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化复习提纲1、 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人们把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底物(基质),生成物称为产物。2、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3、 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4、 糖原合成:这种由葡萄糖、果糖、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5、 糖异生作用: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6、 乳酸主要是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或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产物,通过扩散进入血液7、 乳酸阈:是指在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mol/L
2、所对应的运动强度。8、 运动后乳酸的代谢去路P65A乳酸的氧化 B乳酸的糖异生 C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 D、此外有少量的乳酸直接随汗、尿排出体外9、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10、酮体:在某些组织如肝细胞内脂肪氧化并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化变成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为酮体(在肝脏内产生)11、蛋白质:是指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12、蛋白质的功能:a、机体最主要的结构成分b、承担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c、机体能源物质之一13、氨基酸:含有氨基的羧酸14、一条多肽链(一级结构)以螺旋或折叠的
3、形式形成比较复杂的空间结构(二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于氨基酸的侧链基团的作用,多肽链进一步扭曲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三级结构)。各个亚基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形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5、必需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有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需氨基酸,8种16、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可以合成,并非必须从食物摄取的氨基酸,有一些可以通过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转化而来。共12种17、磷酸原:由于ATP、CP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合称磷酸原18、糖酵解供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4、称为糖酵解。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依靠糖酵解供能的过程又称为糖酵解供能系统19、半时反应: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会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时反应,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半时反应20、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蛋白尿,它不同于病理性蛋白尿,在运动后能迅速的自行复原。21、发展磷酸原功能能力的训练:在最大的速度或最大力量训练时,能量的供应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供能系统,再恢复间歇中仅有少量的乳酸形成。因此,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又可称为无氧低乳酸训练。22、提高磷酸原系统的训练方法可采用间
5、歇训练或重复训练。23、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控制在510s,休息间歇应为30s左右。24、最大强度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的生化分析的生化依据: 无论间歇训练还是重复训练,一次最大强度练习时间应掌握在10s内,这是由磷酸原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功能时间所决定的。 在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回复的半时反应来决定。 组间休息间歇应控制在磷酸原完全恢复,而磷酸原完全恢复大约需要4-5分钟,这样可以使机体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运动。25、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通常采用最高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26、发展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常有间歇训练、乳酸阈训练、持续耐
