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陀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阳春面梁晓声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但凡能赶回家去吃饭,便不太肯将钱花在饭店里,不管那店所挣的利润其实有多么薄。店里一向冷冷清清。我进去过两次。第一次,吃了两碗面;第二次,一碗。第一次是因为我一大早空腹赶往第二军医大学的医院去验血。十点多钟徒步回来,已是饥肠碌碌。回到学校,吃中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店里。我是那时候出现在店里的唯一顾客。服务员是一位我应该叫大嫂的女子,她很诧异于我的出现。我言明原因,她说也只能为我做一碗“阳春面”。她
2、说有两种价格的一种8分一碗,只放雪菜;另一种1角2分一碗,加肉末儿。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来8分一碗的吧。依我想来,仅因一点儿肉末的有无,多花半碗面的钱,太奢侈。那毕竟是一个不少人啊恩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的班才挣二十几元的年代。我并没坐下,站在灶间的窗口旁,看着她为我做一碗“阳春面”。我成了复旦学子以后,才知道上海人将这种面条叫“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至今也不清楚,却欣赏那一种叫法。正如我不嗜酒,却欣赏“竹叶青”这个酒名一样。“阳春面”和“竹叶青”一样不乏诗意呢。那位我该叫大嫂的女子,片刻为我煮熟一碗面,再在另一锅清水里焯一遍。这样,捞在碗里的面条看去格外白皙。另一锅的清水,也是专为我那一碗面烧
3、开的。之后,才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那汤,也很清。在她为我煮面时,我问了她几句:她告诉我她每月工资24元,她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她如果吃店里的一碗面条,也是要付钱的。倘偷偷摸摸,将被视为和贪污行为一样可耻。转眼间我已将面条吃得精光,汤也喝得精光,连道好吃。她伏在窗口,看着我笑笑,竟说:“是吗?我在店里工作几年了,还没吃过一碗店里的面。”我也不禁注目着她,腹空依旧,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再来一碗”她的身影就从窗口消失了。我立刻又说:“不了,太给你添麻烦了。”“不麻烦,一会儿就好。”窗口里传出她温软的话语。 那第二碗面,我吃得从容了些,越发觉出面条的筋道,和汤味的鲜淳。我那么说,她就笑了,说那
4、汤,只不过是少许的鸡汤加入大量的水,再放几只海蛤煮煮毕业前,我最后一次去五角场,又在那面食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已不复由于饿,而是特意与上海作别。那碗“阳春面”,便吃出依依不舍来。毕竟,五角场是我在复旦时最常去的地方。那汤,也更觉其鲜淳了。她说,她长了4元工资,每月挣28元了。她脸上那知足的笑,给我留下极深极深的记忆面食店的大嫂也罢,那几位丈夫在城里做“长期临时工”的农家女子也罢,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即无论时代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和她们,都可能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某种民间哲学。也许,以今人的眼看来,会曰之为“愚”。而我,内心却保持着长久的
5、敬意,依我看来,民间之原则有无,怎样,亦决定,甚而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性情。是的,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有删改)20、第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21、对第段画线句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突出“我”饥饿难忍,没有选择。B.说明此时还诶有到中午用餐时间。C.反映社会底层大众生活并不富足。D.引出服务员对“我”的热情款待。22、第段画线句如改为“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哪个表达效果好?说明理由。(4分) 23、第段中说“我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面馆服务员有着“任凭的本分”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2) (3) 2
6、4、联系全文,说说第段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6分) 20碌、辘(2分)21B(3分)22原句表达效果好。原句一个“才”与前一动作构成承接关系(与前句的关系1分),强调面馆服务员严格有序地按着步骤煮面,体现了她工作的严谨和耐心(表达效果2分)。改句语气弱化了,未能很好地表达“我”那时的心理感受(比较1分)。(共4分)23(1)耐心和善地对待顾客,严格有序地煮面(2分)(2)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从没吃过店里一碗面(2分)(3)涨了4元工资,充溢着知足感(2分)24(1)对底层人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踏实而知足的生活态度,作者心怀赞赏和敬意。(3分,作者情感1分,情感指向的内容2分)
7、(2)期待当今的国之民众也拥有对生活的坚毅和从容(2分),以体现民族应有的心态和性情(1分)。(共3分)奉贤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底层情话 从维熙 那是今年年初,我收到一个寄自江西农村的快递邮包。我十分惊愕,因为江西没有我的亲友,打开包裹一看,是一块腌肘子。查看快递单,寄件人叫吴成丰。就在同一天,我去值班室取报纸的时候,值班人员又递给我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湖南女孩送来的,上楼找我见我不在,便把包裹放在这儿了。我打开一看,是两条湖南产的鱼干。这两件意外的事儿,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快意。之所以如此,因为这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情意,赠物人都是年轻的打工族。给我送咸鱼干的女孩,是我
