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13 期人 才 培 养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刘志雄,孙铭一(广西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南宁 530008)2020 年 9 月 25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1。硕士专业学位是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2。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MIB)从设立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已为社会培
2、养了一大批国际商务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如何提升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我国MIB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一)开设院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123 所院校开设了 MIB。院校地区分布不均,其中东部地区有 69 所,西部地区有 24所,中部地区有 17 所,东北地区有 13 所。北京、上海和江苏三地开设 MIB 的院校数占全国总数的 30%,而海南、河南、内蒙古、贵州和宁夏 5 个地区各仅有 1 所院校开设 MIB 专业,西藏和青海地区至今还未有院校开设MIB 专业
3、。(二)培养模式当前我国各高校的 MIB 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相同,采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单位联合培养,成立实训基地,建立导师组,实行“双导师”制。在教学方法上,大都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MIB 课程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除理论课程外,各高校开设了涉及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财税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上这些都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实践性的国际商务复合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三)师资现状由于各高校师资情况有较大差距,本文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中各选 1 所财经类院校来对比分析,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从表 1 可以看出
4、,对外经摘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国际商务硕士(MIB)研究生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双导师”建设和生源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提高我国 MIB 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从完善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推进“双导师”制落实、提高生源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关键词: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质量;提升路径;需求导向型;“双导师”制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3-0150-04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
5、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oenter the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it 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degree and graduateeducation.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mode,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
6、e tutor and the source quality ofstudents in the 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MIB)postgraduate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B postgraduates training in China,it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demand-oriented training model,promoting the organiccombination of
7、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tutorsystem,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s.Keywords: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training quality;promotion path;demand-oriented model;the double tutor system基金项目:2020 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
8、“国际商务(MIB)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GY2020067);广西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财经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实践研究基于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财务管理 建设的思考”(2021ZJY873);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本经验与典型案例研究”(2021A038)第一作者简介:刘志雄(1982-),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研究生教育。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13.036150-人 才 培 养高 教 学 刊Journal
9、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13 期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MIB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东北财经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在 MIB 招生数量方面,西南财经大学招生人数较少,其他 3 所高校的招生人数相对较高,符合近几年扩招的趋势,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有一定比例的推免生。学校MIB 所属学院师资力量MIB 拟招生数量(20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专职教师112 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有100 名,长江学者2 名,万人计划 1 名,教授43 名,副教授44 名,博士生导师37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 名
10、,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0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3 名,90%以上的教师有国外进修、攻读学位、教学和科研的经历155 人(含推免生 62 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职工97 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 人;教授 29 人,副教授 26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5 人,有 24 人曾经或正在国外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69 人(含推免生 15 人)工商管理学院教职工202 人,专任教师 148 人,其中教授39 人,副教授 72 人,博导 36 人,硕导138 人;国家级名师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4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1、3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 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 人58 人(含推免生 20 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职工120 余人,包括专业教师、海内外讲座教授、语言类外教、校外导师。专业教师中专职博士生导师 10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 人,海外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 12 人、副教授 19 人;海内外讲座教授 20 余人;语言类外教10 余人;校外导师40 余人12 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职工34 人,其中专任教师 26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 1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2 人,大连市首批领军人物1 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4 人。有博士生导师5 人,硕士生导
12、师 22 人,专硕校外兼职导师30 人80 人表1学院师资及招生数二我国MIB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一)存在问题我国 MIB 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钩近些年,国际形势、国家政策不断变化,社会对 MIB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地转变,但很多高校却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变,主要表现为:有些高校仍保持最初的培养模式,没有根据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来对 MIB 研究生制定新的标准;课程体系缺乏前沿性,没有联系最新的国际商务热点问题,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打造了核心课程,但仍缺少一个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能体现出 MIB 研究生的专业性;还有些
13、高校虽然培养模式已与最新的市场人才需求挂钩,但却忽略了 MIB 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最终目标,这与课程思政方面存在很大联系。高校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在思政理念上不能达成共识,且许多专业课教师缺乏将思政教育内容嵌入课程体系的能力。2“双导师”制建设落实不力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双导师”制度,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较大问题,有些学校更是形同虚设。校内导师更多偏重于学术培养,导致 MIB 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化倾向明显;校外导师习惯于工作思维和市场导向,自身对研究生培养的理解不到位,不易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的国际商务人才。“双导师”制建设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没
