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课程思政旨在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其关键在教师,在教师师德高尚。立德树人,首先是教师明道信道;课程思政,首先是教师思政。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 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为此,深入探究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之
2、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德内涵以课程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是教师把学生价值观塑造寓于学科课程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中,从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师德角度讲,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高尚师德要求在课程实践中的具体化,彰显师德的思想政治本色、回归师德的教书育人本真、坚守师德的专业能力本位,饱含着丰富的师德蕴意。(一)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彰显师德的思想政治本色高校课程思政是党基于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认识,围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点,在协同育人大格局中聚焦课程主课堂,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重
3、要战略举措。其基础、要点在“思政”,强调的是所有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显性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开展价值观塑造,本质上是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有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结合田歧立(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475001)新时代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德逻辑及实践指向摘要: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彰显师德的思想政治本色、回归师德的教书育人本真、坚守师德的专业能力本位,具有丰富的师德内涵。师德本质上是教师立德树人实践。高校师德建设应为教师课程思政的目标方向、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保驾护航;高校应在推动体制融通、长效机制嵌入、主要举措有力上下功夫,充
4、分实现师德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融合。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师师德;价值逻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23)01008808收稿日期:2022-10-12项目基金: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 课 研究 专项“新时 代 课 程思政 和思政 课 程有机 结 合 研究”(21VSZ036)作者简介:田歧立,男,副教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88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
5、231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培养人的政治情怀,从中有机析出课程多姿多彩的思政韵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教师的政治使命,体现着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的思想政治本色。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要信道明道。无产阶级始终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向来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本色。1909年8月,列宁在 致卡普里学校学员们 中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3这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本色是教师开展课程教育教学的灵魂。课程思政直接考量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信仰状况及其道理阐释能力。课程思政是教师传授课程知识道理和其中蕴
6、含的思政道理的深度契合,是“红”与“专”的辩证统一。教师深刻准确阐明学科专业课程知识所承载、反映、确证的现实社会主流思想理念、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等,首先需要明白国之大德、信仰党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4,“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5。有信仰的教师才能讲信仰,有情怀的教师才能讲家国。离开教师对思想政治的深刻理解,就不会有理解深刻的课程思政。课程的思政厚度直接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的高度,直接向高校教师提出了明思想政治之“道”,即新时代党和国家“大德”的强烈师德诉求。因此,课程思政首先是“教师思政”,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遵循立德大
7、道,心系“国之大者”,明道信道,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含鲜亮的思想政治本色。(二)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回归师德的教书育人本真课程思政的精髓在于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育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介质、教师与学生的纽带。课程思政是课程工具理性和课程育人价值理性的交叉融合,是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实践化,彰显教师从教书走向育人的自觉。任何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是写在教材中纯粹的知识符号、体系框目,均有它必然的思维逻辑、价值立场、实践指向、历史发展等深层内涵。教师不能仅做“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善于在课程专业知识视域下聚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伦理道德、
8、价值使命,特别是课程专业领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布局方位、对应观照、发展方向等重大现实问题,在讲知识、传思想、明真理的升华过程中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课程思政的鲜明蕴意,鲜明体现着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本真。教师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本真,高校所有教师都肩负着育人职责。从句读之教的“经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人师”,是中华民族优秀师德文化的追求。中国共产党向来强调人民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6这意味着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程知识学问、根本在立德树人,让知识传授解惑指向育人目的、追求育人目标、析出育人内涵,
9、所有教师在各自“责任田”的精心耕耘、一切课程在“一段渠”的涓涓细流中,共同供给形成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丰富滋养和丰硕成果。“道德教育不能被 道德知识的教育 所替代”7,在学科边界化、专业精细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受工具理性的影响,难免重专业素养、轻专业育人,教书育人的师德本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遮蔽。师德不只是不违反教师行为规范,更应是教师对高尚师德的追求。当前不少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还未将它深度纳入师德建设,同样,在师德建设的机制内还缺乏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多数教师开展育人工作更多停留在课下层面或“专属”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课程思政应该是教师师德的主要场域、高校教师追求高尚师德的重要途径,将传
10、道授业解惑合为一体,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于纠正“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导”的不良倾向,着力于消除教师将师德仅仅作为底线红线使思政游离课堂课程之外的不良现象,着力于解决育人大格局中“一段渠”和“主渠道”不通的问题昭示着教师教书育人的师德本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系统性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89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工程,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深层升华,融入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各环节,牵动着高校人才培养系统,有力推动教书育人的
