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657582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总论 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和1985年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改建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4月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建校2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3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3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08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教授55名、副教授239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1名。有省管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43名。还聘有4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院士、专家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16个,全面实行开放式、自动化管理。 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已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校园拥挤,建设用地缺乏,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经过充分考察研究,学校决定以外延拓展方式,异地新建校区,拟在平顶山市新城区,征用总面积1600多亩土地作为该校的发展建设用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河南城建学院委托我们编制《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接到委托书后,在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项目性质、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制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并报市环保局进行专家咨询。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和自治区环保局大纲咨询意见的指导下,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目的 (1)为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 通过对本项目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 (2)论证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合理性 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 (3)开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 本项目涉及范围较广,开发面积大,使原有农业生态系统改变为城市生态系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保护要求。 1.3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14)《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2月3日) 1.3.2 技术规范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3.3 编制依据 (1)《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城建学院,) (2)平顶山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 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总平面调整及学生公寓、食堂建造,教学楼扩建初步设计》,2002年 (4《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委托书。 1.4评价标准 根据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以及平顶山环保局对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项目评价执行的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入表1-1。 表1-1 评价标准一览表 类别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评价对象 级(类)别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项目所在区域 二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项目区段 IV类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项目规划区 2类 污染 物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施工、运营废水 三级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施工区边界噪声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施工、运营废气 二级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4843-2001 运营产生油烟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 施工期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锅炉烟气 二类区Ⅱ时段 1.5评价范围 (1)生态: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区域及边界外100m的范围内。 (2)大气:项目所在区域; (3)噪声: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 (4)废水: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用水量及废水排放量预测分析,评价范围为拟建区域至排放口。 1.6评价工作等级 由于本项目运营后总废水最大排放量约为8211.10m3/d,主要是生活污水,废水排入Ⅳ类水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HJ/T2.1~2.3-93)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没有大的废气污染源,废气主要产生于锅炉的燃油废气、食堂油烟及汽车尾气,各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均小于2.5×108m3/h,故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是学校,没有大的噪声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项目占地约1600多亩,该项目主要使绿地系统减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3级。 确定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其结果见表1-2。 表1-2 评价工作等级判别 环境要素 判别依据 评价工作等级 引用标准 生态环境 直接影响区域<4km2,没有重要珍稀物种保护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较大 3级 HJ/T19-1997 水环境 污水排放量估算为8211.10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域规模为中小型河流,地表水水质要求为Ⅳ类 三级 HJ/T19-1997和HJ/T2.3-93 环境空气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小,等标排放量, Pi<2.5×108m3/h 三级 HJ/T2.2-93 声环境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 三级 HJ/T2.4-1995 1.7控制与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所在地周围的规划和建设状况和本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在对拟建项目沿线的环境现状、环境功能要求进行调查,对拟建项目工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 1、生态环境 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尽快做好植被恢复措施,避免因本项目的建设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2、水环境 施工期与营运期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3、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周围敏感受体,使区域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恶化,同时保护本项目在营运期不受外界影响。 4、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处置。特别是妥善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避免引起水土流失、扬尘污染等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2.