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襄阳花鼓戏的演变研究王宏丽摘 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发展历史悠久。湖北省襄阳花鼓戏,是流传于汉水中上游襄阳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襄阳花鼓戏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和浓郁的地域特色,由于襄阳地区是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与通商的交通要道,襄阳花鼓戏受到南、北方文化的影响,使其既具有北方地区的粗犷与高亢,又具有南方地区的委婉与细腻,对于研究中国南、北的戏剧音乐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传承与保护的价值。关键词:襄阳;花鼓戏;演变;研究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王宏丽(1979-),女,硕士
2、研究生,讲师,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任。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湖北文理学院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DB07)。任何事物都是在演变中发展的,襄阳花鼓戏亦是如此。襄阳花鼓戏在一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历经发展变化,逐渐形成当今流传与保留下来的音调。襄阳花鼓戏节奏明快活泼,音乐特色鲜明,唱腔既委婉细腻,又高亢明亮,极具地方色彩,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一、襄阳花鼓戏的发展历史概述襄阳花鼓戏发展大概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发展低谷阶段、再发展阶段。(一)襄阳花鼓戏的萌芽时期根据已故艺人龚世荣、赵金生的口述记载,以及
3、相关研究表明,襄阳花鼓戏的起源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1820 年1850 年),那时民间会有一些艺人走街串巷的演唱,形式比较单一,多活动于民间,属于民间的艺术活动,流传于当今的襄阳地区以及周边的宜城、保康、南漳等县市,是襄阳花鼓戏发展的最初始的阶段,被称为发展的萌芽时期。(二)襄阳花鼓戏的形成时期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一些戏班子,这些大大小小的戏班子多达近百个,多活跃在乡村民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湖北襄阳市宜城县,相继出现一些业余的襄阳花鼓剧团。这些剧团以一些小戏的题材来演出,小戏是在襄阳地区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表演形式相对简单,当时被称为“地花鼓”,襄阳花鼓戏已具雏形并逐渐
4、形成。到了二十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一些在当时较有影响力的花鼓戏艺人,促进了花鼓戏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襄阳花鼓戏逐步演变形成四大声腔。而后,襄阳花鼓戏逐渐流传到了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其表演形式与鄂东地区和湖北荆州地区的花鼓戏相融合,同时又受湖北汉剧和湖北越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鄂北方言为地方艺术特点的襄阳花鼓戏。(三)襄阳花鼓戏的成熟时期襄阳花鼓戏的发展成熟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襄阳花鼓戏班及花鼓剧团就发展到了 50 余个,演出剧目达到了 100 多部。襄阳花鼓戏在表演上日渐成熟,演出地点遍布襄阳市及所属县域地区,逐渐成为当地人民所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5、。不仅如此,襄阳花鼓戏也流传于鄂西北的十堰的房县地区,对鄂西北的戏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丰实了鄂西北戏曲艺术的宝库。(四)襄阳花鼓戏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襄阳花鼓戏作为湖北省发展历史较悠久的地方戏曲之一,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使得襄阳花鼓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二十世纪 50 年代,成立了专业的襄阳花鼓戏演出团体,推进了襄阳花鼓戏从业余到专业发展大的进程。其中,襄阳县花鼓剧团在继承襄阳花鼓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做出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襄阳县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们不断追求探索与创新,经过对襄阳花鼓戏艺人的采访和实地调查,决定以站花墙 访友等传襄阳花鼓戏剧目为基点,进而在襄阳花鼓戏的主要腔调配了弦
6、乐伴奏,为乐队设立了高胡、二胡等乐器,还从民间吹打乐中借鉴了一些曲牌和锣鼓点,使襄阳花鼓戏得到了创新,艺术感染力不断增强。DOI:10.19340/ki.hhzs.2022.24.02629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创新后的剧目 访友,曾被中国唱片社录制唱片并发行。在后续的发展中,襄阳花鼓戏又将女演员加入到了表演之中,开辟了该剧种没有女演员表演的先河,为襄阳花鼓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到了二十世纪 60 年代,襄阳花鼓戏演员开始接受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演唱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专业性和艺术性更加鲜明。1959 年,业余襄阳花鼓戏演员贾文秀主演的襄阳花鼓