6、力训练及高原训练。27、有氧氧化:糖、脂肪、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也称有氧代谢。28、氮平衡: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含氮量和排泄物(主要包括粪便和尿)中的含氮量相等的情况称为氮平衡。一、填空1酶所催化的反应称 酶促反应 ,在酶催化反应中被催化的物质称为 底物 ,反应生成物称为 产物 ,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 酶活性 。2. 酶促反应具有 高效性 、 高度专一性 、 可调控性 和 不稳定性 的特点。3. 结合酶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质部分外,还需要 非蛋白质 物质,它们可以是 金属离子 ,也可以是 有机化合物 。4. CK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 MM 、 BB 和
7、 MB 。运动时骨骼肌膜通透性增加或肌膜受损,都可使血清中型的CK升高。5LDH同工酶有 5 种,在心肌中以 LDH1 活性最高,其作用是使 乳酸 转变为 丙酮酸 ,有利于心肌氧化 乳酸 ;而在骨骼肌中以 LDH5 活性最高,其作用是使 葡萄糖 转变为 乳酸 ,有利于骨骼肌生成 乳酸 。因此,进行主要依靠糖酵解生成乳酸供能的运动时,训练应着重于提高LDH5 的活性,耐力训练则应提高 LDH1 活性。6.长期运动训练可引起酶发生 适应性 变化,酶对运动的适应包括 催化能力 和 含量 。7.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 生长发育 和 代谢 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8在ATP中有 2 个高能磷酸键
8、,高能键是指水解某一化学键释放的能量超过 21 KJ的化学键。9. 运动时能无氧代谢供能的物质有 ATP 、 CP 和 葡萄糖 。10 运动时糖动用的顺序是 肌糖原 、 血糖 和 肝糖原 。11脂肪酸氧化可分为 脂肪酸的活化 、 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脂酰辅酶A的b氧化 和 脂肪酸完全氧化和ATP的合成 四个阶段。b-氧化的产物 是 乙酰CoA ,脂肪酸完全氧化的产物是 CO2 和 H2O 。2. 脂肪酸b-氧化在 线粒体 部位进行,反应过程分为 脱氢 、 水化 、 再脱氢 和 硫解 四个步骤。12.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包括 乙酰乙酸 、b 羟丁酸 、 丙酮 ;酮体生成的
9、部位分别为 肝脏 ,酮体氧化的部位分别为 心肌 、 骨骼肌 、 神经系统 、和 肾 。13. 糖在缺氧时生成 乳酸 ,脂肪酸在缺氧时易生成 酮体 。14运动时肌肉利用的脂肪酸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肌内脂 、血浆 和 脂肪组织 。15. 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 减少 ,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 增加 。因此,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至稳定状态时的重要能源物质。16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 C 、 H 、 O 、 N ,其中 N 元素在不同蛋白质中其含量非常接近,平均为 16 %。17.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 氨基酸 ,种类共有 20 种,其中必需氨基酸 8 种。 18. 氨基酸分解
10、代谢的主要途径是 脱氨基作用 ,联合脱氨基作用是 转氨基作用 和 氧化脱氨基 两种作用的联合进行,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酶是 转氨酶 和 氧化脱氢酶 。氨基酸脱氨基的产物有 a酮酸 和 氨气 氨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尤其是对 神经 系统影响较大。氨的去路主要有 合成尿素 和 少部分氨以铵盐形式由尿排出 两条途径,其中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是 肝脏 。19. a酮酸的三条代谢去路是 氧化供能 、经过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 和 转化成糖和脂质及其代谢物 。20. _血尿素_是检查肌肉蛋白质分解的有效、无损伤的技术指标。21. 对运动负荷强度的生化评定,可选用的指标如 CK 和 血乳酸 。对运动负荷量的生
11、化评定,可选用的指标如_HB_和 血尿素 。22. 人体中乳酸是_糖_的代谢产物。尿素_氨基酸_的代谢产物。23. 在大运动量训练初期,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往往易出现_下降_,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适应后,血 红蛋白可出现_回升_。当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出现持续下降时,这是对训练_过度_的反应,应进行调整训练计划和比赛安排。24. 正常情况下,血CK的活性很低,在激烈运动或比赛时,血中CK活性显著升高,一般负荷后次日晨 男子血CK活性不超过_300_IU/L,女子血CK不超过_200_IU/L时,否则认为是负荷强度过大。25.尿肌酐是_磷酸肌酸_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可评定_磷酸原供能系统_的供能能力,通
12、常采用尿肌酐系数来评定运动员的_肌肉力量_与_ _速度_素质。26.运动员从事短时间激烈运动,乳酸少成绩好,说明其_磷酸原供能_能力强27、乳酸阈是评定_有氧代谢_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是_4_mmol/L。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故在评定时一般都要测定_个体乳酸阈_来进行评定28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要求强度达最大,运动时间持续在510秒以内,组内间歇 时间应根据ATP-CP的完全恢复来决定。由于ATP-CP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其最适宜的间歇时间应为30秒,可采用 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方法。29.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最高乳酸和乳酸耐受。30. 乳
