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4人们想要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去乡村感受那里的宁静和美好。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形式单一,缺少规划与管控,大多为村民自发性改建,导致乡村旅游出现同质化、没有特色的问题。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学、艺术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传统村落传承着历史记忆、乡土生活、文化结晶和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2,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村落在建筑景观和文化遗产方面承载着历史记忆,并具有浓厚的乡土社会气息,可以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
2、。然而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传统村落面临着空心化、荒废化等形神剥离的问题,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通过分析村庄的特点与问题,探讨在旅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活化策略,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新途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1 乡村旅游视角下传统村落价值分析1.1 传统村落价值构成1.1.1 文化价值乡村是我国大规模存在的人类聚居活动场所,其往往承载着大量历史遗产和文化特色,包括承载特色文化的公共场所(如戏台、庙宇),承载村民记忆的生活空间(如建筑、街巷),承载地域特色的整体格局(如整体布局和肌理)等。从整体的村庄格局到局
3、部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传统村落因其自身的特色价值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历史环境衰败、人口流失、村落空废等问题,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剥离。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自身的特色价值,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针对村庄的发展困境,以生活回归、文化回归、消费回归、精英回归为着力点提出规划设计策略,对传统村落活化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 乡村旅游;传统古村落;空心化;活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DOI10
4、.19892/ki.csjz.2023.04.08Abstract In recent years,rural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merging pillar industry in rural areas,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ue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values.However,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5、of our countrys society and economy,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s are facing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decline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population loss,and empty villages,and the stripping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carried by them,and so 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s
6、m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Qingshui Village in Hancheng City as an example,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the villag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eturn of life,culture,consump
7、tion and elites.It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activ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Key words rural tourism;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hollowing;activation design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国乡村旅游在国内旅游占比逐年增大,由于城市生活压力日益增大,作者简介:王超(1997-),女。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乡村旅游视角下传统村
8、落活化设计研究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sm:A Case of Qingshui Village in Hancheng City王 超 陈嘉璇Wang Chao,Chen Jiaxuan252023.04/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营造1.1.2 家园价值乡村就是人们聚居生活形成的部落,其依托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居住
9、环境,例如依山傍水的村庄容易形成幽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平原上的普通村庄会形成适合交往的邻里环境。乡村生活有“邻里守望、夜不闭户”的特点,往往给人安定舒畅的感觉。1.1.3 农业价值乡村生活离不开农业生产,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耕劳作依托地形地貌,适应气候土壤特点,种植适宜的农作物,既能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景观。1.2 传统村落开发旅游的意义1.2.1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宣传乡村是我国最广大的根据地,开发乡村旅游离不开广阔而有意义的乡土家园。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浓厚的历史文化,也因其流传下来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历史景观而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因此开发传统村落作为旅游
10、项目,可以很好地将保留下来的这些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人,也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2.2 对当地经济的改善与优化我国广大乡村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乡村当地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而且仅靠农业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传统村落可以基于自身特色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当地人均收入,也有助于人口回流,能够更好地活化村庄。2 清水村村落特征及旅游资源分析2.1 村落概况清水村隶属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位于关中北部台塬区。西依梁山,东带黄河,其位于山地、平原的交界地带,侯西铁路从村北经过,交通便利。2014 年清水村被列入第三