7、戏剧目六七八,应邀参加了湖北省地方戏曲调演活动,这次汇演使襄阳花鼓戏第一次由地方舞台走向了省级的舞台,对于襄阳花鼓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后,襄阳宜城花鼓剧团相继创作了襄阳花鼓戏剧目送肥 卖鸡蛋 一品香以及大型现代襄阳花鼓戏白鹤飞处,多次参加省级的调演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襄阳花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襄阳花鼓戏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襄阳宜城地区逐渐成为传承与发扬襄阳花鼓戏的中心地区,为襄阳花鼓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五)襄阳花鼓戏的低谷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襄阳地区和河南省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河南豫剧、河南曲剧、河南越调大量传入,对襄阳花鼓戏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襄阳各地的
8、花鼓剧团逐渐被河南豫剧团或者河南曲剧团所代替。使襄阳花鼓戏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被称为发展的低潮时期。襄阳花鼓戏凭借着自身深厚的群众基础,即便是在专业演出团体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在襄阳地区、宜城地区、枣阳地区等其他地区的民间演出活动仍在持续地进行与发展。(六)襄阳花鼓戏的再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襄阳花鼓戏的发展出现了历史转机。湖北省艺术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以及襄阳本地的相关专家对襄阳花鼓戏进行了挖掘式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襄阳花鼓戏的资料。襄阳市艺术研究所完成了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中的襄阳花鼓戏的研究。专家李大庆老师完成专著襄阳花鼓戏音乐,发表了多篇关于襄阳花鼓戏研究的专业学术论文。
9、襄阳宜城市委宣传部、群艺馆、文化局等相关部门整理出版了专著宜城民族民间音乐,该书全面收录了襄阳花鼓戏的唱腔和音乐,为该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为襄阳花鼓戏的再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推动了襄阳花鼓戏的再发展。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李大庆老师创作了一首襄阳花鼓戏新曲楚地风情,打开了该剧发展的新局面。全新的改编形式,使得该曲一经演出就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李大庆老师不断在襄阳花鼓戏的创作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后又为襄阳宜城花鼓剧团创作大型襄阳花鼓戏剧宋玉传奇,使得该剧荣获了湖北省编钟舞台艺术演出奖、湖北省第八届楚天文华奖等多个大奖。李大庆老师为该团创作出的大型现代襄阳花鼓戏任长霞,把襄阳花鼓
10、戏的再发展推上了更高的层面。襄阳花鼓戏凭借着其强有力的生命力冲出了发展的瓶颈期。二、襄阳花鼓戏的唱腔特色襄阳花鼓戏的主要伴奏是锣鼓为主,人声演唱,其唱腔类型大致分为桃腔、汉腔、四平腔、干梆子腔四种。襄阳花鼓戏唱腔板式表唱腔类型板式结构板眼结构桃腔快桃腔一板三眼或者一板一眼慢桃腔一板三眼快二流有板无眼慢二流一板一眼或者一板三眼间板自由版汉腔大汉腔一板三眼小汉腔一板三眼或者一板一眼紧板有板无眼赶板有板无眼四平腔四平一板三眼垛板有板无眼嚎板紧打慢唱干梆子梆子腔、过板有板无眼或紧打慢唱快桃腔,节奏速度较为适中,多用于叙事;慢桃腔,旋律性较强,多适于抒发情感;慢二流,曲调较为简洁;快二流,速节奏度较快,
11、吐字较快,多用于情绪紧张的场面。间板主要是借用了湖北越调的板式,常用于唱段的结尾的地方。大汉腔,上句与下句分别落在落 so 音和 do 音上,节奏速度较慢,常用于抒发哀伤的情绪。小汉腔的上、下句都在落在 so 音上,常用于叙事的场景。四平腔的结构为四句式,音多为 do、do、re、do 的音上,行腔较长,唱词较多。干梆子的曲调和湖北越调以及梆子腔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还借鉴了一些外来腔调,此腔的演出剧目较少。襄阳花鼓戏的唱腔特点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在当地广为流传。三、襄阳花鼓戏的当今发展状态襄阳花鼓戏经历了发展初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发展的低谷期、再发展时期,到当今历史发展期,对于
12、地方戏曲文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党的十八大以30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来,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强调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根基与命脉。作为已经有 100 多年发展的襄阳花鼓戏艺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1 年 5 月,襄阳花鼓戏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 年,湖北襄阳市政府投入专项基金,保护与发展襄阳地区特色优秀传统戏曲文化。2017 年 4 月7 月,襄阳花鼓戏长山壮歌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并进行了全国巡演,得到了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艺术司副司长、