13、酸耐受力训练后,血乳酸水平必须要在12mmol/L以上31. 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常有间歇训练、乳酸阈训练和持续耐力等方法。二、选择1.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是( B )。A、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能进行的反应 B、 高度专一性 C、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的时间 D、降低活化能2. 酶的化学本质是( D )。A、多糖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3. 全酶是指( B )。A、酶底物复合物 B、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 C、酶抑制剂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4. 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在于( D )。 A、化学本质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催化功能不同 D、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5. 下列有
14、关同工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具有相同氨基酸组成的一组酶B、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 C、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结构不同的一组酶D、结构不同而性质相同的一组酶6. 同工酶是一种( D )。A、单体酶 B、多活性中心酶 C、寡聚酶 D、多酶体系7. 肝脏及肌肉中活性最高的是( D ) A、LDH1 B、LDH2 C、LDH3 D、LDH58. 下列有关维生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人体内需要量少,需由食物供给 B、 是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C、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D、 可彻底氧化分解提供能量9.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 D )。 A、VC B、VE C、VB D、VC
15、和VE10. 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增加,下面不属能源物质的是(D )。 A、糖 B、脂肪 C、ATP D、维生素11. 维生素是通过组成( D )或以其它形式参与物质代谢。 A、辅酶 B、辅基 C、金属离子 D、辅酶 、辅基12. 组成分子的糖是( A ). A. 核糖 B .脱氧核糖 C .葡萄糖 D .果糖13. 细胞内能量合成和利用是以(B )为中心的。 A、CP B、ATP C、ADP D、GTP 14. 最重要的直接供能的单核苷酸是(B )。 A、GTP B、ATP C、AMP D、cAMP 15. 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物质有( BCD )。(多选题) A、AMP B、ADP C、A
16、TP D、CP16. 下列有关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多选题) A、 是唯一直接的能源物质 B、 能透过生物膜 C、 有二个高能磷酸键 D、 骨骼肌内含量少,但转化率高 17. 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 C )。A、肺 B、肝 C、脑 D、心18. 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总趋势是( C )。A、变化不大 B、上升 C、下降 D、不变19. 不能储存糖原的组织是( C )。A、肝 B、肌肉 C、脑 D、肾 20. ( B )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A、甘油 B、乙酰辅酶A C、乳酸 D、生糖氨基酸21. 随着耐力运动的进行和肝糖原储备下降,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是主要靠(
17、B )。 A 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B 乳酸、丙氨酸、甘油在肝内的糖异生 C 脂肪酸转变为糖 D 生糖氨基酸转变成糖22. 糖异生作用主要在(C )之间进行。 A、心肌骨骼肌 B、肾脏骨骼肌 C、肝脏骨骼肌 D、脾脏骨骼肌23. 下列有关长时间运动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作用,正确的是( ABC )。(多选题) A、用于维持中枢神经的正常机能 B、提供肌肉氧化供能的底物 C、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合成肌糖原 24.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上起重要作用的两条代谢途径是( AD )。(多选) A、糖原合成与分解 B、糖的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异生 25. 乳酸在(B )生成。A、无氧条件下 B、
18、有、无氧条件均能 C、缺氧条件下 D有氧条件下 26. 体内可快速动用的脂肪一般是指( C )。A、皮下脂肪 B、肠系膜脂肪 C、肌内脂 D、磷脂27. 活化脂肪酸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借助内膜上的( A)转运机制。 A、肉毒碱 B、CP C、磷酸甘油 D、苹果酸28. 脂肪的分解代谢是在( B )的条件下进行的。 A、无氧 B、有氧 C、有氧或无氧 D、急性运动29. 脂肪酸b氧化中第一次脱氢的受体是( B )。 A、NAD+ B、FAD C、NADP+ D、FMN30. 脂肪动员时脂肪酸在血中运输形式是( A )。 A、与清蛋白结合 B、与VLDL结合 C、与HDL结合 D、与CM结
