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乡市博物馆藏“臣卫父己”铭文青铜器_饶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37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市博物馆藏“臣卫父己”铭文青铜器_饶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乡市博物馆藏“臣卫父己”铭文青铜器_饶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乡市博物馆藏“臣卫父己”铭文青铜器_饶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饶胜摘要: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 文 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 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 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关键词:新乡市博物 馆;青铜器铭文;“臣卫父己”河南新乡市 博物馆藏有两件“臣卫父己”青铜器,分别为殷商时期青铜尊和青铜觯,器形厚重端庄,纹饰神秘威严,铸造工艺精美。而长期以来,此二器铭文被释读为“卫父

2、己”三字,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殷周金文集成甲骨金 文字典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论证,认为铭文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卩“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 带 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 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一“臣卫父己”青铜器“臣卫父己”铜觯(图一):商代晚期,年安阳出土,国家一级文物,高、口径长、宽、腹径长、宽厘米。铜觯为扁圆形,粗体,有 盖,盖顶为菌状纽。束颈,敞口,鼓腹 较深,腹径略大

3、于口径,最大直径在腹下部偏上。高圈足,足略外撇。器盖和腹部分别饰一组呈轴对称的兽面纹,颈部和足部一周饰夔龙纹。盖内壁饰“臣卫父己”四字铭文(图二)。朱凤瀚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青铜觯做了细致的分型定 式,该 件铜觯应为扁圆形中的型式,为殷商中晚期。青铜觯为饮酒器,出现于殷商中期,西周早期铜觯常与铜爵组合使用,这已然打破了商代晚期的爵、觚组合的惯例,西周中期以后基本少见。“臣卫父己”尊(图三):商代晚期,年安阳出土,年拨交新乡市 博物馆,国家二级文 物,通高、口径、腹 径、底径厘米。该尊为无肩尊,口径大于腹 径和足径。粗筒形体,侈口,腹微鼓,高圈足。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 形。中腰突出部分饰联 珠纹和

4、目云纹,腹部饰云雷纹和变形动物纹,圈足饰目云纹。底部铸铭文“臣卫父己”三字(图四)。根据朱凤瀚在中国青铜器综论中对青铜尊的分型,根据尊的中腰鼓出部分的位置偏移,可知该件铜 尊为无肩尊类中的型,时代应为殷代晚期偏晚。该类型尊也被称为粗体觚式尊,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尊,作为盛酒器,往往与卣或者方葬组合,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二“臣卫父己”铭文解读“卫”在金文中作“士”“嘸”,中间为一城邑,四周分足迹环绕,像众人 巡行守卫,有着士兵守卫城邑之 会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谓“卫,宿卫也”。吴其昌释其为:“中像 有地一方,而四旁足迹回环绕之,是有地而守卫之 意也”。甲骨金文字典中对卫有着“有 防卫、保

5、卫之新乡市博物馆藏臣卫父己铭文青铜器作者单位:新乡市博物馆专题 文物天地义;祭名;地名或国 名;人名;疑为侯”等五种不同的解释殷周金文集成收录有卫鼎()、卫簋()、子卫爵()、典卫鼎()、弓卫觚()、辰卫觯()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辰卫觯()应释文有误,“辰”当为“臣”。金文“卫”应为族徽,代表着卫氏家族,是守卫商京 畿之地的氏族。正如王恩田先生指出:“根据有出土地点可查的卫字族徽和 复合族徽铜器,大多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卫应是属于殷都畿内的氏族。”臣字甲骨文和金 文构型 基本相同,在金文中作“”或“苕”。殷周金 文集成中收录有臣戈()、臣舉(),臣辰父已鼎()、小臣鼎()、臣辰 父癸鼎()等“

6、臣辰诸器”。说文解 字中谓“臣,事君也。象屈服之形”,专家学者从甲骨文和金文两个层面对“臣”多有 探讨,使 得“臣”具有 更为丰富的意义。如赵诚金文的“臣”文中探索出“臣”字在金文中具有“泛指奴隶”“泛指臣民”“一般意义上的君臣之臣,臣下之臣”“用作动词,为臣事之义”“臣下对于君主的自称”等二十个义项;王进锋甲骨文“臣”字 形义新释兼及商代的职官泛称“亚”和“尹”一文中图一商代晚期“臣卫父己铜觯图二铜觯盖内壁饰铭文认为,“商代的臣是一种职官泛称”,“称臣亚和尹的职官,不仅存在于内服,而且存在于外服”。我们认为这里的“臣”用以表明身份,即臣与卫结合,如上文提及的卫族是臣服 于商王的。另外,有学者

7、指出甲骨文中“臣”出现形式可以分为“某地臣、多臣、臣某、某人臣、亚臣”等六类,由此得出“臣”指的是对职官的一种泛称。“父己”则是金文中常见的“日名制”。中国青铜器综论一书中将殷商 时期的常见的金文分为四种形式:“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族属”“在族氏名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仅铭有日名”和“仅 铭 有作器者名”。这两件青铜器或是“卫”氏族人祭祀父祖而作。张懋镕把周人不用日名说中的商周铭文分为五类:亲属称谓加十千,如父乙、父丙、父丁;“日”加十干,日甲、日乙、日丁;十干 加“公”,甲公、壬公、癸公;十干加排行,己伯、己仲;十干加“考”,甲考、乙考。朱凤瀚在金 文日名统计与 商代

