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_刘国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81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_刘国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_刘国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_刘国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时间 2021-04-20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自主科研计划-清华大学春风基金项目“我国边境贸易口岸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2020Z99CFW050)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刘国菊(1986),女,内蒙古人,博士,副教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俄罗斯东欧国家历史与文化。通信作者:李立望(1986),女,湖南人,博士,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数字经济。2022年11月November,2022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 新冠肺

2、炎疫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疫情高风险地区,大学生思政工作呈现新变化,面临诸多新挑战。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政课教改创新、提升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多渠道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多角度保障学生学习和就业、多途径推动学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思政教师工作压力、运用新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对策,以期把高校思政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理论性和实效性。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高校思政;心理健康;教改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

3、22)11-0112-04思想政治工作被誉为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思政工作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必须按规律办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中出现的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突出、“特殊群体学生”人数同比上升、部分学生对“学校认同”感减弱、思政课教师工作压力增大、高校新科技创新投入不够等问题,本文积极探索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成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进而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一

4、)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突出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突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处于全国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学生不得不面临“开学难”“返乡难”“考研难”“留学难”“就业难”等困境,心理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开学难”。地处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域的高校被迫延迟开学,这加剧了学生不能返校的心理焦虑。尤其是对于医学、药学、生物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是科研工作中获取数据必不可少的步骤。疫情高风险地区仅有极少数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转,绝大多数实验室处于关闭或半运营状态,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生实验工作的开展。同时,经历过高考后的日夜拼搏,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感,居家学习效果难以保障。二是“返乡

5、难”。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也是家族的未来,每个家庭对大学生的重视不言而喻。对于部分高校倡导就地过年、过节的提议,大学生们普遍表示支持,而部分家长们却持反对意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担心留校学生的日常饮食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普遍担心学生的个人安全问题,担心留校学生不服从学校安排外出或随意走动,从而威胁到其生命安全。一些家长焦虑的情绪传导给学生本人,加重其“返乡难”的心理负担。三是“考研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长了167万人。持续的疫情不断推高了考研的录取分数线,使得2022年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四是“留学难”。拟出国交流的学生也遇到了

6、巨大的困难与阻力,2021年以来因全球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外70%以上的大学采用“封闭式”管理。这不但迫使近期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学生推迟或取消求学,而且造成严重依赖留学生学费生存的外国私立大学濒临破产,给拟出国学习学生的访学也增添了重重阻碍。五是“就业难”。毕业生群体的处境更加艰难,不止面临实验数据补充难和图书借阅难的问题,还承受着毕业设计调研难和实习难的压力,更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困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我国城市的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其中1624岁青年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上升至18.2%,创数据公布以来的新高。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新冠肺炎

7、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刘国菊1李立望21.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112University Education(二二)疫情期间疫情期间“特殊群体学生特殊群体学生”人数同比上升人数同比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对“相对贫困”和“暂时贫困”类家庭学生的冲击较大,造成“特殊群体学生”人数同比上升,使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深陷“不安心”“不放心”状态。“相对贫困”是指必要资源匮乏导致个体的生活水平难以达到社会平均发展水平,从而被排斥在正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之外的一种生存状态1。“相对贫困”家庭生计能力较弱,难以有效进行社会再生产,

8、且易遭受风险冲击。这部分学生家庭抗风险能力低,对高校的资助机制依赖大,需要学校对其贫困状态进行科学识别从而开展精准资助。“暂时贫困”是指一部分大学生在疫情暴发前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尚能满足自身学习、生活的基本支出,而疫情或使其出校兼职赚钱困难,或使其家庭收入减少。与“相对贫困”家庭不同,高校资助档案中对“暂时贫困”家庭学生的记录较少,关注度低。只有减轻“相对贫困”和“暂时贫困”学生的生活和经济压力,才能切实降低高校的辍学率,给予贫困学子一缕光明和希望。(三三)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对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对“学校认同学校认同”感减弱感减弱“学校认同”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属于学校的一员,并且也清楚作为该校的成

9、员所引发的情感和价值意义,是对学校的归属感2。“学校认同”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也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3。“学校认同”度高的大学生会秉承学校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地适应学校环境,对学校的评价更积极,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投入和积极认真的学习行为4。反之,“学校认同”度低的大学生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厌学甚至弃学,对学校的满意度低、对教师的评价不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部分大学生对“学校认同”感明显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对突发灾疫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慌、茫然等不良心理反应。与此同时

10、,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宿舍隔离,极易使学生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自闭、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社交障碍,甚至抑郁、躁狂等心理障碍。还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网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甚至产生厌学、逃课等消极行为。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学校认同”感,是疫情高风险地区思政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四四)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师工作压力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政队伍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疫情下“非升即走”制度加重了青年思政教师的焦虑。该政策拟定的初衷是降低高校成本、提升学科队伍的竞争力和激发教师的个人潜力,而在推行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重项目、唯论文、考核频繁、竞争性大等问

