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_李小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43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_李小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_李小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_李小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术专业人文茶趣1222023 年 第 2 期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落实可以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新时期,党中央明确倡导高校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宣传传统文化前提下,有力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茶文化是在饮茶行为中形成而来,汇集了包括茶艺、茶学以及茶道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体现出自省和自知等内涵,具有浓厚且深刻的教育要素和人文要素。茶文化对于启迪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情操等环节具有积极影响,借助茶文化和大学思政教学进行结合,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质量获得提升。因而,高校要精准解读茶文化内在含义,结合新时期思政教育整体目标和要求,灵活渗透茶文化中的思政要素,通过茶文化净化

2、大学生思想与内心。1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1.1助力思想价值引导我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时间发展和沉淀,和其他传统文化相比,茶文化富含着的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和发扬,其中茶文化内涵和茶文化体现的精神思想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借助茶文化学习推动大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茶文化在大学生价值引导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行为举新时代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李小龙(山西医科大学 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032200)摘要:时代新发展给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传统文化在整合社会共识、促进民族发展等环节体现出巨大推动作用,可

3、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充足素材,助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学效果。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重要分支,借助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渗透茶文化内容,不仅可以充分发扬与继承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和内容。因而,高校需要密切结合大学思政教育目标,将茶文化渗透进思政教育工作中,充分优化大学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关键词:新时代;大学教育;思政教育;茶文化作者简介:李小龙(1990),男,山西临汾,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种茶是个辛苦的营生,但是这种辛苦的营生正是茶农们辛勤劳作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们了解这种营生就会心向往之,从而养成勤俭质朴的生活态度。茶农的勤俭质朴的生活、辛勤劳作的工匠

4、精神正是解决物欲膨胀、生活奢靡风气的灵丹妙药。“勤”就是辛勤劳作,不懒惰,不吃闲饭;“俭”就是生活节约,不浪费;“质朴”就是生活节俭,追求物质生活原本果腹状态。当前社会提倡的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就是勤俭质朴这种生活观念与方式的具现,这对于遏制大学生无节制、无限度的追求生活享受、物质攀比的思想,培养勤俭质朴的生活观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3.3饮茶过程,有利于细心耐性的学习工作养成茶虽好喝,但需要细心和耐心。种茶、养茶、采茶、炒茶的过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养成大学生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分茶、煮茶、茗茶、品茶的过程可以锻炼人的细心,磨练人的耐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喝不到沁人心脾

5、又养生的好茶。在劳动教育课程上,老师们可以引导同学们到茶庄实地学习种茶、炒茶的过程,了解种茶的辛苦,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在知识讲座上,老师们可以把这一整套的泡茶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引导同学们养成品茗饮茶的好习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西方舶来的可乐等垃圾饮品,抵御西方文化侵蚀,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大力开展茶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的芬芳、醇厚、兼容并包,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茶的不断创新形式又体现出其顺应时代变化的与时俱进特点。高校主动把茶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

6、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2杜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2(2):228-230.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http:/ 年 第 2 期止、社交礼仪和人情往来等方面,借助大学思政课程中的茶文化渗透,向大学生传输茶文化中的淡泊名利、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可以切实缓解现代大学生身处快节奏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提升大学生民族自信1

7、。进行大学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适当采取茶文化教育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并且将茶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现实生活学习当中,立足生活角度逐步强化大学生思想素质,推动大学生养成独立进取的精神,在茶文化中领悟人生哲理,强化思想内涵。1.2充分体现文化价值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饮茶习惯在不断变化发展,茶文化覆盖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茶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社交往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加以初步了解,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落实茶文化教学期间,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讲解、

8、文化典故分享等方式完成茶文化指导,而并非局限在理论文化教学上,尽可能地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探究热情,让其可以充分理解茶文化内涵,感受到茶文化所体现的深刻意义。大学生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可以更加自主地了解和形成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自身思想发挥的重要作用,慢慢养成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作出贡献。1.3良好传承传统文化当代社会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良好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内涵深刻,大学生更需要清楚认知国家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掌握传统文化对国家社会、经济与文化