河南城建学院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偏西,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制市,辖四县二市四区,城区现有人口规模72万人,建成区面积53Km2,区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以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工矿城市格局已适应不了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平顶山要“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总体要求和纳入中原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严密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了平顶山“优化东区功能、改善老区环境、发展西部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对城市的发展及功能定位是:东区为二、三类工业区,老区为商业服务区,西部新区为行政、文教、高新产业及居住旅游区。发展西部新区是平顶山市拉大城市框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平顶山市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吸引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平顶山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现代化工业新城的重大举措。    平顶山市新城区的规划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新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这条生态廊道相连。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许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新城区起步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白龟山水库西干渠纵贯南北。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城区的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锅底山是平顶山师专新校区所在地,占地2000余亩,这里景色秀美,水库景色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纬四路南侧从东至西分别为:平顶山市工业学校、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卫校、平顶山金世纪高级中学,与纬四路北侧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构成新城区的教育文化景观轴线。目前,平顶山工学院、平顶山师专和金世纪高级中学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用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现已投入使用。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    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住宅层数以2——4层为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的开发层次。二类居住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环境社区。    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新城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燃气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规划也充分结合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管网走向和管线管径,做到一百年不落后,形成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新城区规划在强调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的同时,还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利用和人文景观的塑造。新城区生态景观可用“一轴两片三点两横四纵”来概括。一轴指香山寺、中心公园、中心广场、白龟沙洲景观轴;两片指北部香山寺和南部平西湖风景区;三点指东部森林公园、中心公园、西部休闲公园;两横指北边道路防护林景观带和南边临水湖滨生态休闲景观带;四纵是指南北向的生态廊道。新区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香山寺风景区、平西湖风景区和新城区风景区。 2.2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基本概况 2.2.1自然环境 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平顶山市。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还有重峦叠嶂、山峰挺拔的石人山风景区,以及宋代大文豪苏轼父子的墓冢三苏坟、保存最完好的叶县明代县衙等。这里人杰地灵,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人物,如春秋时期的叶公沈诸梁、战国时期的墨子、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著《歧路灯》的李绿园和倍受孙中山赞誉的民国名将樊钟秀等。   2.2.2社会环境】、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和1985年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改建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4月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200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建校2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3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六项工程”,取得了突出成绩。2008年,本科应届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达到15%,部分专业达到33%。在第二届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我院竞赛总成绩在全省高校名列第一。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我院被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设类一级培训机构”。 2.3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 2.3.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3.1.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污染为:构筑物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废水、固废等。 1、扬尘 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施工开挖土方、以及堆积在露天的土方和建筑材料在风的作用下引起的二次扬尘,此外还有建筑材料石灰、水泥、沙子运输、装卸时以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2、噪声 本项目土建过程中施工机械如打夯机等、挖掘机等会产生噪声污染,源强为75-95dB(A)之间。 3、固废 固废来自土建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建筑固废、弃土等用于平整场地或填坑、铺路;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0kg/d(施工人员以200人计)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4、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2.3.1.2、运营期污染源及污染物: 运营期主要污染因素主要为废气、废水、噪声及固废等。 (1)废气 新校区建成后,培训学员规模为5000人,教职工500人。食堂的灶头为100个,排气扇数量为100个,每个排气扇的排气量为9 m3/h,天然气的用量为1150 m3/d。 根据分析计算,废气的产生量为900m3/d,每年工作天数按265天计算,每年的废气排放量为2.38×105m3/a。根据类比,食堂油烟浓度为12mg/m3,油烟产生量为0.003t/a。评价建议食堂应安装油烟去除率不低于85%的油烟净化器,本项目产生的废气经处理后,从专用烟道排出,排放浓度低于2.0 mg/m3,油烟排放量为0.0005t/a。 (2)废水 项目建成后在校师生共计5500人,生活用水量以100L/人.天计,排放系数为0.8,则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116600t/a,主要污染物为SS、COD、NH3-N,其浓度及产生量为SS 150mg/L、17.5t/a,COD 210mg/L、24.5t/a,NH3-N 23mg/L、2.7t/a,拟采用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管道排入城市管网收集至*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排放浓度及排放量为SS 90mg/L、10.5t/a,COD 147mg/L、17.1t/a,NH3-N 23mg/L、2.7t/a。 (3)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学员课间休息时的喧哗声,源强为75 dB(A)左右。 (4)固废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662t/a,隔油池残渣3t/a,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2.3.2拟定的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拟采 1、项目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和监理工作,尽量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运营期要对各项治理设施加强管理,加强各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设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应加新校区的绿化工作,在道路两侧及校内种植适当的绿化带,既可减轻污染,又可美化环境。 2.3.3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项目的性质、特点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来分析风险事故。河南城建学院是高等教育基地,其培养未来人才为土建、生物工程、化学化工、环境工程、法律等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由于该校在科研方面基本上不使用和储存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因此产生人为爆炸、火灾和中毒等重大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几率很小。 校区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施工期 ② 各种设施的建设对原有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④ 施工产生的扬尘和装修废气对附近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⑤ 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休息产生一定影响; ⑥ 施工场地生活污水对地表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⑦ 施工场地的弃土弃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⑧ 施工期间局部交通不畅对村民产生影响。 (2)营运期 ② 校园绿化对新的陆生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有利的影响, ③ 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④ 社会生活噪声、生活垃圾、燃油废气、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⑤ 区域的基础设施将得到较大改善,交通将更为便利; ⑦ 项目的建设给周围村民提供了较大的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 3.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现状调查 3.1大气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监测站对2002年6月6日平顶山*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数据(日均值),统计结果见表3-1。 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m3(标态) 点位 PM10 SO2 NO2 项目地点 0.088 0.059 0.037 二级标准值 0.15 0.15 0.12 注:以上取值时间为日平均。 数据显示,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标准的要求。 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监测站2002年6月6日对平顶山市地表水市政府责任目标断面的例行常规监测的结果,数据统计见表3-2。 表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 监测断面 PH COD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项目地点水源地 7.70 68.8 25.8 24.4 Ⅴ类标准值 6-9 40 10 2.0 监测数据显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内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劣Ⅴ类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氨氮。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监测站对评价区域地下水进行的例行常规监测结果,数据统计见表3-3。 表3-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L 监测点位 PH 总硬度 溶解性 总固体 氯化物 氟化物 总大肠 菌群 氨氮 高锰酸 盐指数 项目地点 7.95 449 932 231 0.93 1 0.025L 0.91 Ⅲ类标准值 6.5-8.5 ≤450 ≤1000 ≤250 ≤1.0 ≤3.0 ≤0.2 ≤3.0 注: 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 监测数据显示,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3.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监测站2002年6月22日的现场监测,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4。 表3-4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 点位 昼间实测值 昼间标准值 夜间实测值 夜间标准值 项目选址北侧 52 60 45 50 项目选址西侧 50 60 44 50 项目选址南侧 52 60 45 50 项目选址东侧 65 70 53 55 监测结果显示,建设项目选址西、南、北侧噪声现状监测值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 2类标准。由于该项目选址东侧紧邻人民路,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所以监测值较高,但可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 4类标准。 综合上所述,除地表水水质外,项目评价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评价区域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项目建设区处于城市边缘,基本不存在原生植被。所有植物均为次生类型,。草丛以禾本科白茅为优势种,间有狗尾草、茅叶荩草、地菍、飞蓬等,草丛高度为0.5-1m之间,草场盖度为100% 由于人类的严重干扰,评价区内大型野生动物已不多见,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有少数体型较小的鸟类活动,主要有斑鸠、鹧鸪、山雀、布谷等,但每一种鸟的种群数量不大。在调查中未发现有大、中型鸟类或猛禽。兽类方面,调查中未发现有稍大型兽类,据村民反映,哺乳类有田鼠、屋顶鼠等;两栖类有青蛙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龟、鳖等;腹足类有蜗牛、田螺等;环节类有蚯蚓、蚂蟥等;节肢类有蜈蚣、甲虫、蚂蚁等,以及其他昆虫类,如蝴蝶、蜻蜓等。 调查中未发现有珍稀濒危动物和国家保护的其他动物。 4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和评价 4.1.1.1扬尘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施工期间,涉及土方挖掘、运输,扬尘是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物。土方中含水量一般较高,扬尘不易产生,运输汽车卷起的扬尘是主要污染源。采取经验公式对扬尘(TSP)进行估算: TSP预测模式: Y=0.3474+0.00605X 式中: X—机械流量(辆/h); Y—空气中TSP浓度(mg/m3)。 按照施工高峰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预测。机械流量取X=30辆/h。则TSP浓度为0.5289mg/m3,超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0.3mg/m3)的0.76倍。 施工现场、交通运输线路是扬尘主要污染区,据类比情况,下风向50米外TSP仍有较高浓度,80米外接近二级标准限值。本项目距离下风向居民点均在100米以外,扬尘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均较轻。 4.1.1.2汽车尾气的影响 施工期间汽车尾气的排放预测采用箱型模式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的NO2进行预测,公式如下: Qi C=——— U W D 式中: C——空气中NO2地面浓度(mg/m3); Qi——NO2排放速率(mg/s); U——工程所在地平均风速(m/s); W——和风向正交方向箱体的宽度(m); D——和风向正交方向箱体的高度(m)。 本项目第一期面积约1000亩,施工建筑主要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每个施工区(即箱体)宽度W取200米,高度D50米。汽车尾气NO2排放强度取经验值25mg/s,30辆车,风速2.5m/s。