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_陈增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810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_陈增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_陈增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_陈增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陈增明(福建商学院 金融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摘要 财经类高校肩负新文科建设的重大使命,承担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具有家国情怀、熟悉国情、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规则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财经类高校传统人才培养存在学科之间的隔阂和封闭现象,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新技术、学科与新时代交叉融合,真正实现“专业优化”“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关键词 新文科;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人

2、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3300(2022)06 0089 06收稿日期:2022 07 17基金项目:福建省 2021 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财经类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新文科的研究与实践”(FBJG20210074);福建省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政产学研用协同培育应用型新文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闽教高 202121 号);福建商学院 2022 年教改项目“新文科建设中数智工商人才协同培育探索与实践”(2022XJB01)。作者简介:陈增明(1964 ),男,福建长乐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经济统计。一、背景新文科建

3、设是我国“四新”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科教育改革的一项政策性行动,其核心理念是学科交叉与融合。2022 年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推动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与交流”确定为世界未来高等教育的六大变革方向之一,学科交叉与融合既是新文科建设理念,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变革方向之一。“新文科”概念最早来自1980 年美国“斯隆基金会”提出的新文科倡议。2017 年美国希拉姆学院从文理学院生存角度出台了New Liberal Arts 教改方案,其本意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1。新文科建设重点在“新”,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即运

4、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文社科优秀人才。我国的文科改革早已有之,在文科专业的结构调整、文理融合、素质教育以及产学研教育等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新文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2018 年“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实质上是对原有文科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是对其存在的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不足所提出的。2018 年教育部启动顺应新时代要求的本科教育改革,并在“四新”建设中明确表述要加强新文科建设。2019 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正式启动,将心理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

5、科纳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人文学科愈发受到重视,同时全面推进“四新”建设。2020 年 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982022 年第 6 期陈增明: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DOI:10.19473/ki.1008-4940.2022.06.007发布,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2。财经类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截至 2021 年末,我国财经类高校占高校总数的比例超过 8%。财经类高校以

6、培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人才为主,肩负新文科建设的重大使命,面临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家国情怀、熟悉国情、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经济规则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新文科分类推进建设的进程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二、文献综述自教育部推出“四新”项目建设以来,学界分别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范式改革。通过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一)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推进新文科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7、任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基于我国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中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文科”范畴的学科门类,以及 2021 年新增的“交叉学科”门类3,学术界专家学者深入到学科改造、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与传统文化融合、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设性观点。樊丽明4 提出要深入推动学科融合与知识交叉,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李凤亮5 7 先后提出新文科建设要做好定义、定位、定

8、向,关注大学通识教育,培养具有深刻文化自觉意识和全球对话能力的人才,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人格教育、跨界融合、全人教育等角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桑兵8 等提出要促进学科内在沟通交融,打破学科间的障碍,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重视探索适应新文科的人才培养模式;陈平原9 等提出新文科建设须根据不同学科、学者的能力进行动态调整;孙周兴10 等提出新文科建设及新人文精神构建的重要方向在于能为民众的生活赋予人文意义与提供建设性的良好生活形式;林伟川11 等提出从改革生源录取、完善课程设置、深化素质拓展、创建科技文化、开展科技竞赛等五个方面提升新文科科学

9、素养,构建“五位一体”科学素养提升机制,营造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良好氛围,在新文科建设实践中取得专业建设成果、科技竞赛成绩、人才培养成效等实效;崔延强12 等提出哲学教育的拔尖人才培养路径等聚焦新文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观点。(二)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研究综述新文科建设关键在于学科交叉与融合。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2020 年 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聚焦学科交叉融合,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

10、范大学等高校纷纷召开学科交叉融合工作推进会,打造新型跨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就本硕博不同层次人才的培育提出各家之言。刘伟13 等以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为核心引领学科融合发展为例,展开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文科建设的研究;马璨婧和马吟秋14 通过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模式、完善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评价方式,构建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路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15 围绕学科交叉融合如何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结合人文社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组织研讨,形成 6 个方面共识:一要做长远且深层的交叉;二要实现 A+B=C组建新的架构;三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都做09福建商学院学报

11、JOUNAL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SITY2022 年第 6 期好顶层设计与谋划;四要紧握学科交叉融合的抓手;五要促进学科交叉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层改革;六要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探索给予更多包容。聚焦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刘兵16 等提出以新文科为基础诠释新财经的内涵,分析当前新财经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明确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理念,推动我国新财经人才的培养及新文科建设;龙小凤17 等提出通过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以及健全奖励激励体制,提升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吴卫星18 提出财经类专业人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决策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大数据、人工