9、等方面的影响,主动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2。1.4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在落实茶文化教学时,不光有饮茶活动,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茶叶、饮茶环境以及茶具等内容,以上均含有茶文化价值和浓厚内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茶歌会、茶话会和茶乐会等相关活动,推动学生站在多元角度详细掌握茶文化,充实学生茶文化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将茶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推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对多层价值观念的需求3。在具体思政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打破单一教学格局,借助具体事例改正学生不良观念,借助对传统茶文化的学习,助力学生形成通情达理、淡泊明志、和谐相处的人生观,加强

10、学生自身素质,深化人文素质培养,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建立积极价值观,由此实现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目标。2茶文化视域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落实原则2.1以人为本原则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有序渗透茶文化内容,以此推动思政课程效果的提升。为使茶文化和思政教学有效结合,深化教育实践效果,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此前提下,彰显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实践中的作用4。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角度分析,教师和大学生均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需要结合双方教学与学习意愿,坚持对茶文化了解进行完善,清楚掌握茶文化和思政教学的联系,以此为出发点,推动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比如,教师需要具备

11、传统文化继承思想,具备授课教学能力、指导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等,在教学中自然渗透茶文化,让大学生掌握真实有效的茶文化。并且,大学生也需要拥有茶文化思想,结合茶文化认知模式,渗透到教师组织的教学工作中,掌握茶文化知识,诸如道德、品质、精神等,武装大学生头脑,推动大学生成长。2.2交互原则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大学生是知识传递和接收的对象,在知识传递中,渗透交互式教学理念,能够推动师生之间良好互动,促进双方思想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讲,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深化学生思政学习效果。鉴于此,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茶文化的渗透需要坚持交互式原则,以互动为核心,缩短师生间距离,以此提升学生思政核

12、心素养,加强高校育人整体质量。2.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在茶文化视域下,为保证思想政治课程的落实效果,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共同培养的策略。在传统思政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教学,几乎不给学生提供思政课程实践平台,限制了大学生对思政信息的理解能力提升。茶文化的有效渗透,立足茶文化精神思想,借助实践活动的落实,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大学生加入其中,可以了解思想政治与茶文化知识,还可以践行思想政治和茶文化,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和茶文化的领悟力,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模式目标。2.4信息化原则在互联网推动下,茶文化慢慢进入思政教学工作,为深化加强思想政治教学落实

13、的效果与质量,思想政治教学实践需要坚持信息化原则,关注新技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新技术推动茶文化和思政内容的结合,为学生落实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提升学生在思政课程上的领悟能力,由此加强自身思政教育课程学习质量5。3茶文化视域下落实大学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3.1围绕茶文化确定选修课程高校开展的思政教学工作需要立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出发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更加可靠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型思政教学标准下,在可靠环境中进行思政教学、扭转学生学习态度,是目前思政教师落实思政教育的第一要务。面对茶文化,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的茶叶,由此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感。

14、依托茶文化,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茶文化的重要地位可以在思政教学中被有效表达,满足学生多元文化需求。学校可以试着围绕茶文化开设选修课程,在课程内进行茶文化宣传和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学术专业人文茶趣1242023 年 第 2 期需要严格把控茶文化教学关卡,在向学生传递茶文化知识同时,为学生设计茶文化学习任务。例如,理解茶文化,分享茶文化,让学生将自己对茶文化的想法和自己喜欢的茶叶等进行总结,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打造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教师还可以针对中国茶知识进行教学,例如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茶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茶素养,对茶文化建立起初步了解。也可以收集茶相关名人典故进行

15、讲解,让学生对茶进行全面了解。在思政教学课程中,教师以茶为出发点设计思政教学课程,在体会多元茶文化的同时,将视线投射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领悟茶文化的深远影响。3.2传播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政教育理论课教师讲座中强调,思政课程是根植于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上的重点课程,思政课程的影响无可替代。新时期茶文化渗透到思政教学工作中,将思政课程和茶文化充分结合,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的有力手段。进行思政教学时,教师要主动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立足茶文化角度,指导学生修身养性,确定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为茶文化走进课堂、改善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理论基础。通过茶文化落实思政教学,可以围绕茶的源