8、们楼下餐馆的服务员,想必是她春节回乡探亲归来,给我带了家乡特产。平日,我常到这个小小餐馆独饮,随手带去的报纸和刊物,便顺手送给她。她是湖南岳阳地区的高中生,为谋生到北京来打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想,给她一些报刊能让她与文化相伴,聊以充实枯燥而单调的生活。而今,我想她送来的家乡特产,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答谢吧。 通过邮政快递送来猪肘子的打工者吴成丰在邮件附言中说,年底家里杀了一口肥猪,便邮来刚刚腌好的猪肘,让我尝尝鲜。我想,农村生活相当清苦,杀上一头猪过年,我怎么能接受这沉甸甸的馈赠呢。但是东西已经邮来了,退回去,无疑会伤害他的心,不退回去,那猪肘子让我和妻子如何下咽?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快递
9、单上的地址给他家寄去200元钱,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上几天,那200元钱又被寄了回来,吴成丰在汇款附言里写上了这样的话:“老师,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我家虽然很穷,但不能花你们的钱。”我和妻子都愣住了。 吴成丰是装修队里的一个油漆工,我和他的相识,缘起于去年冬天他为我粉刷书房。那是一个北风呼号的日子,室外温度已然降到了零下10度,妻子看见小吴只穿着一件单衫,冻得直流清鼻涕,便把我的一件羊毛背心送给了他,让他立刻穿在身上。这个小吴当时挺惹我生气的,他说他不冷,死活不肯收下这件暖身之物,直到我发了脾气。我觉得这个小青年的自尊心强得有点出格,内心深处似乎对社会有某种仇视。于是
10、,我主动找他聊天,他对我倾吐的话,让我对打工族生活之艰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最让我想象不到的是,他还是个文学迷他给我带来了他写的两本厚厚的杂记,其中有对当今诗词的针砭,有对为富不仁者的嘲讽,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我与他聊写作,谈人生。有一天,我特意到民工们同住的屋子里去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一些稿纸和几本书籍。书籍中有我初涉文学时的感悟文学的梦,有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龟碑。在文学的梦的扉页上,我特意把英国作家萨克雷在小说名利场中的经典之句送给了他:“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我说:“这几句人生格言曾给过我生活的勇气,现在我转赠给你。记得小吴读了这几句话后,立
11、刻对我说:“这对我太重要了,谢谢你,从老师!”我曾问过自己:那么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你行善行得过来吗?这显然不现实,然而我的信条是,只要让我碰上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要尽可能地给他们一些温暖。仔细推敲起来,这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本能,不仅与我出生在农村有关,更与我后来经历过的二十年的底层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今天的我突然变成只会向上看天,而不会向下看地的“势利眼”,那就是精神的解体和灵魂的堕落! 如今这样一群看似最不光鲜、微不足道的一群人,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细腻美好的情感,他们的内心充满着爱,这让我更觉得快慰。但愿城市中的文化人也能“向下看”,更多地关注这些打工族的生存状态
12、。【注】从维熙,当代作家,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阅读全文,第段“我”感到很快意,其原因是_(4 分)20、从记叙顺序看,第段属于_,其作用是_。(4分)21、细读第、段,第段中“你们关心过我的冷暖”的具体表现是_。“给过我精神上的火光”具体作用表现在_。(4分)22、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_。(4分)23、对文章标题“底层情话”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底层情话”是本文的线索。 B、呼吁我们应该关怀有着更好情感的底层人C、隐含着底层再卑微也有着微光。 D、表明对底层的付出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19、“我”感到快意是因为“我”对打工者的关心得到了积极
13、的回应(2分);并从中看到他们身上的美好情感、内心充满爱而感到欣慰。(2分)20、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我”平日里经常赠与楼下餐馆的打工女孩报纸刊物(2分),解释了上文“女孩送我两条湖南产的鱼干”这一情节的原因(1分),也表现了“我”对底层人民的关爱。(1分)21、在寒冷的冬天,“我”和妻子送给小吴一件羊毛背心(2分);在他内心充满仇视之时,“我”转赠萨克雷的经典名言给他。(2分)22、用感叹句式,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应关注城市中的打工者,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警醒;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上某些“势利眼”的愤慨;还表达了作者希望城市中的其他文化人关爱底层人物的强烈呼吁。(三选二,每
14、层2分)23、B(4分)C(2分)宝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我家的猫和老鼠毕飞宇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 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
