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研究王巧王巧:博士研究生在读,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及设计美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苏教师函202010号);2021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2021JSJY09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36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2328);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第三批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202102);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首
2、批优秀教学团队资助(TECTEAM2201)。摘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命题,对教育领域影响深远。文章从文化创造、文化自觉、文化认同角度解构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与时代特征,调研新时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错位发展、多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向明确、结构细分的师资养成模式,东西融合、多元互鉴的课程构筑模式。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下,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内涵式质量建设、高校智慧教学模式要求,服装设计教学呈现出改革的必然性、紧迫性。据此,提出了相关改革路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课程思政内涵教学新模式;关注社会形态新变革,以智慧教学引领教育信息化;打造中国服装设计教
3、学新范式,助力提升中国设计话语权。关键词:文化自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TS94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2-0172-06Research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Reform Path of Fashion Design Maj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Wang QiaoAbstract: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4、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and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ield of education.The article deconstructs the logic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creation,cultural self-awareness and c
5、ultural identity,and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fashion desig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with staggered development and multi-dimensional linkage,the teacher training mode with clear direction and subdivision of structure,and the curriculum
6、 construction mode with East-West integration and mutual appreciation.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arou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connota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of fashio
7、n design presents the inevitability and urgency of reform.Accordingly,relevant reform paths are proposed:digging deep into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ng a new mode of teaching with connotations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new changes in so
8、cial forms and lead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with smart teaching;creating a new paradigm of 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22023/2/14 15:05:18Fashion China 173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teaching Chinese fashion design and helping to enhance the right of Chinese design discourse.Key words:Cultural c
9、onfidence;Fashion design major;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Reform pathCLC Number:G642;TS941.2-4 Document Code:AArticle number:1009-6256(2023)02-0172-0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新形势、新生态、新语境下开始变革,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智慧教育模式、中国风格构建等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新常态、新需求。伴随着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形象及国际话语权开始得以展现。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
10、,充分考虑文化自信对高校教学的引领作用,选取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作为研究载体,以期通过“衣文化”、“衣时尚”的传承、创新与再造,塑造新时代高校教学的典范,也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一、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与时代特征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及民族精神独立性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要求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创造,溯源文化之根本,让刻印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优秀基因再一次“扬起风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定义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是新时代赋予文化自信的全
11、新特质。文化创造、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和基本样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实践链条3。坚持文化自信,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语境,更离不开文化的创造、自觉及认同结构,共同构成文化自信逻辑。服饰自信源于文化自信,又促进了文化自信。文化创造对形成文化自信具有刺激、牵引作用,也是服装设计的灵魂与内核,它促进我国服装产业从“MadeinChina”到“DesignedinChina”的自我探索与转变。文化自觉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内驱力,有一定启蒙和唤醒作用。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
12、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4当今服装设计、服饰品牌易于迷失在复杂变幻的国际时尚浪潮之中,迫切需要文化自觉以明确站位、坚定立场。文化认同则是更进一步加深了文化自信的步伐,从身份认同、行为认同、社会认同到价值认同,源于文化自信而又升华了文化自信,促进形成了中国服饰文化的独特标识、中国服饰设计的话语体系。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更不是攀比式自信,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恒久锤炼、不断构筑而成,是新时代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设计创新教学建立在国家文化自信的基石上进行研究,是全面推进我国设计教育事业和振兴中国设计创新产业的必然