16、头、发展和茶中精神等方面教育学生,引导高等教育中人才价值观与德育观。例如,受到当前金钱主义思想威胁,现代大学生产生浮躁心态,不愿意安静下来做研究,追求高薪职业、渴望一夜富有的想法逐渐占据大学生的内心。通过茶文化环境下的思政教学,能够将茶文化理念导入进课堂中,比如,在对茶的价值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改正学生价值观念,“一两龙井茶会卖到几百元,仅是茶叶而已,为什么龙井这么贵?”接收到问题后,学生首先可能会想到是因为龙井茶比较有名,然后教师可以针对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与口味加以讲解,“龙井茶采摘时间仅有二十天左右,结束采摘后需要繁琐的炒制过程,整个环节耗时较久,品质上乘的龙井茶能够冲泡十余

17、次或是数十次。”通过对茶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转变价值观念。龙井茶是经过千百次锤炼之后留存下来的茶叶,其工艺流程、品质和其价格相等。从做茶、做人到品茶、品人,教师接着提问“若是你想找到一份高薪职业,那需要为此付出什么?”由此引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思想渗透进思政课堂当中,转变学生价值观。以茶文化约束学生,荡涤学生心灵,可以让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发挥实际价值。3.3改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可以对人产生巨大影响,若想真正显示出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学的价值,必须从教育环境着手注重气氛的营造。实际来讲,高校需要针对茶文化落实多样类型文化推广活动,借助标语、条幅或是景观要素来科学布局,将茶文化要素和校园文化充分结合

18、,打造校园内部茶文化传承。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茶文化活动来促进文化内涵在高校内的落实程度,诸如文化沙龙、专题分享会、读书论坛和文化互动等,以此让校园内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茶文化并且加入到茶文化当中。新媒体可以对茶文化进行良好传播,既可以强调茶文化自身文化属性,又能够拓宽新载体的文化宣传。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等推送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产品,让这些内容发挥出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影响,走进学校教育范围,进入学生课业生活,将有用的信息充分提炼后提升信息的多元发展机制。比如,多数高校会在校内成立茶文化社团,在社团内部组织文化活动,将之当作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茶文化社团的实质是通过“茶”交朋友并提升自身

19、茶艺,初衷在于让更多的人熟悉茶、喜欢茶、走进茶,同时让茶进入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在茶中品味人生,了解世界。3.4优化教育机制建设通过构建教育保障机制可以为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关键制度支持,虽然茶文化在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学中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但是多数高校内还比较缺乏成熟的茶文化培养体系,教育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工作不光要重视之前的教育发展计划,还需要借助教育联动机制为相关工作顺利落实打好基础。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文化教学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挖掘以及资金扶持等。另外,针对多样文化宣讲活动、学术座谈会等也离不开专业人员与教师力量的支持。事实上,教师在摸索和发掘

20、文化和思政结合上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也需要加强对教师力量的指导与扶持,通过集体培训、专业素质提升等计划统筹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能力,落实好多部门联动。整体来看,茶文化作为一类全新的教育内容需要全面渗透进高校教育工作中,而教育人员是其中关键要素。另外,在全员育人工作要求下,教师落实主体也需要加入到教育结构的补充环节中,体现出茶文化在思政教学工作中的良好作用。学校自身也可以适当组织社会实践项目和假期活动,让思想可以表现在物质载体内部。4结语综上所述,茶文化中蕴含着非常浓厚的传统优秀文化,含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借助在大学思政课程中渗透茶文化,不光可以切实传播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还能够加强思政教学课程的趣

21、味性和有效性。因而,高校要精准掌握茶文化和思政课程结合的可操作性和重要性,制定健全的融合方案,有序推进和落实,推动茶文化和思政教学工作的密切融合。参考文献:1廖琳慧.中国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索J.福建茶叶,2022(04):253-255.2孙晔.茶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福建茶叶,2022(03):117-119.3范晓艳.茶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22(02):189-191.4方婷婷.茶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22(01):231-233.5秦岭.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解读J.福建茶叶,2022(01):241-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