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86762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资料仅供参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专业:金融学 科目: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保录班战绩辉煌,在 考研中,10人被人大金融硕士录取,6人为人大金融硕士北京录取,4人被人大金融硕士苏州校区录取, 经过凯程保录班初试和复试的全程培训,顺利考入人大. 人大金融硕士保录班开始报名了,同学能够咨询凯程老师.1.恒久性收入2.流动性陷阱3.货币政策时滞4.金融压抑5.联系汇率制 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评价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理想条件.

2、2.简析“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银行体系的信用资金来源就越多”的提法. 3.实际生活中,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怎样的?4.简述盯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 三、论述在(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功效的评价,阐明在中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2.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的结构特征,及其对货币均衡的影响.答案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恒久性收入: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取得的平均收入,它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恒久性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

3、定性,因而能够避免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在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当中,她不使用当前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而采用她在消费理论中提出的“恒久性收入”的概念代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非人力财富的总和即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其数值大致能够用恒久性收入y作为代表性指标.因此,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在弗里德曼看来,在货币需求分析当中,究竟哪个决定性因素更重要,这要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就能够用实证方法得以证明.对于货币需求,她最有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

4、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比较稳定的.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

5、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3.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它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指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央行实际采取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它又可细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内部时滞的

6、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而外部时滞则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4.金融压抑: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金融压抑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提出的一种理论,揭示的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政府当局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严格管制(人为压制)利率和汇率,使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供求,以至不能充分动员国内储蓄资源而过分依赖外资,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抵制通货膨胀,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经济落后反过来又进一步采取金

7、融压抑措施,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5.联系汇率制:英文为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指香港自1983年以来实施的港元与美元相挂钩的发钞和汇率制度(简称“联汇制”).1983年10月1日,为稳定港元汇率,香港政府宣布实现联系汇率制,取代了自1974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这一汇率制度的运行机制中包括两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即发钞行与外汇基金因发钞关系而形成的公开外汇市场和发钞行与其它挂牌银行因货币兑换关系而形成的同业现钞外汇市场.相应地,就存在两个平行的汇率,即官方固定汇率与市场汇率.从理论上讲,在市场汇率偏离官方固定汇率一定程度时,发钞行能够利用这两种汇率差进行套汇,从而

8、迫使市场汇率接近联系汇率.这就是所谓的“套利与套汇机制”.香港货币当局正是利用这一机制来实现对于联系汇率的维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不但是一种发钞制度和汇率制度也是货币当局唯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香港是典型的小型经济和高度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外贸在经济中的比重大,以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是正确的选择.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香港金融的稳定.市场汇率围绕联系汇率窄幅波动的运行也有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可是,这一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它使香港的经济行为及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过分依赖和受制于美国,从而严重削弱了运用利率和货币供

9、应量杠杆调节本地区经济的能力.同时,联系汇率制也使汇率无从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另外,它还被认为促成了香港高通货膨胀与实际负利率并存的局面.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评价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理想条件.答:(1)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的神经中枢.对整个经济行具有以下功能:融通资金功能.资金积累功能.经过资金市场,能够提高储蓄率,并促使储蓄更多转化为投资.有效配置资金功能.金融市场经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有效地引导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按照效益高低和盈利多寡合理流动与重新组合.调节资金功能.当资金的供应小于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从而筹资成本上

10、升,从而抑制需求增加,最终达到资金供求平衡.反之亦然.防范风险功能.金融市场的多种投资工具既能分散投资风险,又为投机套利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信息功能.经过金融市场反映了宏观经济状况.(2)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条件. 要使得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发挥金融市场积累和融通资金的功能.大量的资金需求与供求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而投资者对

11、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源不断,则支撑了金融市场的壮大.市场管理合理,货币当局能够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这也是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必要条件.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的主题,经过金融机构提供灵活而有效的金融服务,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从而赋予金融市场活力,创造金融市场效率.健全的金融立法.在金融市场中,有了健全的立法,而且交易双方都能遵守法规,才能保障交易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护竞争的基本规则,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使交易相对自由.市场交易主体理性.只有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具有充分的利益约束,能够理性地决定自己的交易行为,才能根据经济形