12、智能等信息技术成为其决策的基本工具之一,信息技术与专业课堂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李春根19 等利用双因素理论分析财经类高校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培育和发展教育学一级学科点、聚焦新文科建设和研究,尤其是新财经建设的研究与推广,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教研成果,形成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团队聚合效应;汪利20 提出可依托学校品牌优势学科专业,开展“品牌优势学科+传统文科专业”改造,走特色发展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以上研究对学科、专业、交叉、师资调整等内容展开人才培养研讨,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培养模式、培养内涵,也有研究从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等角度出发探讨新文科背景下

13、人才培养的定位,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三大学科门类已开展系列研讨会,关于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和实施计划也在全国高校院所中持续推进。关于新文科建设要突破学科之间的隔阂、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高素质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已是全国上下共识。目前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具体实施思路、路径尚在持续探索中,较少全面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思路和路径。新文科建设进程中,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调整势在必行,本研究拟在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对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文文交叉”“文理交叉”等思路和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和讨论。三、

14、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相继问世,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不断改变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第一,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重要生产要素,如何认识数字经济的运行特点及规律,是财经类高校当下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二,现代技术手段的出现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科专业建设必须与新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数据、会算法、能编程,从容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第三,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出现,要求财经从业人员在精通本领域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和能力,了

15、解整个产业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全面推动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基于以上技术发展背景和新的产业结构升级等实际情况,根据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特质,结合前人研究观点,提出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要关注学科专业知识,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优化和重构,积极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趋势变化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增补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等跨学科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人文修养,培养整体性思维。具体而言,通过打破学科的分界,推动学科边界的交叉、跨界协同研究,以学科集成和拓展教学的边界。参考近几年本科专业目录(包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设置的具有文理交叉融合属性的专业,如金融科技、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正体现典型

16、的新文科专业属性,不断推动学科专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思路的转变。(一)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导向到问题导向的转换学科和专业是高校存在的基础,学科科教平台和教学成果对专业建设的影响较大。新文科这一提法既属于学科范畴,也属于专业范畴,集学科属性和专业属性于一身。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学科建设重要性的同时,更应明确学科存在的意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积极192022 年第 6 期陈增明: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整合解决某一问题的各类学科资源,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构建科学、高效的学术交流机制,形成优势的学术集群,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

17、不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新文科的学科属性突出了任何学科都具备融合的可能性,例如智慧会计、金融科技等经过交叉融合,形成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新文科建设的学术研究具有数据密集、跨学科、强合作、问题驱动等四大特点,这些特点都将呈现在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上。(二)融合文文交叉,实现学科分类到学科交叉的转换传统文科的学科分类是大工业初始时代的产物。大工业初始时代强调社会分工和分工效率,投射到科教研究上特别强调学术分科。由于传统的文科划分较细,造成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的壁垒现象严重。信息化时代下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要求财经类高校立足新时代要求,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实现人文科

18、学和社会科学互鉴互促,人才的培养研究将更加综合政治学、法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真正实现破除学科壁垒走向各学科“大融合”的文科。在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是财经类高校专业建设的新机遇、新趋向,多学科融合也要求财经类学科的教研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锻造和锤炼,在夯实财经学科功底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跨界融合能力。(三)注重文理交叉,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转换长期以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当今科学技术革命更加凸显二者之间加强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和现代发展趋势。财经类高校要积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关注科技革命给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

19、内容带来的新变化,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拓宽文科的研究方法,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人文思路的启发,拓宽研究视野,为自然科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文基础。四、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具体路径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思路,结合 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的基本抓手 “专业优化”“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增强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构建财经类高校以创新人才培养组织体系、设置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建设跨学科的虚拟教学团队等路径,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目标。(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20、,创新人才培养组织体系新文科的学科专业未来必将与新兴学科再度融合,形成如国家安全学等新学科,并伴随产生新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组织体系。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打破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边界和壁垒,采用虚拟人才培养组织体系等创新方式,注重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新技术、学科与新时代的交叉和融合,具体可以推进以下三种融合:一要做好财经类专业内部文文学科的融合,可以加强管理学、经济学等财经类学科的融合,保险学、金融工程等专业可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类学科的融合;二要根据企业特征、学生特质等因素,将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财经类专业,如将法学、新闻学等知识有效融入

21、到财经学科的专业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新媒体意识、人文意识;三要积极推进新财经与理工科、农科、医科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要大力推动新财经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推动财经类学科和专业建设。大力提倡大类招生,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建设一流新财经专业,设置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充分整合经济学、管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结合时代发展、新环境、新需求,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财经类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探索新途径。一是在专业建设29福建商学院学报JOUNAL OF FUJIAN BUSINES