11、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因一口清甜泉水而得名清水村,村子起源于宋朝,明朝为发展鼎盛时期,因铸造铁器而闻名省内外。村内大多姓“薛”,故有“铧薛”之美称。村内文化资源丰富,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建筑细节及小品,村内肌理完整,空间尺度怡人,村民民风淳朴,有祠训、牌匾、碑文,耕读文化浓厚。2.2 村落特征及旅游资源分析2.2.1 山水格局清水村位于台塬区,属于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地带,北靠北顶塬,南依芝水河,靠山面水,符合“负阴抱阳”的选址理念4。历史上,清水村西、南、北三面靠塬,以塬作为屏障,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并且东、西、南三面有水,分别为东沟、甜水河、南沟及芝水河,形成了“三塬环抱,四水绕村”的
12、山水格局。2.2.2 空间布局清水村村落格局极具特色,以祠堂为中心;四级台地,依地形而建,向内封闭且具有防御性。村庄地势相对于周边台塬较低,古时周边高地上修有 3 座古寨堡,加之老村内的古城门和丁字形路,都体现了封闭性与防御性4。2.2.3 街巷肌理清水村内的巷道是由家家户户门房及门楼沿街道走向围成的,顺应地形呈一定的自然坡度。巷道宽窄不等,各个巷道穿村而过,疏密适度地有机联系在一起。巷道之间多为“丁”形交叉,形成“丁”字形街巷格局4。这种街巷格局既体现了防御思想,又体现了方位布局思想。2.2.4 建筑建造建筑形式:在建筑造型上,一部分是典型的关中地区“房子半边盖”的坡顶古建;另一部分,由于清
13、水村地处黄土台塬区,村落北部地势较高处也出现了部分房子与窑洞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即“前房后窑”院。两种形式的特色建筑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观。建筑装饰:村庄古民居的建筑装饰精雕细琢,其中的木雕、砖雕、石雕,可谓三绝4。木雕多在门窗和家具处,砖雕多见于脊砖及照壁处,石雕多用于柱石、柱础处。门楣题字、门庭两侧照壁题字,家家户户都有,内容均有差异。砖刻题词均为家训,书法及雕刻精美,反映出了清水村祖祖辈辈浓厚的文化底蕴。2.2.5 文化资源清水村建成年代历史悠久,当地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明清传统民居、薛氏祠堂、北拱门、戏台、照壁、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等;非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特色文化
14、,如山水文化、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等。3 清水村村落发展困境3.1 人口空心化:农业衰败,组织老化导致人口流失传统的农业种植由于收入较低,虽然有国家补贴,但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青壮年逐渐开始外出打工,村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空心化现象愈发凸显。3.2 产业空心化:传统产业模式单一导致内驱不足村庄以花椒种植业为主,产业模式单一,在地就业机会甚少,加之以往的村庄规划多是重点关注村庄的整体风貌和环境提升等内容,很少关注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即村庄产业与经济的提升,导致村庄产业模式单一,内生动力不足。3.3 文化空心化:村民保护意识缺失导致特色遗失村民文
15、化水平有限,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传统的特色文化逐渐没落,无人继承。加之传统空间已无法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需求,传统古建筑的改建、新建、荒26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04废现象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村庄整体的传统风貌,文化延续存在危机。3.4 治理空心化:自上而下模式固化导致治理混乱村庄自有的组织治理模式面临众多问题,村民参与不足,自组织薄弱,并且难以综合多方资源,过分依赖政府,自上而下被动治理,村民没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因此无法有效促进村庄产业和文化内生发展。4 清水村村落活化设计策略基于对清水村现状旅游资源的分析,围绕传统村落家园价值、文化价值
16、、农业价值这三大价值,以生活回归、文化回归、消费回归、精英回归为着力点提出相应的活化策略。4.1 生活回归:挖掘特色空间,还原生活场景在清水村活化设计中,重点打造“两组院落”清代民居民宿区、特色窑洞民宿区,以响应生活回归的着力点。个性生活空间即两处民宿片区,在保留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既考虑到城市人生活需要的私密感,又结合了乡村生活特有的左邻右舍的互惠感。游客民宿通过院落整合,形成有特色的民宿酒店组团,结合当地特色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田园景观空间,在田园间种植花椒、苹果树等,创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业田园景观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采摘园、观光田等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感。4
17、.2 文化回归:延续历史文脉,传承文化特色在清水村活化设计中,打造了“一组建筑”文化体验区,“一条老街”形象展示区,来响应文化回归的着力点,传承延续地域特色文化。文化体验空间,对原有古建筑进行修缮保留,对其内在功能进行置换,将原有的住宿功能置换成商业文化等功能,以此来展示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例如中医文化、铸铁文化、织布文化、蒲剧文化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展示区即村庄内原有的主要老街巷。清水村的街巷因地形起伏和建筑排布呈现曲折变化的特点,通过对村庄街巷空间进行规划和梳理,合理组织村庄步行交通,并对其街巷景观进行美化,例如打造叙事景观墙等,满足展示村庄形象的功能。4.3
18、 消费回归:完善旅游服务,丰富产业结构结合空间规划设计,从业态形式、经营模式、活动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旅游策划。发展“地域文化+自然风光+养生度假”的综合业态形式,保留“个体商户经营+投资介入经营”的多方经营模式,以及观光、体验等多样活动形式。同时,加强产业联动综合发展,优化产业链,注重突出自身特色,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4.4 精英回归:优化治理模式,实行多元参与打造多元参与体系,遵从村民意愿,从根本上解决规划不落地问题。由规划师等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指导,将村庄参与主体划分为以村民为建设主力、以精英为知识输出、以组织为协调关系、以规划师为技术指导四类5。村民作为村庄的主人,在专业指导下,积极投身到
19、规划建设之中。各界精英主要为村庄发展提供方向引导及知识帮助,同时适时提供投资援助。村组织主要代表村民与精英及规划师进行沟通,并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发挥组织协调作用6。四方参与主体在村庄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以此完善村庄建设、管控和治理模式。5 结论本文基于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家园价值、农业价值三大内涵价值,在乡村旅游视角下探索传统村落的活化策略。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生活回归、文化回归、消费回归、精英回归为着力点,进行街巷建筑、景观风貌、产业结构等多维度的综合性村庄活化设计。参考文献1 袁青,胡学慧.辽西朝阳县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 60 年
20、:成就与挑战:201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 乡村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237-1250.2 李伟红,鲁可荣.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8):187-195.3 陈杨,张贤都.回归本源的传统古村落活化设计研究:以浙江武义山下鲍村为例 J.城市建筑,2020,17(20):60-62.4 梁园芳.韩城清水村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5 陈晓彤,王婷,何逊,等.“在地”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阳泉市平定县西岭村为例 J.小城镇建设,2020,38(09):44-52,65.6 申明锐,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 J.城市规划,2015,39(01):30-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