13、选择,也是中国设计能够实现中国设计自强的根本保证5。二、新时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我国纺织服装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最初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等开设,后来文化部、轻工部、纺织部以及教育部和地方所属学校也纷纷开设服装设计类专业,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该类专业开设学校数量快速上升,至2017年已经有约一百五十家6。多年的服装设计教学,已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养成模式、课程构筑模式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一)错位发展、多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日常教学离不开“顶层设计、宏观规划、落地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
14、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实践路径,推进育人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深度变革,彰显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性、先进性、适宜性7。目前,国内服装设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32023/2/14 15:05:19174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计专业开设主要集中于纺织类、美术类及其他院校,形成了错位发展、多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纺织类院校根基深厚,多以培养职业专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引企入教、深度融合”;美术类院校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注重创新意识的引领,多
15、倡导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立于国际时尚潮头;其他院校则依据地域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抓手,以学科交叉为突破点,构建了适宜、适度、适量发展的人才培养路线。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国内设计教学纷纷走出传统专业“环境壁垒”,在国内外平台提升教学成果的传播及推广力度,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贡献力量。如北京服装学院师生多次参加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礼仪服饰设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等项目,以一流专业之姿态形成中国服装设计教学的亮丽名片。此外,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统筹本科、职业教育展演活动,自2013年举办至今,呈现近千场时装秀,为国内高校服装设计师生提供共
16、享式、联动式的检阅、交流、互鉴机会,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仍采取“云时装周”、“线上秀场”、“云展览”等形式展现国家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共性成果。(二)方向明确、结构细分的师资养成模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新时代及数字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仍是“金课”建设、“信息化”及“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实施主体。在国内服装设计专业建设之初,专业教师多是从事染织艺术、工艺美术、绘画、史论、考古等专业人员,教师构成、教学框架是在西方及日本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中国化”探索,中国特色、中国标准面临“短暂性”缺失。现如今,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服装专业,以博士及硕士为主,细分
17、为中外服装史、服装美学与心理学、服装设计方法论、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评论、服装教育、服装表演、服装信息化展示与传播等教学领域。近十年,为应对新时代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及服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注重师资养成的多元结构,形成专兼于一体、企校于一身的师资构成模式,以“设计+科学”、“设计+商业”、“设计+传播”的学科交叉师资为特色,提升了对课程教学的主体把控,拓宽教学维度,既保障了设计教学的基础性力量,又增添了服装教学的专业性、市场性、交叉性与实践性,从根本上保障了服装设计教学的人才培养效果。(三)东西融合、多元互鉴的课程构筑模式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存在极强的融合特质。服装史类课
18、程是研究服装设计的基础,对于东西方服装史的了解为专业学习提供了“宏大视域”,以史为鉴知兴替,尤其是将其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促使服装设计学生了解同一时空中世界服装发展规律。清华大学贾玺增副教授是国内服装史教学的“代言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构建中外服装史教学研究新范式。在经典的服装设计课程、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内容中我们秉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适用原则,将世界先进的结构、版型、设计知识融入其中,支撑国内高校的课程及教学体系,同时结合本土学生学情进行“中国化”再设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正教授曾多次探讨“本科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相关课题
19、,通过对国内外本科服装专业开设院校进行比较研究,在服饰文化与美学、服饰设计与工艺、服饰展演与传播等课程群教学内容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历经多年建设与实践,国内高校服装设计教学形成了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模式及课程模式,以教学促实践,以人才培养促产业发展。但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装产业与服装设计教育亦是如此,“00后”学习群体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融媒体”教学传播等趋势对国内服装高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顺势而为、占据高位。三、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变革的必然性中国高等教育历经新经济时代、数字时代、创新时代、新文科语境时代、智能化时代,设计创
20、作“笔墨当随时代”,服装设计教学也是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不断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42023/2/14 15:05:19Fashion China 175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摸索。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艺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美术学院许江教授在新文科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构建艺科中国学派,创造时代中华文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全域视野”反思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作为艺术学学科中的特色专业需乘此东风,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设计再造、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是人民
