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_汪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07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_汪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_汪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_汪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汪强,张慧,郭玉峰,司海平,孙肖云(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46)2019 年 6 月 28 日,在浙江安吉余村,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及浙江农林大学等国内 50多所主要涉农高校在教育部的协调领导下开展高等农林教育“新农科”建设的研讨,与会代表共同发出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倡议,标志着我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学科割裂独立

2、发展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转变,从偏重服务行业经济,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服务转变2。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的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有了进一步增长,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也应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而改变。本研究围绕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学科交叉育人模式的实践,开展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针对“新农人”培养目标的变化,探索涉农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新工科、新农科的学科自身优势,提高“新农人”的人才培养效率,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新农人”协同育人培养模式。1当代“新农人”培养实践平台

3、构建协同育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协同育人涉及多元主体,在激发主体活力,提升育人质量,缓解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探索3-5。为了能把涉农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具体的方式和手段,协同育人教学开展实践,本文通过项目驱动、产品研发,带动学生共同开发了涉农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智慧农业监测站硬件系统、数据管理中心、“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乡村振兴“产教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代“新农人”培育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通过搭建“校地”远程协

4、同育人实践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帮助教师实现校地协同育人实践教育模式;构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农民、教师、学生为主体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旨在提升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率,为当代“新农人”的培育提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学科交叉;新工科;新农科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9902(2023)03-0114-03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how to change the g

5、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of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new farmers.By building the practice platform of long-distanc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6、schooland local government,using the technology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we can help teachersrealizethepracticaleducationmodelofschool-localcooperativeeducation,andconstructtheserviceplatformof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education for rural vitalization to carry out practical education on i

7、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constructs a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with farmers,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and establishes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with multi-discipline integr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alen

8、t training in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new farmers.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new farmers;interdisciplinary;new engineering;new agriculture基金项目:河 南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2020YB0043);河 南 省 科 技 攻 关 项 目(202102110268);河 南 省 高 等

9、 学 校 重 点 科 研 项 目(21A520019);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XJGLX060)第一作者简介:汪强(1979-),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物联网与智慧农业。DOI:10.20028/j.zhnydk.2023.03.028114-2023 年 3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农业教育融合”服务平台。1.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监测站系统研发以 5G 通信、无线通信等网络通信手段,研发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监测站系统。开展农业生产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智慧农业监测站上的多元传感器向数据中心实时传送

10、农业生产管理数据,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降雨量、土壤氮磷钾含量、CO2和实时监控等。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根据涉农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搭建“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通过安装在生产基地的智慧农业监测站设备(包括种植、养殖、水产养殖、旅游服务等),向课堂和实验室实时传输来自生产基地的实验数据和生产管理数据;利用远程监控及数据可视化技术,专业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协助平台,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来自远程基地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为新农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1.2“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在对涉农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协

11、同育人实践探索,搭建“校地”远程协助育人实践平台,包括生产环境数据自动化采集、生产基地远程协同教学、生产实践数据协同填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根据学科要求、专业特点、课程内容,开展涉农专业远程协助实验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实践、生产等内容,实现教师在教室通过远程协助技术手段把课堂随时转移到实践基地,带动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校地”远程协助教学、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持,为涉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样例。1.3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已经开始把信息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和课程实践中,涉农高校应利用本校内的计算机学

12、科优势与涉农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建立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涉农高校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研究,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服务机制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咨询与服务、实践基地产学研协同工作、地方产业品牌宣传与推广等功能模块。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把教师、学生、农民关联起来,开展“产学研”协同工作,为地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而非实验室内的“纸上谈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形成以“产”为

13、需的“教”与“学”互动效应;在学生“产”与“学”的实践中,进行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建立以乡村振兴服务为导向的新农科与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机制。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养实践教育2.1“新农人”培养模式构建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提升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拓展创新产业,发展生产力,以创新带动产业,在生产实践中创新思维,实现产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6-7。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建立由教师、学生、农民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如图 1 所示。通过把教师的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及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技术交流,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营等结合起来,开

14、展“产学研”协同教育、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等活动。图1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设计适合本校的涉农学科“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通过涉农学科的实践教学设计,使涉农专业课程教师把课堂教学随时随地通过远程协助技术转移到生产基地,通过课堂和生产基地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建立起“产学互动”的实践教学育人机制。通过课堂引导、课下实践,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技术研发实践,涉农专业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实验室内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限;建立“技术研发”服务“农农民乡村振兴学生教师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实践

15、服务、技术交流专业咨询实践指导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营生产基地技术交流生产指导技术指导专业咨询115-2023 年 3 期农业教育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业生产”的长效机制,形成“两产共赢”的“产学”效应。通过“生产实践”强化“科研”要服务“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意识,树立“科学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科研态度,建立从“实践生产产学互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新农科与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2.2当代“新农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农业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笔

16、者长期在河南省多个地市开展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带动学生开展助农服务活动,创建了河南农业大学“微积分”云上助农服务团队。团队围绕农产品“难卖”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农之路。团队先后研发了“一枚有身份的鸡蛋”销售单一产品的 APP、中原特色农产品扶贫电商平台、“村视乡音”可视化溯源物联电商平台等农产品推广宣传与销售服务平台,建立“基地消费者”的 F2C 农产品销售模式,构建了基于“指纹标签”的农产品可视化溯源体系。团队始终以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桥梁,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完成了国家“三区人才”计划项目、全国大学

17、生创新创业项目、河南农业“百名教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基金、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室开放训练项目等多个项目研究与实践,培养了学生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创建以来,不断开展硬件研发、软件设计、平台构建,获得了多项成果、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典范,团队也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多次获得大赛的省级奖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能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教导了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有“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的大国情操,能够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

18、梦”而努力奋斗。3结束语以智能传感器为元件,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发智慧农业监测系统,搭建可视化“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向课堂和实验室实时传输来自生产基地的实验数据和生产管理数据;利用远程监控及数据可视化技术,使教师和实验人员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来自远程基地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为新农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提供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开展面向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技术生产实践、涉农专业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生产”服务“农业生产”,形成“两产共赢”的“产学”效

19、应。通过“校地”远程协同育人技术平台,开展以农业生产为导向的实践教育,弥补实验室内的实践局限;强化“科研”要服务“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科技研发、模式探索、机制创新,探索涉农高校“工农”学科交叉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从“生产实践产学互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新工科与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当代“新农人”的培育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朱小栋,王晨悦,陈美芳.新时代新农科人才情报库系统的设计与思考J.软件工程,2021,24(3):24-272 殷文,柴强,李玲玲,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0(14):28-31.3 李召虎,胡瑞,曹震.强

20、农兴农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2):1-8.4 高立营,肖光春,许崇海,等.机械类专业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1):97-100,104.5 雷明镜,张华,武卫东,等.“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85.6 赵新华,叶秀芬,王天,等.产学研视角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1):187-189.7 王海江,程相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126-127.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