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83018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n 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46套讲座./Shop/41.shtml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53套讲座+ 17

2、945份资料./Shop/45.shtml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09申论热点(17)中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的现状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农民子女扶养与农民个人自养

3、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中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当前,中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1。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

4、没有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中国农民的养老一直是以家庭为主。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日渐增多。 首先,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使得更多的农村年轻人到外地独立谋生,以至于不能够切实地承担起扶养老人的责任。在农村,农民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其次,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

5、.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再次,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上升。子女不赡养,或者只提供很低的养老保障,老年农民只有自养。当前,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逐渐上升。她们年老体衰,生产经营能力很低,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沦为农民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拖累农民改进养老状况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表明: 2020年是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

6、阶段。到 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97%。同时,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2。中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民老年人队伍数量庞大,不但影响她们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人口因素。 (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重家庭养老负担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搞基础建设。而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7、。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经济支持。可是,长期的聚少离多所带来的”空巢家庭”和”代际”分化,造成了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去了依托。在此情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而是面临着更多的新困境。 (五)农村税费改革冲击集体养老基础 在中国农村,赡养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多年来实行的是以五保户和养老院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养老制度。集体养老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物质丰富和管理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整体负担,但也削弱了县乡两级的财政实力。村级集体经济趋于瓦解,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相当有限,致使原来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的部分五保户和其它

8、一些农村贫困对象失去了救济保障。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对象,因为财政下拨资金有限而被挡在五保门外,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集体养老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变化,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积极工作,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建立增长机制、防范基金风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到 末,全国已有1900个县(市)开展了农村

9、社会养老保障工作,5374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4亿元3。农村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工作也逐步展开,全国有1200多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445万。 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人口覆盖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已有的保障措施具有应急性,缺乏制度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相比,与农村居民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待发展 1.城乡社会保障二元分割。受到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覆盖广大农村居民。在很多地区,多数农民缺少社会保障。国家机

10、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所享受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农民都不能够享有。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不得不退回到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保障模式。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从各地情况看,只有极少数失地农民能够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考试大网站整理许多失地农民家庭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征地款一旦”吃”完,生活往往没有着落。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产生活、子女就学等得不到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经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3.农民工社会保障。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开始以不同方式从城镇职工向农民工延伸。据国家农业部 的调查,参

11、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2.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0.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3.8%。只有9.6%的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购买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与农民工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农民工的参保率低,她们中间的伤残者不容易得到经济赔偿;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关系不能跨地区转移,参保不能受益,退保率高。根据现行规定,当农民工的工作发生变动的时候,退保只退还个人交费的部分,企业给农民工缴纳的保费是不予退还的。 (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待充实 这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财政投入的增长与人

12、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不相适应。投入总额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加,反而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投入的社会保障资金分配不均衡,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比较严重。 实际上,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明显少于其它国家。以 为例,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占中央财政的总支出,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中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也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仅占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总数的11%;占全国人口20%的城镇居民,却占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总数的89%。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达到91%,而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只有2%4。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待健全 1.农村社会

13、保障项目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从基金规模上看,排在前5位的是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和北京,共计221亿元,占全国农保基金总额的71.3%5。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集中了中国大多数贫困人口,有些人甚至连温饱还未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相当低。在中国农村,付诸实施的社会保障项目,除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之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基本上无从谈起。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农村民政对象应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截至 底,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66%和55%;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仅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22%6。 3.农村

14、社会保障机构效率低下。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从1998年机构改革至今,全国多数省区直辖市将农保管理的职能划入劳动保障部门,但多数地县和乡镇还未划转,形成劳动保障部门没有接、民政部门不好管的状况,造成不少地方的农保管理工作断档。在全国1900个农保试点县中,多数地方的农保机构还遗留在民政部门。其次是资金掌控不公。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没有严格制度和健全机构,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最严重的问题出自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使用。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却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她们置百姓生活于不顾,滥用公共权力,瓜分侵吞原来就不充裕的农村

15、社保资金农民的”活命钱”。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致使养老保险项目无法正常运作,群众投保的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一些地区还强制农民参保。筹集到的养老保险金被挪作她用以后,出现风险,以致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推行。 转三、完善中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如何为4000万失地农民、1.5亿农民工、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多万农村老龄人口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如何衔接城镇和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对这些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16、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建立与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相结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一)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再造土地保障能力 ”耕者有其田”是农耕社会极低层次的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今天,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考试大网站整理然而,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土地既是农民最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依靠的生活保障。 1.改”承包制”为”永包制”。只有永久性地确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才能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耕地的主人。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经营土地、长期投资土地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

