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廊坊十五中
高三历史学案
专题二第4讲⑴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一、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知识梳理
1、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1)兴起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 原因)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③自然灾害严重④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起义(主观原因)
(2)经过:
①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建立政权)
②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1853-1856:北伐; ;天京突围(东征)
④1856-1857年:天京事变,石达开率军出走。太平天国
⑤1859年:洪仁玕发表
⑥1860年:(二鸦后,太平军攻打上海时)外国侵略者开始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⑦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⑴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
内容:A、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 分配土地.B、产品归国库
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 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 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⑵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 。
评价: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 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达标反馈
1、洪秀全尊奉“皇上天”,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国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廊坊十五中
高三历史学案
专题二第4讲⑵
二、知识梳理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 。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
6、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⑴、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1894年)是中国地一个革命团体, (1905)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⑵、武昌起义(1911年)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⑶、武昌起义的影响: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⑸、《中华民国 》
制定时间:1912年3月,
制定机构:参议院
内容:A、
B、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
C、 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影响: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⑹、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逐渐攫取了革命果实
⑺、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同时也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政体的结束。
7、辛亥革命的影响:
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统治,承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⑶、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 观念深入人心。
⑷、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8、联结高考:
⑴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由反孔到尊孔,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应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辩证地看待。
⑵从文明史观考查辛亥革命,它是近代中西方不同文明碰撞的结果,是先进的中国人用西方文明改造中国的一次伟大尝试。
⑶从现代化史观这一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三、达标反馈
1、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有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2、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主者们抱有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比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6、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识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四、学后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