11、师德本真以高昂的姿态回归课堂,共同构成高校协同育人大格局。(三)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守师德的专业能力本位师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是教师师德内涵的延伸和职业体现。在高校学科专业各级各类课程中,制定课程计划、教学规程、选定内容及教学目标以及设定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等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功”。若离开课程教育教学的高超师技师能,缺乏对课程知识的价值牵引,无力使课程思政元素圆润契合,缺少可共享共用的优质资源,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式方法等,课程思政必将“肌无力”。课程的“思政”不会自发实现,要求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课程的科学性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之间的张力,具备驾驭学科
12、专业逻辑与生动育人逻辑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以及厚重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学技能、精湛的阐释解读、有效的课堂组织等综合师能。甚或说,离开卓越师能支撑的课程思政一定是缺乏育人活力的“课程”,也必然形成机械、干瘪、浅显的“思政”敷衍了事,透不出课程独特的“思政”育人味道。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拼凑或叠加,也不是课程的“思政化”“去知识化”。教师要能够从课程的“营养大餐”中析出“思政之盐”和“精神之钙”,把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资源转化为独特的育人优势,有效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需要和价值需求。这依赖教师学科专业学识渊博、课堂教学得法,具备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娴熟运用课程思政教学工具方法
13、、协同课程与思政之间“边界渗透”、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等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为体现师德建设专业能力本位思维的内在要求,在师德概念内涵上需要明确师德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基于专业能力构建学生发展取向师德。”8教师不仅要践行价值观规范,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与学的路径把价值观规范的品质以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传递,坚守学生发展取向的师德内涵。潜心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就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师德反映。课程思政在强调教师要具备高超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在更深层面上要求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指向师德范畴。在很大程度上讲,课程思政的师技师能直接构成教师师德素养、直接体现教师师德水平,高校教师开
14、展课程思政的过程就是卓越师技师能对师德的坚守。二、师德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保驾护航师德强调教师为人示范、做人楷模,引领高校教师守望培养人的目标方向,激发高校教师“引路人”“大先生”的责任意识,增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能力素养,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灵魂保障。(一)师德引领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方向课程思政建设在于提高课程的立德树人能力。承担课程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要立足课程回答“培养什么样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5、9在立德树人大格局中,课程思政的目标方向是凝聚高校课程“主课堂”之力,以科学知识为承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时代新人。师德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属性。恩格斯指出:“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0加强师德建设,指引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教师队伍完成从“红色教员”到“人民教师”再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师德建设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就。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时代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0JOURNAL OF NATIO
16、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政提供了灵魂保障、指明了目标方向。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首先是用党的创新理论为教师立德铸魂、树牢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好老师的首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1。新时代教师理想信念的基准是坚持教育“四为服务”正确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之人,确立教师课程思政的信念信仰力量,拓宽教师追求课程思政的高远视野;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要重视价值导向、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
17、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课程思政的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12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价值观的“扣子”,明确了教师课程思政价值观塑造的实践指向。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教师队伍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强调教师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教育教学中自觉坚守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原则以及具备政治敏锐性、政治判断力,在课程思
18、政中明大是大非、有原则立场、守红线底线。新时代高校师德牢固教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价值立场和政治站位,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方向提供政治灵魂保障。(二)师德激发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全体课程教师的共识理念和共同责任,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业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13。教师的责任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而课程思政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责任,积极承担课程思政育人责任是新时代教师高尚师德风范的基本内涵。师德是基于教师职业角色责任形成的道德规范,教师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在高校全
19、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党通过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新时代教师师德明确的教师角色定位、职责使命,成为激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强大内生动力。新时代师德建设引领广大教师明确做“四个引路人”的根本角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教师的独特角色地位,他把当代大学生形象地比喻为全程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 的筑梦人”14,希望“教师要成为大先生”15。具体从课程教学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功能、履行岗位职责的主场地。高校教师“引路人”“
20、筑梦人”“大先生”的时代角色定位和责任有利于教师以崇高的职业使命深刻认识党关于课程思政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精髓,自觉增强对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认同,主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意识,承担起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形成专业科学的思维方式、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三)师德涵育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素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创新举措,直接提出了提升高校课程教师人才培养能力素养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育人方向、具备强烈的课程育人责任意识,还要有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素养基础。坚守师德的专业
21、能力本位,高校师德建设涵育高校教师扎实的课程教学能力、对思政元素的归纳能力、善于升华情怀的价值能力,助益教师讲好课程的思政道理、化道成德。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为教师处理课程专业知识和应用教学技能注入灵魂让知识富有生命意义,在字里行间充满情感和真善美,使教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1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师德过硬的基本体现是教师能够站稳讲台、讲好课程,通过扎实学识、观照学生、生动课堂、高雅言行、教研创新把每一节课都讲成“金课”“银课”。教师以饱满的精神
