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用 格 式:,():宋彧,李少雄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 甘肃科学学报,():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宋彧,李少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摘要研究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约束下混凝土框架柱的各项抗震性能。在 有限元软件分析平台上,以轴压比、竖向预应力、钢带预应力个参数为变量设计 个试件,开展框架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数值模拟。与未加固前相比,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其中试件混凝土最大应力普遍上升,最高值是加固前的 倍;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最大荷载提升显著,提升幅度均大于 ;最大耗能指标增加了 倍,延性指标最高提升 ,刚
2、度退化指标平均提高了 。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可以有效增强框架柱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框架柱;体外预应力;加固;模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近年来,因全国设防烈度普遍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迅速发展,工程应用和试验研究显著增多。众多学者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已开发出多种加固方法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目前,主要加固技术有粘钢技术、预应力钢带横向加固技术、横向约束技术、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技术等,其中粘钢技术加固后柱抗震性能随着体积配箍率增加,柱荷载位移曲线愈加饱满;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得到显著提高,而缺点在于新加材料与原有材料不能同步协调工作。
3、砼柱在钢带间距加密和轴压比减小的情况下,试件抗震性能均有良好表现。方柱受到 约束后,轴心受压能力与方柱倒角半径成正比关系,但倒角范围内加固材料断裂应力集中普遍明显。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试件,高轴压比下极限荷载、延性系数提升明显。外套钢管加固可显著提高柱结构承载力和延性,但后浇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提高会导致柱延性降低。与现有的局部加固技术不同,新型体外竖向卸荷预应力加固技术作用于梁柱整体。在水平低周反复加载下分析新型加固后框架柱各项抗震性能指标特征,获得梁柱单元加固后真实受力状况,以期为钢筋混凝土工程加固作出有益探讨与尝试。试验设计预应力装置加固装置布置和内力传导如图所示。竖向承力角钢利用化学黏合剂紧
4、贴于待加固柱四角,角钢底部与柱基础做植筋锚固处理;沿柱身围箍钢带以稳定角钢;托梁置于横梁端部下表面,悬挑传力单元焊接于托梁上方竖向承力角钢上;托梁两端通过螺栓副与对应悬挑传力单元实现连接。通过旋紧螺栓副中螺帽使托梁趋于向上,对承力角钢产生一竖向荷载,即完成体外预应力施加,从而实现给原有构件竖向卸荷。基于内力分解,本应传递至柱端的部分梁端荷载最终通过柱新型加固装置(承力角钢)传递至基础。钢筋和混凝土本构钢材均选取线弹性强化模型,可简化为双斜线形式。混凝土中纵筋均使用 钢筋,箍筋均使用 钢筋,角钢均使用 碳素结构钢,钢带 均 使 用 高 强 钢。各 钢 材 性 能 如 表 所列。第 卷第期 年月
5、甘 肃 科 学 学 报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简介:宋彧(),男,甘肃定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加固与健康检测。:柱横梁纵梁板竖向承力角钢 横向钢带 悬挑传力单元 托梁 螺栓连接副图加固装置和内力传导 表钢材性能 钢材型号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伸长率抗拉强度 混凝土强度为 ,其密度为 ,弹性模量为 ,泊松比为。其他塑性参数如表所列。表 混凝土塑性损伤参数 偏心率,构件尺寸和配筋框架柱试件配筋和尺寸如图所示。保护层厚度为 ,柱 外 表 面 钢 带 和 内 箍 筋 均 以 间 距 布置。有限元建模部件属性定义据实体建模要求,框架柱各组成部件分属不同单元类型,单元属
6、性决定部件不同受力分析特性(见表)。图构件尺寸和配筋(单位:)(:)表部件单元类型 构件混凝土钢筋钢带角钢类型实体线单元壳单元壳单元钢带宽度为,厚度为;角钢长度为 ,宽度为,厚度为。约束设置梁和柱混凝土,钢带与角钢通过 命令绑定进行约束。钢筋、角钢通过 命令整体嵌入混凝土中进行约束。柱基础与地面完全固结。加载机制与边界条件加载机制采取幅值控制,幅值如图所示。恒载以及预应力荷载均按照幅值表 进行施加;柱端水平推力按照幅值表 进行施加。网格定义混凝土网格整体划分为,应力集中区域为;对钢筋、角钢和钢带网格划分为 、和。性能分析水平低周反复加载作用下,框架柱试件分类情况如表所列。应力水平各构件应力值汇
7、总如表所列。框架柱试件经加固后混凝土最大应力普遍有所上升,钢筋最大应力基本保持不变,钢带最大应力值小幅波动。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图加载幅值 表框架柱加固参数 试件编号混凝土轴压比竖向预应力 钢带预应力 水平最大位移 表框架柱各构件应力值 编号混凝土最大应力 钢筋最大应力 钢带最大应力 滞回曲线结构滞回曲线如图所示,记录了试件经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直到塑性破坏的完整过程。试件在水平加载前期处于弹性状态,滞回环斜率很大,结构荷载随位移变化线性增长,试件应力急剧上升。前几级加载滞回环包围面积小,框架柱试件耗能较少。荷载继续上升后试件混凝土开裂,结构进入屈服阶段,曲线斜率下落明显,同时滞回