19、合31. 可作为脂肪动员强度指标的物质是血浆的( B )。 A、乳酸 B、甘油 C、丙酮酸 D、胆固醇32. 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血中含量明显增加的物质是( B )。 A、乳酸 B、酮体 C、丙酮酸 D、胆红素33、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A、肽键 B、盐键 C、氢键 D、疏水键34. 酶的化学本质是( D )。A、多糖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35. 一块鸡肉定量分析,其含量为克,这块鸡肉应含蛋白质(A )克。 A、25 B、50 C、60 D、100 36. 在肝脏进行的反应有( D )。 A、乳酸的氧化 B、酮体的利用 C、合成胆固醇 D、鸟氨酸循环37. 体内
20、解氨毒的主要途径是合成(B )。 A、谷氨酰胺 B、尿素 C、胺 D、嘌呤碱38. 耐力运动期间,氨基酸除氧化供能外,还通过(D )进行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A、鸟氨酸循环 B、三羧酸循环 C、乳酸循环 D、葡萄糖-丙氨酸循环39. ( B )是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径。 A、乳酸循环 B、三羧酸循环 C、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D、鸟氨酸循环40.血乳酸浓度是乳酸的_B_平衡的结果。A、生成 B、生成和消除 C、消除 D、氧化41.正常安静时,血乳酸值一般在_B_ mmol/L以内。A、4 B、2 C、8 D、12 42.在有氧耐力训练后,血乳酸一般不超过_A_mmol/L。A、4 B、1
21、2 C、6-10 D、2 43.在速度耐力训练后,血乳酸一般不低于_B_mmol/L。 A、4 B、12 C、6-10 D、2 44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时,训练后的血乳酸水平一般在A _mmol/L为宜。A 、6-10 B 、4 C 、2 D 、1245.在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安静值超过_D_mmol/L,可认为是过度训练。A 、5 B 、200 C 、50 D、 8.3346.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45秒,所做的总功率高,而血乳酸的增加值不高,说明其速度耐力素质_C_。 A、较差 B、一般 C、较好 D、无法评定47.100米全力游泳后,显著增加的是_C_。A、磷酸肌酸 B、血红蛋白 C、尿肌酐
22、D、血乳酸48.10秒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_A_能力提高的表现。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以上答案都不是49.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血乳酸最大浓度提高了,说明其_B_能力提高了。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以上答案都不是50.当机体出现高皮质醇、低睾酮时,身体机能往往是_B_。A、较好B、较差C、一般D、变化不大51.当血红蛋白下降_B_%时,一般可认为其机能下降,比赛成绩往往不好。 A、5 B、10 C、15 D、2052. 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训练时,组间间歇一般不短于( B
23、)分钟。 A、20-30 B、2-3 C、10 D、3-453. 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训练时,常采用( A )分钟的大强度运动。A、1-2 B、10 C、4 D、1254. 100米游泳的供能能力训练时,主要是发展( B )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B+C55. 短跑的供能能力训练时,主要是发展(D )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56. 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时,可采用( C )训练。 A、最高乳酸 B、无氧低乳酸训练 C、无氧阈 D、乳酸耐受三、判断 (T为正确 F 为错误)1. 运动训练
24、不能显著改变骨骼肌细胞的贮量。 ( T )2. 当运动至力竭时,运动肌内接近耗尽。 ( F ) 3. 1分子甘油完氧化释放能量可合成22分子ATP,故甘油是运动肌主要能量供应者。( F )4. 肝脏含有生成酮体的酶系,但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T )5. 耐力性运动时,脂肪氧化起着节省糖的作用。( T )6. 运动时,当肝脏酮体生成速度大于肝外组织酮体氧化速度时,血浆酮体的浓度增高。( T )7. 长时间运动时,甘油作为糖异生原料合成糖对维持血糖恒定起着重要作用。( T )8.肌尿酐是肌酸或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 T )9. 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血红蛋白值升高是机能状态差对运动负荷不适应的表
25、现。( F )10. 当机体机能下降时,尿蛋白排出量往往增加。( T )11.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值较高。( T )12.100m跑比赛后,血尿素浓度水平显著升高。( F )13.激酸激酶的量可受膳食的影响。( F )14.血乳酸只能评定糖酵解供能能力。( F )15.400米全力跑是评定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方法之一。( T )16.采用30米冲刺法时,运动后的血乳酸增加值高,说明其磷酸原供能能力好。(F )17. 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是肌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T )18. 1000米游泳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T )19. 2-3分钟的激烈运动至力竭时,ATP几乎被耗尽。( F )2