11、题,导致出现教师倾向于短周期低质量科研的现象5。而受疫情影响,青年思政教师的整体流动性减缓,也给这类群体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二是疫情下女性研究者比男性研究者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截至2020年12月,我国高校中有专任教师超过163万人,其中女教师人数接近一半,而45岁前的女性专任教师人数占女教师队伍人数的75.7%5。在疫情高风险地区,思政课教师主要是在家通过媒体手段与学生交流沟通,其中大多数青年女教师还需承担起养育幼儿的责任,在家庭责任和工作使命中频繁切换,但时间精力有限,让其压力更大。可大多数高校并不会因此给予女教师考评加分,科研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本就使女教师压力巨大,社会对她们的包容和理

12、解不足,无疑令她们更苦不堪言。三是“线上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提升迫在眉睫。受疫情影响,高风险地区学生的上网时间增加,网络中各种社会思潮袭来,加之西方的思想观念与青年学生本身的叛逆心理的共同作用,迫使思政课教师不得不直面新挑战,提升“线上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刻不容缓。(五五)疫情期间高校对新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疫情期间高校对新科技创新的投入不够创新是引领我国思政工作发展的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仍不足。一是对“网络净化”技术投入较少。我国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世界诱惑较多,特别是面对社会舆论争议与热点事件时,幕后推手众

13、多,信息量大,处于隔离、半隔离状态的普通学生难以对此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针对这类情况,高校急需加强网络系统治理、净化网络环境,打造出适合高校群体学习、生活的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互联网。二是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不足。几十年来,思政课教育始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新科技手段融入教学之中,如何提升思政课课堂的有效性。然而,当前仍有一些学科不适合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如医学、药学、生物学等专业实验偏多的课程。因而,怎样加大对新科技的投入力度,使“线上教学”达到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和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也是疫情高风险地区思政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三是“线上学习”学风建设问题日

14、益凸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了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用脱节以外,大学生线上考试作弊行为也成为亟待运用新网络技术解决的学风建设问题。二、疫情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举措(一一)多渠道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多渠道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任学生工作的教职员工和政治辅导员都是思政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坚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一方面,主动联系每一位学生,全面摸清、准确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活跃程度和心理状况,做到每周师生线上互动全覆

15、盖。各院系也可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灵活调整、积极完善各类评价体系,推进“以评促建”。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和意见反馈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提供的心理热线和网络服务资源,以多种方式关心关爱学生。结合各自团队的自身优势,提高思政教师的心理学实操能力,尤其对于113处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不但要通过情感上的交流与陪伴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团体互助、悦纳自我来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情绪;及时鉴别因疫情产生焦虑、抑郁、狂躁等情绪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积极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助治疗。(二二)多角度保障学生学习和就业多角度保障学生学习和就业为减少贫

16、困学生的辍学人数,高校需适时调整资助政策,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对贫困”和“暂时贫困”学生精准援助,督促贫困学生在学习的关键阶段能够珍惜这段静心学习的宝贵时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把未来发展的基础筑牢、压实。首先,贫困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如何精准甄别出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是切实提高资助实效的基础和前提。思政教育应将诚信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从实际出发精准扶助贫困生,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诚信体系。其次,学校应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做好“暂时贫困”学生的补评、各类临时困难补助的申请及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保障学生安定学习。再次,关心学生在学业中遇到的系列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

17、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疫情期间使用网络有困难的在校学生,要及时通过院系学生事务工作助理为其提供帮助,发动师生组成课程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多措并举助力学生解决在线学习的困难问题。最后,学校应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引导“暂时贫困”学生疫情期间将校外兼职转为校内勤工俭学,用于改善其学习和生活条件。针对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实验数据补充、图书借阅、毕业设计调研、实习工作等压力,学校应突出高校就业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倾力为毕业生创造优先条件,保障高校毕业生做出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规划和选择,能够顺利毕业。具体而言,一是要深入做好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毕业生的面试指导工作。二是

18、充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择业意愿,通过名校联盟留学直通车解决部分学生的留学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实习基地解决学生调研实习问题。三是建立毕业生绿色通道,分类审批集中特办,统筹防疫、图书馆、实验室、就业处等多部门,打破行政壁垒,优化毕业生活动社区动线设计,整合资源,提高毕业生对学校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相关的实验数据补充等相关工作。四是搭建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平台,定期发布毕业生就业动态和全国就业形势研判报告。五是要加强就业动员和引导,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配合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开展“空中招聘”,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就业信息网等线上平台参与空中宣讲会,做好招聘信息的精准推送,特别是加强