22、备教材、备学生、备思路,以执着的态度精心设计授课教案、案例、环节,以高超的教学水平讲深知识要点、讲透知识逻辑、讲活知识内容,给学生深刻的知识学习体验,解疑释惑学生专业知识重难点,用专业知识技能“育才”“树人”、夯实“立德”“育人”的知识基础,从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精湛解读中引申出相应的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推动高校教师增强课程思政元素归纳能力。思政元素是教师从课程知识“育才”迈向“思政”育人的“阶梯”,处于教书走向育人转化的“临界”。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对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政治因素进行恰到好处、顺理成章地归纳整理。师德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让教师具备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党的创新理论
23、和所属学科专业课程之间往返穿梭、相互照应的能力,在世界观方法论和知识素材具体结合中,聚焦所属学科的课程知识、专业方位、发展历程、宿儒贤达、社会价值等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伦理道德、人格魅力、实践创新等丰富思政元素体系,给学生生动展现本专业“又红又专”的鲜亮“红色”。激发教师深厚情怀升华感染的能力。不同专业职业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责任,师德是高校课程教师作为专业职业者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促进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感染培养学生,树立“专业人”的崇高追求。三、协同高校师德建设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高校要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体
24、制深度融通、长效机制有机嵌入、主要举措保障有力上下功夫,用高尚师德风范助力广大教师在课程知识中承载价值、在教书的同时深度育人,让课程思政生动实践成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靓丽风景。(一)推动体制深度融通,同构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格局纲要 整体设计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体制;2021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 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部署高校师德建设的“大教师工作格局”。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建设的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二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1.彰显“两个工作格局”内涵“两个工作格局”处于高校“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环节,高校各级党委要牢
25、固树立“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16的观念,彰显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思政内涵。“大教师工作格局”着眼“教师中心”,是统领高校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工程。其重点任务内容是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统领课程思政建设,着眼确立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改革支点、协同育人格局的再优化、育人资源的深挖掘等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从教师课程、教书育人的维度拓展师德师风建设路径。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统领“两个工作格局”,彰显师德与课程思政的交融交叉属性,让师德建设深度聚焦课程思政,让课程思政建设有力践行高尚师德。2.协同“两个牵头抓总”关系“两个工作格局”提
26、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由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抓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由教务部门牵头抓总。正确处理“两个牵头抓总”关系,立足部门职责基础同向同行,是格局融通的关键环节、中枢要害。高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承担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职责。在师德建设大格局中,要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思想政治要求,积极构建、深度聚焦教师课程思政之“思政”的师德内涵,具体化为与课程思政相适配的师德涵养,切实让师德的灵魂贯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师德师风培养培训环节,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政治觉悟,用高尚师德滋养涵养教师课程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2JOURNAL OF
27、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思政;高校教务部门直接组织管理教师以德施教、课堂育德,直接负责引导带领广大高校教师积极履行课程思政、教书育人职业要求,要把课程思政摆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位置,放在教师课堂师德水平的核心位置,让课程思政的丰富实践成为教师自我师德养成的重要途径。3.着力克服“两张皮”现象探索建立学校“师德建设课程思政工作协调小组”,着力探究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一致性内涵,决策和实施其侧重性权宜,协调联动、深度融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把握师德之维度、在师德建设中彰显课程之方位。师德师风和课程
28、思政建设深度融合,关键是组织,主体是教师,重点是协同,讲政治、育师德要在教学业务中体现,讲教学要升华到师德层面。院系党组织要统筹部署、组织和保证,把课程思政、师德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常项议题,纳入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团活动、“双带头人”工程体系;坚持党政同责,抓好“一把手”工程,把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师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切实实现讲教师师德必讲教师课堂,讲教师课堂必讲课程思政,备课程必须懂思政,备思政必须备师德。在“最后一公里”确保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建设“同步伐”,从“教师最前线”防范师德师风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出现“两张皮”问题,用师德滋养滋润课程,有效避免课程思政“硬融入
29、”“表面化”等现象。(二)长效机制有机嵌入,实现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同向同行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同向同行,要具体在课堂教学主战场,发挥教师典型示范性,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制度化,在课堂育德、典型树德、制度规德的长效机制中获得统一。1.嵌入课堂育德机制课堂育德是教师涵养践行师德的“主战场”。课程思政的重要师德蕴意是师德“回归课堂”“回归育人”,课程思政就是课堂育德,教师在育人中育己、在育己中树人,使课堂育德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双赢”。要找准课程思政和践行师德的结合点、融汇点,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技术和艺术水平;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把握新时代大
30、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行为特点,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讲政治教育元素的资料、资源,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达到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课程思政能力事半功倍的效果。2.嵌入典型树德机制典型树德是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机制,既要充分发挥正面典型模范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形成负面典型的警示效应,维护高校教师队伍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要组织一线优秀教师走进课堂,让各级各类育人楷模、教学名师以及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发挥课程育人榜样
31、带头示范作用,用先进事迹阐释课程思政,以精湛学术造诣厚重课程思政,着力克服教师课程教育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的典型弊病。对师德失范尤其是违反课堂教育教学纪律案例给予曝光、严肃处理,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思政典型示范。重视遴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品牌项目,强化宣传示范,营造以高尚师德践行课程思政的优良环境。3.嵌入规则立德机制课程就是计划规则,师德具有底线规范。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贯穿着规则立德。教师要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制度规约以及党和政府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文件,深刻理解热爱国家、关爱学生、潜心育人、行为雅正等师德规范要求是所有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资源也是教师育人的行为示范。教师要遵循课程