15、、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在多数情况下,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小姐俩气势凶凶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我们为什么
16、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生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反过来,二姐要是赢
17、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明得意是不必说的。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 12 岁的孩子,又瘦又小。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我并没有摔着,反而
18、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时过境迁
19、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
20、,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20.下列没有错别字的是(3分)A.同仇敌忾B.气势凶凶 C.不动生色D.自明得意21.对第2、3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A.交代“我家的猫和老鼠”具体所指的对象。B.解释“我家的猫和老鼠”吵闹争斗的理由。C.表明父母的“教导”和“裁判”无法解决我们姐弟间的吵闹争斗。D.表达“我”和姐姐们吵闹争斗获胜后无法掩饰的内心的喜悦之情。22.第4段中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关的人物有 ;发生的过程是 ;最终的结果是。(6分)23.说说本文题目的妙处是(4分)(1)(2)24.第6段内容已经与“我的姐姐们”无关,作者写本段的意图是什么?(6分) 20.(3分)A21.(3分)
21、D22.(6分,前两空各1分,后两空个2分)我六岁那年的某个冬日 我的大姐、我 年幼的大姐背着小弟去打针,归途中滚下陡坡 “我”没有受伤,大姐却为此惊恐不己23.(4分)(1)(2分)以经典动形象作为题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2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文中姐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增加趣味性。24.(6分)该段写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孩子天生都喜欢有“猫和老鼠”般的亲情相伴;其二是父子之间无法替代“猫和老鼠”般的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作者借此表达了现实生活中无可奈何的遗憾之情。松江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一23题(21分)露天电影苏童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
22、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 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 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 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被人湮没了。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 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了特权阶层。更多的是一些像我 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人,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撵和埋怨置之不理。电影开始了,
23、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女游击队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可快乐的孩子怎闭得了嘴!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有的妇女这 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眼睛,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来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
24、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因此关于露天电影的 记忆也少不了那些令人恐惧的夜路。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 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了。代价是五里甚至十里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 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 在搞鬼),而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加深了我的恐惧。当城郊结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