21、美好生活的物质显现,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服饰的美人育人化人功效进一步凸显。首先,服装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亦在制度、模式、人才、资源等方面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化、可持续性地传承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代言人”,不止一次提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饰设计专业因其文化特性、历史特性、经济特性成为传统与时尚、国内与国外、东方与西方互鉴融通的重要载体。服装设计教育在国内从无到有为国家输送大量设计人才,它与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行业革新、企业升级密切相关,奠定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坚实地位,也促进了产业由“OEM”向“ODM”模式转型,在
22、动态发展中,进一步弘扬“衣冠王国”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商业价值。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非遗、服装非遗为可持续、可视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人才、课程、教材、科研、实践等支持。苏州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通大学等均开设了刺绣、印染、旗袍、挑花非遗系列课程。其次,服装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再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服饰设计及服饰设计教育更需在新时代背景下引领设计话语权构建、国家文化形象传播。中国“衣冠王国”之美誉传遍天下,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及辉煌成就,构筑了域外人士对中国形象的主要印象。在
23、新时代背景下,服饰将继续发挥“衣文化”兼容并蓄之功能,以设计教学促创新创意与传播,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二)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提质增效”背景下,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追求。教育部据此提出“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初心、使命、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并改进我国本科教育的内涵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8。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政
24、策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后扩招时代高等教育的因应之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9。在我国高等教育“恢复、调整、扩张”发展历程中取得显著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重量轻质,呈现出因高校快速扩张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专业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研究深度不足、教师结构单一等问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服装设计教学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文化自信引领下服装设计专业所追求的内涵式发展是建立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江南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25、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同时,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流行分析与预测服装数字科技服饰艺术传播与创新设计等服装专业核心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是新时代中国教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求新求变、融入其中,以“软实力”实现“大突破”,将在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新时代智慧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智慧化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未来学校教学在网络化知识载体与知识形态前所未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52023
26、/2/14 15:05:19176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有的革新冲击下,通过云、网、端的技术方式突破了以纸质书本为核心的学习资源限制10。数字化、信息化、云端化、网络化将是教学资源的常态,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智慧化教学所特有的浸入式、交互式、想象式、情境式体验将进一步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对广袤知识的求知能力、索取能力、掌握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知识有效迁移的目的。在服装设计领域,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将使服饰设计教学不囿于传统“五感”的限制。它将渗透服装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设计、展示与销售环节,通过3D软件可实现服装设
27、计教学线上走秀、展示、订货,实现场景式、浸入式的设计体验,大大缩减了服装设计周期、营销成本及设计教学的距离感。四、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路径(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课程思政内涵教学新模式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提出要利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课程与实践教学。近期国家还发布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的文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维护民族统一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指出全线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据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呈现。就提升服装设计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来看
28、,专业教学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借鉴观”为指引,多角度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11,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内涵、伦理价值、道德规范、文化精神,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化于服装设计教学之中,构建课程思政内涵式教学模式,挖掘专业课中的育人元素,激发专业课教师除传授知识之外的传道意识和育人自觉12。各高校可根据地域性或全国性文化资源,发挥在地联合优势,依托“复合式”的师资结构,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传习馆、文化中心、传统村落、传承人等优势资源。同时,在课程目标设计中融入美育人才培养理念,即正
29、向的设计观、审美观、历史观、劳动观、批评观,提升服装设计系列化、规模化课程思政效果。此外,在教学大纲修订及教材选用、教学课件编写制作过程中注重家国导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注重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及其他设计资源的一线走访、深入挖掘,逐步提升学生创新设计和创造转化的实践水平。(二)关注社会形态新变革,以智慧教学引领教育信息化设计的功能、任务和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客观现实必然对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深刻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也应当对设计教育的方式和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13。当前,人们的文化诉求、审美需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习惯等均发生转变,服装设计的功能属性、精神属性不同以往,服装设计教学的目的、方法及手段