26、0. 耐力项目的训练时,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供能,无氧代谢供能无关紧要。( F )简答题1.什么叫酮体?运动时酮体生成有什么生理意义?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1)酮体是体内输出脂肪酸的一种形式,是联系肝脏与肝外组织的一种能量特殊运输方式;(2)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4)可以评定体内糖储备情况2、简述ATP利用与再合成途径?ATP+H2O-ADP+PI+30.6KJ/MOL(1)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肌酸快速合成ATP;(2)糖类无氧酵解再合成ATP;(3)有氧代谢再合成ATP:糖类、脂类、蛋白质的有氧氧化3
27、、试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过程,说明其在维持运动能力方面的意义。(1) 将运动肌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可以减少乳酸生成量,起着缓解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分解代谢畅通的作用;(2) 肌内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促进氨基酸的氧化代谢;(3) 丙氨酸在肌内生成和转移到肝脏代谢的过程,以无毒的形式转运氨基,避免血氨过度升高;(4) 肝内丙氨酸异生成葡萄糖,有利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中枢、运动肌吸收利用,对维持运动能力、抗疲劳有重要意义。4、简述人体内乳酸的来源及其消除的途径(1)乳酸的来源:安静时机体供氧充足,骨骼肌存在低速率的乳酸生成;同时红细胞、皮肤、视网膜等组织通过糖酵解获能。
28、因此安静时这些组织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运动时骨骼肌局部供氧不足,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产生大量乳酸,成为运动时血乳酸的主要来源。(2)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主要有如下途径:1) 乳酸的氧化安静状态、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主要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主要部位在心肌和骨骼肌。2) 乳酸的糖异生-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循环至肝脏,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3) 在肝中合成其他物质,如酮体、丙氨酸等。4) 少量乳酸经汗、尿排出5、试述运动时乳酸生成增多的可能机制,及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与生物学意义。机制:骨骼肌纤维类型与乳酸合成,IIb型肌纤维的募集;短时间极量运动时缺氧;长时间
29、亚极量运动时,局部缺氧缺血;运动时不缺氧生成乳酸的原因有:NADH和丙酮酸迅速提高只需30秒,线粒体氧化速率提高激活时间要1-2分钟运动中不缺氧时,肌肉利用能力不足训练水平,饮食结构,性别,环境因素和药物也会影响乳酸的形成意义:供能物之一,异生的糖可维持血糖的恒定,改善内环境6、试述在发展专项速度或力量素质时,应采用什么训练方法,有何生化依据?一、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 磷酸原(ATP、CP)供能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由磷酸原供能时,速度、力量是最大的。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维持运动时间短,常为58秒,但输出功率在所有供能系统中是最大的。因此,磷酸原系统的训练可采用专项或
30、专门的最大用力5-10秒重复性练习。在510秒大强度运动时,能量的供应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供能,在恢复间歇中仅有少量的乳酸生成。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最重要的是掌握休息间歇时间。如果间歇时间太短,磷酸原恢复量少,则重复运动时的部分能量由糖酵解提供,使血乳酸水平明显上升,这时发展磷酸原供能是不利的。反之,休息间歇时间过长,磷酸原虽能完全恢复,但是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超量负荷原则,训练密度不足以刺激磷酸原,也不利于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据多数学者研究,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重复或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恢复的半时反应来决定。由于CP恢复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其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应为30秒左右。但
31、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或大运动量训练初期的运动员,休息间歇时间可适当延长,如6090秒休息,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休息间歇时间可逐渐缩短。7、试分析800米跑的能量代谢特点。800米跑为典型的糖酵解有氧代谢类型运动项目,但同时磷酸原供能也有参与,具体有:1)优秀运动员运动起始至10秒以磷酸原代谢系统供能为主:a、磷酸原供能输出功率最大,维持运动强度最大;b、维持极量强度运动时间68秒,不超过10秒;c、与速度、力量、爆发力有密切关系,是800米初期10秒以内运动员抢道冲刺时的主要供能系统。2)运动至10秒以上逐渐以糖酵解供能为主:a、糖酵解输出功率约为磷酸原系统的一半;b、维持运动时间比磷酸原系统长