8、环面积增大。水平加载后期,试件进入塑性,承载力下降明显,较小荷载变化就能引起试件较大位移,滞回环变得扁平,吸收变形能耗达到最高。相较未加固试件,试件加固后滞回曲线面积明显增大,加固可提供结构更多耗能潜力,提高框架柱承载力。随着预应力水平提高,滞回曲线正向加载弹性段斜率下降明显,结构在短暂加载后迅速屈服,弹性阶段吸收变形能耗不多。曲线进入弹塑性后,预应力水平高低不再影响滞回环形状和大小。作用在梁端的竖向预应力使得梁受力状态更加复杂,预应力越大梁端破坏越早出现。轴压比因素对框架柱滞回曲线影响呈现非线性单调关系。轴压比不改变试件曲线在正向加载弹性上升段斜率,随着轴压比增大,试件反向加载屈服阶段曲线趋
9、于平缓。轴压比为时,加固后框架柱滞回曲线形状最为饱满。轴压比增大后框架柱试件刚度增大,结构在低周往复作用下变得更脆。骨架曲线各框架柱试件骨架曲线对照分组如图所示。加固后框架柱骨架曲线能完整包覆未加固试件骨架曲线,试件经加固后屈服和极限荷载都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加固后承载力上升,加固试件弹性和塑性屈服阶段曲线均长于未加固构件。不同加固方式对正向加载时试件屈服和最大荷载提升效果一样,复合加固方案在曲线塑性破坏下降段表现较好。第 卷宋彧等: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图各组对照组试件滞回曲线 图各试件骨架曲线比较 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预应力水平对试件屈服和最大荷载影响不大,前期
10、施加预应力越大,试件结构正向加载塑性后期抗震承载力越高。轴压比因素对于试件骨架曲线作用影响最大。轴压比增大引起试件各加载阶段荷载值同步增大,使骨架曲线弹塑性阶段更平滑,有效提高了框架柱延性。耗能计算各试件滞回曲线包围下的面积,得到各级滞回环耗能如图所示。加固措施显著提高试件在各级循环加载下的耗能,加固后试件各级循环耗能和累计总耗能均超过未加固试件倍。图各级滞回环耗能 轴压比因素对加固试件累计耗能影响最突出,轴压比越大,试件结构耗能越高。轴压比为时,加固试件能耗达到最高。竖向预应力水平对加固试件能耗影响不大,且预应力水平提高后试件能耗进一步降低。轴压比为时,单独使用钢带加固对试件耗能提升略优于使
11、用新型卸荷加固方式和复合加固方式。从能量角度看,钢带加固法对结构在往复动力加载中的不利影响要小于梁柱端竖向预应力卸荷加固法。延性由试件的骨架曲线可计算其延性系数,绘制于表。钢带加固对试件延性提升较小,钢带加固后试件延性系数相较未加固时仅提高。随着预应力水平提高,加固试件延性也显著提高。竖向预应力水平为 时,加固试件延性系数达到最大值,相较原未加固试件提高;轴压比升高后,加固试件延性不断下降。轴压比达到最大值时,加固试件延性系数小于未加固试件,过高轴压比对框架柱塑性变形不利。表框架柱延性系数 编号 刚度退化试件在各循环下峰值荷载和位移平均值的比值即为该循环下的退化刚度,全部试件刚度对比如图所示。
12、随着水平位移加载等级提高,多次往复加载后试件刚度不断降低。在水平加载前期,加固装置即开始帮助试件结构承担部分外力作用,加固试件曲线下降斜率低于未加固试件。图全部试件刚度对比 加载后期,角钢和钢带不仅约束试件混凝土形变,还使试件转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有效提高了试件整体刚度,加固后试件退化刚度曲线始终位于未加固试件曲线上方。组加固方式对刚度退化曲线数值变化影响不大;预应力水平大小对刚度退化曲线影响微小;高轴压比有助于提升结构刚度。加大试件轴压比,可增强试件初始刚度,减缓加固试件刚度退化速度。第 卷宋彧等: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结论()框架柱试件经加固后混凝土最大应力普遍有所
13、上升,弹性和弹塑性屈服阶段明显增长,屈服荷载最高提升,极限荷载和最大荷载最高提升。()增大轴压比能明显提高试件耗能,钢带加固对结构在往复动力加载中的不利影响要小于梁柱端竖向预应力卸荷加固法。()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能显著提高框架柱延性,但竖向预应力过大会使梁端破坏提前发生,需搭配钢带围箍组成复合加固。()加固能有效提高试件整体刚度。高轴压比有助于提升结构刚度,可有效提高试件初始刚度,减缓刚度退化速度。参考文献:卢亦焱,杨帆,张学朋 外套钢管夹层混凝土加固 圆柱轴压性能研 究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交 通 科 学 与 工 程 版,():金浏,李秀荣,杜修力 加固钢筋混凝土方柱抗震性能
14、尺寸效应的细观分析工程力学,():曾建宇,郭子雄预应力钢板箍约束 柱轴压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工程力学,():杨勇,赵飞,刘义,等 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单波,蔡静,肖岩,等 大尺寸 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抗压试验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郭俊平,邓宗才,林劲松,等 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吴世华,赵更歧,赵大鹏,等 局部加固对 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许冰,苗建宝体外预应力加固转向装置设计与受力特性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陈娟,陈创,刘宣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曾建宇,郭子雄预应力钢板箍约束 柱轴压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工程力学,():郭子雄,张杰,李传林预应力钢板箍加固高轴压比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学报,():,(,),;(本文责编:葛文)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