30、也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指引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形态变革,掌握新时代信息技术、消费行为所带来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的变革,及时关注并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新材料、新媒体等对服装设计教学领域的影响和渗透效果。智慧教育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是教育信息化2.0阶段所要实现的教育新样态14。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因具备可视化、信息化、数据化、普适化等特征,更需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创新发展。具体体现为:在教学模式方面,以服装设计教学信息交互为主,注重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与研究,突出服装设计教学的共享性、无边界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建设数字化、信息化、仿真式、虚拟式课程资源,在服装设计
31、流程之中注重对传统及新兴软件的应用,如采用3D、VR、AR、MR进行线上建模、制衣、发布、订购、展示,构建数字化服装设计款式库、流行资源库、色彩库、结构库、面辅料库等;在教学评价方面,聚焦于智慧课程、信息化课程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拓宽评价主体,构建教学评价多元矩阵,形成多向教学反馈机制。智慧教育是我们新时代的教育文化自信,更体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62023/2/14 15:05:19Fashion China 177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制度自信、环境自信。(三)打造中国服装设计教学新范式,助力提升中
32、国设计话语权中国服装设计教学顺应国家经济、产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走向,近40年来取得显著成果,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如毕业于国内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王新元、张肇达、马可、楚艳、兰玉等知名设计师。但在转型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高等服装教育30多年过程中,对创建有价值理念及其相关知识内容的忽视,使创新人才的培养陷入“从形式到形式”的迷失中15。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行业转型、消费升级、品牌战略和服装企业快速国际化发展的需求,直接导致服装设计教育质量与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16。究其原因,是缺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服装设计教学范式。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设计
33、产品的视觉表象下仍然蕴含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话语权的表达17,中国服装设计如何表达自我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影响力,是设计界、教育界、文化界殷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变革之根本在于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构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教学范式,以服饰自信促进文化自信,助力提升中国设计话语权。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谈到“话语就是权力”,即藏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亦代指国际影响力。中国服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便是以设计赋能产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产品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因此,文化自信引领下的高校服装设计教
34、学需做到: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对艺术历史、艺术理论、艺术实践与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博采众长,以史鉴今,提升服装设计中的文化渗透力、影响力,形成中国服饰设计语言;深入研究中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具体学情,形成基于艺术素养的全流程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在服装产品开发、服装设计过程中立足“中国风格”“中国主题”“中国元素”,以正确的设计观、审美观、历史观进行中华文化的创造、转化与传承。结语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服装设计教学立于文化自信的基石之上,通过文化创造、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在专业教学中挖掘、解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其不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文育人,以
35、文化人,推动与振兴我国设计教育事业、设计创新人才、设计创新产业。因此,我们需要直面新时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现状,始终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教育方针及社会形态变革趋势,切实地从专业出发,以文化领航,以科技助力,力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服装设计教学范式,提升中国设计话语权,为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经验。注释: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第349页。2赵力平: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J,党建,2017第7期,第38-39页.3李想哲: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实践逻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6期,第11-18页。
36、4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第1期,第188页。5崔若健、孙秀霞:在设计创新教学中建立文化自信J,美术观察,2018第1期,第126-127页。6卞向阳、周洪雷:关于中国服装设计类专业教育的再思考J,美术观察,2020第7期,第13-15页。7陈磊、李枫、沈扬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时代潮流、实践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21第7期,第65-69页。8邱水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0第19期,第12-16页。9阎卫东、王素君、吕文浩: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逻辑分析和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1
37、第6期,第44-50页。10张良、易伶俐:试论未来学校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基于知识观重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8期,第87-92页。11吴燕萍:文化自信引领下职业教育国际化拓展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第10期,第49-52页。12杨德广:课程思政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决定的J,江苏高教,2021第6期,第01-08页。13吴洪、洪吴迪:社会嬗变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自觉J,美术观察,2020第7期,第05-07页。14张秀梅、田甜、田萌萌等:近十年我国智慧教学研究的演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20第9期,第62-69页。15郝娟娟:从文本到形式:设计创新的自觉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肖文陵J.服装设计师,2023第1期,第20页。16徐军:“企业嵌入式”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装饰,2018第12期,第126-127页。17李超德、束霞平、卢海栗:设计的文化立场 中国设计话语权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第9期,第13页。文化自信引领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改革路径.indd 1772023/2/14 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