8、晚期商人日名制一文中认为,以“十干日名出现次数并不均等,如父某、祖某的日名,偶数的乙、丁、己、辛、癸相对奇数的甲、丙、戊、庚、壬数量要多”张福 祥 在商王名号与上古日名制研究一文中指出:“日名原是子从母姓的一种变称,是从使用者一出生就确定了的,并非死后 才有,所以不论男女,在生时即可使用,家族分宗以此,谱牒记录以此,他人称呼以此,甚至可与日名主体的私名(即后世所称姓名之名)通用。而死后仍以日名称之,方具有庙号的 意义。”可见,在商代凡祭父祖,皆可以在日名前加“祖”“父”等,这也说明了以天干称谓其父祖是商人的特征,殷人惯用这种方式来 称 呼其父祖,如祖甲、父丁、父庚等称呼。三“卫”族在殷商京畿服

9、制中的角色“卫”在商代扮 演着怎样的角色,可以从甲骨卜辞中“卫”中窥专题文物天地出一二,如以最为常见的“多某卫”为例:“己酉卜,亘贞:呼多犬卫”(合集正,典宾)“癸亥卜,贞:呼多射卫”(合集宾三)“癸酉卜,争贞:令多射卫”(合集宾三)“庚戌卜,古贞:令多马卫从盖。贞:令多马卫于北”(合集宾三)“多马卫”“多射卫”“多犬卫”应该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在卜辞中出现较为频繁,卜辞中商王是以“呼”“令”发布命 令,让卫践行王事。专 家学 者对此多有研究。陈梦家先生认为:“卜辞中的多射、卫似当读作多射与卫,都是官名凡此卫与戍、射、亚、北御史等官名并列。侯、甸、男、卫乃界于边域上的小诸侯。”裘锡圭提出“卫

10、应该像田、牧一样,先是一种职官,后来演变为诸 侯,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王贵民认为“马”“射”“犬”属于不同的兵种,而“卫”指的是“卫队”。王宇信 认为:“射、犬、马皆为官名,卫乃守卫之意。”张利军则认为:“卫是商王朝职事称谓,以军事保卫职责为主,可视 其为商王朝的外服职事。”朱可 通过对甲骨卜辞中“卫”的用法进行梳理,猜测“卫可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组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可知,在甲骨卜辞中,“卫”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为武官发展为诸侯;守卫王都的卫队(军事组织);保护守卫之义;为外服职 事。但就 其本质而言,卫均起到了保卫和服务商王朝的作用。“卫”在金 文中具有较强的象形性,前 人

11、将其称之为“象形字”“图形文字”和“文 字画”等等。在经过众多专家学者论证后,学界统称这类铭 文为族徽文字,族氏铭 文属于文字的性质得到了确认,是商周时期古文字中的一种特 殊文 字,而“族徽”一说也被 广泛接 受。尤为重要的是,商代族徽代表的族氏,是宗 法 等级制度下形成的宗族集团,即族氏铭文代表一种社会组织。而“卫”金文中有单“卫”“子卫”和“某卫或日名”等表现形式。据学者 雒有仓的统计,“卫”字铭 文青铜器共有件,件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其中有件出自安阳地区且多为墓葬出土。新乡博物馆 收藏的这两件青铜尊和青铜觯也均出土于安阳近郊,这进一步证实了“卫”氏家族可能是居住于安阳附近的部族,起到保卫商

12、王朝城邑的作用。据文献尚书?酒诘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尚书?康诰记载:“周 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釆、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可知“卫”应为商王朝的外 服诸侯的一种,外服卫是商王朝的臣僚或是商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宗族观念和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下,这个下属组织很容易 产生世袭制,这也意味 着“卫”很有能逐渐发展为“卫”氏族,又或者说,“卫”是由官名演化为族称。综上所述,卫本是负责守卫商王朝的武 装或具有一定规模的军事组织,随着 时间 的发展,驻外地者以族为名,逐渐演变为卫氏族,成

13、为商王朝 外服中的一个附属 部族。也可以理解为,“卫”应是商王派驻在外保卫商朝的武官或者氏族,扮演着保护商代王都的重要角色。在安阳地区出土了数件 带有“卫”铭文的青铜器,这也有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起到守卫城邑之用。而“臣卫父己”青铜器则进一步佐证了“卫”的身份,“臣卫”表明臣服于商王朝的卫氏家族,表明保卫商王朝京 畿之地的“卫”,成为保卫商王朝的重要武装力量,是殷商国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凤瀚:中国青 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吴其昌:殷虚书契 解诂,吴其昌文集,三晋出版 社,年,第 页。方 述鑫、林小安等:甲骨金文字典,巴蜀出版社,丨 年,第丨页。王恩田:释褒、獄

14、卜辞殷人国号考,中原 文物 年第期。赵诚:金 文的“臣”,中 国文 字研究第一辑,年。王进锋:甲骨 文“臣”字形义新释兼及商代的职官泛称“亚”和“尹”,湖南大学 学报 年第期。同。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张懋镕:周人不用日名说,历史研究年第期。】朱凤瀚:金文日名统 计与商 代 晚期商人曰名制,中原 文物 年第期。丨丨张富祥:商王名号与上古日名制研究,历史研究 年第期。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丨 年,第丨页。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田”“牧”“卫”等 职官 的研究一兼论“候”“旬”“男”“卫”等几种诸侯的起源,文 史(第十九辑),丨年,第?页。】王贵民:“卫服”的起源和古 代社会的守卫制度,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海古 籍出版 社,年,第页。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出土文献研究,丨 年,第?页。张利 军:商周服制与早期国家 管理模式,上海古 籍出版社,年,第丨页。朱可:甲骨 文卫”字探讨兼论卫在商 代畿服制中 的地位,殷 都 学刊 年第期。雒有仓:商周青 铜器族徽文 字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年博士论文,第?页。(责任编辑:李珍萍)(责任校对:阮富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