32、,维持最大强度运动3060秒是2左右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c、与速度、速度耐力有密切关系,是800米运动10秒以上至极点状态时的主要供能系统。3)运动员出现极点以后逐渐以有氧氧化系统参与供能,能量需求主要依赖糖的有氧代谢途径。a、糖的有氧氧化约为糖酵解输出功率的一半;b、3min以上短时间激烈运动中糖是重要的细胞燃料,大强度运动12小时,肌糖原才接近耗竭,与耐力有密切关系。8.最大强度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的生化分析的生化依据: 无论间歇训练还是重复训练,一次最大强度练习时间应掌握在10s内,这是由磷酸原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功能时间所决定的。在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
33、回复的半时反应来决定。由于CP恢复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应为30秒左右组间休息间歇应控制在磷酸原完全恢复,而磷酸原完全恢复大约需要4-5分钟,这样可以使机体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运动。 9、试分析投掷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是什么?投掷运动要求人体在较短的时间,以肌肉最大紧张和最快的收缩速度来完成最大的功,是一种利用ATP-CP和糖酵解混合供能的项目,一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10、试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过程,说明其在维持运动能力方面的意义。(1) 将运动肌中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可以减少乳酸生成量,起着缓解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分解代谢畅通的作用;(2) 肌内氨基酸的-氨基
34、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促进氨基酸的氧化代谢;(3) 丙氨酸在肌内生成和转移到肝脏代谢的过程,以无毒的形式转运氨基,避免血氨过度升高;(4) 肝内丙氨酸异生成葡萄糖,有利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中枢、运动肌吸收利用,对维持运动能力、抗疲劳有重要意义。 11、简述运动时氨基酸供能的主要途径。经过脱氨基作用生成氨与-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参与供能;补充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参与糖异生,维持运动中血糖水平。12、论述:马拉松跑的能量代谢特点是什么?马拉松持续时间较长,在运动中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有氧氧化供能是糖、脂肪、氨基酸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在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的,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
35、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供能方式,可以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所以有氧氧化供能系统是进行较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由此可知马拉松的供能特点是以有氧供能为主。13、.论述:结合你的专项论述运动训练中,哪些生化指标可用于评定运动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大小?有血尿素血红蛋白尿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14、试述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关系。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供能过程中没有代谢性中间产物的积累。 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依靠有氧代谢供能的运动,运动强度不大,但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15、简述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要求强度达最大,运动时间持续在510秒以内,组内间歇 时间应
36、根据ATP-CP的完全恢复来决定。由于ATP-CP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其最适宜的间歇时间应为30秒,组间间歇时间以45分钟为宜,可采用 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方法。16、试述运动时乳酸生成增多的可能机制,人体内乳酸的来源及其消除的途径与生物学意义:(1)机制:骨骼肌纤维类型与乳酸合成,IIb型肌纤维的募集;短时间极量运动时缺氧;长时间亚极量运动时,局部缺氧缺血;运动时不缺氧生成乳酸的原因有:NADH和丙酮酸迅速提高只需30秒,线粒体氧化速率提高激活时间要1-2分钟运动中不缺氧时,肌肉利用能力不足训练水平,饮食结构,性别,环境因素和药物也会影响乳酸的形成(2)乳酸的来源:安静时机体供氧充
37、足,骨骼肌存在低速率的乳酸生成;同时红细胞、皮肤、视网膜等组织通过糖酵解获能。因此安静时这些组织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 运动时骨骼肌局部供氧不足,依靠糖酵解系统供能,产生大量乳酸,成为运动时血乳酸的主要来源。(3)运动后乳酸的消除的途径: 乳酸的氧化安静状态、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主要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主要部位在心肌和骨骼肌。 乳酸的糖异生-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循环至肝脏,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在肝中合成其他物质,如酮体、丙氨酸等。少量乳酸经汗、尿排出。(4) 生物学意义:意义:供能物之一,异生的糖可维持血糖的恒定,改善内环境17.试述在发展专项速度或
