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设计(论文)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设计(论文)的目的是:
网络招聘,也被称为电子招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企业人事经理完成招聘的过程,即企业通过公司自己的网站、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机构,使用简历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等工具来完成招聘过程。现今网络招聘市场被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以及智联招聘三分天下,还有其他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及众多区域性招聘网站紧随其后。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践,EHR的主要形式有: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培训、电子化学习、电子化沟通和电子化考评等,其中尤以电子化招聘(E-Recruiting)发展最为迅速。
采用 开发网上求职招聘系统给web 带来了全新的动态效果,具有更加灵活和方便的交互性,在Internet中实现数据检索越来越容易,可以及时、全面地收集、存储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 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信息来招聘人才或应聘企业。
2006年曾金发在《科技资讯》上发表——基于ASP.NET 网上求职招聘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搜索引擎功能的实现问题,用if…else if语句方法解决按时间查询职位搜索的问题
2007年於建伟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网上求职/ 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登陆页面的处理问题,用session属性保存用户登陆值解决了前、后台用户登陆的问题
2008年王灿在发表——企业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问题,利用UML包图对系统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包图自底向上地详细描述了数据库设计,企业招聘系统模块设计,以及界面设计
设计(论文)的意义是(理论或实际):
网络招聘有其独特的特点及优势,因此越来越成为各个公司招聘的主要渠道。(1)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网络招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现在的网络招聘已经成为众多大企业招聘的主渠道,只有个别的公司或者需要很特殊的人才时,才通过其他渠道招聘人才。因此网络招聘的覆盖面广的特点很受各个公司的欢迎。(2)时效性强,且方便和快捷。网络招聘方式与传统的招聘方式不同的是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需人才的基本条件,如学历、工作经验等,网络招聘的针对性比较强,可以很快从数千份的电子简历中找到合适的人才候选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的时间。(3)更新速度快。招聘网站的信息量很大,并且关于招聘的信息每天都是不断更新的,求职者可以根据岗位需要不断进行快速的修改。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能够对网上招聘系统有更加透彻的理解,通过对ASP.NET和数据库的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设计(论文)任务、重点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及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的任务是:
经过系统分析,设计等步骤,网上招聘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功能模块应包含如下:
1. 职位查询模块2.招聘信息浏览模块3.应聘者信息浏览模块4.网站留言模块
5.职位地区设置模块6.职位类型管理模块7.招聘信息管理模块
8.网站留言管理模块9.用户信息管理模块10.权限管理模块
设计(论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了解网上招聘的业务流程
确定好权限分配问题
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完成用例图、类图相关图表
完成好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避免数据冗余
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
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是(应具体到哪一周):
2014年3月16日前(第四周前):确定论文题目并进行开题报告。
2014年3月19日~4月1日(第五~六周):确定论文大体框架及主要结构。
2014年4月2日 ~4月22日(第七~九周):开始搜集论文所需资料及数据整理。
2014年4月23日~5月6日(第十~十一周):整理论文并完成初稿。
2014年5月7日~5月20日(第十二~十三周周):指导老师指导论文并予以修改。
2014年5月21日之后:修改论文,并准备答辩。
报告人签字:
2014年3月 22日
3.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所选题目: 第三方网络招聘平台的设计与实施,系该生结合毕业实践,而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该题目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选题论证比较充分,所提出的设想比较合理。相信该生经过努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该课题。该课题及报告的难度、深度适中,在综合性、创造性上有一定要求,达到本科生应该具有的要求。
结论**:
同意该生进入设计(论文)阶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注: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
2.“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至少800字,“设计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及进度计划”至少600字。
3.指导教师意见:应从选题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出发,阐述学生利用的知识、原理、建立的模型正确与否?学生的论证充分与否?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否完成课题,达到预期的目标?课题及报告的难度、深度、综合性、创造性是否达到本科生应该具有的要求。
4.结论:是否同意进入设计(论文)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