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4 卷总第 252 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44.General.No.252)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23收稿日期:2023-01-11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海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E220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潘海霞,女,天津理工大学讲师,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理论研究;王亦敏,天津理工大学教授,从事产品系统设计及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元宇宙语境下贵州地区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探究潘海霞王亦敏(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天津300384)摘要:文章阐述元宇宙作为时代发展需求的客观性与必要性,分析元宇
2、宙应用于贵州非遗传承的可行性与前瞻性,论述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现状,通过研究元宇宙与非遗传承的基因耦合,探究如何在现有元宇宙技术基础上实现对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的技术引导与升级。做好元宇宙在贵州非遗传承中的概念先行工作,抢占先机。实现贵州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创新、解决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的活态问题,对推进贵州文化产业建设及数字经济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元宇宙;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23)02-0093-07DOI编号: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23.02.015A Study on the Li
3、ving Inheritance of Digital Aneuploidy in GuizhouProvince in the Meta-cosmic ContextPAN Hai-xiaWANG Yi-min(Art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bjectiv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meta-universe as thedevelopment needs of thetimes,analyzes th
4、e feasibility and foresight of the application ofthe meta-universe in Guizhou ICH(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the digitization of Guizhou ICH,and explores how to guide and upgrade thedigitization of Guizhou ICH technolog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meta-univ
5、erse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aims totake the initiative in the preceding activities of the concepts of meta-universe in Guizhou ICH,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the digitization of Guizhou ICH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living state of the digitization of Guizhou ICH.It is ofpractical signific
6、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izhou cultural industry and digital economy.Key words:meta-universe;Guizhou ICH;digitization;living state of heritage元宇宙是高度发达的虚拟世界,它平行于现实世界且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和思维方式,将成为解决现实当中复杂行为及问题,探知未知、改造现实的新手段。元宇宙是一个涉猎广泛、体系庞大的系统,在非遗文化传承领域属于空白。现有的元宇宙与最终的元宇宙存93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7、 4 月版在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的缩短不仅要借助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且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当代元宇宙技术尚未成熟,在非遗传承中,做好元宇宙概念推广和现有元宇宙技术在非遗文化领域转化,抢占发展先机,实现利用现有元宇宙对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进行现有技术、体验感和思想路径升级1。一、元宇宙现状与时代催化下发展的必然人类对于生命维度意义的探索和人类实现自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元宇宙的出现带给人类文明新的发展维度,有人说这是继“苹果”后的第二次整合式创新。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未来发展的可能,承载着人类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一)对标世界观元宇宙缘起1979 年元宇宙最早出现在游戏 MUDs、M