12、势和市场的供求变化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定,从而使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节功能得以正常的发挥.中国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很不规范,上述条件尚不完备,因此金融市场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债券市场的规模非常小,融资工具和交易主体都十分缺乏,直接融资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股票市场存信息欺诈行为严重,投机泡沫不断膨胀,资金融通功能和价格决定机制受到非常严重的扭曲.因此中国必须大力改革市场机制,疏通金融导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简析“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银行体系的信用资金来源就越多”的提法. 答:(1)银行体系的信用资金来源主要有居民的储蓄、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同

13、业拆借、回购、金融债券等,同业拆借属于系统内资金头寸的调配,不影响信用资金的总量变化,除了居民储蓄受居民个人因素影响外,另外的几个来源均受中央银行的控制.(2)货币量即货币供应量,不但是个定性的概念,也是个定量的概念,但各国中央银行对对各自的货币量有不同的统计口径.现阶段在中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现实生活中大家所关注的货币量应该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3)当货币量增长,适应商品总供给的增加,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会紧缩或放松银根,为了

14、维持一定的信用扩张系数,既而分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以及个人手中的货币量应该同比增加;反之,当货币量大于商品供给变化时,则会产生通货膨胀,理性的政府总是以尽量低的通货膨胀求得经济的增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贯彻这一意图,必须紧缩银根,控制流通中的现金,而居民为了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会尽量少持有现金,或者投资或者储蓄,根据中国当前的情况居民选择储蓄占大多数,同时货币供给存在乘数效应,中央银行回笼的资金远远小于商业银行的回笼资金,则留存于商业银行的信用资金无论从数量还是比例上都会增大. 3.实际生活中,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怎样的?答:(1)对于货币供给的变动能

15、否对实际产出水平发生影响,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发生影响的“面纱论”,即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与“面纱论”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第一推动力”的说法.她认为再生产扩张的起点是企业对实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如果企业不握有足够的货币,或者不存在订货刺激亦即需求的牵引,即使客观上存在能够利用的资源,再生产规模的扩张也无从实现

16、.由此看来,马克思对货币的作用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2)现在占主流的是肯定货币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它主要联系了潜在资源或能够利用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供给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只要经济中存在着现实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这三个阶段可用图表示.货币扩张对潜

17、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图中,横纵代表产出增长率,纵轴代表物价上涨率,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A是指货币供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B是指货币供给增加既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阶段的终点和货币供给增加只具有物价效应而无实际产出效应的起点.B点实际上是一定时期产出增长的极限点.达到这一点,意味着经济体系中的现实可利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果没有达到,也能够表述为,在实际GNP水平与潜在GNP水平之间还存在缺口.一般说来,存在实际GNP水平与潜在GNP的缺口是对多数国家经济成长状态的描述.换言之,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

18、增长率很难达到使潜在资源被全部利用的程度,因此,总会存在一定的潜在GNP的损失.之因此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货币供给扩张的作用超越了A点之后,由于产出增加的同时还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就会对政策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4.简述钉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 答:(1)钉住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定义按照汇率变动的方式,汇率制度最主要的两大类型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不同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往往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能够进行调整,因此,这

19、种固定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固定汇率制,也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有义务在固定的汇率水平上按市场要求被动地买进卖出外汇,因另外汇储备量完全受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这使得政府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2)钉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钉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又可分为资金完全流动、资金不完全流动和资金完全不流动三种情况: 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货币政策特征.如果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货币

20、政策,假定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购买证券,这一措施会带来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相应引起利率的降低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然而在长期,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带来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赤字.经常账户赤字带来的本币贬值的压力使得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买入本币、卖出外币,这样本国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便相应减少.这一调整过程会持续下去,直到国际收支平衡.由于汇率不发生波动,这便意味着国民收入恢复原状时才能结束调整过程,此时的货币供应量恢复期初水平.这表明在资金不可流动和钉住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特征.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同样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21、并带来利率水平的下降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增加引起的进口增加恶化了经常账户收支,同时利率下降导致了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恶化,两者都会使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在长期内,国际收支的赤字会经过减少外汇储备而使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国民收入和货币供应量恢复原状时为止.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也是无效的. 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特征.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但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本国利率微小地、不引人注意地下降都会导致资金的迅速流出,这立即降低了外汇储备,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甚至在短期也难以发挥效应,政府完全无法控制货币供应