13、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等多位领导的一致认可。2019 年,该剧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8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物质和文化双脱贫,保康县以精品剧目生产为目标,创作了大型现代花鼓戏灯影老屋。该剧目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体现了现实主义题材,表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2019 年 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湖北省襄阳市花鼓戏剧团获得“花鼓戏(襄阳花鼓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一部部优秀的剧目应运而生,有 2020 国家艺术基金自助项目的剧目远山忠魂、2022 国家艺术基金自助项目的剧目最美莺河、此外还有
14、 情醉清凉河墙头记铳老爷看稞好先生水镜先生 五女拜寿等一系列优秀经典的剧目。这一部部优秀的剧目出现,一个个优秀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国家对于传统戏曲文化发展建设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专家学者和创作者们的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更离不开当代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呈现,使襄阳花鼓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四、襄阳花鼓戏发展与传承襄阳市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强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的力度,制定政策培养地方戏曲人才的方案,加强剧目的精益求精,加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融合新元素的剧目创作。推进了年轻一代传统音乐文化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促进了更多专家和文艺工作者开始探索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与研究的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和
15、创新路径。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当代文艺工作者纷纷用艺术的形式来歌颂党的精神。基于襄阳花鼓戏的影响力,襄阳高校的艺术教师们也开始尝试用襄阳花鼓戏表演唱的创作形式,来庆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他们选择了李大庆老师当年创作的襄阳花鼓戏楚地风情作为主旋律,由本校教师作词并演唱,并在襄阳宜城花鼓剧团的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完成 十九届六中全会襄阳花鼓戏表演唱 MV 的拍摄。该曲一经播出,就被国家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报道,并受到学校各方和社会人士的一致认可。新的表演形式,赋予了襄阳花鼓戏艺术新的生机,为襄阳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结 语地处我国汉水流域的湖北省襄阳市,在
16、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历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地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襄阳花鼓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经过了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当今时代新的发展局面。在这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成为当代专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的目标与方向,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与探索、学习与研究,为襄阳花鼓戏的发展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使襄阳花鼓戏艺术永远屹立于我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之林。参考文献1陈抱成.中国的戏曲文化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3 郑浩,卫敏.襄阳文化简史 M.湖北人民出版社,20
17、18.4李大庆.梨园曲谈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5李大庆.襄阳花鼓戏音乐鄂襄内图字 2005年 D010 号.6刘永田.试论襄樊地方戏曲的历史贡献和产生断层诸因素及对策 J.戏剧之家,1996,(04).7 冯丹丹.襄阳花鼓戏现代传播调研报告 D.中南民族大学,2018.8徐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襄阳花鼓戏”研究综述 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8).9王慧芬.湖北省“襄阳花鼓戏”非遗保护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7).10姚景灿,吕海.从“躲躲戏”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揭秘 J.档案记忆,2017,(02).11 蔡可.乡村振兴背景下襄阳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以襄阳花鼓戏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