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建构研究_李昌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336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建构研究_李昌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建构研究_李昌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建构研究_李昌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声屏世界2023/2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JIE管理平台终端接触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建构研究李昌硕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准确、不权威、无源头、误导性、后果恐吓式信息无处不在,导致受众阅读焦虑,产生不安全感。对此,文章先探讨了建构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来分析建构该体系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具体建构路径,并在后续实践中加以实施、检验和完善。关键词:新媒体 信息传播 信用体系 建构新媒体环境中建构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必要性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乱象频生。近年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政策,却依

2、然难以遏制网络上大量来源复杂的负面、虚假乃至于违法信息。由于缺乏明确的信息传播约束体系,网上不良信息泛滥成灾,使得用户难以辨别真假,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的环境。在新媒体平台上,谈历史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是历史专业人员,其发布的内容可能只是从某些论坛“复制粘贴”而来的用户评论;宣传保健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懂该领域,有些只是“伪专家们”以开设养生保健网站为伪装而进行的兜售行骗;解读政策法规的人可能会臆想、夸张,以谋求流量,利用民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对热点内容进行过度解读,甚至用毫无逻辑的观点来迎合受众;发布新闻动态的人可能为求新奇故意有选择性地加工信息,把多来源的信息杂糅堆砌,再略加修改一番便发布出去

3、,有时为满足受众的猎奇欲不惜加入恐吓、血腥、淫秽等不良内容。如此等等,大量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信息充斥在新媒体平台,导致了受众产生阅读焦虑和不安全感,既损害了网络的信息质量,又扰乱了网络秩序,甚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对正面信息的需求。一、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制度,从多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新媒体监管制度。一是确立并坚决贯彻用户实名制,在此规章下新媒体用户只有通过实名申请和网上注册才能开通账号,确保网络监管部门能够根据新媒体端传播的信息精准追踪到发布者,迫使新媒体用户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二是打造并完善新媒体的舆情监测体系,对热门网站、社交媒体等进行全方位监测,精准把握当

4、下的舆情动向,从容应对和预防,防患于未然。三是各级负责监管新媒体的部门要着重提高、强化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发布预判水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前准备。二、社会需要摒弃利益至上的歪风邪气,弘扬正能量。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民“共享”信息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加快了各类信息的流通速度,然而要想保持“共享”渠道的畅通,就要求各个参与方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只有“讲诚信”,新媒体才能有担当、负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因而要想用好新媒体,整个社会都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抵制拜金主义、利益主义等歪风邪气,促使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这也正是每个传播者、每个受众都应有

5、的担当和责任。三、个人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加强信息辨识能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借助新媒体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根据个人需要选取信息,然而网络世界具有的虚拟性,导致各类信息鱼龙混杂,使得用户极易被一些无良媒体的不实信息误导。同时,在长期的宣传和渲染下,媒体的影响力很容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着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使得广大群众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因此,对于新媒体用户来讲,要积极提升媒介素养,通过提升“动机”和“意愿”来强化自我主体性、主动性,在浏览、采用相关信息时多加思考,加强自身的信息辨识能力,莫要误信、轻信。建构信息传播信用体系本质上是保障公众“知”和

6、“言”的权利。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两种途径。当前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方式愈发多样,但网络信息来源的混杂性、不确定性也对信息传播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公众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公众获取信息的效率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公众难以获悉信息的真相,离事实越来越远,大大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因此,构建信息传播信用体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多94声屏世界2023/2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JIE管理平台终端接触方发力下,进一步建立了健全的新媒体监管体系,对发布于网上的信息进行多重“

7、过滤”,有力打击和排除弄虚作假、扰乱风气的不良信息,确保公众获悉到的信息最贴近事实的真相,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二、保障公众的表达权。表达权原指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在信息传播中,用户的表达权表现为其有权在合法范围内利用多种媒介平台来发表意见、观点,并且表明态度。表达权的实现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公众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公众结合获取的信息向社会进行发布或传播。如今,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兴起,多数公众也倾向于在这类平台上获取并发布信息,然而当前网络空间信息准确性、权威性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信息传播的进程,使得公众难以获得客观、全面、准确和权威的信息,也就难以做

8、到有价值、有理性、有建设性地发表个人想法,公众自身的发表权受到侵害。因此,建构信息传播信用体系迫在眉睫。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互联网信息的筛查力度,及时清除不实、不良信息,尽可能地提升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进信息传播的精准性,使公众放心浏览、查阅和获取各类信息,公众通过这些真实、客观和权威的信息来进一步增强自身对于各类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认识,进而发表有价值、有深度的观点、态度及意见,以此切实保障公众的表达权。新媒体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建构路径建立新媒体的分类登记制度。为确保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有迹可循、有源可查,管理部门在整合详细信息后,应当按新媒体平台的属性对不同账户进行细分,如将其分为政

9、务类、企业类、私人类三大模块,之后再按照所属平台再分为微信公众号类、微博类、B 站类等,最后再按照信息内容进行最后的划分,将之分为生活类、健康类、教育类、游戏类等。管理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审核力度,认真审核已提交的新媒体登记信息真伪,做好详实、有序的备案登记工作,为更好地省察新媒体信息传播打下坚实基础。如此一来,便如同经济运行领域里限定经营范围一样,便于引导信息发布者或提供者能按“专业人干专业事”的行为逻辑,尽可能保障所提供信息的专业性、权威性、可行性、有用性。用技术建立信息提供人的信用标示系统。提交登记材料之后,新媒体账号就可以申请认证,请求通过之后便可以正式开展运营。与此同时,管理与监察部门应

