加贴合人体的曲线及韵律,穿着旗袍时,人们的坐、卧、行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美感,裙摆随身摇曳,动感飘逸,又不失韵味,骨子里又流露出东方女子坚韧的性格,使东方女性的曲线美得到更大程度的延展。被中华儿女尊称为“国母”的宋庆龄女士经常穿着旗袍出席各种社交场合。1943年,她身穿一件黑色缎面旗袍

19、赴美访问,优雅大方的言谈举止获得了美国媒体的好评,被 时代 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和年度风云人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夫人彭丽媛女士在出席重要社交场合时,也多次穿着改良后的旗袍。直至今日,旗袍仍是中国女性标志性服装。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在设计服装时融入了中国旗袍的标志性符号元素,如LV、Prada、Gucci等,创新设计了中国旗袍,使其多次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如今,中国许多原创设计师意识到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注重对中国旗袍元素的运用,同时不断融入与时俱进的多元文化,关注年轻人对色彩、款式、面料等喜好,为当代改良旗袍注入了新时代性、实用性、装饰性和个性化,使穿着者更加自信和优雅4-5。4 结语李泽厚

20、在 美的历程 中说:“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美学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性。”中国旗袍和泰国筒裙等传统东方服饰代表着东方文化,它们作为近代东方服饰文化的经典代表,有着不同的发展演变历程,不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时尚创新结合,增强当代年轻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呼吁更多学者关注和参与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使民族服饰文化经久永传,在国际新时代舞台上不失光彩。参考文献1 蔡珍珍.“旗袍”与“奥黛”比较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2 郭康丽.泰国中部泰族传统服饰文化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10):24-25,33.3 邹玉雪.从旗袍的发展历程探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15(8):103-104.4 谭苗,傅广生.非言语视角下中、越、泰传统服饰中的文化差异以旗袍、奥戴、泰国筒裙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8):192-194.5 井菲,段智毅,桂宇.傣族传统筒裙与泰国传统筒裙的艺术研究J.西部皮革,201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