8、USHes 里,1992年“metaverse”元宇宙一词诞生,Snow Crash 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元宇宙的样子,从1979年至2022年元宇宙已经发展了43 年,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限制,元宇宙发展缓慢2。2020 年,全球疫情暴发,世界的线下生活生产被迫暂停,人们对于虚拟世界的需求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年各高校纷纷效仿伯克利分校,通过虚拟世界让同学们在疫情下完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毕业典礼。人们重新思考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线上虚拟活动变得活跃。元宇宙成为疫情结束之后社会需求的突破口,成为拓宽人类生命维度和实现人类自由追求的可能。2021 年,全球经济依旧萎靡,元
9、宇宙成为资本的出口,各国公司在元宇宙的投入越来越大。纵观2021年各大公司元宇宙布局,人工智能、数字化资源、全息影像、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元宇宙支持技术发展迅速,NFT标准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开始大规模使用,开放的网络协议也在进一步发展,硬件设备厂商和应用场景开发商也在加快步伐。科技迭代、疫情催化,技术支持与环境基础逐渐完善,元宇宙迅速崛起,成为各项数字技术发展的着力点,为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创新式整合场域。元宇宙元年的大门已开,各国纷纷加速布局,抢占先机。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必将为世界的各个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元宇宙也将成为全球非遗传承的重要转折点,元宇宙特有的身份系统和
10、价值系统以及沉浸式体验将为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提供新路径。元宇宙技术下数字化传承将为非遗带来人文引导和技术升级,重构非遗传承活态生态实现意义;并对非遗传价值存续承提供前瞻性预判。因此,元宇宙技术支持下的非遗数字化传承将驶入一条全新赛道。(二)对标国内观新时代发展之需2022 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元宇宙中国设计方案,成立国家研发机构攻克元宇宙底层技术难关、完善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标准规划和监管等提出建议,推进国内元宇宙进程,加速数字化经济发展。国家统筹下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布局元宇宙发展,北京、贵州、合肥、武汉等多地政府全面加速布局元宇宙研究机构。截至2022年4月21日,天眼查检索分析数据显
11、示在一年时间内相关“元宇宙”的注册公司高达880个,腾讯、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入局元宇宙。元宇宙为中国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是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大国,但线下经济、文化受到了疫情的打击。习近平强调“信息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疫情防控期间元宇宙布局无疑是国家经济恢复的有力一举,也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带来新可能。1.互联网时代“大众基础”数字化需求升级2021 年12月,经数据统计,中国手机网民达10.29亿,总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在线办公人数较2020 年增长35.7%,人均上网高达4小时/每天。可见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
12、常生产生活。2021 年春晚,AI、VR、AUTOSTEREOSCOPY技术首次进演播室,叠加AR(增强现实)、XR(拓展现实)技术及数字影像互动技术等为观众呈现一场沉浸式虚拟现实互动版春晚。全国观众首次在荧幕上感受到了元宇宙带给人们的数字化视觉新体验,社会接受度和满意度极高,某问卷调查显示央视春晚满意度高达100%。国内VR/AR行业势头强劲,AR头显热卖,仅2021 年16月行业融资已达30亿。以上所列举出来的真实数据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宇宙的发展势在必行,人们对于数字化新技术体验充满了渴望,同时也为文化的线上传承积累了数字化群众基础。942.跨领域构塑是非遗传承“破圈”的自我需求从人类单
13、纯的口耳相传到文字、媒介、互联网等技术的引入,每一次新科技的引入都是非遗传承的跨领域建构,数字化是现阶段非遗传承的有力手段之一,符合现阶段非遗活态发展的规律。人的物理属性和文化的活态属性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之一,在非遗的多个发展阶段,“活态”传承一直在寻找某种更好的方式来确保非遗的生命力,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是非遗自我发展的选择。非遗数字化传承并不是新兴事物,早在20世纪50 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提出,科技是影响数字化传承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非遗数字化传承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一直注重文化工作,2005年国家开始加大数字科技对文化的传承力度。2020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标