10、当在做好备案工作的基础上对于各个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进一步追踪,针对新媒体涉及的不同领域,利用大数据、算法机制等技术手段分析新媒体运营期间的活动状况,查找违规、违法行为,并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拦截。在分析整合新媒体一段时间内的运营状态后,监察部门可以效仿社会信用系统,采用星级评价标准,对于传播积极、正能量信息且发布内容广受好评的新媒体给予五星级评价,并注明官方认证标示;对于运营期间有过不良行为、传播不当信息的新媒体给予一星到二星级评价,并对该平台信息提供者打上“黑名单”标示予以警醒,在该平台修改、取缔不良信息之后再取消“差评”;对于严重违反信息传播规定且屡教不改的新媒体则给予零星评价,并强制

11、叫停运营,根据相关法规予以惩处,并向全网公示,将该平台负责人记录在案,谨防其再犯。如此一来,所建立的动态标示系统一方面能促使信息提供主体自我警示,改进信息提供行为,另一方面能帮助受众直观地判断信息的权威度、准确度。创设信息传播失信的追责制度。为了更有效地遏制和惩处传播失信事件,政府首先应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将法律作为整个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保证,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国家应当从两方面出发推进立法工作,一是合理借鉴发达国家在网络信息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国国情整合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信息传播信用体系的建立奠定制度框架。二是加快研究

12、探索,及时出台与网络信息信用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 网络信息报告法 网络信息信用法等,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新媒体行业规范规范发展。此外,还应当健全信息传播失信的惩罚机制,加大新媒体失信成本。政府以立法形式,依法对传播失信者进行严惩,情节严重、造成社会动荡者甚至会面临牢狱之灾。政府在激励守信行为、防止失信行为发生等方面也应发挥作用,加强对广大用户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传播失信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来,从政府到地方各级部门,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便大大加强了对网络信息传播行为的监管效率。信息管理部门的针对性职能设定。一、及时开放信源,确保不良信息公开透明。传播失信事件特别是影

13、响较大的事件发生后,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公开不良信息的详情,主导信息传播。对不良信息传播与网络用户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决不能简单地查封信息源就能够一劳永逸。对于此类信息中比较复杂的状况,政府部门可以选择性公开并给予适当解释,同时进行后续动态的更新,从而确保公众能够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不被不良信息所误导。二、信息管理部门主动发声,引导信息传播正向发展。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信息传播失信事件,则需要信息管理部门详细分析事件性质,在事件产生更大影响之前主动发声,设置好合适的议题,引导信息的正向传播。第一,信息管理部门95声屏世界2023/2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

14、JIE管理平台应当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定性,并尽快发布官方解释来主导舆论,从信源树立自身权威。第二,应主动设置能与其他主流媒体形成共振、引起公众共鸣的积极议题,用正能量的议题引导信息传播方向。第三,地方各级管理部门还需要组建网络评论队伍,在不实信息中把控舆论导向,理性传播正能量。三、加强舆情研究,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在信息传播失信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会在网络空间中引发轩然大波,此时民意舆情高涨,信息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并正确处理舆情危机。对此,政府应督促地方各个信息管理部门加强舆情监管人才的培养,组建舆情研究中心,加强舆情危机研究。同时,各部门也应当加强与专业舆情研究机构的合作,弥补自身在技术手段

15、、信息导向分析等方面的不足。结语互联网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在当前的融媒体背景下,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五花八门,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表达的欲望也愈发强烈。由于在现有的网络治理思路和管理之下,对于全网大量存在的不准确、不权威、无源头、误导性、后果恐吓式的信息,既无法用法律法规来惩戒,又无法以关键词为指标来纳入技术管控,同时因传播主体泛杂而无法以媒体伦理来规范,这些乱象的形成成本低而甄别成本高,因而难以对其进行根本性治理。因此,建设现代信息传播的信用传播体系是必然之举。基于此,笔者站在网络传播管理者的角度,结合当前的网络传播乱象和治理痛点来研究如何通过建构信息传播信用体系来提高网络治理能力

16、这一问题,旨在探究如何在现有的治理框架和资源下,突破治理盲点,提高治理效能,降低治理成本,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建构路径的时效性需要实践的充分检验,在信息管理部门法规政策的层层落实下,完备的登记制度、信息标识系统以及相应的追责制度将逐步完善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一步开展针对性职能的认定,最终在完成多维度路径创设的基础上,对体系建设成本进行考虑,校验其治理效果并进行下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政府应当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好带头作用,自上而下地统领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净化网络空间。长此以往,公众“知”和“言”的权利将得到高质量的保障,获取信息的安全感也将水涨船高,各类信息发布主体的信息传播将

17、更加规范化、精准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进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做出应有贡献。(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栏目责编:乐禾参考文献:1邓勇.新媒体传播虚假错误养生保健信息多维规制探讨C/.卫生法学与生命伦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536-542.2冯登国.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01):8-13.3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4刘建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03):50-53.5聂丹.新媒体传播乱象与应对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8,4(18):54-55+60.6吴纯勇.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媒体管理J.网络传播,2015,(01):94-95.7徐瑞娥.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5,(03):75-77+17.8阮丽铮.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管理与规制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7,(03):94-96.9朱智勇.基于新媒体的虚假新闻乱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2014,(49):167-167.终端接触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