17、、集约化,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生产性土地收益。 2.改革征地制度。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它以政府的名义征地,不分公益性项目还是经营性项目。因此,必须修订有关非农建设用地的法律制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严格限制政府运用征地权的项目范围,切实保障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家庭养老依然是中国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在农村养老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新的形势下,需要继承和发扬家庭养老的传统优势,赋予农村家庭养老以新的内涵。一是继续倡导尊老敬老的风尚,强化家庭养老的思想观念;二是完善家庭养老规章体系,使家庭养老从伦理走向法制;三是把赡养农村老

18、年人同其子女的切身利益(如遗产继承和职位升迁等)联系起来,鼓励尊老养老的行为美德。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农村老年人加强自我养老。农村老年人应当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树立”防老”意识,提高自我养护能力。一方面,合理控制和有效利用自己的财产。老年人不应当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财产一味”无偿”地转让给下一代,而应当参加养老保险或进行储蓄,强化自我养老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农村老年人不但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人身体健康,劳动热情不减。她们有知识、有技能做到老有所为,自我养护。这种自养不但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三)搞好农民身份转换过程中的养老制度衔接 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19、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身份开始向两个方向转变:其一是经过劳动力转移,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成为城镇务工人员;其二是经过土地征用,一部分原来拥有土地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 农民工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正规就业的,又有灵活就业的;既有稳定就业的,又有流动就业的。对此,应当分层次、分类别地保障农民工。对于稳定就业(从事正规就业,建立了5年以上合同劳动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直接将她们纳入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养老保险基金由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对于不稳定就业(签订短期合同,频繁流动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先建立过渡性质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不实行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对于转入城镇职

20、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能够按照缴费比例和个人账户规模,折算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而且根据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建立城保个人账户。对于回乡务农的农民工,能够继续在原籍所在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在本人达到最低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办管理部门批准,也能够将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并入本人在原籍的农保制度,改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当前,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国家要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统一政策,以解决农民工养老账户的合理流动问题。 至于失地农民,除了做到公平补偿,还要把好”土地换保障”这一关键环节,确保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金能够进入失地农民本人的养老保险账户,或

21、者将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她们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 (四)建立社会统筹的农村养老保障框架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就是要实现从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的转变。这个转变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朝着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方向,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根据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实行低标准、广覆盖,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1.扩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范围。适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账户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账户接轨,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办法,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

22、间、在不同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的流转或接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资源的保值增值。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由完全个人账户的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改变了完全依靠个人账户增加积累、没有待遇调整、难以长期保障参保人员基本生活等一系列问题。 2.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核心问题,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制约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面向农民筹资,要降低门槛,坚持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国家三方联合筹资的办法,采取以个人缴费为主、国家政策支持、集体适当资助的形式,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对于集体资助存在的不确定性,国家财政要保底,要适当投入,

23、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落实到位。公共财政投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就不应该再提取管理服务费。其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相应地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有利于用多种方式建立农民参保补贴制度。 3.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监管机制。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长期性的后备基金,具有累计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管理这部分社保基金,就要确保其安全,努力实现其保值增值。现行的基金统一与财政专户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规避投资风险,但很难保值与增值。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国家应当逐步放松投资管制,以便农民养老基金能够经过股票市场和其它有价证券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4.制定与实施。立法滞后,农民养老保障项目就不易开展。经

24、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政府、农村社区、企业、农民个人等不同主体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法律的强制作用来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各种形式、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 (五)开发农民养老保障和补偿保障的新模式 1.提高农民个人参保覆盖率。符合本地社会经济条件的个人筹资方案,必定得到农民的认可,因而能够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降低服务成本,增强服务效果。根据本地特点,各地区探索适宜的筹资、补偿、奖励的模式,已经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如一次交纳、分期定额缴纳、以资产权利抵押融资,或者个人先不缴费,年老后倒扣个人应出资部分等,以及多种形式的困难农民参

25、保补贴制度。 2.强化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低成本服务。盘活养老资金,提高养老金的使用效率,发展集中公共养老服务,推进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降低服务收费价格,减轻农民养老的经济负担。建立参与式的便民服务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资金和具体提供养老服务的时候,应该允许有一定的运用灵活性和地区差异性,以便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等及时开展相关服务。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剖析 12月01日 星期六 19:11 现在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当前来说,中国农村的养老啊!好多的方面是得不到保障机制的。随着国家计划生育