14、志中国非遗数字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非遗数字化传承从摸索初期到深化繁盛已有15个年头技术层面的局部化、发展周期短平化也使非遗数字化传承产生了相应的时代问题。元宇宙为非遗传承的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等整合创新提供了协同应用的场景,是非遗传承的在现代社会的跨领域构塑。元宇宙的自由,活态,安全等理念同频共振非遗活态传承理念,将为实现非遗数字化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区块链、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成为现阶段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破圈”利器,成为非遗传承人文引导和技术升级的有力抓手。二、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发展环境贵州省多年来一直大力支持数
15、字经济的发展,为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提供了肥沃的技术土壤。鲜明的地域文化滋养了富集的非遗资源,丰富的非遗种类涉及繁杂的门类、工艺与技法等,展现贵州非遗文化体系完整性和多样性。为保护及延续文化体系的完整性和多样性,贵州较早进行非遗保护工作,在国家非遗项目的数量上与传承人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非遗生态区保护也取得了较好发展。多年的探索经验使贵州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上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特色3。2013 年7月16日贵州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工程”,着力推进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进程,2022年3月3日据 贵州日报 刊发的 贵州布局元宇宙新赛道 报道,政府和企业加快推进政策和路径建设,布局贵州
16、地区元宇宙,抢占发展先机。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的支持也为非遗数字化的升级提供有力保证。探索构建元宇宙下非遗数字化活态生态传承体系,将为全国非遗提供多样性发展样本。(二)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形式也趋于多元化发展态势。智能数据库,数字博物馆,AR、VR、MR 场景运用、自媒体直播,云课堂,APP小程序,游戏数字替身等形式相继应用于非遗的数字化传承。贵州非遗传承近年致力于数字化活态传承,取得可观的进展。但受限于地方政策、技术、思想等,现阶段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数字化活态传承不仅是“技”的复刻,更是利用数字化保护非遗“艺
17、”的内涵。技术的限制、发展的滞后,使人们在瓶颈中不断反观数字化活态传承现阶段的问题和解决路径4。1.贵州非遗数字化资源更新滞后化局限化2013 年贵州开始进行非遗数字化采集工作,时至今日,贵州非遗数字信息库已具备一定规模。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库 的建立是贵州非遗数字化进程的基础。非遗传承过程是一个变化、演化、创新的过程,数字化传承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现有的数字化资源更新滞后,无法在传承过程中得到时效性、有效性的更新,导致图片、视频等大量资源内容上陈旧;图片视频在画面清晰度和使用质量上也存在滞后的现象。随着现代视频图片高清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非遗数字资源的革新也变得迫切,大量陈旧的资
18、源有待于数字化革新;纵观贵州非遗数字资源缺少宏观性、系统性协调,各部门在资源整合上存在缺漏、重复等数据整理问题,省级资源、州级资源,村落资源等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的、互补互助的资源共享模式,导致资源在使用上的局限性、片面性。2.贵州非遗感官赋能的接入类技术应用现状和问题潘海霞王亦敏:元宇宙语境下贵州地区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探究95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感官技术的建构将为非遗带来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增强大众对于非遗的兴趣5。AR/VR等场景应用是现阶段感官赋能的一个很好的体现。VR 技术映射线上非遗项目,VR博物馆、VR非遗科学城等项目的建设,戴上VR
19、设备,仿佛就能亲临非遗传承现场。AR技术多映射非遗线下项目,在实景参观游览、非遗体验馆、非遗线下博物馆科技馆中,实现增强版现虚实交互实体体验,增加人们的兴趣和参与感。但在现实的应用上并没有达到预先效果,且存在很多不足。数字博物馆中AR/VR 等感官赋能技术的应用仅限于内容上的转化,存在表面化、局限化的特点。用户互动感、特效表现,引导交互体验感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技术受众面窄,AR/VR等感官赋能接入类技术仅服务于有一定知识储备量和有一定技术操作能力的中青年观众。年幼或年长的观众甚至是有特殊身体缺陷的观者则在技术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困难5。2016 年贵州首个数字博物馆建成,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为数字应用
20、技术提供了一个相互整合的平台,感官赋能的接入类技术也开始有的放矢。贵州近年来依托政策扶持逐步完善省级数字博物馆建设,并推进省级、州级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博物馆数字化到数字博物馆,文化传承突破时空的限制,为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2021年7月2日,“非一般的云上贵州”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上线。带上设备便可以进入VR场馆,展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以全景式、沉浸式的视听体验,邀请新加坡的朋友“云游”多彩贵州。经调查分析,AR应用在贵州地区并不完善,通过2021年华为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案例,关注AR应用的前沿信息,借鉴成功案例将AR运用于贵州非遗传承领域。对于进入到参与中的观者不能