22、量.因此,我们可把在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总结如下: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3)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虽然中国一直宣称我们当前实行的是“单一的、可调整的浮动汇率制”,但实际上,自从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就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8.3人民币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非常小,因此中国的汇率制度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汇率制.自从1997年中期中国出现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势头减缓的通货紧缩形势以来,中央银行便从1998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改进信贷结构、降低利率水平、提倡消费信贷,以改变这种形势,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一两年过去之后,货币政策的效

23、果似乎并不明显,物价水平仍在下跌,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关于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一种解释是与中国所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有关.而且中国近几年来一直在逐步放松资金流动限制,资金的流动性正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其政策效果便很难显现出来.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功效的评价,阐明在中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答:(1)再贴现政策的概念及其政策功效评价所谓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经过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的功效主要能够

24、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再贴现政策能够经过借款成本和告示效应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实质上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就是不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愿望,这就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足额准备金的持有量,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同时,商业银行就会因融资成本上升而提高对企业放款的利率,从而减少社会对借款的需求,达到收缩信贷规模和提高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反之,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另外,调整贴现率还有一种所谓的“告示性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能够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再贴现政策有一定的

25、局限性,比如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贴现数量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意愿,货币市场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贴现窗口的依赖性降低、再贴现率政策缺乏弹性等等.总体上来说,发达国家的再贴现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往往把再贴现率作为基准利率,并经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和公众的借款意愿,决定其它各项利率水平、调控宏观经济状况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中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虽然中国在1986年便已开展了再贴现业务,但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在中国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并不明显.再贴现业务量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举例来说,1999年底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

26、为13742亿,经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7076亿,而同期再贴现余额却仅为500亿元;即使在再贴现业务发展得十分迅速的 ,再贴现余额也仅为1200亿,而同期公开市场业务累计交易量为16781亿.另外,中国的再贴现业务除了交易量少之外,还存在着再贴现率僵化的问题,既不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及其变化,也无法对商业银行的借款和放款行为产生大的影响.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在中国的作用太小是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的.首先,中国的社会信用机制不够健全,商业票据的使用不广泛.中国人民的信用意识本身就比较淡薄,据统计,在西方,90%的商业贸易以信用方式进行,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却仅为20%.另外,中国的商业信用

27、发展较晚,改革开放前曾采取“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方式,改革后虽改变了这种形式,但商业信用不完备,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仍不完善(指由银行承兑汇票,未开放商业本票,实际由银行信用承担了本应由企业本票承担的信用风险).其次,决定再贴现业务发展的外部设施建设如票据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等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也很滞后.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蓬勃发展需要成熟完善的票据市场为中介、需要专业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催化,更需要正确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而这些,正是我们当前所不具备的.第三,商业信用行为不规范,票据诈骗层出不穷.据统计, 公安系统立案侦查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案达7419起,涉及金额52亿

28、: 上半年,合同违法案件5338起,涉及金额16.3亿.商业票据如此不安全,大大影响到票据的使用和贴现业务的发展.第四,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扭曲或过强,直接影响了再贴现政策的运用.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直接指令计划控制,中央银行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经过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来调控基础货币贯彻货币政策,这就使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政策被扭曲和过分加强,而再贴现政策却被严重忽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地位.(3)解决对策要想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发挥再贴现政策应有的作用,必须解决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首先,应当树立社会信用意识,大力推广商业票据的使用,并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票据承兑、贴现

29、和转贴现业务.其次,应完善外部设施建设.如发展票据市场、建立票据市场评级机构.颁布规范票据业务的各项法律法规,大力打击商业票据犯罪活动等等.还有,应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大力发展间接调控工具,减少规模指令性控制;还要改革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使再贴现利率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增强央行再贴现的政策效力.1998年来,中央银行已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票据业务和再贴现业务的发展,继1995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来,中央银行又先后颁布实施了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为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人民银行还利用窗口指导,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使用商业汇

30、票的支持,扩大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分支行票据承兑贴现的授信额度;扩大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和范围并简化改进再贴现业务的操作方式等等.人民银行的这些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再贴现业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央行再贴现余额已从1998年的331亿迅速增加到了 的1258亿,各商业银行的承兑和贴现业务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票据业务一定会得到蓬勃的发展,而再贴现政策也一定会作为央行的三大基础性政策工具之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的结构特征,及其对货币均衡的影响.答:(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