26、的实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农村的养老成为大问题.特别是现在二个年轻人养着四个老人的现象日益加重.以下为参考资料: 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就旨在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中国农村养老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在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认为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解决应该走非均衡发展之路,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体系以及积极构建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的社会支援网络,同时,也要对农村养老保险加大宣传力度和对养老保险的各种内容加强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对养老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引言党和政

27、府,乃至整个社会历来都比较重视农村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社会是构成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部分,全国13亿人口中,约有8亿多在农村,再加之随着中国城市人口养老问题的基本解决,使得中国如何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大局和党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又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有应该采取哪些可能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在以下篇幅中将作简要的回答。一、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在当前,由于受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农村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之

28、外,绝大多数地区的基本养老还是沿用以”家庭养老”为主,以”社会救助供养”为辅的模式:(一)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从内容上讲,主要是为老年人在经济上提供供养,在生活上提供照料,在精神上提供慰籍等三个主要方面。能够说,家庭养老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改革开放至今,虽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历届政府也相当重视农村现代养老体系的建设,但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它养老方式所取代,其主要特征是: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据民

29、政部统计,截止 12月,中国农村96.6的老年人靠家庭赡养,而靠其它方式养老的老人仅占3.34。这表明家庭在中国农村养老体系中地位举足轻重。2,与第一个特征相关联,就是这些在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大多和子女等后代居住在一起。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老人都是同自己的后代居住在一起,形成大家庭。可是在这些大家庭中,老人作为一家之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现状正在逐步消失。3,”分而不离”(即表面上老年人和自己的后代分别生活,但实际上依然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一样,老年人一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难,就会和后代一起克服)家庭多。和所有老年人一样,农村老年人能够分为这样两类,即有劳动能力者和劳动能力不足或丧失劳动

30、能力者,由此,这种”分而不离”供养方式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她们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二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她们则把田地交由后代耕种,再由后代把种田得到的粮食和其它物资交给老年人一部分。可是,一旦老人遇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时,她们就会和后代合居一起,从而回到家庭供养组合方式中去。 (二)农村养老的补充形式社会养老正如上述,建国以来,历届政府相当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在建国初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过了,不久,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在这些文件中,对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都作出了规定。由此,全国陆续建立了主要针对孤寡老人的、带有救济性质的”五

31、保”制度,甚至在一些乡村还建立了养老退休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和政府提出在”七五”期间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以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保险业务部门普遍重视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研究和探索。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形式主要有:1,五保户式供养。改革开放前,社会(主要是当地村集体)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孤寡老人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照顾和物质援助。五保供养的经费,主要从集体公益金中开支。2,对优抚对象供养。优抚保障是国家对有特殊贡献人的生活保障,其保障资金主要由政府和当地农民群众筹负担。3,农民退休养老制度。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村,从集体积累中列支养老

32、基金,对已进入老年的农民按月支付一定的养老金,建立了范围较窄、标准较低、不很规范的农民退休养老制度。虽然这种社会养老办法尽管在农村还仅限于极少数经济发达地方,而且在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等方面还不成熟和规范,但它却是农村养老迈向社会化的有益探索。4,养老储蓄或商业养老保险。随着农村部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业的发展,再加之政府的鼓励,一些农民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民养老保险,可是当前在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加入各种保险的农村老年人依然很少。经过以上的简要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特征归结起来就是: 1,中国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当前基本上还停留在家庭养老阶段,供养渠道单一,供养类型不够完善,传统的养

33、老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除了经济供养外,其它诸如社会、心理、娱乐方面供养更为薄弱。 2,当前开展的社会化养老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的人数不多,许多措施也不完善,如农民退休养老制度完全依赖集体经济(因为养老金主要由集体经济的利润来承担)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领到养老金的风险加大;各种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的待遇较低等。3,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在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体系中互为补充,发挥积极作用,它们在供养体系中的作用基本上是由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形态决定的。4,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体系及良性运行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

34、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二、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1,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家庭功能弱化。随着中国计划生育的事实,中国家庭人数比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据统计,到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中国每户家庭的人数不超过4人,也就是说,很多老年人是生活在两代以内的家庭当中,比以往的三世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时的家庭规模要小许多。另外,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以往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而独生子

35、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2,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她们无暇顾及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3,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随着