14、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并且校内外导师由于各自的理念差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意见,这些都阻碍了“双导师”制建设的推进。3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良好的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石,如何挑选出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是各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MIB 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有推免生、第一志愿考生和调剂生。初复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出MIB 研究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许多学生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入学后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高校在一志愿生源质量和数量上都更具竞争力,其他地区高校存在一志愿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覆盖范围小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 MIB 研究生
15、总体培养质量的提升。(二)原因分析1培养运行机制不完善虽然各高校都制定了完整的培养方案,但在实际落实中会存在偏差,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例如,培养目标要求 MIB 研究生要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等,但实际人才培养中 MIB 研究生是否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难以考量。大多学校只关注151-2023 年 13 期人 才 培 养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MIB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否合格,不关心研究生是否真正具备一名 MIB 研究生的专业能力。许多高校对 MIB研究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导师注重学术能力,其更看重研究生的学术
16、成果,而不是实践能力。因此,研究生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与成为应用型高层次 MIB 人才背道而驰。在课程思政方面,由于思政教育任务层层下达,最后落在专业课教师身上,很多院系的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内容不熟悉,且认为思政工作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这都导致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存在很大阻碍。2顶层制度设计不健全虽然现行的政策法规对“双导师”制的地位、运行机制等作出了规定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指导,且大多是针对校内导师而言,对校外导师的权责、利益分配等问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3。校外导师在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中扮演配角,长期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关系,导致其没有明确的身份地位,缺乏话语权,不能充分发
17、挥其指导作用。在校外导师的选聘、考核等环节,学校也缺乏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顶层制度设计的不健全使得“双导师”制建设出现种种障碍。3人才选拔体系不规范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依靠初复试成绩来选拔,但各高校在初复试内容、复试形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许多高校缺乏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体系,没有对人才选拔流程规范化。有些高校因为地域原因,再加上没有完善的宣传体系,学校自身特色、知名度得不到展现,更没有足够的优势去吸引优质生源。现阶段推免生名额逐年增加,更多的优质生源流向名校,其他高校留不住本校优秀学生,更多的是吸引比自身水平低的院校学生。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名额,以低标准来保证招生任务完成,这更降低了 MIB
18、 研究生的总体生源质量。三我国MIB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思考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需要提升我国 MIB 研究生培养质量,具体思路如图 1 所示。图1MIB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框架(一)完善培养模式,丰富课程体系1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培养模式第一,学校在发挥自身培养特色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4-5,与时俱进地转变 MIB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模和结构,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6,与用人单位和企业多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情况,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进行调整,并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突出 MIB 专业学位的立足学校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培养规模和结构等积极推动产教融
19、合调整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拓宽 MIB 研究生视野讲座、调研等强化 MIB 研究生实践性应用能力职业能力整合资源成熟专业课试点推广健全“双导师”制建设,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课程体系思政教育专业课目标方法考核体系思政元素教师结合点保证 MIB 研究生:学术水平应用能力校内导师增强学术指导校外导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聘用监督考核择优续聘”原则物质和精神激励“双导师”制提高生源质量,把好“入口关”招生单位国家下放招生自主权保障监督机制政府高校专业机构制定符合自身的录取标准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保证招生和录取结果的公平公正规范初复试工作流程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保证招生信息的公开透明MIB 研究生
20、培养质量提升完善培养模式,丰富课程体系152-人 才 培 养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23 年 13 期应用性,最终落实好学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使命。第二,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讲座和调研等方式,拓宽 MIB 研究生的视野,促使研究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并使其了解政府、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切实做到将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充分发挥 MIB 研究生的实践能力。2推动课程体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要注重 MIB 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具有
21、良好品德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与方法,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7,在专业课的讲授中,用思政理念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在价值领域的思考。其次,要立足每门课程本身,探索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先在成熟的专业课中进行试点,避免低效。最后,教师要将课程思政作为一门学问、一种价值,加深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通过课程思政来升华专业课教学,使研究生从不同层面更深刻地理解专业课,从而提升课程效果。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8,使专业课教师成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带路人,同时也提升了研究生的思想素养。(二)健全“双导师
22、”制建设,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双导师”制度对于提高 MIB 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要充分完善并落实“双导师”制度,这不仅能保证 MIB 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也能保证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校内导师要进一步增强对 MIB 研究生的学术指导,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同时,对学生硕士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在校外导师侧,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校外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聘请有经验、有担当且对研究生有实际帮助的校外导师来进行指导,并且坚持“聘用监督考核择优续聘”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满足校外导师的深层次需求,
23、从多方面激励校外导师保持其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对研究生的“引路人”作用。(三)提高生源质量,把好“入口关”1下放招生自主权,建立保障监督机制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将招生自主权适度下放,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层次和办学条件设定合适的录取标准来筛选人才,选拔出真正具有国际商务科研潜力的综合素质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与此同时,要建立保障监督机制,通过招生办内部监督与社会公众外部监督并举的方式,从政府、高校和专业机构三方入手,建立招生与监督相互制约的体系,保证招生和录取结果的公平公正。2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招生信息公开透明从高校层面看,高校要规范初复试的工作流程,在初复试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充分展现本校
24、 MIB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建立一个多元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初试成绩的基础上,将更多能反映考生科研潜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指标融入录取标准中。高校还要保证招生信息的公开透明,完善学院网站及公众号建设,加强各类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提高效率,为考生做好服务。参考文献: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9-34.2 李孟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初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2):154-160.3 杨超,徐天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协同机制探索基于利益相关者
25、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77-82.4 李文英,陈元元.日本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3):66-70.5 程永波,秦伟平.生态系统视角下商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2):23-28.6 马永红,刘润泽,于苗苗.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内涵、类型及发展状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7):12-18.7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8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