25、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一样。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里,会出现多少美好的夜晚,甚至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它们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你回忆的。(有删改)19.本文按时间顺序,再现了人们 赶去看电影时的,抢占位置时的嘈杂,散场时的混乱,以及。(5分)20.第段“打谷场上发亮 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是以为 。(3分)21.第段加点的四个“来了”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4分)22.下列对第段划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4分)A.在反复观看电影的同时,自己的年龄
26、也在不断增长。B.看电影时会有很多趣事发生,那是生命中的美好记忆。C.观看电影让人们忽略痛楚和哀伤,对生活充满期待。D.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生命变得丰厚起来。23.有人觉得第段可以删去,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19.(1+2+2)焦灼、慌张 观看电影时的欢乐 回家时的恐惧20.(3分)那个银幕能打破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给人带来欢乐。21.(4分)四个“来了”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这些电影人物的期待、熟悉以及看到他们时的欢快。22.(4分)D C(3分) B(1分)23.(5分)开放题示例1:不可删,该段以回家时的恐惧来反衬露天电影对我的吸引力,表现“我”对它的热爱,同时也是对第
27、3段末句的具体描述,使叙事更完整。(段意1分,内容、结构作用各2分)示例2:可以删,该段写了回家时的恐惧,而文章主要是表现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以及它们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第4段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联不大。(段意、文章主要内容各2分,关系阐述1分。)杨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怪人吴老太高淑霞(1)在街坊眼里,刚搬来不久的吴老太是个怪人。(2)“ 嘿,看见没?吴老太带了个牙套!” “什么牙套?”“ 嗨,就跟我小孙女牙上的一样,亮晶晶钢丝掐成了小花,一朵朵贴在牙上,笑死人了。诶哟,六十多岁的人了,臭美什么啊?”(3)癞子妈不光是议论,还专门等在楼门口,待吴老太出来,便嘻皮笑脸的凑过
28、去,呲着两颗黄腻的龅牙问:“她吴姨,你怎么还带个牙套呢?”吴老太笑道:“想美啊!”(4)街坊们觉得吴老太怪,是因为吴老太和她们不一样。吴老太没子女,没子女就应该唉声叹气,就应该愁眉苦脸低着头走路。吴老太不是,她从不像别的老太那样站在当街聊天或躲在阴凉处打牌。吴老太总是干净利落脊梁挺的倍儿直从街边走过,那脸白皙明亮,手挎着老伴的胳膊。(5)吴老太还学画画,背上的画板包在阳光底下一晃一晃的,晃得树荫下的一帮老太太心里痒痒,舌头飞转。吴老太的今夕过往就从那些舌根底下流淌出来. “唉,这老太也够惨的,当了一辈子孩子王,却没一个孩子。”(6)“谁说没有?她生过一个女儿,十几岁时死了!”“死了,怎么死的?
29、”“唉,我也是听说,好像是车祸。”(7) 吴老太,猜到人们的议论,却从不解释。她退休后开始学画画,是因为女儿喜欢画画,女儿那张获奖作品花儿灿烂一直挂在她的床头。她喜欢背着画夹子和老伴去写生,当老伴端着相机四处拍照时,她就坐在山顶或大海边的礁石上一边在画布上涂抹颜料,一边和女儿喁喁私语。那一刻,她能听到风撩起发丝的低语,能感觉到海水漫过脚趾的轻柔。风吹动云朵,脚下的海浪层层推涌,她把眼前的美景描画给女儿。她相信女儿的眼睛一定在某一个地方注视着她,欣赏着她的画。(8)每当吴老太手握画笔冥想远眺时,老伴就默默的坐下来,从不去打扰她。他知道吴老太又想起了那个暴雨肆虐的夜晚。(9)那天傍晚下起暴雨时,她
30、正给高三学生上课。老伴在单位忙一项实验。十一岁的女儿是在给她送伞的路上被车撞倒的。她和老伴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停止了呼吸.她虽然哭的死去活来,还是忍住撕心裂肺的痛在捐献遗体的文件上签了字。她颤抖的手指救活了六个人,也让她感觉女儿还活在世上. (10)女儿走后,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她带出的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11)女儿活着的时候很爱美,经常摆弄她的长发,一会儿盘成发髻,一会儿编成花辫。还向爸爸夸耀:妈妈是我班同学的妈妈中最漂亮的!所以她不能邋遢,必须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得体,她要让女儿在天堂里也为她感到自豪。 (12)前些日子她牙痛,看完牙后,她问大夫:“我的前牙有点外凸
31、,牙缝也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哪?”大夫说:“岁数大了,牙龈开始萎缩,时间长了会改变咀嚼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她问:“有办法治吗?”牙医说:“可以用牙齿矫正器,俗话叫戴牙套。不过一般老年人不戴,她们不仅是怕花钱,是觉得老了不需要美了。”她说:“我做。” (13)她带牙套不仅是为了美,还是为了健康。她要有一个好身体,她还有干一件大事。 (14)两个月以后,街坊们又有了新的话题吴老太失踪了。吴家老头天天愁眉苦脸的自己遛弯。(15)癞子妈兴奋的跺脚,拦住吴家老头打探,吴家老头说,去西藏了! (16)癞子妈像打了鸡血到处爆料:嗨,吴老太又作疯呢!丢下老头不管,自己跑去西藏。唉,那老头真可怜啊!(17)吴老
32、太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没人看见。只记得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寂静的楼道突然变得异常热闹。吴老太夫妇被一群有头脸的人cyng_着走出楼门。阳光下,吴老太的脸平静如水。(18)消息又从癞子妈嘴里传了出来:吴老太夫妇用一辈子的积蓄,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小学。他俩这是去学校当志愿者,要走很长时间。前段时间吴老太是去西藏打前站,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次回来是接老伴的。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7期(有删改)19.在第(17)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cyng_20.细读小说第(1)段,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是 ; ; 。(3分)21.在街坊眼里,吴老太是个怪人。你认为她怪吗?请根据内容填写下表。(8分)街坊