则NO2排放浓度为0.024mg/m3,项目所在地NO2五日平均浓度为0.019mg/m3,则总浓度为0.043mg/m3,远低于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小时均值0.24mg/m3),说明施工期间产生的NO2不会对该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 4.1.1.3施工期建筑装饰室内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种类及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材料或产品均含有向室内释放有害化学物质的成分,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1)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甲醛、氨、氡、苯和石材的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高浓度的甲醛可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等,长期的低浓度吸入甲醛可以导致胃癌、鼻涕咽癌等。当室内甲醛的浓度高于0.6m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达到30mg/m3时可以当即导致死亡。室内的甲醛主要来自于: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贴墙纸、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各类含有甲醛并可能向外界散发的装饰材料。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也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它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室内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此外,氨还来自于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使用氨水。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常温下氡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氡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暴露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下,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的亲和力很高,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室内的氡主要来源有:从房基土壤中析出,从建筑材料中析出以及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苯除了易燃易爆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部紧束感、意识模糊等,并可能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室颤动、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长期吸入苯还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便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苯在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大量存在,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另外,还有装修中使用的胶、漆、涂料添加剂与稀释剂、胶粘剂和防水剂等都会造成室内的苯浓度超标。 (2)室内污染防治措施 ① 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达到《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 ② 装修中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和装修材料,这是降低造成室内污染的根本。 ③ 装修后的居室不宜立即投入使用,通常要通风换气30天左右。 ④ 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或选用确有效果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装置,可有效清除室内的有害气体。 可以在室内有选择的进行养花植草,既可美化室内环境,又可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4.1.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和评价 4.1.2.1预测模式 (1)大气中SO2浓度预测模式 本项目SO2的来源主要是食堂的燃油锅炉。根据新校区采用的燃油锅炉排放污染物情况,采取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对燃油锅炉产生的SO2进行空气质量影响预测分析。预测模型中, ①预测因子为SO2;主导风向为北风;6台锅炉的排放浓度分别计算,网格布点,网格边长为100米; ②选择B、D、F大气稳定度进行计算; ③选择NNE(主导风向)进行预测,计算风速分别为年平均风速(U10=2.5m/s)、小风(U10=1.0m/s)、静风模式; 本项目中6台锅炉,规格为2t/h,使用轻柴油单台112kg/h,每天工作5小时,扣除寒暑假,每年工作300天,则6台总的耗油量1008t/a。燃料情况:使用的轻柴油符合标准GB252-2000,硫含量不大于0.2%,发热量4605.7KJ/kg。根据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附近楼房多为6层,按标准要求要高出建筑物3米以上,那么,烟囱高度按30米计,出口直径0.5米,出口温度150℃。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二类区Ⅱ时段标准。 a. 有风模式(U10>1.5m/s) 地面轴线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出现最大落地浓度的距离如5-1,5-2,5-3式计算。 (5-1) (5-2) (5-3) 其中, (5-4) 当α1=α2时,5-2可简化为5-5式。 (5-5) b. 小风模式(0.5<U10<1.5m/s) 此时地面浓度可用5-6以下公式计算。 (5-6) 式中, (5-7) (5-8) (5-9) (5-10) Ф(S)的值可由S值查数学手册得出。 c. 静风模式(U10<0.5m/s) 静风条件下点源污染物地面浓度的分布公式由5-11式计算。 (5-11) 式中,R为计算点至源的距离。 d. 有风模式(U10>1.5m/s)下烟气抬升高度 当烟气释放率Qv<1700kJ/s时,中性和不稳定情况下,烟气抬升高度由式5-12计算。 (5-12) 有风不稳定情况下,烟气抬升高度由式5-13计算。 (5-13) e. 静小风模式下烟气抬升高度 静小风模式下烟气抬升高度由5-14式计算。 (5-14) (2)汽车尾气NOx排放浓度预测模式 依据校方提供的路段预测年交通量和车型结构成比,计算各类车型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昼间平均小时交通量。评价范围为校园主干道。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一次性对照评价法。预测值为背景值与汽车尾气贡献值之和。与标准值进行一次性比较和评价。 车辆排放污染物线源,按连续污染线源计算,线源的中心线即路线中心线,气态污染物排放源源强按下式计算: 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 Ai……i型车预测年的的小时交通量,辆/h;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污染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 本项目中取昼间交通高峰期汽车通量250辆/h,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比例为2:2:1,道路宽度20米。用线源的风向与线源平行模式,有风模式下取风速为2.5m/s。静小风模式下风速取0.5m/s,风向为东北风。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如下: PD是积分因子,对有限长线源,可用下式计算: 其中: 式中D为计算点离线源中垂线的距离,逆风一侧为负,顺风一侧为正值。当<0.001时,取=0.001;当=0时,可得PD=0。 式中:r-----微元至测点的等效距离,m; e------ 常规扩散参数比; z--------测点相对线源有效高度处的高差(z=Z-He)。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在主导风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5m/s,B、D、F三种稳定度条件下,评价区内预测点的SO2值不超过0.0200mg/m3,远远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0.15mg/m3)。最大落地浓度均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小时浓度值标准0.50mg/m3。 ② 小风和静风条件,B、D、F三种类稳定度下,评价区内预测点的SO2值不超过0.0250mg/m3,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的小时浓度值标准0.50mg/m3。 4.1.2.2预测结果分析 (1)预测结果表明河南城建学院新校区内的六个燃油锅炉排放产生的SO2对评价区内的SO2增加量贡献很小,不会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2)汽车尾气NO2排放浓度预测结果 预测模型中校区内主干道上汽车车速不超过40km/h,汽车尾气NO2排放源强计算为0.2406mg/m∙s,预测本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D类稳定度下,有风和静小风模式下的浓度值。预测结果见表4-1。 表 4-1 有风和静小风模式下汽车排放NO2浓度预测值 (D稳定度) 距道路中心线距离(m) 预测值(mg/m3) U10=2.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