19、对拟到基层公共部门、高校、国防军工单位、部队等重点领域就业学生的培训。另外配合毕业生做好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和邮寄等工作,方便毕业生做好离校与就业二者之间的衔接。(三三)多途径推动学生服务工作多途径推动学生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班团集体的作用。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特殊时期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通知返校前,党建辅导员、党建助理可带领各学生党支部采取线上形式保质保量地开展组织生活,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在抗疫时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生活可以采用线上学习、网络会议、微党课等形式,内容可以将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与发挥专业学科特长服务抗击疫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将组织生活开展得充

20、实、生动、有特色,并及时做好组织生活电子记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党支部应确保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不间断,组织并督促积极分子完成线上学习环节,指导并督促重点发展对象,完成发展对象学习班的线上学习,做好线上讨论等环节的考勤工作,协助完成线上测评。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班团集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建设举措亟待探索,其成效也有待进一步评估分析。一是各院系学生组、研工组要充分发挥院系团委、研究生团总支、学生会、研究生会、大学生协会社团等群团组织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强指导,精心设计,适时开展线上第二课堂等集体活动,做到思想引领不掉线,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学习了解疫情防控

21、期间的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和班团集体中的学生骨干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生思想特点,鼓励班团集体因地制宜地建立有活力的班级微信群或其他社交媒体群,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线上集体活动,探索线上学习打卡、互动交流、心理团体辅导等线上活动模式,交流学习方法,宣传疫情防控和心理健康知识,保持班团集体建设活力。三是校级思政队伍引导设计、配合打破院系壁垒,发挥各自院系、专业的优势,交叉互动,丰富学生团建党建活动,提高学以致用的比例,提高学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学校认同感,例如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配合思政教师以其他院系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心理疏导和抗疫心理健康普及等活动。打造“一站

22、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学生社区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可为空间,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生社区德育助理队伍建设,更好地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结合学生公寓管理改革,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专家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实到学生中间,推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6。组建新的学生社区公寓辅导员队伍,聘用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专职从事学生生活素质培养、社区

23、文化建设、学生勤工辅导以及协同院系开展学生住宿事务管理等工作,将思政工作融入社区服务育人实践中。搭建社区“网络专家”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114University Education分享科研心得。最终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教育与自我教育三方面协同,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领导干部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同辈互动的新型人际关系,建设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服务大厅,把思想、文化、资源、教育和服务送到学生社区,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探索新型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6。(四四)有效缓解思政教师的工作压力有效缓解思政教师的工作压力高校思政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习

24、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办好思政课,必须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应通过适宜的环境建设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便其安心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技能培训,以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为抓手,减缓青年教师“非升即走”的焦虑。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教师注重经验积累,以实现自身发展的突围。其次,在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应提高对女性思政教师的包容度,

25、优化各高校思政评价体系,给多子女的女性教师出台相应的减负政策。最后,凝心聚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相关部门及学校应积极支持思政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才能,让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努力满足思政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需求。总之,只有具备人文关怀的思政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情感温度”传递给学生,真正地做到让教学内容直抵人心,让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五五)运用新科技手段提升教学的效果运用新科技手段提升教学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利用互联网资源补充教学素材,

26、做好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在疫情防控时期,高校皆以线上学习平台为依托,积极学习钻研在线课程方案,认真做好线上教学的各种准备,做好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各种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寻求更多、更适合的网络资源来充实课程思政的内容7。二是借助新科技手段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新的科技手段成为推进思政课教改的强大杠杆,通过课堂教授、实践教学和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了思政课教学实效。高校教师需抓住新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优化高校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让学生更乐于

27、接受和掌握思政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的吸引力,逐步形成“互联网+课程思政”机制。同时,争取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加强教育专线5G网络普及和加大教学设备物联网应用探索,为线上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在确保高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线上教学新理论的不断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线上教学体验。三是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风问题表面上看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问题,实质是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在线考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身份验证,为防止替考等作弊行为,阿拉伯大学已开始使用特定技术识别学生的头像、声音和眼睛虹膜的方法,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检测考生每次敲键盘风格是否一致。但外因通

28、过内因起作用,要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还是要先从根源上着手,一方面积极为学生做好学习支持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宣传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加深学生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认识,从根源上杜绝线上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三、结语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呈现新变化、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促进疫情高风险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直面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多措并举,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效性。只有当学校、社会、学生都理顺了应对疫情的逻辑,才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29、。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才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更好地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 杨钋,金红昊,刘海骅.相对贫困视域下“双一流”建设高校贫困生识别策略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22(3):45.2 骆飞莉,张艳红.学校认同与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6):118.3 曾颢,上官邱睿.导学关系对大学生学校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双中介模型 J.煤炭高等教育,2020(3):71.4 郑剑虹,曾茂林,范兆雄.大学生学校认同的实证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19.5 陈强,荣俊美,常旭华,等.考虑奖惩差异的高校科研考评及专利审查策略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20(9):1-9.6 成旦红.“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让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5):26-28.7 杨群.德育视域下高校“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J.陕西教育(高教),2022(10):23.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凤华刘凤华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