33、眼里吴老太的怪事你的理解六十多岁还带牙套(1)(2)面对坎坷,乐观向上,让女儿放心。退休后还学画画(3)(4)把对女儿的爱,化为对更多孩子的大爱。22.请简析第(9)(10)两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23.小说意蕴丰富,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赞扬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B.赞美蔑视世俗偏见、笑对困境的品质。C.批判传统守旧思想,讽刺无聊的看客。D.呼唤社会关爱老人,特别是失独老人。19、 簇拥20、 开门见山,交代主人公 交代吴老太刚搬来不久,表明街坊对她并不熟悉,为大家对她有一种好奇心,觉得她怪提供了合理性,使情节更合理(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吴老太的几件“怪
34、事”直接进入矛盾冲突,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写出三点即可)(3分)21、街坊眼里吴老太的怪事你的理解用美的形象让女儿自豪,让自己健康,来做更多有益的事失去独生女却不愁眉苦脸用独特的方式与女儿交流(思念女儿)用一辈子积蓄捐建西藏小学,并去当志愿者22、 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吴老太女儿去世的原因及她在女儿去世后忍痛含悲所做的善事,她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女儿的爱,突出表现了吴老太作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作为母亲的坚强、善良、无私博大的胸怀,同时,使故事情节得以完整,也使吴老太的一些怪的行为得以解释,使情节更为合理。(6分)23、 D崇明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1分)多余的最后一句
35、话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痩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
36、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 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哪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
37、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 “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c xing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
38、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
39、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呢?!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上了
40、年纪看着挺c xing( )的19、对本文标题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点明了本文的主题。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评说了人物的语言。D.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0、第段画线句让你对“这位小姐”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 21、结合第段画线句,简要分析本文叙述者语言的特别之处。(6分) 22、下列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A.要真诚待人 B.说真话就伤人 C.要尊重他人 D.不要多管闲事18、慈祥19、(4分)A20、(5分)这是她的肖像,由此可以看出,她打扮时髦妖艳,与其语言之间有明显反差,反衬出其缺少教养。(答题思路:依次认识了这是小姑娘的肖像,是怎样的肖像,是怎样的人
41、)21、(6分)这里的叙述语言,先指出大姐前面的话很有鸣不平之正气,言之有理,由此再指出最后一句话的多余,突出其画蛇添足,将情节向更高潮推进。这些语言以议论为主,对相关人物的表现作画龙点睛的评说,幽默风趣,有喜剧色彩和调侃意味,自然推进情节的展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无穷的回味。22、(4分)C虹口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20分)最后一次蹲守朱卫国公墓,秋叶纷纷,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一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会来。老梁赌她一定会来,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巧装打扮、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却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尤其是他再过几天就要正式退休了,他不想留下遗憾。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看得出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老梁看見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身子剧烈抖动着,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