21、被激发兴趣,未能达到预期沉浸体验感效果;对于不同的人群,缺少个性化技术处理和人文引导未能达到预期参与感效果。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操作技能和文化关注点上都存在不同。感官赋能接入类技术应服务于不同的受众人群,为其提供对应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升级。3.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程序类应用现状和问题国内现有非遗APP的涉及方面很广,基于安卓与苹果系统主要分为:知识介绍类APP,以现有图文资料,视频录像,直播等介绍非遗、非遗传承人等相关信息;商品交易类APP,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以衍生品进行交易的平台;娱乐游戏类APP在娱乐的过程中参与非遗的制作,了解和体验非遗。“贵州数字乡村”APP是贵州打造的指导开发的“数字化+
22、村落”的应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工具性软件;以全国版的多彩宝APP为例,APP整合贵州农特产、旅游、非遗传承、医药等资源,做大胆尝试,但在苹果app store中例评价仅有281个,可见用户使用量少。APP的应用大都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为用户提供虚拟的个人学习、创作购物空间,但内容简单,整合性差,使用感弱,造成大量APP下载率低,使用率低。游戏的APP下载量相对较多,但在非遗内容传承上又存在片面化、表面化特点。APP不同板块之间基本是独立发展状态,各自寻找应用场景,内容与场景之间没有关联性,数字化、非遗文化、周边产品等只是进行简单的嫁接和展示。提升内容含金量和操作接受度,真正实现通过非遗传承以
23、点带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贵州千亿级数字经济、实现相关产业持续性发展的作用。4.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播类技术现状和问题短视频平台的出现解决活态传承中地域和时空的局限性,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美拍多彩贵州 悦享非遗年俗”短视频挑战赛专题活动。相关短视频在“贵州非遗”抖音官方账号发布,采用DOU+流量投放发声,发动传承人及行业相关网红大V参加,这次活动参与作品虽仅数百,但其传播量却高达34021.5W万次+,短视频的加入,让非遗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承范围更广,速度更快6。非遗传承与短视频结合极大地拓宽了非遗的受众群体和传播速度。在短视频快餐式的流量逻辑之下,非遗短视频呈现碎片化、表象化和娱乐化
24、,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非遗的有效传承6。MCN 机构的关注也为非遗传承人进行短视频传承提供了稳定的商业变现。在MCN的入局下非遗短视频火了。传承人纷纷开设账号,但是面对网络直播这个角色,非遗传承人并不能胜任。脱离了MCN的支持,大多数传承人无法进行后期处理和视频剪辑,在短视频中的创新和传承也受到96自身(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算法,以及网络商业逻辑等)能力的影响。直播和数字传承的认知不足导致传承人难以把控短视频传播中非遗的核心价值表达。没有外部机构的支持,短视频制作与线上直播对于非遗传承人并非易事。5.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活态问题分析纵观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现状,可见现阶段贵州非遗数字化并未将活态作为传承的
25、重点,非遗数字化传承还停留在技术的转化和吸引大众眼球上,内容的传承大于内涵的传承,各项措施流于表面和形式的转化,缺少统筹规划和指导,传承“活态”内涵严重不足。缺少了活态的内涵引导,非遗数字化传承技术的复刻便缺少整合式内涵展示,缺乏创新,更新滞后也就成为常态。囿于大环境,传承过程中活态缺失影响了传承内容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导致传承人主体性表现不足,缺少内化活态传承、文化传承;传承的活态表达不明导致传承兴趣调动弱,文化传承认同感差,价值存续规律表现不明。三、元宇宙语境下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元宇宙为非遗数字化带来新路径。元宇宙提供的是创新性的整合空间,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提供了可以协同的应用场
26、景。元宇宙的组成要素及特点与非遗的活态特点相契合,将数字化活态传承带入新的赛道。元宇宙技术下数字化传承将优化现有数字化活态传承人口传,身教,意会的物理传承路线,提升技术体验感和认知维度,重构非遗传承活态生态,优化文化意义,并对非遗传承价值续承提供前瞻性预判。(一)元宇宙下贵州非遗活态传承空间构建贵州非遗传承在元宇宙下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新体验?打开想象同课题一起进入这样一幅场景。偶然你发现了一件苗绣纹样的工艺品,巧夺天工的苗绣技法让你想一探究竟。回到家中你来到设备前,穿好“皮肤衣”,带上VR头显,打开程序。瞬间你进入到苗绣元宇宙空间,出现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大街上,声音讲解着苗绣的起源
27、和当地风土人情并指引你前行,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区,贵州省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虚拟工坊的数字牌匾出现在空中,身边的虚拟屏幕开始滚动石丽平老师的生平,走进虚拟工坊,坐到绣花架子前,“数字孪生传承人”石老师开始示范讲解了具有代表性的苗绣“鸽子花”,苗绣传承之旅由此开始。手把手带你尝试着不同的针法。随后系统(人工智能通过你大数据信息)分配苗绣纹样,你发现正是你喜欢的那款,学习过程中不小心扎到了手,疼痛感让你牢记了关键处针法。作品完成,区块链系统自动保存并为作品加密,与老师道别。来到画廊,你将作品放到网上出售并限定在101名观者观看后才可以出售,很快作品被买走,与买家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后,你回到了现实