32、计划、教学遵守课堂纪律,不能“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只讲专业、不讲政治,回避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现实关切,而是要用深厚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按照课程计划,旗帜鲜明地诠释专业道理、升华专业价值。重视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融入师生教学。不仅仅是法学类专业课程,任何课程都要深入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3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挖掘自身所蕴含的规律遵循、宪法精神、规则意识、法治思维及道德蕴意,在课程思政中敬畏科学、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敬畏知识,始终守牢师德师风底线红线。
33、(三)主要举措保障有力,促进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同频共振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同向同行,高校要采取“双向”教育培训、共享保障条件、一体评价监督等有力举措,促进师德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和合共生。1.开展“双向”培养培训培养培训是提高教师师德和课程思政能力素养的基础。两类培训不能各自为战、泾渭分明,而要双向发力、同向同行,形成不同维度上彼此间内在关系的交融态势。高校要切实探究课程思政作为教师师德教育重要模块的操作办法,常态化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课程思政专题专项培训,设置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培训的师德专题,有机纳入教师师德师技师能培训体系。只有坚定教师师德素养,才能提升教师课程育人的价值追求动力和
34、自觉自信程度,才能有力破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简单机械”、课程思政“硬融入”“两张皮”等难题。要组织编写教师课程思政的师德精神培训教材、专题内容,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凝练教师所在学科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逻辑、价值观指向,所承担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及其归纳方法,所擅长专业的社会效益和伦理精神等丰富的课程思政师德内容,增强培养培训的科学性。2.善于共享保障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环境条件是提高教师师德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要配齐建强高校教师工作专兼职骨干队伍。高校教师工作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他们对党立德树人理念
35、的理解、对高校大思政格局的认识以及自身的课程思政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师德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要选配懂思政、会教学、善管理的精干力量,切实提升高校教师工作队伍的课程思政专业化管理水平。强化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研究,组织多学科专业的优秀教师,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作用,分门别类梳理研究课程思政和对应课程教师的特色化师德内容,形成专业分布均匀、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建设研究力量,积极阐释课程思政和师德建设的协同规律。优化整合高校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资源,共建共享师德教育基地和课程思政教学基地,通过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途径,利用网络信息、
36、AI、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优秀教师课程思政案例数据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保障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经费充足。3.强化一体考核把关评价、考核和监督是推动教师以高尚师德践行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人才培养效果作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教师师德评价的根本标准,把教师课程思政状况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师德师风的核心指标,从课程方向、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堂价值转化、课堂育人效果等方面研制出台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课程思政针对性评价标准,把组织管理、贯彻落实、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等作为单位和教师个人师德师风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师德师风考核体系。课
37、程思政评价考核要深入聚焦课程教师专业特色的师德内涵,把专业教师师德素养作为课程评价的首要维度,从学科专业课程的政治站位、科学素养、现实观照、伦理道德、育人成效等方面评价考核教师课程思政的独特师德含量。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监督问责,把它摆在学校党委政治监督的重要位置、摆在学校课程督导的首要位置,督促引导广大教师以高尚师德上好课程思政、以优秀的课程思政践行高尚师德,切实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4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国家
38、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3列宁.列宁全集:第45卷M.2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0-249.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5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
39、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67.7张旭,李合亮.廓清与重塑:回归课程思政的本质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5):116-121.8郑美娟,秦玉友,曾文婧.新时期师德建设思维:反思与调整J.教育发展研究,2019(18):1-7.10恩格斯.反杜林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9.11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12 13 14做 党 和 人 民 满 意 的 好 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15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40、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16“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责任编辑吴潇剑)The Logic and Practic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Integrity in Fully Advanc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of the New EraTian QiliAbstract:Fully adv
41、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highligh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sse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tegrity,returning to the teacherethics of teaching,and adhering to the teacher ethic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standard have rich moralimplication
42、s.Teachersprofessional integrity is essentially the practice of teachersmoral cultivation.Th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integ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cort the target direction,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of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
43、cation incurriculu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system integration,embedlong-term mechanism,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fully realize the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integrity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construction.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Teachersprofessional integrity;Valuelogic;Practice approaches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成果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