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科学论坛2022 12行政科学论坛行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民族或者政党对自身文化道路选择的坚定拥护、对自身文化核心内容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价值取向的强烈认同2。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不仅是文化建设话语的嬗变,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由静态到动态、从量变到质变、由时间到空间的实践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化自信将从文化内容构成、文化生成方式和文化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空间维度、动力维度
2、和国际维度,构成三位一体的自信新格局。一、文化内容构成自信:文化强国的空间维度文化内容构成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单元。从历史传统看,延续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现今它依然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着扎实的根基。中华优秀文化所秉持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以及“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仍然与当今所倡导的主流思想相契合。“讲仁爱、重民本”的思想收稿日期:2022-10-31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研究”(
3、22MLC005)作者简介:易华勇(1987),河南信阳人,博士,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摘要:文化自信是建成文化强国的前提与基础,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目标与价值所在。新时代,以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可以得出三个维度的理论推演:当代中国文化内容构成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空间维度,文化特有的生成机制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动力维度,中西方文化比较优势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际维度。这种特有的三位一体的文化自信格局建构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三维向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磅礴的文化
4、动力。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构成;文化生成;文化比较中图分类号:D261;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017(2022)12-0058-04易华勇(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以文化自信引领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三维论析58行政科学论坛202212行政科学论坛行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其可谓一脉相承。在我国,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联,文化兴盛始终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和内在要求。中华儿女历来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哲学思想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智慧,
5、正是这些理念、智慧和格局增强了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泉,支撑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气,奠定了文化强国目标的基石。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地选择、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革命文化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鲜明底色和内在精髓,既是中华文化谱系的“压舱石”,也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内核。革命文化所蕴含的崇高革命品格、高尚的人民情怀和伟大的革命实践展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厚重的革命底蕴和独特的精神价值。这些革命文化资源无疑极大丰富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思想之库和精神
6、之源。不仅如此,经历历史沉淀的革命文化还潜藏着诸多与当代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内在契合的元素,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多维的想象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3正是在革命文化的鼓舞和感召下,我们才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兑现一个又一个承诺、完成一个又一个宏伟目标,也正是在革命文化的不断滋养下,我们才有充足的信心与能力向全中国人民做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庄严承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它诞生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是构成文化自信最鲜活的元素。与此同时,深度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7、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等文化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面对多元文化发展态势的挑战,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紧扣中国国情、站稳中国立场、集聚中国智慧,秉持兼容并蓄的科学态度,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从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汲取有益养分,让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属性成为最显著的标识,让文化的“先进性”成为指引文化强国建设的航标。二、文化生成自信:文化强
8、国的动力维度文化生成自信是指一种对文化自身生成机制的自信。人们之所以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自信,一方面基于其丰富的基本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在于中华文化独特的创新、转化和融入的客观生成模式。中华文化历来具有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品质,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成模式作为文化自信的一个基本维度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首先,对文化创新能力的自信构成了当代文化自信的一个支点,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而生成的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一方面,中华民
9、族历来重视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对文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未来文化发展前景、文化生命力和文化更新能力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简单的对当前文化发展水平的盲目自信,而是对传统文化“取精去糟”选择的自信。这种自信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人类社59行政科学论坛2022 12行政科学论坛行政文化会实践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对文化发展趋势、前景的判断力,“适应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的选择力以及利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实现创新的文化创造力”5。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文化创新是丰富文化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
10、是提升文化话语权的关键之举。以上这两方面正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其次,文化转化是生成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它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实践支撑,在“润物无声”中引领、支撑文化强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6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结合时代条件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与发展的基本方略。文化转化是建立在正确地、辩证地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上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11、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因此,经由文化转化而生成的文化自信既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科学的发展模式,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最终目标,并能够主动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最后,文化融入是生成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是文化强国的内在机制。一方面,中华文化以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品格勇于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中国所秉持的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根本立场的文化发展理念并不排斥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而是以开放的姿态主动与它们接洽、融通。源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经历了反复磨合与融合,逐渐形成了
12、如今比较成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再次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根”和“魂”,要把“两个结合”作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这个层面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度融合,并持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大地,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只有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文化内容体系才经得起历
13、史和人民的考验,才能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地肯定和认同。文化融入的历程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主线,也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策略和着力点。文化强国建设既需要从文化层面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也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考量,引领三种文化实现内容和价值的有机融合,为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保障体系。三、文化比较优势自信:文化强国的国际维度所谓文化比较优势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的主流文化与其他国家、民族或政党的主流文化相比具有价值取向、冲突化解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整体优势而产生的自信。这种文化比较优势的自信一方面构成了当代文化自信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拓展了
14、国际视野。第一,我国一贯秉持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追求绝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孤立主义的价值取向相比,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我60行政科学论坛202212行政科学论坛行政文化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43.2 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97.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7.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
15、人民出版社,2017:33-36.5 戴锐,徐菲.文化自信的构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社会生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6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3.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6.责任编辑 朱亚娟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勘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基调和精神高度,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之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良性运行,激励人民群众为迈向美好生活而奋斗。我们始终秉持“文明没有高低贵贱和优劣之分,而只有姹紫嫣红之
16、别”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明交流理念,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文化偏见、文化傲慢、文化霸权、文化入侵相比,既彰显道义担当,又体现出了价值取向的显著优势。这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赢得更多国际层面的理解与支持,对于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为重要目标的文化强国建设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二,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侵略性、冒险性、排他性所导致的“文明的冲突”,中国文化具备显著的化解文化冲突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都蕴含着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往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和谐”文化
17、、“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商共建共享”等思想理念为面对文化差异、文化矛盾甚至文化冲突提供了原则遵循,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处理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文化比较优势自信的一部分,是当代文化自信的有机组成。它所具有的化解文化冲突的显著优势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条件,在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交往间建立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化敌为友、广结善缘,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第三,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娱乐化、产业化、消费化导向的制度设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安排具有全方位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拉开了“制
18、度现代化”的序幕,明确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重要制度、重要体制机制等为引领文化制度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四梁八柱”。现代化文化制度建设过程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我国确立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三个制度与“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体系。这套文化制度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层面,科学地规划了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这种文化制度安排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保障广大人民文化权益为落脚点,以正确舆论引导机制和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生产机制为着力点,建构了一套科学、完善且兼具“高度”与“温度”的文化制度体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