28、世界。脱下皮肤衣,摘下AR设备,看着窗外的夜色,手指还在疼痛,就这样你以数字身份完成了元宇宙空间内苗绣的数字化学习。元宇宙借助区块链底层技术,以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多元化数字技术,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物理规律和个性运行机制,描绘了一个活态苗绣传承空间。空间就像电影中所描绘的那样,科技感十足,生动鲜活。元宇宙三要素:身份系统、价值系统、沉浸式体验感承接非遗传承理念,在元宇宙中苗绣传承人和参与者均享有绝对的去中心化特性,主体性得到全面自由体现,人们在非遗传承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得到技术升级。元宇宙概念、技术拓展了人们固有的传承方式,符合了作为互联网“原住居民”九五后的审美,又满足了大众对于未来科
29、技的兴趣,并在文化数字化活态传承上实现人文引导深化和技术升级。(二)元宇宙与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基因耦合1.元宇宙身份系统优化非遗活态传承主体性和临场感区块链框架下的元宇宙身份系统是完全独立自由的身份系统,它具有去中心化特点。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没有中心控制的系统现象或结构,运用在非遗传承中,耦合活态特点,为传承人和被传承人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力、创新性与临场感。传承主体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和创造,传承人不再依托于政府、企业、媒体、学术等公共机构,其主体性、活态性得到体现,被传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传承的内容和场景以及传承形式,从而提高被传承人的传承兴趣,增加文化认同感。区
30、块链与NFT技术与现代生物特征,指纹、声纹、虹膜等融合,使传承人的价值、非遗产品的价值以及非遗文化的溯源路径都得到唯一性、潘海霞王亦敏:元宇宙语境下贵州地区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探究97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系统化的保护,传承环境更加活态、自由、安全。2.元宇宙价值系统优化非遗传承活态内涵问题依托数字技术,实时模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内容构建的核心技术,区别于游戏和动画,游戏里所有的内容都是事先设定好的人物、表情、动作、运动轨迹等。假设设置足球下落,计算频率是1秒50帧,足球可能会弹7下,1秒20帧可能弹9 下,但现实世界的物理过程是连续的,“omni-v
31、ersem”建构的数字模型遵循更多物理特性来模拟现实环境运行,这些物理特性除了重力,还包括光、引力、压力、电磁波等等,从而实现更加拟真的现实效果。“天衣无缝”,这就是实时模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呈现形式。数字孪生技术可以辅助身份系统形成逼真的、实时的数字人和数字世界。这种技术将避免非遗传承的文化内涵被剥离,优化了数字化非遗传承中内容创新滞后的问题,将最终解决以“艺”为核心的数字化活态传承问题。3.元宇宙优化非遗传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1)智能化参与感的升级深化文化认同感在元宇宙整合式创新思维和人工智能等系统下,对非遗传承的不同场域(数字博物馆、APP应用、短视频平台等)进行技术智能引导,实现用户的
32、互动体验感升级。利用数字识别、互动多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操作系统和内容系统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进行智能化分类引导和内容输出。建立智能化引导系统,提高参与者参与感的接受度,从而提高人们对非遗的兴趣,增加文化认同感。(2)体验感的沉浸式代入深化价值存续规律在Meta播放的一段视频里,穿有“ReSkin”这种皮肤的机械臂轻轻抓取并举起一颗蓝莓,“ReSkin”是一款利用磁场变化,让人产生触感的皮肤衣,其厚度不到3毫米。硬件设备不断更迭,其实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人的感官感知让人产生拟真的、沉浸式的体验感,延展人的物理属性、拓展人机互动性。元宇宙拓展非遗数字化场景应用和沉浸式参与赋能,不同的受众群体将
33、被智能化区别对待,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8,兴趣的增加将引导大众在非遗数字化传承上从“游戏娱乐倾向”往“文化价值倾向”转变,深化价值存续规律8。(三)元宇宙下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路径建设做好元宇宙概念先行工作,紧跟元宇宙技术发展,推进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现有技术建设,抢占元宇宙时代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发展先机。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的完成程度取决于政策的完善、技术的进步、思想的创新整合。推进政府政策完善、思想进步整合,加速数字孪生、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技术的引入构塑进程,使之对发展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以往鉴来推进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体系建设将
