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2、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
2、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3、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5、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中小花变红,实验、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
4、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8、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9、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
5、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12、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用外表酷似黄金的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销售,以牟取暴利,下列做法不能鉴别其真伪的是()A测量密度 B加入稀盐酸C在酒精灯上加热 D观察颜色1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
6、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4、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15、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16、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 CH2D2H217、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
7、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 BNa2O和O2CNaOH和O2 DNa2CO3和O2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19、张亮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张亮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A不变B偏低C偏高D无法判断20、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在一
8、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_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_。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时,再开始收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放出实验桌上。3、图中的和是氟元素和钙
9、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D中的x为_。(2)和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填字母)。(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填字母)。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图2实验中用 _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
10、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_ (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2)图1丙装置的作用是 _ 。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_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_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_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_ 。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
11、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化学小组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CaCO3+2HClCaCl2+H2O+CO2(1)完全反应生成
12、气体的质量是_g。(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2、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次数12345加入稀盐酸质量/g1010101010剩余固体质量/g7.05.03.01.5X请计算:(1)X的值为_。(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D2、C3、D4、B5、D6、C7、A8、B9、C
13、10、A11、A12、D13、C14、B15、A16、A17、D18、A19、D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产生气泡 锌与硝酸银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可能不变2、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 排尽瓶内的空气,得到较纯的气体 防止粉末化的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水中 使试管受热均匀 均匀、连续不断放出 毛玻璃片 正 3、40.08 9 8 质子数不同 B、C B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胶头滴管(写“滴管”也得分) ba 对比实验 在不断的运动 节省药品,防止污染空气等 慢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减少污染(环保) 擦干 氧气(空气) 放热 2K + 2H2O=2KOH+ H2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8.8(2)80%2、(1)1.5(2)83.3%(3)14.6%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