38、力量素质时,应采用什么训练方法,有何生化依据?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磷酸原(ATP、CP)供能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由磷酸原供能时,速度、力量是最大的。 生物化学理论依据: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维持运动时间短,常为58秒,但输出功率在所有供能系统中是最大的。因此,磷酸原系统的训练可采用专项或专门的最大用力5-10秒重复性练习。在510秒大强度运动时,能量的供应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供能,在恢复间歇中仅有少量的乳酸生成。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最重要的是掌握休息间歇时间。如果间歇时间太短,磷酸原恢复量少,则重复运动时的部分能量由糖酵解提供,使血乳酸水平明显上升,这时发展磷酸原供能是不利的。反之,休息间歇时
39、间过长,磷酸原虽能完全恢复,但是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超量负荷原则,训练密度不足以刺激磷酸原,也不利于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据多数学者研究,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重复或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恢复的半时反应来决定。由于CP恢复的半时反应约为2030秒,所以,其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应为30秒左右。但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或大运动量训练初期的运动员,休息间歇时间可适当延长,如6090秒休息,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休息间歇时间可逐渐缩短。18.最大强度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的生化分析的生化依据: 无论间歇训练还是重复训练,一次最大强度练习时间应掌握在10s内,这是由磷酸原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功能时间所决定的。在提
40、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回复的半时反应来决定。组间休息间歇应控制在磷酸原完全恢复,而磷酸原完全恢复大约需要4-5分钟,这样可以使机体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运动。1.试述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关系。答: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也称有氧代谢。运动过程中,骨骼肌通过三大能源物质有氧代谢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特点:1)糖有氧氧化的最大输出功率为糖酵解供能系统的50%,脂肪氧化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糖有氧氧化的50%;2)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3)没有代谢性中间产物的累积;4)运动强度不大;5)维持运动的时间
41、较长。2.简述提高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答: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又可称为无氧-低乳酸训练。提高磷酸原系统的训练方法可采用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要点:1)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强度最大;2)运动时间应控制在510s;3)休息间歇应为30s;4)组成练习后,组间休息间歇不能短语23min,通常在45min。3.简述人体内乳酸的来源及其消除的途径。答:来源:乳酸主要是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或葡萄糖无氧代谢的产物;乳酸消除的途径主要有:1)乳酸的氧化;2)乳酸的糖异生;3)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4)此外有少量的乳酸直接随汗、尿出体外。4.试述在发展专项速度或力量素质时,应采用什么训练方法,有何生化依据?答:
42、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素质与磷酸原系统有关,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又可称为无氧-低乳酸训练。要点:1)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强度最大;2)运动时间应控制在510s;3)休息间歇应为30s;4)组成练习后,组间休息间歇不能短语23min,通常在45min。 要点:1)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强度最大;2)运动时间应控制在510s;3)休息间歇应为30s;4)组成练习后,组间休息间歇不能短语23min,通常在45min; 生化依据:1)无论间歇训练还是重复训练,一次最大强度练习时间应掌握在10s内,这事由磷酸原供能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和供能时间所决定的;2)在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根据CP恢复的半反应来决定。由于CP恢复的半反应约为2030s,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