34、已经相对成熟的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和方法引入到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中,对原理、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完善贵州自己的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理论体系。从宏观层面出发,各政府、企业、研究实施部门等共同创建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和机制,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效合作,减少资源、人力、时间等成本的浪费。2.跨界构塑推进贵州非遗现有数字化传承技术“破圈”九五后作为当今互联网新一代非遗传承的重要传承主体,满足大众的当代数字化传承需求,需要我们打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应用场景瓶颈和思想瓶颈,实现非遗“破圈”。引进最前沿科技实现技术的跨界建构,将为贵州非遗数字化传承提供新的传播路
35、径。数字孪生技术发展,将“omniversem”建构的数字模型引入贵州非遗传承,可以遵循更多非遗物理特性,利用科技在线上模拟现实非遗传承环境运行,模拟传习场景、传承主客体的发展、变化与创新运行,搭建适合贵州非遗的数字化空间内容,加速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发展。在元宇宙技术的基础上,将现有场景数字博物馆、文化生态区、民族部落社区等与程序应用短视频、应用APP、AR/VR、“ReSkin”等跨界融合,杜绝技术的表象叠加,强化深化传承模式,拓展非遗内涵的有机结合,让传承真正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融合和破圈。例如以数字博物馆98为场景,结合短视频APP和应用类APP,不仅实现传承还实现数字经济和电商服
36、务(例如抖音中新东方的带货模式)。综合多种传承模式,尊重贵州非遗价值和存续的规律,实现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下功能和文化意义的转化。3.技术智能化推进数字化活态传承人文引导和体验感/参与感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AR/VR,互联网等现有数字化技术对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进行体验感人文引导和参与感技术升级。提升传承过程中人们作为受众主体的体验度与参与度。现有互动多媒体应用技术已相对成熟,例如投屏系统、物品互动系统、用户情绪识别系统以及客户引导系统等都有较好的发展,将其引入到贵州非遗传承领域并加入智能化和感官体验技术,形成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互联网智能化互动技术,应用到贵州地区线上
37、线下的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对接数字博物馆,线上APP等的文物投屏技术,展馆引导技术等,真正根据受众人群的不同,实现智能化点对点、人对人的个性匹配,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的传承意愿匹配相应的操作引导和内容传承;并承接新的感官赋能技术的发展例如Re-Skin、ARVR 上,结合游戏、电影中现有的娱乐互动技术,特种视效技术以及交互体验技术,真正实现人们的沉浸式参与感。提高贵州地区文化认同感与非遗价值存续。4.前瞻性研究推动贵州非遗文化产业、落地数字经济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检索等技术对贵州非遗数字化发展历史数据、贵州非遗活态保护数据、贵州地区或族群的非遗保护文化生态数据等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科学的动态分析数据,
38、建立贵州数字化活态传承模型,将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加入贵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中,促进传统非遗产业转型升级,落地数字经济。科技的革新让人兴奋,元宇宙的到来增加了贵州非遗活态传承新的可能性。构建数字化下以人为主体和载体的活态生态传承方式,推进贵州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助力贵州数字经济建设。但元宇宙依旧处在发展的初期,生态系统还远远没有搭建好,算力(底层基础)也远远不够。在元宇宙这个赛道上,内容生态的搭建、算力的实现,不是某一家公司、一类公司就能干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参与进来,实现元宇宙概念先行,构建相关利益群体的研发共同体将是实现非遗与元宇宙快速发展和持续发
39、展的关键。本文描述的全面融合的元宇宙传承场景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搭建。在现有元宇宙的愿景下抓住非遗数字化发展先机,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和内涵,助力文化强国。参考文献:1 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2 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2,(1).3 龙佑铭.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刍议J.贵州民族研究,2019,(8).4 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花遗产,2015,(6).5 余日季,唐存琛,胡书山.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以黄鹤楼传说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4,(4).6 张若宸,朱雨琪.智能时代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范式研究J.工业工程设计,2021,(4).7 陈旺,李钰.元宇宙语境下对非遗传播的策略研究J.南屏世界,2021,(S1).8 韩美群,周小芹.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责任编辑:卢丽娟)(责任校对:李筱竹潘光繁)潘海霞王亦敏:元宇宙语境下贵州地区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探究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