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665941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席子。濡(r):沾湿。逾:通“愈”,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徙衽以从阴_其阴逾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答案】 (1)移动;离

2、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分析】(1)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 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

3、的;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 (4)答案示例: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4、; 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2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

5、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逾矩_人不堪其忧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逝者如斯夫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 (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

6、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7、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8、 日夜不停。”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夫君子之行_俭以养德_夫学须静也_淫慢则不能励精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作者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2)不内心恬淡,不慕

9、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3)立志,学习,惜时。(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以”这里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

10、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年纪。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从“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要成才必须要立志、学习;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成才必须要惜时。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4)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考,诸葛亮写这篇文章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要立志学习,要珍惜时间,不要到了老了后悔,这也启示我们要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故答案为: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

11、目的;学习;振奋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立志,学习,惜时。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

12、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主旨并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4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

13、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1)下面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D.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 , 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14、答案】 (1)B(2)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解析】【分析】(1)A期(第一个):约定。C顾:回头看。D去:离开。故选B。 (2)第句中,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约定;日中:中午。第句中,虽:即使,不能理解为虽然;期:完成约定。理解这几个关键词后第句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即可,第句要把“可不”调整成“不可”。 (3)甲文讲“友人”不守信用,连一个小孩子都瞧不起;乙文讲魏文厚讲信用的故事,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因此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这两个故事告诉的道理也是如此,当然也可围绕“

15、诚信”这个话题进行阐述。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及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首先要反复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

16、括文章的主旨。而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

17、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险躁则不能冶性(轻薄浮躁)C.又相天子(辅佐)D.守之以浅者(不久)(2)用“/”划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然 一 沐 三 握 发 一 饭 三 吐 哺 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4)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静

18、以修身C.子无以鲁国骄士D.守之以恭者(5)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告诫的内容不同,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两文的中心内容。 【答案】(1)D(2)然 一 沐 三 握 发 /一 饭 三 吐 哺 /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3)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4)B(5)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解析】【分析】(1)A: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难

19、以增长才干。广:增长,正确。B:险躁则不能冶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险躁:轻薄浮躁,正确。C:又相天子: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正确。D:守之以浅者:用浅陋来保有渊博。浅:浅陋。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2)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是: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据此断句为:然 一 沐 三 握 发 /一 饭 三 吐 哺 /犹 恐 失 天 下 之

20、士。(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关键字:夫、行、以、俭、养德。句意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关键字:谦、亡、身、是也。句意是: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4)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以,介词,表示凭借。B:静以修身 :用宁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介词表示目的,来。C:子无以鲁国骄

21、士: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 以,表凭借,因为。D:守之以恭者 :用恭敬的态度去保持。以,介词,表示凭借,用。B项和其他三项不同,故选B。(5)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诫子:周公是一个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士,大智若愚;对晚辈能够进行谆谆教导的一个长者形象。周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22、故答案为:(1)D(2)然 一 沐 三 握 发 /一 饭 三 吐 哺 /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3)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4)B(5)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

23、词。浅:浅陋,D项错误。(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答题时应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和结构的对称。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根据句意断句:然 一 沐 三 握 发 /(并列句)一 饭 三 吐 哺 /(解释原因)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静以修身: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谦;谦虚谨慎;亡

24、其身者: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是:这样。(4)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B项和其他三项不同。(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诫子书: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诫子: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附参考译文】

25、(甲)诫子书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乙)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

26、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

27、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年十一能诗。永乐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作黄鹦鹉赋,称旨,授编修。历官侍读,直经筵。正统六年上疏言事,帝嘉纳焉。八年夏又上言:“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掌铨选者罔论贤否,第循资格。司国计者不问耕桑,惟勤赋敛。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无激扬,言官务缄默。僧道数万,日耗户口,流民众多,莫为矜恤。”帝以章示诸大臣。王直等皆引罪求罢。十一年迁南京侍讲学士。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注释】永乐、正统:明朝年号。经筵:汉唐以

28、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掌铨(qun )选者:负责考绩的官员。司国计者:管理财政的官员。风宪: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泛指监察、法纪部门。王直:吏部尚书。(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比 天 旱 陛 下 责 躬 虔 祷 而 臣 下 不 闻 效 忠 补 过 之 言 徒 陈 情 乞 用而 已。(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帝嘉纳焉_惟勤赋敛_莫为矜恤_王直等皆引罪求罢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掌铨选者罔论贤否,第循资格。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无激扬,言官务缄默。(4)纵观全文,说说周叙为什么能屡屡升迁。

29、【答案】(1)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表扬,嘉奖;索取,搜刮;救济;罢免(3)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

30、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是: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据此断句为: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嘉:动词,表扬,嘉奖;敛:动词,索取,搜刮;恤:动词,救济;罢:动词,罢免。(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关键

31、词:掌铨、罔、第、循。句意是: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关键词:困役、风宪、激扬、务。句意是: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这种题型是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只有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周叙能屡屡升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

32、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故答案为:(1)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2)表扬,嘉奖;索取,搜刮;救济;罢免。(3)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

33、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掌铨选者

34、:负责考绩的官员;第循资格: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困役:疲于劳役;风宪无激扬:法纪部门软弱无能。(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附参考译文】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十一岁时即能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作的黄鹦鹉赋,很合皇上心意,被授予编修。历任侍读,在经筵当值。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提建议,皇上嘉纳了他的意见。八年夏,他又上书说“: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

35、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掌选官的不论人才贤否,只论资格;管财政的不问农桑丰歉,但勤征敛;军士被劳役所困,刑罚失去轻重;监察官员不起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路官员专务缄口不言;僧人道士数万,户口不断流失;流民众多,不去怜悯抚恤。”皇上将他的奏章出示给诸大臣。王直等人都引罪请罢免。十一年,周叙升为南京侍讲学士。7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

36、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孤往者尝为邺令_孔子亦不师周公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这篇文章与课文中元方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曾经;学习、效仿(2)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3)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

37、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尝:副词,”曾经;师:动词,学习、效仿。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关键词;绥、以、抚、仁。 句意是: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人物形象。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38、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故答案为:曾经;学习、效仿;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

39、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师:动词,古今异义词,学习、效仿。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抚之以仁”是倒装句,应调整为“以仁抚之”,

40、“以”是“用”的意思。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本题中,从文中可知元方面对的是身份地位都很高的袁公,而袁公的问话带有一种自负,而元方举孔子和周公的例子正是以古喻今,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附参考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

41、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夫君子之行_非学无以广才_非宁静无以致远_淫慢则不能励精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3)本文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请从文中找

42、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答案】 (1)指操守、品德;增长才干;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放纵懈怠(2)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3)修养和学习。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须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解

43、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行”:指操守、品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淫慢”“险躁”“驰”“意”“接”等字的翻译。(3)考查论述的内容和方法。内

44、容:修养和学习。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须静。方法: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述了静的重要性。(4)先找出名句,再谈名句的含意和作用。特别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名句的意义。故答案为:(1)指操守、品德;增长才干;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放纵懈怠(2)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3)修养和学习。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

45、也须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听已 , 辄默记/待君久不至,已去B.冕因去/未若柳絮因风起C.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