22、S UNIVESITY2022 年第 6 期方面,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积极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以新财经的学科结构优化为引领,加快建设一批新财经专业,培养满足市场新增需求的人才;二是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以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积极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更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意识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反映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课程,将新技术知识融入新财经课程体系,设置数字货币、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课程,培养复合型思维兼具数字化能力的人才;三是通过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辐射带动新财经专业和课程整体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

23、构协调、相互支撑的高水平新财经专业集群和课程体系,通过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教育,引导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人才的跨界意识培育。(三)加快跨界人才培养,建设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传统财经类高校的教学团队普遍存在学科专业领域窄、学科交叉融合弱的特点,极大限制了新文科建设亟需的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因此,要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科交叉融合型人才,关键要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与时俱进的“四有”教学团队。一是应加快交叉型教学团队的培养,采取跨学院培训、跨领域进修、企业实习交流等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积极鼓

24、励和支持教师走进社会,到实体企业进行挂职、调研,深入了解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借助社会力量补充师资,采取灵活方式加大业界兼职教师的聘用,将业界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引入财经学科的专业建设,通过不同学科背景师资互补,实现跨学科教学团队的交叉融合;三是在教学中着重结合业务、流程的实践体验,考虑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提高财经类高校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应用性,开展跨界融合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解决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应用理论的难题。五、结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5、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时代带来新形态、新模式,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市场也引发了爆发式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要突破传统的单一专业、单一学科。财经类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需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推进新型人才培养组织体系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跨学科虚拟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人文社科优秀人才,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参考文献:1 洪永淼“新文科”和经济学科建设 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63 81 2 曹建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26、EB/OL(2020 11 03)2022 06 10 http:/www moe 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3 杨飒,晋浩天 我国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N 光明日报,2021 01 15(01)5 李凤亮 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 J 探索与争鸣,2020(1):5 7 4 樊丽明 中国新文科建设的使命、成就及前瞻J 中国高等教育,2022(12):21 23 6 李凤亮 新文科与当代中国文论的“破”与“立”J 探索与争鸣,2022(9):29 32 7 李凤亮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文科J 新文科

27、理论与实践,2022(2):13 16 8 桑兵,陈恒,孙江,等 大变局时代的新文科战略考量 历史学视野的审视与思考 J 探索与争鸣,2021(10):4 9 陈平原,张福贵,朱寿桐,等 大变局时代新文科之人文省思与学科自新 文学视角的观察 J 探索与争鸣,2022(9):4 10 孙周兴,陈少明,张任之,等 大变局时代新文科的价值审视与实践逻辑 哲学视野的诠释J 探索与争鸣,2022(3):4 11 林伟川,纪增长,谢秀俤 科学素养融入新文科建设的路392022 年第 6 期陈增明:新文科建设中财经类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探索径探究 以福建 S 大学为例J 福建商学院学报,2022(2):

28、88 94 12 崔延强 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向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视角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2):101 112 13 刘伟,王轶,杨东 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助力新文科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的创新经验与战略规划J 大学与学科,2021(12):44 60 14 马璨婧,马吟秋 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的体系建设与路径探索 J 南京社会科学,2022(9):156 164 15 袁欣莲 管理学院召开学科交叉融合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座谈会EB/OL (2022 11 21)2023 01 13 https:/mp weixin qq com/s_biz=MjM5NzEwMD

29、Q4Ng=mid=2649845039idx=1sn=568c6f9ac18312665acc98b711fad886chksm=bedae38689ad6a90f88ebd77e6a64457b3ee5d8d161b6d69363346c12d70b82a9459f4e994b5scene=27 16 刘兵,刘培琪 基于新文科视角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探析 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3):16 20 17 龙小凤,杨鹏,谢一宁,等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1):109 113 18 吴卫星 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人

30、才信息素养的提升 J 北京教育(高教),2022(7):31 32 19 李春根,钟琴,邹艳芬 财经类高校教学研究的现状、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J 中国大学教学,2021(10):79 84 20 汪利 财经类专业课程如何打造“新文科”升级版 N 中国教育报,2021 7 26(03)The Explo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College of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CHEN Zengming(School of Fi

31、nance,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Fuzhou 350012,China)Abstract: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Liberal Arts,facing the major task of cultivating new college graduates wh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ofChina with patriot

32、ic feeling,global vision,and a good ma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ules There is a phenomenonof estrangement and closure between discipline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ng of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tudents,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compound needs of the new era Since interdisc

33、iplinary integration is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disciplines and new technology,as well as disciplines and new era,realizing specialty optimization,curriculum qua

34、lity improvement and mode innovation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personnel and social science personnel with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background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rdisciplinary cross integration;talents cultivation(责任编辑:练秀明)49福建商学院学报JOUNAL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SITY2022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