36、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4,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兴起,从而导致了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到了工业生产中来,中国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种状况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它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使了新型的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而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

37、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受到削弱。 5,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农民素质、社会心理、传统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对保险制度的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相比,状况很不如意。早在今年前,中国各主要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但对于8亿农民来说,社会化养老保险距离她们还较远。从当前农民缴费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看,几十年后,她们平均每人每月拿到的养老保险金根本达不到保险的目的。另外,中国农村社会保险当前还存在保费设计不科学和管理不够完善等缺点。三、 关于解决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1,借鉴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当前解

38、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能够考虑走一条非均衡发展的道路。中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实践也证明,社会养老制度在全国普遍实施的条件并不具备。因此,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不同的现实,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具体能够如下操作:1),不同地区的养老方式分类选择 ,比如在发达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具备社会化养老的资金条件和政策条件;而在欠发达地区仍应该坚持和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2),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比如对于农村富裕阶层,能够考虑鼓

39、励她们尽量参加多种保险,而对于贫困者,则能够考虑在政府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使她们加入保险中来;又比如,对于农村中现在已经进入老年的人口,能够考虑采取让其子女为其养老金预支的办法,没有子女的则由村集体和上级财政代其支付,而对于现在还正处于年轻阶段的农村人口,则应该鼓励她们尽可能的加入一些养老保险。2,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要是养老保障的内容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般而言,农村养老能够有两个基本经济来源,一是家庭土地经营收入,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补充来源,一是在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能够基于土地经营收入建立养老保障基金,用以支持个人账户储

40、蓄和养老金支付;二是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以降低老人生活成本和提高生活质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土地经营能力和无养老金积累的人提供救助。当然,在这种体系下,政府应该担负起提供资金担保、向农村土地经营者提供政策支持、向城镇个人账户参保人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等的责任。至于专业化,就是要求在保障内容上将用于养老保障的生产项目与生活项目分开,将保险项目从福利、救济项目中分开,这样能够提高制度效率和管理水平。3,在家庭养老的传统基础上,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养老应当是一个根本的养老保障系统,是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立而形成的养老保障体系,国家及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

41、门要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其一般包括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维护老年人利益的法规等。1996年8月29日,中国颁布了第一部,这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可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多数没有”单位”,国家和政府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而没有设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制度和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也没有形成,养老保险还只在小部分农村试行,由于养老保险金是由经年积累而来,现时的老年人尚不能享受。因此在农村除了占百分之几的离退休返乡居住的老年干部职工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基本处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之外。对农村老年人来说,社会养老机制几乎不存在。这实质上是一个暂时的缺陷。4

42、,要加大对广大农村人口的宣传,是她们认识到重视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广大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认识不够,是中国农村人口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各级政府应该给予重视对广大农民的宣传,鼓励她们(特别是有条件地区的农民)加入各种对自身今后进入老年时有益的养老保险,因为农民是否充分认识和有投保积极性,是推动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重要动力,要让广大农民认识到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不但仅是个人的养老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她们自身的养老问题能否解决是直接关乎农村稳定大局的大事。5,对于社会保险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政策,建立基金良性循环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化。在当前,我们用

43、于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还不规范,一些社会保障基金的具体用途也不透明,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监督机制还很脆弱。因此,我们政府应高度重视、调整现有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努力使社会保障基金增殖,使农村社会养老有稳固充分的资金来源。6,在农村,我们应该积极构建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的社会支援网络,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网络化。虽然农村社区具有封闭性、地域性等不利于社区整合力发展的弱点,但我们依然能够经过一些有效途径来建构起对农村老年人有效的社会支援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的政府应该起根本性的”保底”作用,在政府的基础上,我们的一些民间社会福利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能够为

44、老年人专门开展养老服务。在这种”政府+社会”的体系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弥补我们其它养老方式的不足。结语总之,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依然是以家庭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模式。在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下,为老人们提供的供养渠道单一,供养类型不够完善;而对于社会养老,参加的老年人不多,覆盖面不广,许多措施也不完善;由于受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应该互相配合,在政府起”保底”作用、并提供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的条件下,社会养老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可行之路。最后,要解决中国农村养老这一难题,我们能够尝试走向我们发展经济那样的非均衡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体系、积极构建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的社会支援网络之路,同时,我们也要对农村养老保险加大宣传力度和对养老保险的各种内容加强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对养老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困扰中国的农村养老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地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