31、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双顺差”.尽管总体上呈现“双顺差”局面,但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也存在波动.从经常项目看,除1993年外,1991- ,中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但在1992-1995年间,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抑制了出口,鼓励进口(尽管进口受到管制),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较小.其中,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汇率一次大幅贬值对当年经常项目顺差有明显促进作用.1996- 间,由于国内经济“软着陆”,物价上涨受到抑制,甚至出通货紧缩,经常帐户余额规模较1991-1995年有了巨大增幅.不过,期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对中国经常项目

32、收支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下,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资本项目看,除1998年外,1991- ,中国资本项目一起保持巨额顺差.在1991-1995年间,一方面,中国高通胀导致高名义利率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也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由于这方面的合力使中国资本项目余额保持巨额顺差,5年平均顺差额189.52亿美元.1996、1997年,资本项目余额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这一形势发生了逆转,1998年出现了63.21亿美元赤字.由于风险增大,再加上随后

33、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使利率大幅下降,资本流出明显增多,资本项目顺差规模较前期大大缩小.总体而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一直(个别年份除外)保持“双顺差”,但由于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干扰,也存在较大的波幅.(2)连年的“双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从1991年的217.12亿美元增加到 的1655.73亿美元, 增长了近8倍.这是因为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国实行非意愿结售汇制度.在非意愿结售汇制度下,对外部门的超额外汇供给只能买给外汇指定银行,其垫款由人民银行支付,构成中央银行的资产,即外汇储备.这种非意愿的结售汇制度使企业失去了作“外汇储备库”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处于一种强

34、制结汇的境地,即外汇因种种原因大量地突然流入时,中国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投放基础货币来吸纳流入的外汇,也就是使外汇储备增加.因此,中国国际收支连年的“双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一路攀升,到 达到1600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3)外汇储备快速巨额的增长给中国货币供应量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货币供求均衡,使物价面临上涨压力.因为在现代货币供给机制下,一国货币供变动取决于一国国内信贷的变动和国际储备的变动.这一关系可作如下推导: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一般用以下公式表示:其中:表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在现代银行制度下,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

35、经过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创造,使基础货币数倍扩张,形成社会货币总供给.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它又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来推动的.因此,应结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外汇储备同货币供给的关系.下表就是简化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国外资产流通中通货政府债券对商业银行贷款或贴现各项存款:商业银行准备金财政部存款国外存款从表中看,中央银行负债主要有两类:流通中通货和存款负债.中央银行资产主要有:国外资产;政府债券;对商业银行贷款或贴现.由于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和存款准备金,因而根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能够推出基础货币方程式: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国外存款+政府债券财政部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或贴现)

36、=国外资产净额+国内信贷额.用公式表示:B=R+D其中:R表示国外资产净额:D表示国内信贷额:由此,我得能够得出外汇储备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式:公式,表示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供给有如下关系: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外汇储备占款是中央银行一项资产,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 正因为外汇储备是高能货币,因而连年巨额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会经过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来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不存在其它冲销政策,而且货币需求不变,则扩大的货币供应量会严重的影响货币供求均衡,使物价面临上涨压力.如果中央银行采取冲销政策,紧缩国内信贷,则能够保持货币供应量,只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发生变

37、化.由于外汇储备构成一国的基础货币具有高能扩张货币供给量的功能,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高额的上升使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相应地大幅增加,并经过货币乘数作用,进一步扩大货币供应量投放.在货币需求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如此之大的货币供应增量必然影响货币供求均衡,物价承受巨大上涨压力,并进一步危害经济良性运转.例如,1994-1996年间外汇占款额达838.2美元,占整个基础货币投放量13270.8亿元的51.6%.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冲销政策,回收对各大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贷款曾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以中和外汇占款对货币均衡造成的压力.以1996年为例,当年央行回收再贷放1052亿,发行金融债券608亿,以减缓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保持货币均衡.由于中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单一(主要是再贷款),因此,当外汇占款规模急剧扩大,为了保持货币供求均衡,只能紧缩国内信贷,回收再贷款.这样造成的一个后果是资金“外松内紧”,即对外部门资金宽裕,而内向型部门资金紧缩,资金出现结构性不平衡.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储备大规模增加给中国货币供求均衡带来了巨大压力.由于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相应的冲销政策,外汇储备增加并没有在总量上破坏货币供给均衡,但在结构上却影响货币供求均衡,使资金分配出现“外松内紧”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